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唑嘌呤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在9月20日的研究中,南京医科大学与陕西省人民医院的科研团队在《Cell Death & Diseas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pigenetic modification of CD4+ T cells into Tregs by 5-azacytidine as cellular therapeutic for atherosclerosis treatment”的论文。研究探讨了硫唑嘌呤(Aza)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潜在机制,强调了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iTregs)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的可能性。
研究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主要影响动脉壁的慢性炎症状态,已被确认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Th1细胞,这些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调节性T细胞(Tregs)则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维持免疫平衡并促进免疫耐受,因此它们在抵御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Tregs的数量通常较少,仅占CD4+ T细胞的5%至10%。这使得外源性Tregs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异体输注中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
硫唑嘌呤的作用机制
硫唑嘌呤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Dnmts的活性,从而诱导T细胞去甲基化并向Tregs转化。此前的研究表明,Aza能通过抑制Foxp3基因的甲基化,诱导效应T细胞转化为功能性Tregs。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Aza对CD4+ T细胞诱导Tregs的影响,并评估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有效性。
Aza-iTreg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培养将CD4+ T细胞与5μM的Aza共培养48小时,生成Aza-iTregs,然后将其静脉注射入ApoE-/-小鼠中。结果显示,Aza-iTreg的过继转移显著增加了ApoE-/-小鼠的外周血Tregs,抑制了炎症,减轻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与对照组相比,Aza-iTreg组的主动脉病变面积显著减少,表明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治疗潜力。
进一步的评估发现,Aza-iTreg组与正常Tregs转移组在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方面效果相当,且Aza-iTreg的转移有助于提高小鼠的整体健康状况。尽管在胶原含量的改变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炎症反应的抑制上,Aza-iTreg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增加与炎症的抑制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Tregs的比例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Aza-iTreg的转移显著增加了小鼠外周血中CD4+ Foxp3+ T细胞的比例,且该比例在WD 8周和12周时均有所上升。此外,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za-iTreg转移后,主动脉病变组织中CD4+ Foxp3+ T细胞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在炎症因子的变化上,Aza-iTreg和正常Tregs的转移均导致血浆中抗炎因子TGF-β和IL-10的显著上升,而促炎因子IL-1β和IFN-γ则显著降低。这些变化进一步证明了Aza-iTreg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Aza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潜力。Aza-iTregs能够在体内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能为未来的细胞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对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进一步了解,基于Aza的细胞治疗方法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这一发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值得后续研究的深入探索。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