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基于压力响应的核心神经元研究揭示抑郁症机制的新突破

基于压力响应的核心神经元研究揭示抑郁症机制的新突破

找药助理
1503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生物机制的探索愈发受到关注。然而,压力响应神经元和神经回路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然不够明确。针对这一问题,浙江大学的崔一卉教授与董一言博士团队在《神经元》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中,发现了小鼠中介导抑郁样行为发展的核心神经元。这些发现为抑郁症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未来抗抑郁治疗的靶向干预提出了潜在的策略。

  压力“启动细胞”的定位和作用

  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确认,压力响应神经元主要位于外侧下丘脑中部(mLH)和外侧缰核内侧(LHbM)。在遭受压力源刺激时,这些“启动细胞”被激活,参与压力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发展。这些神经元的激活和mLH-LHbM区域的强突触连接,是慢性应激期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进一步抑制这些“启动细胞”或其突触连接可以显著减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说明mLH-LHbM神经回路在压力诱导的抑郁行为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实验方法与关键发现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压力诱导方法,包括束缚、电击和社交失败,使小鼠处于压力应激状态。通过染色标记,发现下丘脑(LH)和外侧缰核(LHb)中约5%的神经细胞被激活。进一步定位分析后确认,这些压力响应神经元主要集中于mLH和LHbM区域。随后,研究团队使用AAV-RAM系统标记这些神经元,并通过抑制性蛋白hM4Di抑制其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经历束缚应激的小鼠中,抑制mLH+或LHbM+神经元的激活,可显著减少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静止时间,同时增加其在糖水偏好实验中的糖水偏好度。这表明mLH+和LHbM+神经元在压力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形成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mLH-LHbM突触连接在抑郁样行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mLH+神经元和LHbM+神经元之间形成了特殊的突触连接。在压力应激和非压力条件下,mLH+-LHbM+突触连接的强度均高于其他神经元亚群。而在压力应激条件下,mLH+-LHbM+回路的突触连接进一步增强,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的概率增加。这种突触连接的增强成为小鼠抑郁样行为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抑制mLH+神经元末端(即mLH+神经元在LHb区域的投射部位),研究人员能够阻止小鼠在束缚应激下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同时,实验也表明,通过光刺激使mLH+神经元末端模仿天然的压力响应放电模式,可以诱导小鼠产生厌恶反应及强迫游泳实验中的瞬时绝望样行为。

  长期激活mLH-LHbM回路的影响

  研究进一步表明,持续激活mLH-LHbM神经回路,会导致mLH+-LHbM+突触连接的长期增强。即使在刺激结束后,小鼠在两天内仍会持续表现出绝望样行为,这表明mLH+-LHbM+突触连接的增强效应对小鼠的行为有深远影响。长期的突触连接增强效应,为压力相关的抑郁行为持久性提供了机制上的解释。

  研究的临床潜力与未来展望

  该研究首次识别了mLH+-LHbM+神经回路作为抑郁症潜在的靶点,进一步明确了LHb区域在调节厌恶反应和抑郁样行为中的重要性。mLH+-LHbM+神经回路的识别为精准确定抗抑郁药物靶点提供了新途径。未来可能通过调节该回路的激活状态,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抗抑郁干预手段。

  总结而言,这项研究通过压力相关的核心神经元定位,为理解抑郁症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突破性进展。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胰腺癌的肠道并发症
胰腺癌的肠道并发症
胰腺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常常会引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肠道并发症是其中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胰腺癌的肠道并发症可以是临床表现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在处理这些并发症时,医生和患者都需要高度重视,以避免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病情。 胰腺癌导致肠道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当胰腺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肿瘤可能会压迫或侵犯邻近的消化道结构,如胃、十二指肠、或者结肠。这种侵犯会导致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另一个常见的肠道并发症是肠梗阻。当胰腺癌侵犯到肠道部分时,可能导致肠道腔道的狭窄或阻塞,造成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呕吐、腹痛、甚至肠道穿孔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避免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在胰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放疗和化疗也可能引发肠道并发症。放疗对周围的健康组织造成损伤,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化疗药物对肠道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放疗和化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胰腺癌的肠道并发症,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确保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的并发症,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比如,对于肠梗阻,可能需要进行胃肠减压、口服禁食、静脉补液或手术治疗等。对于化疗或放疗引起的肠道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给予支持性治疗或开展营养支持等方式来帮助患者减轻不适。 总的来说,胰腺癌的肠道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及早发现并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应对肠道并发症,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治疗

2025-04-07

鼻塞头痛怎么缓解
鼻塞头痛怎么缓解
鼻塞和头痛常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它们可能由感冒、过敏、 sinusitis 甚至是环境因素引起。鼻塞导致的头痛通常是由于鼻腔和副鼻窦的压力增高,影响到周围的神经,从而引发疼痛。如果你正经历这种困扰,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你缓解症状。 1. 保持良好的湿度 干燥的空气会加重鼻塞和头痛的症状。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保持鼻腔湿润,缓解鼻塞。同时,洗热水澡或在洗澡时打开淋浴也有助于增加空气湿度。 2. 使用生理盐水喷鼻剂 生理盐水喷鼻剂可以有效缓解鼻腔充血,帮助清除鼻腔内的粘液。使用时,按说明书进行喷洒,每天使用几次有助于改善鼻塞症状。 3. 热敷 用温热的毛巾敷在额头和鼻子上,可以帮助血液循环,缓解因鼻塞引起的头痛。热敷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感。 4. 保持充足的水分 多喝水能够帮助身体排出毒素,稀释分泌物,促进鼻腔的排通。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缓解鼻塞和头痛的症状。 5. 服用非处方药物 如果症状较重,可以考虑服用一些非处方药物,如抗组胺药、去充血剂或止痛药。但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并遵循用药说明。 6. 尝试蒸汽吸入 蒸汽吸入也是缓解鼻塞和头痛的好方法。可以在一碗热水中加入几滴薄荷油或桉树油,低头靠近碗边,覆盖一条毛巾,深呼吸蒸汽。这可以缓解鼻腔的压力,帮助畅通呼吸。 7. 注重休息 如果由于病毒感染或过度疲劳导致头痛和鼻塞,那么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也很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 8. 就医诊治 如果鼻塞和头痛的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者伴随有高热、严重的面部疼痛、眼部肿胀等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确保没有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比如鼻窦炎或其他感染。 结语 鼻塞与头痛虽常见,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不适感,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如果自我调理效果不明显,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能够有效预防此类症状的发生。希望你能早日恢复舒适!

#治疗

2025-04-07

寒饮咳嗽的治疗周期有多久
寒饮咳嗽的治疗周期有多久
寒饮咳嗽是指因寒邪侵袭或饮食不当(如食用寒凉食物)导致的咳嗽现象。在中医学中,寒饮咳嗽常常表现为咳嗽声重、痰液清稀、胸闷等症状,常伴有寒冷感、四肢冰凉等体质特点。 1. 寒饮咳嗽的病因分析 寒饮咳嗽的出现与多个因素有关: 外感寒邪:寒冷天气或受风寒侵袭,会导致肺气闭塞、痰湿内生,进而引发咳嗽。 不当饮食:如过量食用生冷食物或饮品,容易使脾胃受寒,导致水湿内停,使咳嗽加重。 体质因素:体质虚寒以及容易受寒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寒饮咳嗽。 2. 治疗方法 治疗寒饮咳嗽通常需要采用温散寒邪、化痰止咳的方法。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 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如桂枝、干姜、麻黄、陈皮、半夏等,能够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饮食调理:应避免生冷、油腻食品,宜食用温热食物,如生姜茶、红糖姜汤等。 生活习惯: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寒风直接吹袭,适当增加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 治疗周期 寒饮咳嗽的治疗周期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情况下,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中药调理和饮食改善,轻度的寒饮咳嗽通常在1-2周内可以见到明显改善。而对于体质较弱或者症状较重的患者,治疗周期可能需要4-6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在治疗过程中,适当的休息和良好的作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倘若咳嗽症状持续不见改善,或者出现高热、咳痰带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 4. 注意事项 避免受寒:治疗期间,应尽量避免寒冷环境,保持身体的温暖。 调理脾胃:脾胃的调理对于寒饮咳嗽的恢复也很重要,应避免寒凉食物,适当进补。 定期复诊: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建议定期复诊,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 寒饮咳嗽的治疗周期因人而异,通常在1-6周之间。重视早期治疗及生活调理,有助于症状的快速缓解和病情的彻底康复。如果症状持续不改善,务必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通过科学的治疗与合理的自我调理,可以有效缓解寒饮咳嗽及其相关症状,恢复身体健康。

#治疗

2025-04-07

高催乳素血症手术治疗的风险
高催乳素血症手术治疗的风险
高催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通常由垂体腺产生过多催乳素引起。对于一些患者,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高催乳素血症,因此手术治疗成为一种考虑的选择。高催乳素血症手术治疗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做出治疗决定之前需要对这些风险有清晰的了解。 首先,高催乳素血症手术治疗存在手术风险。垂体手术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外科手术,可能涉及到与视神经和垂体腺紧密相连的结构。手术中可能会发生出血、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垂体功能不全的并发症。由于手术干扰了垂体腺的正常生理功能,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导致一系列内分泌失调的表现,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监测和治疗,以避免对患者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 此外,高催乳素血症手术治疗还可能导致视觉障碍。垂体腺与视神经密切相关,手术过程中如果受到视神经的损伤,可能导致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在手术治疗前后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视神经功能评估,以减少这一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催乳素血症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在决定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应与医护团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可能风险和益处,以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决定。医生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适应证,精心制定手术方案,并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最终,希望患者能顺利度过手术期,早日康复恢复健康。

#治疗

2025-04-07

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如何预防
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如何预防
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又称为某种新型遗传性疾病,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严重的遗传性疾病,特指由于某种特定基因的变异导致酶活性异常,使得身体无法有效分解某些物质从而引发代谢紊乱的病症。该疾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退化、肌肉无力、代谢异常等一系列严重影响健康的后果。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以根本性地解决该疾病,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需要多方面综合施策。首先,遗传咨询在家族有患者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接受遗传咨询可以帮助家庭了解患病的风险,并为未来的生育计划提供指导。在家族史有该病情况下,遗传咨询医生可以帮助家庭了解患病的风险,并为未来生育计划提供指导。 其次,遗传疾病筛查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变异情况,可以及早识别携带者,从而在生育前为夫妇提供更多的选择,避免将患病基因传递给后代。对于已经发现患病风险的夫妇,遗传辅助生殖技术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手段,帮助他们避免将疾病基因遗传给后代。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预防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具有重要意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都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此外,孕期的保健也十分重要,孕妇应及时接受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治疗难度大,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遗传咨询、遗传疾病筛查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的风险,为个体和社会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预防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这类疾病而努力。

#预防

2025-04-07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