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亚盛医药与武田制药合作,引爆国产小分子创新药交易风暴

亚盛医药与武田制药合作,引爆国产小分子创新药交易风暴

找药助理
868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一次现象级的BD:竞争对手的合作

  2024年6月14日,亚盛医药宣布将其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耐立克)中国以外的全球权益许可给武田制药,获得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未来将有可能获得选择权行使费及阶段性里程碑付款共计12亿美元。这标志着国产小分子创新药物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武田制药拥有全球首款第三代BCR-ABL抑制剂,但面临安全性问题和专利即将到期的挑战,而奥雷巴替尼凭借其优异的潜力,被武田作为重磅药物纳入其全球战略。这次合作创下了国产抗肿瘤小分子药物史上最大的BD交易。

  与早期以首付款为主的license-out不同,奥雷巴替尼作为一个成熟产品,其成药性和优效性已经得到验证,现已进入FDA批准的全球注册三期临床试验,终点明确。加上武田在血液瘤领域的强大团队和资源支持,基本上没有竞争产品,因此13亿美元的交易总额及双位数的销售分成完全实现的可能性非常高。奥雷巴替尼的潜在市场估值在10至15亿美元之间,按国际上双位数分成一般在11%至19%计算,亚盛预计每年可获得1.5亿至2.25亿美元的净收入,整个药物生命周期内的累计销售分成有望超过20亿美元。整体来看,奥雷巴替尼将有望成为接近40亿美元的全球产品。

  武田的转变

  原研药物终将面临生命周期的终结,跨国药企需要寻找新的接力产品或替代方案。武田制药此次选择了亚盛的奥雷巴替尼作为最佳接力产品。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耐药尤其是伴有T315I突变的患者,全球主要有三种小分子药物在竞争,包括亚盛的奥雷巴替尼、武田的普纳替尼和诺华的阿思尼布。

  普纳替尼是全球首个第三代BCR-ABL抑制剂,但由于存在严重的血栓和血管狭窄风险,被FDA要求撤市,虽然后来重新上市但商业表现不佳。阿思尼布作为BCR-ABL变构抑制剂,自2021年获批以来,销售额快速增长,预计全球销售峰值可达45亿美元。

  奥雷巴替尼凭借其在一代和二代BCR-ABL抑制剂耐药患者中的显著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成为武田的理想选择。其在既往接受深度治疗/难治性CML和Ph+ALL患者中的临床研究显示,在普纳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奥雷巴替尼治疗组的CCyR率和MMR率分别为53%和38%;在阿思尼布治疗失败的患者中,CCyR率和MMR率分别为43%和38%。这表明,奥雷巴替尼不仅可以作为一代和二代BCR-ABL抑制剂耐药后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为其他三代BCR-ABL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挽救性治疗方案。

  奥雷巴替尼的未来

  奥雷巴替尼于2024年2月获得FDA批准开展针对CML-CP的全球III期注册临床试验,包括两部分:奥雷巴替尼对照博舒替尼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针对T315I突变的单臂临床试验,主要终点均为24周MMR率,预计2025年12月初步完成。在武田行权前,亚盛将全权负责奥雷巴替尼的所有临床开发。武田与亚盛的合作不仅是对奥雷巴替尼临床价值的认可,也体现了双方在全球市场的战略协同。奥雷巴替尼通过多项临床验证,逐步确立了其在CML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在ph+ALL、GIST、AML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抗癌潜力。

  亚盛的国际化之路

  亚盛医药以其稳健的研发步伐和长期的积累,在国际化进程中逐步迎来了收获时刻。此次与武田的合作为亚盛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并改善了其现金流状况,使公司进入了一个高度确定性的发展阶段。

  第一箭:奥雷巴替尼销售峰值有望对标阿思尼布

  与此前国产小分子肿瘤药物对外BD的最高纪录相比,亚盛与武田的此次合作金额更高,并且武田拥有成熟的血液瘤销售和临床团队,能够最大化奥雷巴替尼在海外市场的潜力。武田全球肿瘤业务部总裁Teresa Bitetti表示,将对奥雷巴替尼进行进一步开发,以造福更多的CML以及其他血液肿瘤患者。

  第二箭:武田成为亚盛第二大股东

  武田以7500万美元股权投资亚盛,这不仅为亚盛注入了国际化的血液,也有利于双方在临床和商业化上的长期合作。在武田行权后,奥雷巴替尼的海外临床开发将由武田负责,有望加速推进,并缓解亚盛的现金支出压力。

  第三箭:赴美上市

  亚盛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F-1表格,计划在美国进行二次上市,这将使其成为第4家港美两地上市的创新药企,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融入全球生物科技产业链。在美上市的百济神州、和黄医药、传奇生物,均有药物在美销售。按照亚盛稳健的发展风格,预计其海外临床将全面提速,进入自我强化的正循环。

  第四箭已在弦上

  亚盛的Bcl-2抑制剂APG-2575已进入全球III期注册临床,适应症比奥雷巴替尼更广,是备受关注的国产在研新药之一。APG-2575在多个全球Ib/II期临床中验证了其BIC潜力,同样具备海外授权的机会。

  亚盛凭借多年积累的研发成果,在海外BD之路打通后,正逐步迎来收获期。未来几年,亚盛有望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生物科技企业,实现其用心做药的初心。

  总的来看,亚盛与武田的合作是一次现象级的BD交易,标志着国产小分子创新药物在全球市场上的重要突破。通过多种手段并重,亚盛正在迈向国际化的道路上,逐步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如何才能根治胃出血
如何才能根治胃出血
胃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常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安。虽然胃出血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是通过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根治这种疾病。 首先,了解引起胃出血的原因至关重要。常见的原因包括胃溃疡、消化道疾病、消化道肿瘤、胃黏膜炎症等。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些潜在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可以帮助预防和减少胃出血的发生。适度的饮食、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热食物等都是有益的。保持身体健康,适当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患胃出血的风险。 针对已经出现胃出血的患者,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酸药物、止血药物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内镜治疗可以直接观察和处理出血的病变部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胃部手术或介入手术。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一些新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例如,光动力治疗、微创手术等技术都为胃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的来说,要想根治胃出血,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通过医生的指导和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恢复健康。同时,加强对胃出血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治愈率

2024-09-21

北京市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创新与集聚,构建生物经济新高地
北京市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创新与集聚,构建生物经济新高地
  为应对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变化,抢抓生物经济发展的机遇,北京市于近期发布了《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加快布局北京市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和产业创新能力,力争到2026年建立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体系。  北京市的合成生物制造优势  随着基因编辑、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生物制造产业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北京在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方面拥有显著优势:首先,北京的原创研究实力突出,科研基础设施完备,高校和科研机构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其次,面对日益迫切的低碳转型需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可以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最后,北京市在先行示范领域具备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创新资源整合,能够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北京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正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转换的关键阶段。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和市经信局联合发布的《行动计划》表明,北京市将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视为提升新质生产力、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方向。  发展目标与战略布局  《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6年的多项发展目标,涵盖创新策源、产业集聚和区域辐射等方面。具体而言,到2026年,北京将实现合成生物制造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产业创新策源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北京创新策源、津冀承接支撑、辐射全国”的发展格局。这意味着北京将在创新成果产出、核心技术突破和领军团队引育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力争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重要原始创新策源地。  根据规划,到2026年,北京市将建立一个库容量达到10万株以上的微生物菌种保藏库,并新增1万株专利保藏菌株。此外,还将在全市布局不少于两个合成生物制造设计与自动控制平台和3-5个千升级中试工艺放大平台。这些平台的建设将为合成生物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产业集聚也是《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到2026年,北京市将培育至少100家优秀的初创硬科技企业,并力争形成1至2个百亿级的产业集聚区,成为中国生物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产品落地,《行动计划》还将推动3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上市,进一步提升该领域的市场活力和国际影响力。  政策支持与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市还出台了《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从资金支持、平台建设和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配套措施,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首先,北京市将通过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向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开放,为科研活动和企业提供测试、研发服务。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以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技术研发与创新。此外,针对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北京市将提供高达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并推动其商业化应用。  北京市还将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筑基扩容”和“小升规”培育。对于首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企业,一次性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研发资金支持。此外,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改造存量空间用于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项目,北京市将提供高达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扩大产能与规模化发展。  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北京市将建立京津冀三地共享的企业需求库和科技成果库,通过联合攻关和产业化支持,进一步提升区域间的创新协同能力。这种区域合作模式将使三地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赢的发展局面,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全国辐射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北京市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不仅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北京市在全球生物经济浪潮中的战略选择。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北京将充分利用其创新资源和政策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基地。  在未来,北京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有望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特别是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医药健康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北京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全球生物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提升,并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市在全球生物制造产业竞争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有望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走在国际前列,并为全球生物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健康资讯

2024-09-21

月经不调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月经量或月经持续时间发生异常变化的情况。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有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上月经不调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月经不调危险因素: 1.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习惯:饮食不均衡或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身体内激素水平,从而干扰月经周期。 体重问题:肥胖或极端的体重减轻(如厌食症或过度运动导致的体重减轻)都可能影响荷尔蒙的正常分泌,导致月经不调。 过度运动:极端的运动习惯或过度运动可能会干扰体内的荷尔蒙平衡,导致月经周期异常。 2. 生理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这是一种常见的激素失调疾病,会导致卵巢产生过多的男性激素,从而影响月经周期。 甲状腺问题:甲状腺功能异常(甲减或甲亢)也可能导致月经不调。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期疼痛和月经不规律。 3. 心理因素: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扰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月经不调。 焦虑和抑郁:情绪不稳定可能影响体内的激素分泌,对月经周期产生影响。 4. 环境因素: 化学物质暴露: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污染物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月经正常周期。 夜班工作:长期的夜班工作可能扰乱生物钟,对月经周期造成不利影响。 5. 遗传因素: 家族史:月经不调可能与家族中存在的激素相关疾病有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月经不调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对于经常出现月经不调症状的女性,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以找到潜在的原因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也有助于维护月经健康。

#病因

2024-09-21

新型疫苗策略助力埃博拉病毒防治:基于病毒样囊泡的自主扩增疫苗研究
新型疫苗策略助力埃博拉病毒防治:基于病毒样囊泡的自主扩增疫苗研究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张波团队近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论文,标题为《Rational design of self-amplifying virus-like vesicles with Ebola virus glycoprotein as vaccines》。这项研究为开发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新型疫苗提供了革命性的设计理念,成功构建了一种能够自主扩增的病毒样囊泡(VLVs)疫苗候选株,并展示出显著的免疫保护效果。这一研究成果为未来疫苗开发提供了新的策略,尤其在面对高致病性病毒如埃博拉病毒时,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  埃博拉病毒的背景  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原体,属于丝状病毒科,其病毒结构为具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自埃博拉病毒被首次发现以来,该病毒已多次在非洲地区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感染埃博拉病毒后,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出血等严重症状,病死率极高,某些疫情的病死率甚至达到90%。因此,为了有效应对埃博拉病毒及其他高致病性病毒的暴发,开发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储备已成为全球生物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  尽管当前已经有一些疫苗如VSV-EBOV减毒活疫苗被批准用于防控埃博拉病毒,但这些疫苗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持久性以及对不同埃博拉病毒株的保护效果有限。因此,开发安全、有效且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疫苗成为应对这一病毒威胁的迫切需求。  基于病毒样囊泡的疫苗策略  张波团队的研究围绕一种新型疫苗策略展开,这一策略基于甲病毒(Alphavirus)自复制RNA的病毒样囊泡(VLVs)。VLVs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病毒结构但不含有完整病毒基因组的囊泡,其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能够在体外环境中表达目标抗原。这意味着VLVs在引发免疫反应时不会感染宿主细胞,而是通过模拟病毒感染的方式有效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高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效力。  在此研究中,研究团队构建了编码埃博拉病毒关键抗原蛋白的病毒样囊泡疫苗候选株,称为eVLVs。该疫苗候选株能够在体外稳定表达埃博拉病毒的糖蛋白(GP)和基质蛋白(VP40),这两种蛋白是引发免疫保护反应的重要抗原。  eVLVs的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eVLV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团队进行了体内外的多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eVLVs不仅在体外可以自主复制扩增,且在动物模型中展现出良好的免疫效果。最重要的是,相较于目前已经批准使用的VSV-EBOV减毒活疫苗,eVLVs展现出更高的安全性。通过对免疫缺陷小鼠的感染接种实验,研究发现eVLVs并未引发显著的临床疾病,表明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优势。  进一步的免疫学分析表明,eVLVs能够激发小鼠产生高水平的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抗体和IFN-γ CD8+ T细胞免疫应答。这种双重免疫应答机制对于有效防控病毒感染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对高致病性病原体如埃博拉病毒时,能够大大增强宿主的免疫防御能力。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单次免疫eVLVs便能够为实验小鼠提供完全的保护,使其免受埃博拉病毒致死感染。这一结果显示了eVLVs在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中的巨大潜力。  VLVs策略的广泛应用前景  此次研究不仅为开发埃博拉病毒疫苗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还证明了VLVs策略在丝状病毒科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利用自复制RNA构建的病毒样囊泡,不仅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还能够减少疫苗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这一技术有望推广应用到其他烈性病毒的疫苗开发中,提供更为广泛的病毒防控解决方案。  此外,研究还表明,VLVs策略作为一种通用的疫苗平台,未来可以应用于包括其他病毒在内的多种高致病性病原体的疫苗开发。例如,对其他丝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烈性病原体的防控策略也可借鉴这一思路,从而在短时间内构建有效的疫苗候选株。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新发传染病暴发时,这一平台策略将大幅缩短疫苗开发周期,提升疫苗的普及速度。  研究的支持与意义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这为研究团队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与技术保障。研究不仅展示了中国科研团队在疫苗开发领域的前沿探索,也为全球应对烈性病原体威胁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  通过此次研究,张波团队提出的基于病毒样囊泡的自主扩增疫苗策略展现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这一成果为未来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开发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全球传染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未来,随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技术优化,eVLVs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助力全球应对埃博拉病毒的威胁,并推动通用性疫苗平台的发展。

#健康资讯

2024-09-21

支气管咳嗽什么症状
支气管咳嗽什么症状
支气管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它主要影响支气管和气管,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喉咙痛等症状。以下是支气管咳嗽的一些常见症状: 1. 持续性咳嗽:支气管咳嗽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的咳嗽,有时会伴随着痰的排出。这种咳嗽可能会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2. 咳嗽加重:支气管咳嗽通常在晚上或清晨加重,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3. 咳痰:咳痰是支气管咳嗽的常见症状之一。痰可能是清澈的、黄色的、绿色的或带血丝的,这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4. 胸闷感: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闷或不适,这可能是由于支气管炎症引起的。 5. 喉咙痛:支气管咳嗽常常伴随着喉咙痛或不适,这可能是由于咳嗽造成的喉部刺激或炎症引起的。 6. 气喘或呼吸困难:在某些情况下,支气管咳嗽可能会导致气道狭窄,引起呼吸困难或气喘。 7. 全身不适: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身体对感染的反应引起的。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以及可能的潜在病因来制定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使用抗生素、止咳药、祛痰药或其他药物,以及建议休息、饮食调整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此外,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加强免疫力也是预防支气管咳嗽的重要措施。

#症状

2024-09-21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