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血小板亚群揭示老年血栓形成机制

血小板亚群揭示老年血栓形成机制

找药助理
1109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容易患血栓性疾病,这可能是由于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可导致中风和心血管疾病。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SC)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在小鼠研究中发现,老年动物中出现了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独特的血小板亚群。他们追溯到了这些血小板的干细胞来源,并确定了从干细胞到成熟血小板细胞的首次发现的年龄特异性发育途径。这些血小板显示出高反应性行为和独特的分子特性,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被药物靶向调控。

一项研究小组在《细胞》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标题为“一种可导致血栓形成恶化的逐渐发展的血小板分化途径来自于造血干细胞”,在研究中他们得出结论称:“我们的发现或许对数千万年长者患上危险的血栓事件产生深远影响。”

zx20240516084029343264286946.jpg

血细胞分为三种,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人体产生的。数百万血小板在血液中漂浮,当内外受伤时,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然的活体创伤贴。如果血小板失调,它们可能会过度反应,频繁形成血栓,或者功能不足。作者提到,过度反应更为普遍,但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导致身体难以有效管控出血和血栓形成。

所有的血液细胞都起源于一种特殊干细胞,称为造血干细胞(HSCs),然后通过一系列中间步骤逐渐成熟,决定它们将发展成血小板、红细胞还是白细胞。多年来人们一直知道,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会减少,但这也造成了一个矛盾。即使这些干细胞本身不够健康,为什么它们产生的血小板会出现过度反应呢?此外,研究者指出:“尽管多年来已经清楚老年人群中血小板失调和血栓事件有显著增加,但我们还没有找到老年疾病易感性的潜在机制和确切的细胞分化路径。”

作为一个干细胞生物学家,圣克鲁斯分校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小鼠模型中的干细胞谱系。他们注意到,在一些老年动物中,血小板的发育路径与预期不同。相反,这些血小板似乎采用了一种被圣克鲁斯分校研究人员称为“捷径”的方式,直接转变为巨核细胞前体(MkPs),而跳过了中间步骤,这是血小板生成的前一细胞阶段。根据研究人员的了解,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发现的年龄特异性干细胞途径。

一项研究表明,老年小鼠中高反应性血小板的形成大约从中年开始,并逐渐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虽然从捷径途径产生的血小板亚群具有较高反应性,但研究小组发现,从主要分化途径产生的血小板仍表现出类似年轻小鼠血小板的行为。研究人员表示:“人们一直认为[血小板和红细胞]共享调控和中间血细胞系阶段,直至最终。”Forsberg说:“看到[次级血小板群体]完全从干细胞水平分离,只在老年小鼠中出现,确实令人惊讶。”第一作者Donna Poscablo博士曾是Forsberg的博士研究生,现在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渐进的分化级联保持了一种年轻特性,这本身也令人惊讶。”

研究尚未确定导致该次级路径的潜在触发因素,但研究结果表明,并非老化环境本身引发这种过程。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将年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老化环境中并未出发捷径途径。然而,当老化的造血干细胞置于年轻环境中时,老年干细胞仍然展现老年特征。

Forsberg提到:“这一发现中年龄变化的灵活性令人惊讶。”“其中一组血小板没有受到[老化]的影响,但另一组受到了影响——这表明整个现象不是主要由环境引起,而是受到分化途径的影响。”

了解到这种次级的血小板群体的存在有助于科学家们通过识别它们的干细胞来开发新的调控方法。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没有尝试过针对这些位于细胞层级更上游的细胞进行治疗。科学家们指出,“老年人血小板亚群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证据,表明血小板异质性对于年龄相关血小板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不同的分化途径形成成熟细胞揭示了一种目前未被探索的干细胞衰老模式。”

Poscablo说:“根据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能够探讨如何针对造血干细胞,也能够提出有关巨核细胞前体的问题,这在以往并不常见。”

针对这些细胞,可能无需研发新药物,只需对已有的血液稀释剂进行简单调整,比如阿司匹林,即使患者出现类似的与血栓相关症状。研究人员计划利用小鼠模型来确定哪种干细胞更容易受到阿司匹林和市面上其他血小板药物的影响。在小鼠模型中,他们还将继续研究如何操控和调整这种途径,该研究获得了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

在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CIRM)的支持下,加州圣克鲁斯分校(UCSC)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人类体内的某种特殊次级血小板类型。他们总结表示:“我们对老年血小板来源和机制的辨识为通过针对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细胞前体来控制血小板生成和功能反应提供了引人注目的治疗机会。”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技术,被广泛用于帮助那些有生育困难的夫妇实现怀孕的愿望。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人想了解这项技术到底有多有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生育史、生育健康状况和人工授精的执行技术等。研究表明,年轻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因为女性的生育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此外,是否存在生育问题、男性精子质量和女性子宫内膜的厚度等因素也会对成功率产生影响。 其次,虽然人工授精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辅助生殖技术,但其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根据研究和临床数据,人工授精的成功率通常在10%至20%之间,具体的成功率会因个体情况而异。有些夫妇可能在第一次尝试后就成功怀孕,而有些夫妇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此外,医生和专业团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也是影响人工授精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能够更好地评估病人的情况,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提供更精准的操作,从而提高成功率。 除了以上因素外,夫妇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也会对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产生影响。保持乐观的态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对提高成功率和促进健康的怀孕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人工授精作为一种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在帮助那些有生育困难的夫妇实现生育梦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但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许多夫妇最终还是能够成功怀孕并迎接他们期待已久的宝宝的降临。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团队的专业素养将进一步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使更多夫妇能够实现他们的生育梦想。

#饮食

2025-01-20

结肠癌怎么筛查
结肠癌怎么筛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探讨结肠癌的筛查方法及其重要性。 结肠癌筛查的重要性 结肠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症状逐渐显现,如腹痛、便秘或腹泻、排便时便血等。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结肠癌的筛查可以在癌症早期发现,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通过定期的筛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结肠癌筛查的方法 1.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结肠癌筛查方法之一,包括结肠镜和乙状结肠镜。这种筛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活检,确诊或排除结肠癌的存在。 2. 粪便潜血检查:粪便潜血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伤的筛查方式,可检测肠道出血情况。阳性结果并不意味着一定患有结肠癌,但是可以作为进一步肠镜检查的依据。 3. 结肠癌标志物检测:通过血液检测结肠癌特异性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碱性磷酸酶(ALP)等,可以辅助诊断结肠癌的存在及病情的进展。 4. 影像学检查:如结肠造影、CT 胃肠道镜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评估结肠的形态和结构是否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结肠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但通过定期的筛查可以帮助尽早发现患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建议年满50岁的人群定期接受结肠癌筛查,特别是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士更应重视筛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让我们共同为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而努力。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

#饮食

2025-01-20

新冠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有哪些
新冠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有哪些
新冠病毒(SARS-CoV-2)自2019年底首次被发现以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并推出了疫苗,但某些人群因其特定的健康状况或生活环境,仍然面临较高的新冠感染风险。了解这些高风险人群对于有效制定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1. 年龄较大的成年人 年龄是影响新冠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容易感染并发展为重症。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逐渐减弱,从而降低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2. 慢性疾病患者 许多慢性疾病患者群体同样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显著增加。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影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哮喘患者,一旦感染,症状可能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肾脏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面对病毒时,其抵抗力和处理能力也会受到限制。 3. 免疫系统受损者 免疫系统受损者,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因其身体对抗病毒的能力降低,因此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4. 肥胖人群 肥胖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风险因素。体重指数(BMI)超过30的肥胖患者在感染新冠后,可能面临更高的住院率、重症风险以及更高的死亡率。这与肥胖相关的代谢和心血管问题密切相关。 5. 生活在拥挤环境中的人群 居住在拥挤社区、养老院或长期照护机构的人群更容易暴露于新冠病毒的传播中。由于空间狭小、密集接触,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导致感染风险上升。 6.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更难获得医疗服务和疫苗接种机会,从而增加感染风险。此外,经济困难可能导致生活方式健康风险增加,例如饮食不均衡和缺乏锻炼。 结论 识别并了解新冠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对于公共卫生决策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优秀的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以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通过提高公众对高风险人群的意识,并加强对这些人群的保护,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播与影响,构建一个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饮食

2025-01-20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感染,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以确保疗效和预防复发。以下是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按时完成药物疗程:医生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开具相应的抗生素药物。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 2. 避免性行为:在感染期间和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性行为,以免传播给性伴侣或再次感染。直至医生确认感染已经完全治愈,并且建议可以恢复性活动时,才可恢复正常性生活。 3. 避免饮酒和吸烟:饮酒和吸烟会减弱免疫系统功能,妨碍疾病的治愈。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和吸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加速康复。 4. 保持个人卫生:保持生殖器的清洁,每天进行清洗,避免使用香皂或刺激性成分。使用温和的清洁剂,保持私密部位干燥,有助于减少感染的机会。 5. 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有需要时会调整治疗方案。 6. 避免搔抓和擦洗: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搔抓或擦洗感染部位,以免加重炎症或引起其他皮肤问题。轻柔地清洁感染部位即可。 7. 避免传染:如用毛巾或衣物擦拭感染部位后,请及时清洗消毒,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8. 饮食调理:在治疗期间,维持健康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康复。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期间的重要准则。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应立即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希望患者能够严格遵守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饮食

2025-01-20

软组织肉瘤的复发风险
软组织肉瘤的复发风险
软组织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人体内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脂肪、血管、神经和纤维组织等。尽管现代医学在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复发风险仍然备受关注。了解软组织肉瘤的复发风险对患者和医生来说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前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复发情况。 软组织肉瘤的复发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类型、治疗方法、患者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等。在许多情况下,软组织肉瘤的复发是由于治疗过程中未能完全清除所有癌细胞,导致残留癌细胞重新生长。此外,即使患者完成了全面的治疗,软组织肉瘤也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复发。 在评估软组织肉瘤复发风险时,医生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肿瘤类型:软组织肉瘤有多种亚型,一些亚型比其他亚型更容易复发。根据病理学分析确定肿瘤类型对评估复发风险至关重要。 2.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是软组织肉瘤常用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质量直接影响肿瘤复发的风险。 3. 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对软组织肉瘤的复发风险也有很大影响。年轻患者通常有更好的治疗反应和预后,而伴随有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则可能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 4. 随访和监测:患者在完成初步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复发迹象。及早发现复发可以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成功的机会。 在降低软组织肉瘤复发风险方面,医生和患者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包括: 1. 遵循医疗建议:患者应按医生的建议完成所有治疗和随访计划,以确保肿瘤得到充分控制。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和避免有害物质暴露,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应对肿瘤复发的能力。 3. 密切监测: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任何复发迹象。 总的来说,软组织肉瘤的复发风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降低软组织肉瘤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如果患者有任何担忧或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和随访计划。

#发作

2025-01-20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