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肺泡上皮屏障功能受损

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肺泡上皮屏障功能受损

找药助理
1538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华中农业大学王湘如团队最新发表了一篇名为“链球菌细胞外囊泡通过自噬降解OCLN恶化肺泡上皮屏障功能”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显示,小鼠感染链球菌后,肺部受损和肺泡上皮屏障(AEB)功能受损严重。链球菌感染导致小鼠肺组织和A549细胞中OCLN(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降低,并激活了巨噬细胞的自噬。

在机制方面,链球菌引发自噬囊降解OCLN,从而导致A549单层AEB受损。链球菌释放的pEVs可被肺泡上皮细胞摄入。作者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了pEVs内的载体蛋白,发现这些pEVs中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作者鉴定出一种类似真核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StkP。摄入的StkP可以诱导BECN1(beclin 1)在Ser93和Ser96位点磷酸化,启动自噬并导致自噬依赖的OCLN降解和AEB功能障碍。最终,删除链球菌中的stkP完全保护了感染的小鼠免于死亡,显著减缓了内部OCLN的降解,并在体外基本上阻止了pEVs引起的AEB损害。总体来看,结果显示pEVs在链球菌毒力因子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pEVs中的载体蛋白StkP能够与宿主靶蛋白相互作用,甚至操纵BECN1自噬启动途径,促进AEB破坏和细菌致病性。

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机会性病原体,是全球细菌性肺炎的主要致病原。这种细菌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侵袭性疾病。S. pneumoniae通常寄居在人类鼻咽和上呼吸道,但一旦传播至下呼吸道,可能引发严重疾病。这种细菌可以穿过肺泡上皮屏障(AEB)和血管内皮屏障进入气道间隙,进而进入血液,增加肺部通透性。通常来说,肺小叶炎的发展是由细菌附着于肺泡上皮细胞,随后复制并引发宿主损伤反应所致。这些过程受到细菌分泌产物与肺泡上皮之间以及随后的先天免疫防御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影响。然而,至今仍有一些S. pneumoniae引起肺泡上皮屏障功能障碍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细菌膜囊泡(MVs)已被确定为一种独特的分泌途径,可将特定物质运送至细菌。这些MVs,也叫外膜囊泡(OMVs),已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广泛研究和鉴定,而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研究较为有限。近期研究提供了证据显示,革兰氏阳性细菌也能释放出称为细胞外囊泡(EVs)的球形膜小颗粒。这些EVs将细菌成分传递至宿主细胞,参与了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引发细胞毒性效应,增加细菌的致病性。例如,研究表明,源自金葡萄球菌(S. aureus)的EVs能刺激Toll样受体,在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反应。尽管观察到EVs进入上皮和内皮细胞后增加了屏障通透性,但有关EVs如何破坏AEB完整性的证据还不足。

噬React/自噬是一种传统的溶酶体降解途径,可清除受损细胞器和蛋白质,避免导致多种细胞和器官过度受损和细胞功能障碍。一方面,自噬通过作为对外部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例如在缺氧情况下,有助于防止内皮细胞CLDN5的重新分布和异常堆积,从而减轻了BBB功能障碍。但另一方面,自噬过度可能导致自噬细胞死亡,进而导致组织受损。研究指出,自噬可以降解紧密连接蛋白(TJ蛋白),并提升肠道和呼吸道上皮屏障的通透性。有报道称,S. pneumoniae感染可能在人类肺泡上皮细胞(AECs)、人类角膜上皮细胞和小鼠骨髓来源的中性粒细胞中诱导自噬激活。S. pneumoniae在细胞内可以被杀伤性自噬所识别,同时某些S. pneumoniae的蛋白质被认为是自噬激活的因子,例如表面暴露的胆碱结合蛋白CbpC、能形成孔的致病性链球菌裂素PLY和S. pneumoniae内切蛋白O PepO。然而,与S. pneumoniae感染相关的自噬的AEB破坏的直接证据和基本机制仍未可知,也尚未有关S. pneumoniaeEVs(pEVs)如何操纵这些自噬过程的研究。

1714554112346_8096335_副本.jpg

这项研究表明pEVs可以诱导肺泡上皮细胞自噬,造成AEB完整性破坏。研究人员还发现pEVs在A549细胞内部进入导致MAP1LC3/LC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水平增加,这是自噬激活和自噬体形成的标志,并促使OCLN(occludin)通过自噬过程降解。此外,研究还鉴定出pEVs中含有真核丝氨酸-苏氨酸激酶(eSTKs)蛋白StkP,其进入细胞内后通过磷酸化BECN1(beclin 1)诱导自噬激活。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作为pEVs的载体的细菌蛋白质StkP能够在肺炎链球菌感染期间诱导宿主自噬,揭示了革兰阳性细菌EVs通过自噬介导的细胞降解途径对造成上皮屏障破坏具有一个先前未知的作用。总的来看,这些发现加深了作者对pEVs及其载体对屏障破坏在细胞内影响的理解,为细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疾病进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黏多糖贮积症的诊断程序
黏多糖贮积症的诊断程序
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简称MPS)是一类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患者在体内缺乏特定酶致使多糖无法正常代谢,最终导致多糖在细胞内积聚,影响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确诊黏多糖贮积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诊断程序,以明确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 黏多糖贮积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面部特征异常、生长迟缓、关节僵硬、心脏病变、呼吸困难、智力发育迟缓等。这些表现往往出现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期,并逐渐加重。严重的黏多糖贮积症患者可能会影响其寿命和生活质量。 二、实验室检查 1. 尿液多糖含量检测: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多糖含量,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黏多糖贮积症。这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筛查方法。 2. 血清酶活性测定:测定特定酶的活性水平,可针对不同类型的黏多糖贮积症进行检测。 三、影像学检查 1. X射线:用于检查骨骼的变化,如骨龙骨增生、关节腔变窄等。 2. 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可观察心脏是否受累,检查心脏功能及结构。 3. 脑部CT或MRI:检查脑部结构和是否有异常。 四、遗传学检测 1. 基因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组序列,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致病基因突变,从而明确黏多糖贮积症的类型。 2. 家系调查:调查患者家族史,了解是否有遗传病史,有助于诊断和风险评估。 五、其他诊断手段 1. 病理组织活检:如需确诊或进一步鉴别疾病类型,可进行相关组织活检。 2. 脑脊液分析: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黏多糖贮积症,脑脊液的分析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综上所述,黏多糖贮积症的诊断程序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遗传学检测等多种手段,以确定疾病的确诊和类型,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及早诊断和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对于怀疑患有黏多糖贮积症的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诊断至关重要。

#诊断

2025-04-16

肝衰竭的定义
肝衰竭的定义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由慢性肝病演变而来,具有严重的病理生理特征和危险。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项重要功能,包括合成蛋白质、排毒、储存能量等。当肝脏受到长期的病理刺激或急性损伤时,可能导致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和功能丧失,最终引起肝衰竭。 肝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肝衰竭通常是由于急性病毒性感染、药物过量或其他原因导致,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慢性肝衰竭则是在长期慢性肝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病程较为缓慢,但也可能在某一时间点突然恶化。 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腹水、出血倾向、精神状态改变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诊断肝衰竭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治疗肝衰竭的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感染等,旨在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生存率。病因治疗则是针对肝衰竭的具体原因进行治疗,例如抗病毒治疗、解毒和肝移植等。 总的来说,肝衰竭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肝脏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均具有重要影响。预防肝衰竭的关键在于避免过量饮酒、避免滥用药物、积极治疗肝病等,同时定期体检和监测肝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已经发生肝衰竭的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愿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远离肝脏疾病的困扰。

#检查

2025-04-16

低血压能喝牛奶吗
低血压能喝牛奶吗
低血压,也称为血压过低,通常指的是血压指标持续低于人体正常范围(通常为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在某些情况下,低血压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这使得很多人开始关注自身的饮食,以帮助稳定血压。牛奶作为一种常见的饮品,其营养成分和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那么,低血压患者能否喝牛奶呢? 牛奶的营养成分 牛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钙、维生素D和磷等。这些营养成分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骨骼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牛奶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饮品。 牛奶对血压的影响 关于牛奶与血压的关系,研究结果不是完全一致。但一些研究表明,牛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可能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钙和镁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促进血管的放松,从而可能对稳定血压有积极影响。对一些低血压患者来说,适量饮用牛奶可能有助于平衡体内的电解质,从而改善症状。 低血压患者饮用牛奶的建议 1. 适量饮用:对于低血压患者来说,适量饮用牛奶通常是安全的。牛奶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提供必要的营养。 2. 搭配其他食物:可以尝试将牛奶与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搭配,例如谷物、坚果或水果,以增加餐食的整体营养价值。这种组合有助于提高能量摄入,对低血压的改善可能会有所帮助。 3. 注意个人反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低血压患者在饮用牛奶时应注意自身的反应。如果饮后感到不适或症状加重,建议减少或停止饮用,并寻求医疗建议。 4. 及时补充水分:低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因此在饮用牛奶的同时,也要注意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以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结论 总体来说,低血压患者是可以适量喝牛奶的。牛奶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可能对血压的稳定起到一定的帮助。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建议低血压患者在饮用时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整。如果有任何疑虑,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检查

2025-04-16

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的定时饮食建议
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的定时饮食建议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的挑战。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是一种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血糖异常波动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饮食在控制疾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定时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关于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的定时饮食建议。 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尤其对于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建议在早上起床后尽快进食,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早餐应包含高纤维、低糖分和高蛋白质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鸡蛋、燕麦片、水果和低脂奶制品。避免食用高糖分和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午餐 午餐是一天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应当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推荐选择燕麦、红薯、糙米等低GI(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搭配瘦肉、鱼类、豆类、蔬菜等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维持午餐时间的规律性,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下午茶 在下午茶时间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健康的零食来保持血糖稳定。推荐选择坚果、水果、酸奶或者一些蔬菜丁来作为下午茶的选择,避免高糖分和高热量的零食。 晚餐 晚餐应当轻食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推荐选择蔬菜沙拉、清淡的汤品、烤蔬菜等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尽量避免油炸食物和高糖分的甜点,以免影响夜间血糖水平的稳定。 宵夜 在临睡前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宵夜来维持夜间的血糖水平。推荐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全麦饼干、香蕉、无糖酸奶等。 在饮食管理过程中,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避免暴饮暴食、定时进餐、适量饮水等。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建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以获取更好的帮助。 通过合理的定时饮食管理,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发作的风险,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饮食

2025-04-16

肾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肾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在肾癌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以下将介绍肾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 腹部超声检查(Ultrasound): 腹部超声是一种简单、无创且经济实惠的检查方法,常用于初步筛查和评估。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生成肾脏的影像,可以观察到肿块的大致位置、大小和形态。超声检查的分辨率较低,有时在检测小肿瘤或判断肿瘤的性质上存在局限性。 2.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扫描是肾癌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肾脏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血管侵犯等信息。此外,CT扫描还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3. MRI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在评估肾癌时也有其独特的优势。相较于CT,MRI对软组织有更好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此外,MRI还能提供多种序列图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评估肿瘤的特征。 4. 肾动脉造影(Renal Arteriography): 肾动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向肾脏注射造影剂来显示肾脏的血管结构,对于评估肾脏血供和检测血管侵犯情况十分重要。这种检查方法对于评估血管性肿瘤或准备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尤为有用。 综上所述,肾癌的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综合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肾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检查

2025-04-16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