骨质疏松症,又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异常,从而导致骨骼易碎、易折断。这一疾病通常会使骨骼变得脆弱,增加骨折的风险,特别是在日常活动或受伤时,可能会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通常是与年龄相关的,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骨骼的密度会逐渐减少,使得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之增加。但除了年龄因素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营养不良、患有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等)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通常不明显,直到出现骨折或其他并发症时才被发现。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背部疼痛、身高下降、驼背姿势、易碎性骨折等。诊断骨质疏松症通常通过骨密度检测来确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包括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等。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治疗重点通常是通过药物治疗来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并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来减缓病情的进展。
总的来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骨折的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