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HOXDeRNA通过与EZH2相互作用激活胶质瘤转录程序及超级增强子

HOXDeRNA通过与EZH2相互作用激活胶质瘤转录程序及超级增强子

找药助理
1264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且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胶质瘤的转化机制涉及复杂的基因突变和转录调控。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作为一个组蛋白甲基化酶复合物,其催化亚基EZH2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沉默中起着重要作用。PRC2通过将甲基添加到组蛋白H3的第27个赖氨酸上(H3K27me3)来沉默基因,进而在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EZH2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存在相互作用,这一发现为理解肿瘤转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一项近期发表在《Molecular Cell》杂志的研究揭示了lncRNA HOXDeRNA在胶质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由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哈佛医学院神经病学系的Anna M. Krichevsky团队领导的这项研究发现,HOXDeRNA通过与EZH2结合,去除了EZH2对基因的抑制作用,从而激活了广泛的癌症转录程序和超级增强子,最终促使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类似胶质瘤干细胞的细胞。这一发现为胶质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也为未来治疗胶质瘤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HOXDeRNA在胶质瘤中的作用

  HOXDeRNA是一种与增强子相关的lncRNA,在正常脑组织中处于沉默状态,但在胶质瘤中被普遍激活。研究表明,HOXDeRNA的高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进展以及GBM(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缩短密切相关。早期的研究已发现,HOXDeRNA的靶向激活能够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向胶质瘤样细胞的转化。然而,HOXDeRNA是如何通过与EZH2相互作用,进而激活癌症转录程序和超级增强子的机制,仍未完全明了。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使用CRISPR技术激活HOXDeRNA,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由贴壁生长转变为形成球形。转录组分析进一步揭示,HOXDeRNA激活后,多个与胶质瘤相关的基因得到了显著的上调。这些基因包括细胞粘附因子、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以及35个关键的胶质瘤转录因子(TFs),例如SOX2、OLIG2、EGFR、PDGFRA、BRAF和TERT等,这些基因的激活定义了转化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录组,并表现出胶质瘤样的身份。

  HOXDeRNA与PRC2的相互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通过ChIRP-seq和iMARGI技术发现,HOXDeRNA与基因组中的多个区域发生广泛结合,尤其是在基因启动子和外显子区域。HOXDeRNA与这些区域结合后,能够去除PRC2对基因的抑制作用,使这些基因得以上调表达。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细胞中通常被PRC2标记沉默的基因,在HOXDeRNA激活后失去了PRC2标记并表达上调。这表明HOXDeRNA通过与PRC2相互作用,去除了其对相关基因的抑制,进而在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iMARGI和ChIRP-seq分析还发现,HOXDeRNA主要与表达上调基因的CpG岛结合,而这些CpG岛通常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超级增强子(SEs)是调控基因表达的强大区域,它们能够促进相关基因的活性。在这项研究中,SOX2和OLIG2等转录因子被发现与这些超级增强子结合,而通过敲低SOX2和OLIG2,研究人员发现胶质瘤超级增强子的活性显著降低,同时星形胶质细胞的球形形成能力也随之减弱。这表明SOX2和OLIG2在超级增强子的激活以及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EZH2与HOXDeRNA的结合

  更深入的实验通过CLIP技术发现EZH2与未剪接的HOXDeRNA结合,而不是成熟型HOXDeRNA。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证明,HOXDeRNA中的rG4结构在EZH2结合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敲除HOXDeRNA中的rG4结构时,其与EZH2的结合显著减少,PRC2标记的基因也未能得到有效激活。研究结果表明,EZH2通过rG4结构招募未剪接的HOXDeRNA到染色质上,从而去除PRC2的抑制作用,并激活相关基因。这一发现揭示了rG4结构在HOXDeRNA介导的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敲除rG4-1结构也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化能力显著下降。

  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HOXDeRNA在胶质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机制。研究者发现,HOXDeRNA通过其rG4结构与EZH2结合,并招募到PRC2标记的基因组区域,去除PRC2的抑制作用,从而激活了多个癌症驱动基因和超级增强子。该机制推动了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化,并为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分子视角。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HOXDeRNA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还为未来的胶质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通过靶向HOXDeRNA或其与EZH2的相互作用,可能为胶质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道路。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HOXDeRNA的功能,开发针对这一分子途径的疗法,从而为胶质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胶质母细胞瘤会引发癫痫吗
胶质母细胞瘤会引发癫痫吗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脑部肿瘤,通常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脑部肿瘤及与之相关的症状和并发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探讨胶质母细胞瘤是否会引发癫痫这个问题前,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癫痫以及其与脑部肿瘤之间的关联。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这些发作可引起身体突然、短暂的运动、感觉或行为异常。在许多情况下,癫痫的确是独立发生的疾病,但有时它可以作为其他脑部问题的症状之一,其中就包括一些类型的脑部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与癫痫之间的关联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根据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胶质母细胞瘤在一些患者身上确实会引发癫痫。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是因为肿瘤的位置压迫了周围的神经组织,干扰了大脑的正常功能。肿瘤的生长会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这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 此外,胶质母细胞瘤导致的脑部组织炎症和损害也可能是引发癫痫的因素之一。肿瘤本身释放的化学物质和脑组织的破坏产物可能会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从而促使癫痫发作的发生。 并非所有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都会经历癫痫发作。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胶质母细胞瘤对于引发癫痫的风险有所不同。有些类型的肿瘤更容易导致癫痫,而另一些则较少。 因此,对于诊断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是否同时存在癫痫,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一旦确认了癫痫的存在,医生便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旨在控制癫痫发作并治疗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 总的来说,胶质母细胞瘤在某些情况下的确会引发癫痫。了解二者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在处理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的病患时,医学专家需要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病因

2025-04-04

疟疾的高危人群
疟疾的高危人群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不断增长的跨国交流,疟疾作为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挑战。在防控疟疾的过程中,了解和重点关注疟疾的高危人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疟疾的高危人群展开探讨,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于疟疾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我们要明确疟疾的高危人群包括哪些人群。一般来说,居住在疟疾流行地区的居民、前往疟疾流行地区进行旅行的人群、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比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患有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部分职业人群(如林区采伐人员、农民等)均被归类为疟疾的高危人群。 对于疟疾高危人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首先,对于居住在疟疾流行地区的居民,建议加强防蚊措施,使用长效驱蚊剂,保持室内环境卫生,睡觉时使用蚊帐等。对于前往疟疾流行地区的旅行者,建议在出行前咨询医生,了解疟疾预防知识,并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疟疾疫苗。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应加强日常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可能受到蚊虫咬伤的环境中。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而言,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寒战等类似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规范的治疗。疟疾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避免疟疾的严重后果。 总的来说,关注疟疾的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意识和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疟疾的传播和流行,也能有效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安全。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疟疾这一公共卫生挑战,为建设一个更加健康、幸福的社会作出贡献。愿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防控疟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饮食

2025-04-0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药物禁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药物禁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简称骨髓增生异常,是一组由于骨髓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往往会接受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疾病的影响和提高生活质量。在应用药物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其中的禁忌症,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加重疾病的程度。 首先,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常见的禁忌情况: 1. 避免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抑制免疫系统、诱发感染、骨质疏松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2. 避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对于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患者,增加红细胞生成过多可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在治疗中应避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 3. 避免使用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在治疗中,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以免加重患者病情。 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时,患者和医生应密切合作,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避免使用禁忌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管理。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药物治疗,并随时关注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饮食

2025-04-04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被称为“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它以其高传染性和迅速传播的特点,成为每年冬季流行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了解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其传播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流行性感冒的主要传播方式。 一、飞沫传播 流行性感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以大约1-2米的距离传播出去。这些飞沫被其他人吸入后,病毒便有可能进入呼吸道,导致感染。这种传播方式是流感在家庭、学校等密闭空间中传播的主要原因。 二、接触传播 除了飞沫传播外,接触传播也是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中,感染者如果触摸了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手机等),病毒会留在物体上。如果健康人随后触摸这些受污染的表面,然后再触碰自己的面部(如嘴、鼻、眼睛等),就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因此,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 三、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悬浮的小颗粒传播病毒。这些颗粒可以在空气中停留较长时间,并随着空气流动而扩散。虽然气溶胶传播在流感中比飞沫传播的影响小,但在封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气溶胶传播同样不可忽视。有研究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流感病毒在气溶胶中可能存活数小时,这增加了其传播的潜在风险。 四、动物传播 流感病毒还可以通过禽类和猪等动物传播给人类。某些流感病毒株首先在动物中传播,然后在人与动物接触的情况下发生变异,最终可能引发人类感染。这就是“H1N1”流感大流行的一个相关背景。因此,与动物保持安全距离,尤其是在流感流行季节,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传播,公众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2.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经常洗手,以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 3. 保持社交距离: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 4. 佩戴口罩:在流感流行期间,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5. 保持室内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结语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多样,了解这些传播方式能够帮助公众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望在未来更好地控制流感的传播,减少流感对社会的影响。

#传染

2025-04-04

脑瘤的头痛症状
脑瘤的头痛症状
脑瘤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在大脑或脑部其他部位形成异常组织。脑瘤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其中一个最常见且引人注目的症状就是头痛。头痛可能是脑瘤患者最先注意到的症状之一,而了解这些头痛症状的特点是及早发现和治疗脑瘤的重要一步。 脑瘤引发的头痛通常与一般头痛不同,可能伴随着其他症状或者表现出特定的特征。以下是一些与脑瘤相关的头痛症状: 1. 持续性头痛:脑瘤引发的头痛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而且可能会逐渐加重。这种头痛可能伴随着晨间头痛,即早晨起床时头痛最为严重。 2. 位置特异性头痛:脑瘤引起的头痛可能会在脑瘤所在位置引发疼痛。这种头痛可能集中在头部的特定区域,例如颅内不同区域。 3. 夜间头痛:脑瘤患者常常会在夜间经历头痛,并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4. 头痛伴随其他症状:脑瘤引发的头痛可能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呕吐、恶心、视觉问题、感觉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头痛同时出现或在头痛后出现。 5. 剧烈爆发性头痛:有时脑瘤引起的头痛可能会突然发生,且疼痛程度剧烈,有时可能被描述为“雷鸣头痛”。 6. 变化的头痛模式:脑瘤引发的头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不同的模式,包括症状加重或减轻、频率变化等。 如果出现以上与脑瘤相关的头痛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检查和评估。脑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因此,任何长期或异常的头痛都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当头痛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时。 在面对头痛症状时,与医疗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及时就医是至关重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提高脑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希望每位患者和家庭都能密切关注健康状况,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症状

2025-04-04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