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膳食与营养报告:揭示认知障碍患者饮食结构失衡与潜在健康风险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2024年9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发布了《2024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膳食与营养报告》。该报告由中国老年保健学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携手公益组织发起,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重点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膳食结构、能量摄入和营养摄入情况,以及不同地区膳食习惯对认知障碍的影响。这一报告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膳食与认知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的上升与饮食结构失衡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认知功能、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的神经变性疾病。随着老龄化加剧,该疾病的发病率在中国不断攀升,不仅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中国老年保健学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主任委员解恒革指出,近年来,社会对该病的关注逐渐增多,但在有效的干预与管理上,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在此次发布的报告中,显示出AD患者的饮食结构存在显著不平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表示,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标准相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谷薯类和畜禽肉类的摄入量虽符合推荐量,但具体食物种类选择上存在严重偏差,特别是全谷物和薯类的摄入量明显不足,这影响了膳食的整体营养质量。
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与过量
报告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蛋类、水果、鱼虾、蔬菜和奶类等食物的摄入远低于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而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则显著偏高,达到了推荐量的1.9倍。营养学家指出,这种不均衡的膳食模式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过量摄入某些食物或缺乏其他重要营养素可能加剧认知功能的退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AD患者的能量摄入普遍不足。王刚指出,调查显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均能量摄入量为1128.1 kcal,远低于老年人的推荐摄入标准。这种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身体机能,影响其健康状况。
膳食炎症指数与认知障碍的关联
此次报告还揭示了膳食炎症指数(DII)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之间的紧密联系。数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平均DII值为2.46±1.73,显著高于普通老年人群。这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饮食更倾向于促炎性食物,而这些食物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AD患者DII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西南地区患者的膳食炎症指数较低,仅为2.1,而西北地区的患者膳食炎症指数则高达2.8,表明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对认知健康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改善膳食结构以应对阿尔茨海默病
为了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健康风险,王刚建议,应通过增加全谷物、薯类、果蔬、鱼虾及奶类的摄入,减少促炎性食物的比例,来平衡膳食结构。这种改变不仅有助于控制患者的体重和改善代谢,还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维护认知功能。此外,适当提高能量摄入水平,对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社会合作推动老年人健康管理
解恒革强调,《2024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膳食与营养报告》为了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膳食需求及其与认知健康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膳食管理和营养干预,制定更加科学、个性化的营养计划。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缓认知障碍的进展,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总的来说,这份报告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膳食结构中的潜在问题,并为未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将逐步得到改善。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