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批国采:史上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一次药品集中采购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自2018年4+7带量采购试点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成为中国医药市场的一项重要政策。第十批国采的文件公布虽然还未正式确认,但其规模和竞争激烈程度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第十批国采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医药行业的深远影响。
时间间隔跨度最大
从2018年以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通常以“一年两采”的节奏进行,确保每年上下半年各有一批。然而,新冠疫情打乱了这一常规,第七批国采在2022年7月进行,而第八批国采因疫情影响推迟到2023年3月。这导致了8个月的时间间隔,这是前所未有的。
第九批国采于2023年11月进行,至今已有超过8个月时间,且预计第十批国采最快也要到三季度末进行。这使得第十批国采成为自带量采购实施以来时间跨度最大的一批。时间间隔长带来的产品积压,可能使得本轮国采规模空前。
规模可能史上最大
由于第十批国采与第九批之间时间间隔较长,符合“4+1”或“5+1”入围条件的产品数量大大增加。历届国采中,纳入品种数量最多的是第五批,共纳入62个品种。第十批国采很可能突破这一数字,纳入更多的品种,创造历史新高。
品种数量增加意味着更多的药品将进入市场竞争,这对于生产企业和整个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生产企业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以满足国采的价格要求。
竞争最激烈
第十批国采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一方面,符合入围条件的企业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时间间隔的拉长使得单一产品的入围企业数量普遍增多。数据显示,仅有超过10家企业符合条件的品种就有很多,而入围企业数量在7家以上的产品更是不胜枚举。
竞争的加剧将使得单个企业获得的市场份额缩小,这要求企业在报价时更加激进,以确保中标。随着国采规则的逐步严格化,企业必须专注于价格竞争,这无疑将导致价格进一步下探,利润空间缩小。
规则最严格
第十批国采预计将在报价规则方面延续之前的方案,但可能会进一步严格化。根据第九批国采的经验,企业需满足“1.8倍熔断机制”、“降幅≥50%”或“单位可比价≤0.1元”中的任意一项,才能获得拟中选资格。此外,第九批还通过计算同品种最高与最低单位可比价比值,对品种进行降序排列,进一步规范了报价机制。
预计第十批国采将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完善规则,特别是在投标资质审核方面,B证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第77条,药品生产许可证分为A、B、C、D四类,其中B证代表委托生产。B证企业即自身不生产而委托他人生产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监管。
企业心态相对平和
尽管第十批国采的竞争异常激烈,但参与企业的心态相对平和。这主要得益于企业在之前几轮国采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企业对国采的目的和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心理建设普遍到位。
另外,《医保办发〔2024〕8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提升地方采购联盟的能力和规模,实现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上下联动、协同推进。这意味着未来地方采购联盟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对企业而言,保持平常心并积极参与,将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国采的规则和变化。
国采对医药市场的深远影响
自2018年带量采购政策实施以来,其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医药生态圈。国采政策不仅推动了药品价格的降低,也促进了医药行业的整合和优化。
首先,国采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压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药品的可及性。其次,国采政策迫使药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升级。最后,国采政策促进了药品质量的提升,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
第十批国采无论在规模还是竞争激烈程度上,都将成为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一次。这不仅考验着药企的生产和报价能力,也对整个医药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严格的规则和激烈的竞争下,药企需要保持平常心,积极应对,以适应国采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通过不断优化自身,提升竞争力,药企才能在国采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