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创新液滴微流控技术:个体化肺癌模型突破肿瘤研究难题

创新液滴微流控技术:个体化肺癌模型突破肿瘤研究难题

找药助理
1415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肿瘤模型对于肿瘤研究和治疗评估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关键瓶颈。目前热门的肿瘤类器官模型存在着缺乏肿瘤微环境和批次内一致性低的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建立含有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化肿瘤模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在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

最近, 清华大学机械系的熊卓/张婷课题组、自动化系的古槿课题组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组成了一个跨学科团队。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个体化肺癌类组装体模型。该模型在批次内具有良好一致性,能够体外模拟个体肿瘤的异质性和微环境(包括免疫微环境),能够准确预测临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这为肿瘤的个性化治疗和药物的精准筛选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f4fdf16f64c0434a908fa0fdb2bfccd9-tOBnaTqOI7Uf.jpg

研究小组已经成功研发了基于微量上样方法的液滴微流控技术,以及具有出色原代细胞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胶材料。这一技术解决了多种原代细胞共培养的关键问题。通过在水凝胶材料中包埋来源于肺癌患者的肺癌类器官(LCOs)和多种肿瘤微环境细胞,再经过流体剪切、光固化成型和快速培养,形成了类组装体模型(LCAs)。这一技术可以精确地对临床穿刺样本中微量细胞进行上样控制,同时类组装体模型可以直接冻存和复苏。

3460d8be6c6f4df98120edcadfc5ee22-r4afh501B6Wm.jpg

通过针对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的研究,我们全面证实了类组装体与体内肿瘤的相似性。在药物筛选和临床药物反应预测实验中,我们验证了类组装体可作为药物精准筛选和个性化诊疗的模型。

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具有不同肿瘤微环境的病人特异性肺癌集合体模型”的研究成果。

张艳梅,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是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前博士后;胡启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20级博士生;裴宇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三人合作撰写的论文中,他们是第一作者。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熊卓以及自动化系副教授古槿。这项研究涉及清华大学机械系和自动化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资助来源包括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注意事项及治疗方案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注意事项及治疗方案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GERD主要指胃内的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进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和炎症的疾病。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主要症状 GERD的主要症状包括: 1. 烧心(心灼热感):是GERD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出现在胸骨后或喉咙部位的灼热感受。 2. 咳嗽和喉咙不适:胃酸逆流导致喉咙部位的刺激,引发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3. 胃酸反流:有时,胃酸可能会逆流至口腔,引起酸味或苦味,破坏口腔内环境。 4. 胸痛: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受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这是因为食管受到损害所致。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于管理和缓解GERD症状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饮食调整:减少摄入辛辣、油炸、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症状发作的频率。 2. 控制体重:肥胖是GERD的一个危险因素,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腹部压力,减少症状的发生。 3. 避免晚餐过饱:晚餐过多或者就寝前进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逆流,建议晚餐提前2-3小时便睡觉。 4. 戒烟和限制酒精:吸烟和酗酒会加重GERD的症状,因此应尽量戒烟,减少饮酒。 5. 保持头部高位睡眠:使用垫高枕头或抬高床头,有助于减少夜间症状的发生。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治疗方案 除了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外,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GERD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 1.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Omeprazole)或兰索拉唑(Lansoprazole)等,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症状。 2.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Ranitidine)等,可以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症状。 3. 抗反流药:如奥硝唑(Oxyntomodulin)等,有助于加强食管括约肌功能,防止胃内容物逆流。 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症状严重或合并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如抗反流手术(Nissen fundoplication)。 总的来说,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及时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帮助管理和控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若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饮食

2024-11-15

怎么样才能避免患上头颈肿瘤
怎么样才能避免患上头颈肿瘤
如何有效预防头颈部肿瘤的发生 在当今社会,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头颈部肿瘤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下面将介绍一些预防头颈部肿瘤的方法: 1. 注意饮食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头颈部肿瘤至关重要。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过热食物和过多的加工肉制品,如烟熏肉等。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导致头颈部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戒烟限酒是预防头颈部肿瘤的关键步骤。长期吸烟和酗酒会增加罹患头颈部肿瘤的风险,因此应尽量远离烟草和酒精。 3.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与一些有害物质接触会增加头颈部肿瘤的风险,比如放射性物质、化学品和工业废料等。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做好个人防护。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头颈部的体检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检测出任何异常情况并及时干预,降低患上头颈部肿瘤的风险。 5.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头颈部肿瘤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减轻生活压力,保持心情愉快,都对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预防头颈部肿瘤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习惯。通过合理的饮食、远离有害物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上头颈部肿瘤的风险,提高健康水平,享受美好生活。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预防头颈部肿瘤而努力!

#预防

2024-11-15

诱发黑色素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诱发黑色素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也称为黑色素瘤细胞。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受到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我们已经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于黑色素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需要深入研究。 病因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黑色素瘤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个体患病风险明显增加。特定基因的变异,如BRCA1、BRCA2和CDKN2A等,也与黑色素瘤的发病有关。 2. 紫外线照射:曝露在紫外线下是导致黑色素瘤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长期接触紫外线(尤其是紫外B波)会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引发遗传物质发生突变,从而促进黑色素瘤的发展。 3. 免疫系统失调: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可能对黑色素瘤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或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更容易患上黑色素瘤。 4. 先天性痣:存在有大量或异常的先天性痣(痣状黑色素瘤)的个体患黑色素瘤的风险较高。 发病机制 1. 遗传突变: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失控,最终发展成黑色素瘤。如BRAF、NRAS和KIT等基因的突变在黑色素瘤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2. DNA损伤修复失调:紫外线等外部致癌因素造成的DNA损伤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被及时修复。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细胞的DNA修复系统出现障碍,导致DNA损伤的积累,从而促进黑色素瘤的发生。 3. 细胞增殖和侵袭:黑色素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它们可以突破血液或淋巴管道,进入其他器官,导致转移和扩散。 4. 免疫逃避:一些黑色素瘤细胞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表面抗原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测和攻击,从而加速肿瘤的发展。 尽管我们对于黑色素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彻底战胜这种疾病仍需进一步研究。预防措施中包括避免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定期皮肤检查以及及早发现和治疗异常痣等,以降低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治疗黑色素瘤。

#发作

2024-11-15

该如何选择腮腺炎的治疗方法
该如何选择腮腺炎的治疗方法
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症状包括腮腺肿胀、发热、咽喉痛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症状、减轻不适至关重要。针对腮腺炎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首先,对于大多数腮腺炎患者,疾病通常会在数周内自行缓解,而且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缓解症状,比如通过服用镇痛药和发热药来控制疼痛和发热。此外,患者需要多休息、多饮水,以帮助身体更快地清除病毒。 对于一些复杂或症状严重的腮腺炎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治疗方案可能包括: 1. 抗病毒药物:对于一些由病毒引起的腮腺炎,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来帮助减缓病情发展和缩短疾病持续时间。 2. 抗生素治疗:如果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来对抗细菌感染。绝大多数情况下,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其无效。 3. 手术干预:在极少数病例中,会因为合并症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手术干预,例如引流腮腺脓肿。 总的来说,对于大多数腮腺炎患者而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通过自我管理来缓解症状。如果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此外,预防腮腺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接种腮腺炎疫苗,特别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接种疫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能够有效预防腮腺炎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关注并保护好自己的健康,以减少疾病对我们生活的干扰。

#治疗

2024-11-15

诱发红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诱发红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红癣,又称为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红癣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免疫调节失衡、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引发红癣的病因和一些可能的发病机制。 红癣的病因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红癣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患有红癣的成员,那么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遗传背景可能影响皮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使得皮肤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 2. 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在红癣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应该能够识别并攻击外来的病原体,但是在红癣患者身上,免疫系统可能出现失调,导致对皮肤细胞的攻击,进而引发炎症和异常增生。 3. 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红癣的发病。比如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饮食不合理、环境污染等都可能对皮肤健康产生影响,使得皮肤更容易发生病变。 红癣的发病机制 1. 角质形成周期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皮肤角质形成周期是有规律的,但是在红癣患者中,这一周期可能出现异常,导致角质细胞增生过快,过多。这些细胞在皮肤表面堆积,形成鳞屑,同时影响了皮肤的正常代谢。 2. 炎症反应: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炎症反应是红癣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身体的免疫细胞会攻击健康的皮肤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瘙痒等症状。 3. 血管新生: 红癣病变组织中的血管新生也在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新生血管的形成会为病变组织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氧气,进一步促进异常的细胞增生。 总的来说,诱发红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交互作用过程。深入研究红癣的病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并为未来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与路径。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控制和治疗红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作

2024-11-15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