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咳嗽恶心干呕是怎么回事

咳嗽恶心干呕是怎么回事

找药助理
1477次浏览

关键词: #饮食

咳嗽、恶心和干呕是身体可能出现的症状,它们可能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些症状可能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

咳嗽

咳嗽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旨在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痰液或刺激物。咳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干咳和湿咳。干咳是没有痰的咳嗽,而湿咳则伴随着有痰的情况。常见引起咳嗽的原因包括:

1. 感染性疾病: 咳嗽可能是感冒、流感、支气管炎或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2. 过敏: 空气中的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可引发过敏性咳嗽。

3. 气道刺激: 烟草烟雾、空气污染、化学物质或强烈气味等刺激物可引发咳嗽。

4. 气道疾病: 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可能导致持续性咳嗽。

恶心

恶心是一种不适的感觉,通常伴随着一种想要呕吐的冲动。恶心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 消化问题: 消化不良、胃酸倒流、胃炎或胃肠感染等消化系统问题可能导致恶心。

2.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特别是化疗药物、抗生素和止吐药,可能引发恶心。

3. 妊娠: 孕妇在怀孕早期常常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通常称为孕吐。

4. 神经性因素: 焦虑、紧张或情绪压力可能导致恶心。

干呕

干呕是指身体试图呕吐但没有吐出任何物质的情况。干呕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 胃肠道疾病: 如胃炎、胃溃疡或胃肠道感染等疾病可能引起干呕。

2. 中枢神经系统问题: 脑震荡、脑部肿瘤或其他神经系统问题可能导致干呕。

3.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常常会导致恶心和呕吐,有时也会伴随干呕。

应对方法

1. 休息: 如果症状不严重,休息可能有助于缓解身体不适。

2. 饮食调整: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减轻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和干呕。

3. 药物治疗: 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止吐药或抗过敏药物。

4. 保持水分摄入: 饮用足够的水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平衡,缓解呕吐引起的脱水。

5. 就医: 如果症状持续严重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总的来说,咳嗽、恶心和干呕是身体可能出现的症状,可能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过了解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这些不适。如果症状持续严重或出现其他严重情况,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去头风最简单方法
去头风最简单方法
在当今社会,头风(头皮屑)是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外观,还可能导致头皮瘙痒和不适感。虽然有许多治疗头风的方法,但寻找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是每个受影响者的期望。本文将探讨去头风的最简单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保持头皮清洁 首先,保持头皮清洁是预防和治疗头风的关键。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洗发水洗头可以有效地去除头皮上的油脂和皮屑。选择不含硫酸盐和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洗发水可能对头风有所帮助。 规律洗发 尽管频繁洗发可能会剥夺头皮的天然油脂,但规律洗发对去除头风有益。建议每隔两天洗一次头,这样可以保持头皮清洁,同时不过度干燥。 使用天然护发产品 天然护发产品往往对头风更温和。例如,茶树油被认为具有抗真菌和抗炎特性,可以帮助减少头皮屑的产生。选择含有茶树油等天然成分的洗发水和护发素可能有助于减少头风的出现。 规律按摩头皮 按摩头皮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头皮健康。使用指尖轻柔地按摩头皮,可以帮助去除头皮屑,并刺激头皮的油脂分泌,从而保持头皮滋润。 饮食和生活习惯 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头风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摄入油腻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可能有助于改善头皮的健康状况。此外,避免压力和焦虑也可以减少头风的发作。 就医 如果头风问题严重,并且无法通过简单的家庭护理来解决,建议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处方药或特定的治疗方法来帮助减轻头风症状。 总的来说,去头风的最简单方法是通过保持头皮清洁、使用天然护发产品、规律按摩头皮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预防和治疗头风。对于严重的头风问题,及时咨询医生也是必要的。通过坚持这些简单的方法,您可以享受健康的头皮和头发,摆脱头风的困扰。

#治疗

2024-11-01

Translatomer:深度学习在基因翻译调控研究中的新突破
Translatomer:深度学习在基因翻译调控研究中的新突破
  最近,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及附属第二医院的熊旭深课题组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题为《Deep learning prediction of ribosome profiling with Translatomer reveals 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and interprets disease variants》。该研究开发了名为Translatomer的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旨在填补mRNA表达与蛋白质水平之间的差距,并解析复杂疾病的遗传变异对基因翻译的调控作用,为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相关遗传变异提供全新的分子机制见解。  Translatomer模型将基因序列和RNA-seq数据作为多模态输入,以核糖体印记(ribosome profiling)信号作为模型输出,专注于预测细胞特异性的翻译过程。模型的构建由输入层、Transformer主干层和输出层组成。具体而言,每个基因的RNA-seq数据和one-hot编码表示的基因序列被编码为512维的token,以便进行信号合并,作为Translatomer的输入。  在模型的运作中,输入数据首先通过一维卷积层进行编码,随后经过包含12层自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主干模块,以提取RNA-seq和基因序列之间的交互特征。最终,输出层将提取的信号解码为核糖体印记信号。研究者利用来自33种不同组织或细胞系的基因序列和mRNA表达数据,成功实现了从头预测翻译信号的能力,准确度达到了0.72-0.80,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模型。同时,Translatomer模型充分利用RNA-seq数据的信息,具备了细胞类型特异性的预测能力。  为了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研究者发展了两种模型解释算法和工具。第一种算法通过计算梯度加权输入分数,定量评估了基因序列和RNA-seq输入信息对翻译预测的贡献。结果显示,RNA-seq对翻译预测的贡献普遍高于基因序列,符合翻译主要由mRNA水平决定的生物学事实。研究发现,编码区对翻译的贡献最大,而内含子的贡献最小。此外,5'UTR(转录起始区域)对翻译调控的影响显著高于3'UTR,说明翻译起始过程在调节基因翻译强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种解释性算法依赖Translatomer模型开发了计算模拟突变(in silico mutation)工具,能够准确预测剪接突变对基因翻译效率的影响。研究者利用Kozak元件和荧光报告系统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通过这一工具,团队发现与翻译调控相关的遗传变异在物种进化中受到了选择压力。  在建立了Translatomer模型及可解释性工具后,研究者进一步识别了3041个影响翻译效率的复杂疾病遗传位点。这些遗传位点包括同义突变和位于非翻译区的变异。尽管这些变异不直接改变蛋白质序列,但通过影响翻译过程,对多种复杂疾病的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与基因表达数量遗传性状(eQTL)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发现这些遗传位点对mRN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揭示了它们通过特异性影响翻译过程而调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此外,这些遗传位点对翻译的影响表现出组织/细胞类型特异性,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自闭症相关位点对大脑组织的翻译调控特异,而心肌病和心衰相关位点则在心脏中产生特定的翻译调控。  综上所述,Translatomer深度学习模型为基因翻译调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工具,也为解释复杂疾病中的遗传变异提供了新的机制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细胞类型中的特异性翻译调控,研究为未来的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靶点。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深度学习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深入理解遗传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的科研助理何佳临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熊磊(现为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共同通讯作者为熊旭深研究员和熊磊博士。此外,浙江大学的李静云研究员、胡新央教授、毛圆辉研究员,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Manolis Kellis教授和Carles A. Boix博士等研究团队成员也对这项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健康资讯

2024-11-01

咖啡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风险与益处的平衡
咖啡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风险与益处的平衡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yn)是一种与代谢失调相关的临床表现,主要特征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以及血糖升高。这些症状显著增加了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早期死亡的风险,全球约有20-30%的人口受到其影响,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寻找可调节的风险因素以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至关重要。  近年来,研究表明,咖啡摄入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呈负相关,尤其是咖啡中的咖啡因和多酚类物质被认为具有抗炎和调节能量代谢的潜在作用。然而,不同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纵向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表明咖啡摄入与代谢风险的关联可能受到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明确咖啡的摄入量、类型以及添加剂(如牛奶、糖和人工甜味剂)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咖啡的代谢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香港大学Jimmy Chun Yu Louie研究团队在《J Diabetes》上发表了题为《咖啡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横断面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论文,探讨了咖啡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不同咖啡类型及添加剂对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适量的咖啡摄入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而过量摄入,尤其是含有人工甜味剂的咖啡,则可能增加代谢异常的风险。  该研究利用了UK Biobank的大规模数据,涵盖约50万名中老年人群。数据包括人口统计、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以及详细的血液生化测量。研究团队通过食物频率问卷和24小时饮食回顾记录参与者的咖啡摄入量,并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  在排除缺失数据的个体后,本研究共纳入351,805名参与者。结果显示,咖啡饮用者中男性比例较高,吸烟和频繁饮酒者的比例也较高,且教育水平普遍较高,茶的摄入量相对较低。横断面分析结果表明,适量咖啡摄入(每天1至2杯)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杯/天 OR=0.88,95% CI:0.85–0.92;2杯/天 OR=0.90,95% CI:0.86–0.93)。然而,当摄入量超过4杯/天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则有所增加(4杯/天 OR=1.03,95% CI:0.98–1.08;5杯/天 OR=1.06,95% CI:0.99–1.12)。进一步分析显示,咖啡摄入与高血压风险呈负相关,但与血糖和甘油三酯升高以及中心性肥胖呈正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未能支持咖啡摄入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遗传性高咖啡摄入量与中心性肥胖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这与观察性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分析还提示高咖啡摄入可能与血糖升高存在因果关联。  进一步的分层分析表明,研磨咖啡相比速溶咖啡与代谢综合征风险的负相关性更强。无咖啡因咖啡的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不显著。此外,添加牛奶和糖的咖啡与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关联变化不大,但使用人工甜味剂的咖啡饮用者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速溶咖啡饮用者中。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UK Biobank的海量数据,详细分析了咖啡摄入量、不同类型咖啡及其添加剂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结果提示,咖啡摄入在一定范围内(每天1至2杯)可能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但每日大量饮用咖啡,尤其是含人工甜味剂的咖啡,可能会增加中心性肥胖及其他代谢异常的风险。这提醒公众在选择咖啡饮品时,需谨慎考虑摄入量和添加剂的使用。  该研究还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咖啡及其成分对代谢健康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强调了科学饮用咖啡的潜在益处与风险,提示人们在享受咖啡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对健康的长远影响。

#健康资讯

2024-11-01

鼻炎一直打喷嚏怎么回事
鼻炎一直打喷嚏怎么回事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它可以导致鼻腔内组织的炎症和肿胀,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其中包括频繁的打喷嚏。对于许多患有鼻炎的人来说,持续不断的打喷嚏可能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困扰。那么,鼻炎引起频繁打喷嚏的原因是什么呢? 1. 鼻腔过敏反应: 鼻炎有时是由过敏引起的,比如花粉、尘螨或动物皮毛等过敏原。当这些过敏原进入鼻腔时,身体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鼻腔组织充血和炎症,进而引发频繁的打喷嚏。 2. 鼻腔刺激: 鼻炎患者的鼻腔通常比正常人更为敏感。任何轻微的刺激,比如灰尘、烟雾、气味等,都有可能触发鼻腔内的炎症反应,导致打喷嚏。 3. 炎症引起的鼻腔充血: 鼻炎患者常常伴随有鼻腔组织的充血和肿胀,这会导致鼻腔通气受阻,刺激神经末梢,引发频繁的打喷嚏,以尝试清除鼻腔内的异物或炎症。 4. 病毒或细菌感染: 鼻炎有时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这些感染会导致鼻腔内炎症反应,刺激鼻腔内的神经末梢,引发打喷嚏以排除病原体。 5. 气候变化和季节性因素: 气候变化和季节性因素也可能影响鼻炎患者的症状,例如气温、湿度和气压的变化都可能引发鼻腔内的炎症反应,导致频繁的打喷嚏。 针对鼻炎引起的频繁打喷嚏,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症状,包括: 定期清洁鼻腔,避免吸入过敏原和刺激物; 使用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或鼻塞剂,以减轻鼻腔炎症和充血; 注意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 避免气候变化和季节性过敏源。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它可以引起频繁的打喷嚏。了解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管理鼻炎症状至关重要。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治疗

2024-11-01

胶质母细胞瘤研究的新进展:胶质母细胞瘤皮质类器官的构建与细胞间通讯
胶质母细胞瘤研究的新进展:胶质母细胞瘤皮质类器官的构建与细胞间通讯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极具侵袭性和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治疗难度极大,至今尚无有效治愈方案。该肿瘤的细胞状态复杂,已确认至少存在四种主要细胞类型:神经祖细胞(NPC)样、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PC)样、星形胶质细胞(AC)样和间充质(MES)样。这些细胞类型在肿瘤的生物学功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NPC样和OPC样细胞主要负责肿瘤的侵袭性以及与神经元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而AC样和MES样细胞则与非恶性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进行交流。尽管对这些细胞状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未能构建出能够忠实再现患者体内细胞状态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效模型,这也限制了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产品研发。  最近,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的Mario L. Suvà团队在《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标题为《胶质母细胞瘤皮质类器官重现细胞状态异质性及细胞间转移》。该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胶质母细胞瘤皮质类器官(GCO),并通过这些类器官观察到肿瘤细胞的转录物可以通过细胞外囊泡机制广泛转移至非恶性细胞中,这一发现可能对胶质母细胞瘤微环境的重编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中,团队首先将标记为GFP(绿色荧光蛋白)的患者来源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移植到人类皮质类器官中。经过两周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GFP标记的肿瘤细胞充分浸润,并形成了经典的肿瘤结构,例如肿瘤微管和细胞外囊泡。理论上,这些GFP标记的细胞应仅包含恶性细胞,但研究者意外地在GFP阳性细胞中发现了大量非恶性细胞,其中约17%的细胞检测到了GFP转录物。这一现象提示着,可能存在从恶性细胞向非恶性细胞的物质转移。  为进一步探究这种转移机制,研究团队分析了GFP阳性细胞与GFP阴性非恶性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他们发现,在GFP阳性的非恶性细胞中,特有且显著上调的基因在AC样和MES样亚型中同样表现出较强的富集现象。这一发现为理解不同细胞状态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团队假设,细胞外囊泡(EVs)可能是GCO中转运mRNA和蛋白质的关键机制。因此,他们采用尺寸排阻色谱分离出EVs,并进行了RNA测序(RNA-seq)。结果表明,EVs中的恶性转录本与GCO恶性细胞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支持了EVs作为mRNA转移机制的潜在角色。为验证这一转移机制是否在其他癌症中普遍存在,研究团队还将GFP标记的乳腺癌细胞植入皮质类器官,经过两周的培养,同样在非恶性细胞中检测到了GFP转录本,从而证实了这一转移机制可能在多种癌症中均存在。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不仅构建了用于解析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异质性和细胞间通讯的GCO模型,还揭示了恶性肿瘤细胞如何通过转录物向非恶性细胞进行转移。这一发现为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交互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目前其具体功能意义尚不明确。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这种转移对肿瘤微环境的潜在影响,以期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综上所述,Mario L. Suvà团队的研究为胶质母细胞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通过GCO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有望为该领域的科学探索和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解。这一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价值,也为未来的癌症治疗方法研发指明了新的方向。

#健康资讯

2024-11-01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