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C/EBPα 通过诱导 ACSL4 依赖性铁死亡加重糖尿病肾病中的肾小管损伤

C/EBPα 通过诱导 ACSL4 依赖性铁死亡加重糖尿病肾病中的肾小管损伤

找药助理
1438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10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王伟铭研究团队在《Cell Death Discovery》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关于C/EBPα在糖尿病肾病(DKD)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题为“C/EBPα-mediated ACSL4-dependent ferroptosis exacerbates tubular injury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表明C/EBPα在肾小管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揭示其通过调控ACSL4依赖的铁死亡途径促进DKD的病理发展。实验结果显示,抑制或敲除C/EBPα可减轻肾小管损伤,提示C/EBPα-ACSL4-铁死亡途径有望成为治疗DKD的新靶点。

  一、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特点与研究背景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通常伴有肾脏损伤,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其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压升高及肾功能下降,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当前的研究表明,代谢紊乱和慢性炎症在DKD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关键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晰。近年来,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多种代谢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而在DKD中的具体功能则是此次研究的核心。

  C/EBPα是CEBP家族中的成员,具有一个bZIP(亮氨酸拉链)结构域,其通过不同的翻译起始位点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异构体——p42和p30。p42异构体主要参与细胞分化,而p30异构体则与抑制细胞终末分化相关。研究表明,C/EBPα在脂质代谢、免疫反应和细胞分化等方面有重要调控作用,但其在DKD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未被全面揭示。研究团队着眼于铁死亡这一细胞死亡机制,并通过实验发现C/EBPα可通过上调ACSL4的表达促进脂质过氧化,导致DKD中的肾小管损伤。

  二、C/EBPα促进DKD中的铁死亡并加重肾小管损伤

  铁死亡是一种依赖铁的细胞死亡形式,其主要特征为脂质过氧化物的过度积累,通常伴随活性氧(ROS)水平的上升。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C/EBPα的高表达会显著促进铁死亡途径的激活,尤其是在肾小管细胞中。DKD患者的肾组织样本分析也显示C/EBP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了C/EBPα在DKD中的促铁死亡作用。在DKD野生型小鼠的肾组织中,研究发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水平显著降低,而GPX4是铁死亡过程中抵抗氧化损伤的关键酶之一。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研究团队还发现DKD小鼠的肾组织中4-HNE(一种脂质过氧化产物)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进一步验证了C/EBPα与DKD铁死亡之间的联系。

  三、C/EBPα通过上调ACSL4促进铁死亡

  为了揭示C/EBPα引发铁死亡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对DKD小鼠肾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C/EBPα通过结合ACSL4的转录调控序列(TRS),上调了ACSL4的表达。ACSL4是一种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辅酶A结合的酶,其在铁死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实验还发现,DKD野生型小鼠的肾组织中亚油酸(ACSL4的底物)水平显著降低,而ACSL4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则显著升高。以上发现提示,C/EBPα通过调节ACSL4促进脂质过氧化及铁死亡,从而加重DKD中的肾小管损伤。

  四、C/EBPα过表达加重DKD小鼠的肾小管损伤

  为了进一步验证C/EBPα在DKD小鼠中的作用,研究团队通过AAV9载体对小鼠进行了C/EBPα的过表达实验。结果显示,C/EBPα过表达小鼠的肾功能明显下降,同时尿素氮、血清肌酐和尿蛋白肌酐比(UACR)显著升高。此外,C/EBPα过表达导致DKD小鼠肾组织中铁死亡标志物4-HNE和纤维化相关因子显著上调。研究人员还观察到过表达小鼠肾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增加,进一步证明了C/EBPα过表达对DKD中肾小管损伤的负面作用。

  五、C/EBPα缺乏减轻了PTEC细胞中的铁死亡

  研究团队还对PTEC(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C/EBPα的缺失可以显著降低PTEC中的ACSL4表达及铁死亡水平。在高葡萄糖环境中,C/EBPα缺乏的PTEC显示出较低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较高的谷胱甘肽含量,这些结果表明C/EBPα缺失可增强PTEC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铁死亡对细胞的损伤。

  六、C/EBPα诱导ACSL4上调并加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铁死亡

  最后,研究团队通过诱导剂ICCB280在PTEC中上调C/EBPα的表达,观察到ACSL4的表达随之增加,伴随PTEC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荧光探针实验也显示脂质过氧化显著增加,这一系列实验进一步确认了C/EBPα对铁死亡的调控作用。

  七、研究结论与临床启示

  本研究揭示了C/EBPα在DKD进展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其通过上调ACSL4引发铁死亡并加重肾小管损伤的机制。这一发现为DK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通过抑制C/EBPα的表达或阻断C/EBPα-ACSL4-铁死亡通路,可以缓解DKD的病理损伤。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膝关节损伤的物理治疗效果如何
膝关节损伤的物理治疗效果如何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荷。由于运动、老化、跌倒或其他意外原因,膝关节损伤在运动员和普通人群中都非常常见。这些损伤可能导致疼痛、功能受限和生活质量下降。物理治疗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对于膝关节损伤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物理治疗在膝关节损伤中的效果及其实现机制。 物理治疗的目标 物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及恢复运动能力。针对膝关节损伤,物理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疼痛管理:采用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等技术,减轻膝关节区域的疼痛和肿胀。 2. 运动疗法: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的力量,进而恢复正常的功能。 3. 软组织治疗:包括按摩、牵拉等方法,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过程。 4. 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导患者了解自身的损伤情况,培养正确的运动习惯,避免再次受伤。 物理治疗的效果 1. 缓解疼痛 临床研究表明,物理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疼痛水平。尤其是在损伤后的早期阶段,冷敷和电刺激疗法等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和肿胀,为后续的康复训练奠定基础。 2. 改善关节功能 经过系统的物理治疗,许多患者在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上都有明显改善。通过针对性的运动疗法,患者能够逐步恢复弯曲与伸展能力,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3. 增强肌肉力量 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是保持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物理治疗中的强化训练可以有效增加大腿前后肌群(如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从而减轻膝关节的负担,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4. 促进心理健康 膝关节损伤不仅影响身体功能,也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物理治疗中的互动和支持可以增强患者自信心,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更积极地面对康复过程。 结论 物理治疗在膝关节损伤的康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综合运用疼痛管理、运动疗法和教育等手段,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的疗效。物理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与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密切合作,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索物理治疗的不同技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

#治疗

2025-04-13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早期症状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早期症状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肺部疾病,其初期症状通常不太明显,导致疾病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诊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早期症状,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尽早寻求医疗帮助。 首先,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胸膜上皮细胞,这是覆盖心脏和肺部表面的一层组织。这种疾病通常与长期暴露于石棉等有害物质有关,因此患者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工作环境中的石棉接触者。 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或与其他常见疾病混淆。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 1.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感觉呼吸急促或不能深呼吸,这可能是由于肺部功能受到影响或疼痛引起的。 2. 胸痛:持续性的胸痛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另一个常见早期症状,这种疼痛可以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3. 干咳或咳嗽: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干咳或咳痰,尤其是出现血痰时,可能是胸膜间皮瘤的早期信号。 4. 胸部肿块或肿胀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胸部某一部分出现肿块,或感觉到胸部不适、沉重或充满液体。 5. 体重下降和疲劳:恶性肿瘤会消耗人体的能量,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并出现疲劳、乏力等症状。 虽然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明患者患有恶性胸膜间皮瘤,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伴随有慢性石棉接触史或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最后,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其预后通常不容乐观。因此,对于有可能患有该病的人群,定期体检和注意身体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的几率,从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症状

2025-04-13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监护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监护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监护和治疗,其中心电监护在病情评估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心电监护,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发现心律失常和其他潜在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心电监护是通过心电图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心电监护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判断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否正常,监测患者心律是否规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通过连续监测心电图,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心脏功能改变或者并发症的迹象,从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监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心律监测: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风险,如房颤、室颤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血液不畅通,增加心脏负担。定期的心电监护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 肌钙蛋白监测: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出现心肌损伤。通过监测肌钙蛋白水平,可以及时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3. 起搏器监护: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律稳定。心电监护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参数以保证心脏功能正常。 总的来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监护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心脏功能和心律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干预心脏问题,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医患双方应密切合作,注意监测和评估心电图数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共同努力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诊断

2025-04-13

恶病质的诊断标准
恶病质的诊断标准
恶病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通常用于描述身体非常虚弱和虚弱的状态。在医学领域,恶病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是机体严重疾病或病变进展的结果。对于医生来说,正确诊断恶病质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诊断恶病质时,医生通常需要考虑一系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恶病质诊断标准: 一、体格检查: 1. 体重明显下降:持续性体重下降是恶病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在短时间内体重骤降。 2. 皮肤状态:恶病质病人的皮肤常常干燥、蜡黄、粗糙,有时也会出现水肿症状。 3. 营养不良表现:慢性疲乏、乏力、食欲减退等都可能是恶病质的表现。 4. 肌肉萎缩:恶病质患者常常出现肌肉萎缩现象,体力明显减退。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电解质检测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炎症水平。 2. 肝功能检查:检测肝脏功能情况,了解肝功能是否受损。 3. 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功能是否出现异常,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三、影像学检查: 1.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MRI等有助于评估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现可能导致恶病质的潜在病变或并发症。 总的来说,诊断恶病质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及早发现和治疗恶病质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医生在诊断恶病质时应该细心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诊断

2025-04-13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