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心血管后果的遗传和分子风险因素研究:新的治疗靶点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中风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主要健康问题,每年导致大量的残疾和死亡,尤其是动脉缺血性中风 (AIS),占中风病例的 85%。AIS 是由于脑血流受阻引起的中风,常见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肥胖和生活方式行为。虽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通常侧重于中风事件,但对中风后的心血管后果进行研究可以为中风进展提供新的见解,并有助于确定新的治疗靶点,改善患者的预后。
研究背景与方法
这项研究利用了来自英国生物库 (UKB) 和百万退伍军人计划 (MVP) 的数据,分别包括 50 多万和 85 多万名参与者,研究对象的年龄在 40 至 69 岁之间。研究者定义了中风为使用医院相关的 AIS 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数据,并通过标准化数据来纠正后续中风的对撞机偏差。
研究发现
1. 基因变异和后续中风事件
通过多祖先荟萃分析,研究人员在非洲血统中发现了两个显著的遗传变异:环指蛋白 220 (RNF220) 基因附近的 rs76472767(与后续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相关)和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 (LINC01492) 基因附近的 rs13294166(与后续 AIS 相关)。这些变异与 AIS 事件无关,表明对撞机偏差的校正可能不是必需的。
2. 中风和后续 MACE 的遗传病因不同
研究发现,中风的遗传因素在后续中风中并未完全复制。在与中风相关的 91 个 SNP 中,有 77 个在发病率 GWAS 中复制,而有 33 个在后续 MACE GWAS 中复制,这表明中风和后续 MACE 的遗传病因不同。
3. 潜在治疗靶点的识别
MR 分析确定了六种可能对 AIS 发病有因果影响的蛋白质:胱抑素 E/M (CST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5 (FGF5)、G 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5 (GPRK5)、弗林蛋白酶、成对碱性氨基酸裂解酶 (FURIN)、基质金属蛋白酶 12 (MMP12) 和清道夫受体 A 类成员 5 (SCARA5)。然而,这些蛋白质与后续的 MACE 无关。
4. CCL27 和 TNFRSF14 的因果关系
研究发现,CC 基序趋化因子配体 27 (CCL27) 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 14 (TNFRSF14) 与后续的 MACE 有因果关系。较高水平的 CCL27 具有保护作用,而较高水平的 TNFRSF14 会增加患此病的风险。共定位分析提供了中等和强有力的证据,验证了这两种蛋白质在不同祖先中的 MR 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5. 药物靶点的临床应用
尽管现有的研究结果未显示针对 TNFRSF14 和 CCL27 的临床试验,但其他蛋白质如血管生成素 1 (ANGPT1)、FGF5、弗林蛋白酶、MMP12 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TFPI) 均与缺血性中风有关,并被认定为 MR 导致中风的推定因果。这些蛋白质可以作为未来治疗的潜在靶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这项研究为理解中风后心血管后果提供了新的遗传和分子见解,特别是揭示了CCL27 和 TNFRSF14在中风进展中的潜在作用。TNFRSF14 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存活和斑块不稳定性,而CCL27 则在维持免疫稳态中发挥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开发更精准的治疗方法,针对特定的遗传和分子风险因素,从而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
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中风事件和后续心血管事件的治疗靶点可能不同,这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以实现更有效的中风防治策略。
总之,本研究在识别中风后心血管后果的遗传和分子风险因素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新的治疗靶点,为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在中风防治和治疗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