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的多样化治疗与人工瓣膜选择的重要性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心脏瓣膜病作为一种高发的心血管疾病,虽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但公众对其了解却相对有限。每年9月29日的世界心脏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心脏疾病的关注,尤其是在日益老龄化的社会中,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隐患。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副院长、瓣膜与冠心病外科主任黄焕雷指出,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病的好发年龄各不相同,尤其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对公众健康构成了长期威胁。
心脏瓣膜病的基础知识与症状
黄焕雷解释道:“心脏共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它们像阀门一样控制着心脏的血液流动。瓣膜的病变部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症状因病因不同而异。”心脏瓣膜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气促、心悸、胸痛和疲劳等。然而,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往往误认为这些症状是身体自然衰退的表现,因此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其中,气促是瓣膜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黄焕雷指出:“患者在活动时感到气促,往往误以为是体质下降或年龄增长所致,忽略了可能是瓣膜病引起的症状。这种误解很容易导致病情延误,甚至最终危及生命。”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以及介入治疗。通常情况下,一旦检查显示患者的心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即便患者暂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或并发症,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而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则显得更加迫切。
当瓣膜损坏到无法通过修复恢复其正常功能时,置换手术是必要的。置换手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病变的瓣膜取出,换上一个人工瓣膜,恢复心脏的正常血流功能。
心脏瓣膜治疗的革新
近十年,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技术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以往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采用的是传统的开胸方式,即将胸骨正中切开。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手术切口从过去的20厘米缩短到如今的3厘米左右。这一技术的进步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了康复时间,提升了治疗效果。
人工瓣膜的选择
在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人工瓣膜分为两类: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机械瓣膜的材料耐用性较好,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因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然而,机械瓣膜的使用需要患者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的形成。这种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风险在于可能会导致出血并发症或血栓的形成。
与机械瓣膜相比,生物瓣膜由于其材料通常来源于牛心包或猪瓣膜,结构与人体瓣膜较为相似,因此不易形成血栓,使用者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生物瓣膜的一个缺点是其寿命较短,通常在10到15年内会发生自然老化。
黄焕雷强调,患者在选择人工瓣膜时,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通常情况下,60岁以下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机械瓣膜,而60岁以上的患者则更适合选择生物瓣膜。此外,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例如有胃溃疡或其他易出血病史的患者,生物瓣膜也是优先选择。
新型生物瓣膜的革新
近年来,生物瓣膜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黄焕雷介绍到,现代生物瓣膜设计了一种可扩展的瓣架,这使得瓣膜在二次或多次介入治疗时可以进行扩展,从而容纳更大的介入瓣膜,而无需再次开胸手术。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患者在首次置换生物瓣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若生物瓣膜老化或损坏,医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方式进行更换,而不需要再次进行复杂的开胸手术。
结语
总的来说,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开胸手术逐渐向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方向发展,而人工瓣膜的选择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出血风险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随着技术的进步,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了显著改善。未来,随着生物瓣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将更加个性化和安全,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