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SDHB基因突变与SDHB缺陷型肾细胞癌关联性探究

SDHB基因突变与SDHB缺陷型肾细胞癌关联性探究

找药助理
1495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遗传性髓质腺瘤-嗜铬细胞瘤综合征

琥珀酸去氢酶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部分,由四个亚基组成:SDHA、SDHB、SDHC、SDHD。其中,SDHC和SDHD结合在SDHA和SDHB的催化亚基上。这种协同作用使得琥珀酸盐被转化为延胡索酸盐,然后传递给下一个酶 - 延胡索酸羟化酶(FH)。

遗传性副肾上腺瘤-嗜铬细胞瘤综合征是由于SDHB、SDHC、SDHD、SDHA、SDHAF2、MAX、TMEM127等基因遗传变异所导致的。需要注意的是,患有SDHB基因突变的个体可能会患上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即SDHB缺陷型肾细胞癌。患有SDHB基因突变的人,患肾细胞癌的终身风险估计为5%。SDHB缺陷型肾细胞癌可能发生在较年轻的人群身上,并呈现出侵袭性行为,即使原发肿瘤非常小也可能出现转移,因此需要定期积极的随访。这种亚型的肾细胞癌可能呈现出特殊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态固实的巢状或片状、胞质的染色性质从酸性到淡染、含有空泡,后者是由于存在胞质包涵体导致,常常出现内部染色性质淡的酸性液泡,其诊断需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证实SDHB表达缺失。对于散发性肾细胞癌而言,研究表明SDHB基因突变率仅为0.7%。

SDH复合物中的其他基因(如SDHA、SDHC、SDHD、SDHAF2)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目前了解甚少。虽然已有报道提及具有这些基因突变的肾细胞癌病例,但根据本文作者的说法,尚未证实非SDHB基因变异携带者会出现SDH缺陷型肾细胞癌。但这些变异在遗传性副肾上腺瘤/嗜铬细胞瘤患者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较为常见,表明可能增加患肾细胞癌的风险。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综合症易感肿瘤

延胡索酸水合酶(FH)是一种酶,在三羧酸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功能是催化延胡索酸盐转化为苹果酸盐。如果FH基因发生双等位突变,就会导致延胡索酸尿,这是一种会引起严重神经和发育异常的代谢性疾病。

FH肿瘤易感综合征,之前被称为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是一种由FH基因杂合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癌症易感综合征。野生型FH基因经历“二次打击”失活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这类肿瘤通常显示FH免疫组化表达下降以及细胞内2-琥珀酸半胱氨酸的积累,而后者也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到。

FH症候群的特征包括皮肤平滑肌瘤、子宫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在患有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的患者中,检测到FH缺陷型肾细胞癌的比率约为15-30%。这种综合症通常导致肿瘤较早发生,并且具有明显的侵袭性:研究发现,在16个月的随访时间内,发生肾细胞癌的患者概率为50%。

然而,即使FH两个等位基因均缺失,散发性FH缺陷型肾细胞癌也可能发生。体细胞性和种系性FH缺陷型肾细胞癌在分子特征方面非常相似,均具有NF2基因突变、肿瘤突变负荷低、基因组改变比例高的特点。在组织学上,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同一结构中包含多种形态,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结构,但并非普遍存在。另一特征是存在大量嗜酸性、包涵体样核仁,然而其出现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登氏综合征

PTEN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3.3区域,它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编码的蛋白负责调节PI3K-AKT-mTOR通路。这种调节作用会导致细胞停滞和凋亡,从而抑制细胞迁移,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的G1期。

在患有常染色体显性癌易感综合征的病人中发现了PTEN基因系突变,具体包括Cowden综合征、Bannayan-Zonana综合征、Lhermitte-Duclos病。Cowden综合征的特点是乳腺、甲状腺、子宫内膜、肾脏易患肿瘤。有研究发现,15%的Cowden综合征患者可患肾细胞癌,其中2例为乳头状,1例为透明细胞类型。许多散发性肿瘤也常存在PTEN基因突变,例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恶性间皮瘤以及甲状腺肿瘤。PTEN的丧失也与结直肠癌及息肉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PTEN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也会在散发性肾癌中发现,如在10%的嫌色细胞型肾癌、4%的透明细胞肾癌、3%的乳头状肾癌中。

MiTF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黑素细胞平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涉及黑素颗粒在毛发、眼睛和皮肤等部位的生成。MiTF基因的突变已在Tietz综合征患者中发现,该综合征的特征为自出生起听力显著缺失、皮肤苍白和毛发浅色。

MiTF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中很常见,因此被归类为黑色素瘤相关基因。研究发现MiTF的遗传变异(c.925G-A; p.E318K)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或多原发黑色素瘤患者中更为普遍(相较于正常个体)。有趣的是,研究还表明黑色素瘤与肾癌有关,对具有肾细胞癌或肾细胞癌与黑色素瘤共存的患者进行测序发现,MiTF基因出现p.E318K变异的几率更高。携带这一变异的个体出现黑色素瘤、肾细胞癌或两者同时发生的几率比没有该变异的个体高出5倍以上。

MiTF基因的变异与散发性肾细胞癌之间尚未发现相关。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403例患有肾细胞癌的个案被纳入,结果显示只有一例肿瘤患者具有MiFT E138K基因突变。

小结

肾细胞癌的遗传倾向和散发性肾细胞癌中的体细胞遗传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年来已明确TSC1/2基因与罕见亚型肾细胞癌之间存在关联。但是仍有许多关键问题待解决,诸如:(1)为什么这些特定基因与独特的病理特征相关联;(2)为什么一些基因与遗传综合征中的多个病理亚型相关,而另一些只与一个病理亚型相关?(3)遗传性肾细胞癌和散发性肾细胞癌的病理机制有何不同?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治疗策略?(4)是否存在其他尚未发现的与肾细胞癌风险相关的遗传因素?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膝关节损伤的物理治疗效果如何
膝关节损伤的物理治疗效果如何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荷。由于运动、老化、跌倒或其他意外原因,膝关节损伤在运动员和普通人群中都非常常见。这些损伤可能导致疼痛、功能受限和生活质量下降。物理治疗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对于膝关节损伤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物理治疗在膝关节损伤中的效果及其实现机制。 物理治疗的目标 物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及恢复运动能力。针对膝关节损伤,物理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疼痛管理:采用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等技术,减轻膝关节区域的疼痛和肿胀。 2. 运动疗法: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的力量,进而恢复正常的功能。 3. 软组织治疗:包括按摩、牵拉等方法,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过程。 4. 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导患者了解自身的损伤情况,培养正确的运动习惯,避免再次受伤。 物理治疗的效果 1. 缓解疼痛 临床研究表明,物理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疼痛水平。尤其是在损伤后的早期阶段,冷敷和电刺激疗法等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和肿胀,为后续的康复训练奠定基础。 2. 改善关节功能 经过系统的物理治疗,许多患者在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上都有明显改善。通过针对性的运动疗法,患者能够逐步恢复弯曲与伸展能力,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3. 增强肌肉力量 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是保持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物理治疗中的强化训练可以有效增加大腿前后肌群(如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从而减轻膝关节的负担,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4. 促进心理健康 膝关节损伤不仅影响身体功能,也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物理治疗中的互动和支持可以增强患者自信心,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更积极地面对康复过程。 结论 物理治疗在膝关节损伤的康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综合运用疼痛管理、运动疗法和教育等手段,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的疗效。物理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与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密切合作,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索物理治疗的不同技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

#治疗

2025-04-13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早期症状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早期症状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肺部疾病,其初期症状通常不太明显,导致疾病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诊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早期症状,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尽早寻求医疗帮助。 首先,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胸膜上皮细胞,这是覆盖心脏和肺部表面的一层组织。这种疾病通常与长期暴露于石棉等有害物质有关,因此患者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工作环境中的石棉接触者。 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或与其他常见疾病混淆。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 1.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感觉呼吸急促或不能深呼吸,这可能是由于肺部功能受到影响或疼痛引起的。 2. 胸痛:持续性的胸痛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另一个常见早期症状,这种疼痛可以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3. 干咳或咳嗽: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干咳或咳痰,尤其是出现血痰时,可能是胸膜间皮瘤的早期信号。 4. 胸部肿块或肿胀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胸部某一部分出现肿块,或感觉到胸部不适、沉重或充满液体。 5. 体重下降和疲劳:恶性肿瘤会消耗人体的能量,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并出现疲劳、乏力等症状。 虽然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明患者患有恶性胸膜间皮瘤,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伴随有慢性石棉接触史或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最后,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其预后通常不容乐观。因此,对于有可能患有该病的人群,定期体检和注意身体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的几率,从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症状

2025-04-13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监护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监护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监护和治疗,其中心电监护在病情评估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心电监护,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发现心律失常和其他潜在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心电监护是通过心电图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心电监护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判断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否正常,监测患者心律是否规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通过连续监测心电图,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心脏功能改变或者并发症的迹象,从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监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心律监测: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风险,如房颤、室颤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血液不畅通,增加心脏负担。定期的心电监护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 肌钙蛋白监测: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出现心肌损伤。通过监测肌钙蛋白水平,可以及时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3. 起搏器监护: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律稳定。心电监护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参数以保证心脏功能正常。 总的来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监护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心脏功能和心律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干预心脏问题,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医患双方应密切合作,注意监测和评估心电图数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共同努力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诊断

2025-04-13

恶病质的诊断标准
恶病质的诊断标准
恶病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通常用于描述身体非常虚弱和虚弱的状态。在医学领域,恶病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是机体严重疾病或病变进展的结果。对于医生来说,正确诊断恶病质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诊断恶病质时,医生通常需要考虑一系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恶病质诊断标准: 一、体格检查: 1. 体重明显下降:持续性体重下降是恶病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在短时间内体重骤降。 2. 皮肤状态:恶病质病人的皮肤常常干燥、蜡黄、粗糙,有时也会出现水肿症状。 3. 营养不良表现:慢性疲乏、乏力、食欲减退等都可能是恶病质的表现。 4. 肌肉萎缩:恶病质患者常常出现肌肉萎缩现象,体力明显减退。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电解质检测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炎症水平。 2. 肝功能检查:检测肝脏功能情况,了解肝功能是否受损。 3. 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功能是否出现异常,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三、影像学检查: 1.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MRI等有助于评估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现可能导致恶病质的潜在病变或并发症。 总的来说,诊断恶病质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及早发现和治疗恶病质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医生在诊断恶病质时应该细心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诊断

2025-04-13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