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下丘脑-交感神经-肝脏轴在压力诱导葡萄糖释放中的关键作用

下丘脑-交感神经-肝脏轴在压力诱导葡萄糖释放中的关键作用

找药助理
928次浏览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在动物的应激反应中,快速的葡萄糖供给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特别是在面临压力时,机体需要迅速获取能量以应对潜在的威胁。传统上,压力诱导的葡萄糖释放被认为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或交感-肾上腺-髓质(SMA)轴进行调控,这两种途径均依赖肾上腺素的分泌。然而,这些机制往往表现出较明显的时间延迟,这与机体在短时间内急需葡萄糖的需求存在矛盾。最近,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肾上腺独立的途径——下丘脑-交感神经-肝脏轴(HSL轴),并证实其在压力诱导的葡萄糖释放中起着关键作用。

  传统压力反应的葡萄糖释放机制

  应激反应是机体为应对外部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在这些反应中,葡萄糖的快速释放至关重要,因为葡萄糖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所需的能量来源。经典的理论认为,压力诱导的葡萄糖释放主要通过HPA轴或SMA轴来调控。在HPA轴中,压力信号通过下丘脑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进而刺激肾上腺分泌皮质醇,促进肝脏中的糖异生过程,释放葡萄糖。而在SMA轴中,交感神经激活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从而调节糖代谢。

  尽管这两种机制为机体提供了应对压力的能力,但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局限:两者的激活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会有明显的延迟,而这种延迟与机体对迅速释放葡萄糖的需求是不匹配的。因此,研究者开始探索是否存在一种更加快速的葡萄糖释放途径。

  下丘脑-交感神经-肝脏轴:一种新的葡萄糖调节通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下丘脑中与压力反应相关的神经元。通过病毒追踪和光遗传学操控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在调节压力引起的葡萄糖释放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当激活这些CRH神经元时,小鼠体内的葡萄糖水平迅速上升,证明了下丘脑CRH神经元在压力诱导的葡萄糖释放中的关键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CRH受体,尤其是CRH受体亚型2(CRHR2),在葡萄糖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使用CRH受体拮抗剂和基因敲除模型,研究人员确认了CRHR2的激活对压力诱导的葡萄糖调节至关重要。这表明,CRHR2不仅在下丘脑中起作用,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调节全身葡萄糖水平。

  交感神经在肝脏中的作用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研究者着重研究了交感神经在葡萄糖调节中的角色。通过激活腹内侧下丘脑(VMH)中的CRHR2受体,研究人员发现,CRHR2能够接受来自下丘脑CRH神经元的投射,并通过交感神经调节肝脏中的糖异生过程。肝脏作为葡萄糖代谢的关键器官,其糖异生能力直接影响葡萄糖的释放速度和量。

  通过这一神经-交感-肝脏轴,机体能够在应激状态下迅速释放葡萄糖,且这一过程不依赖肾上腺的激活。因此,研究人员揭示了HSL轴作为一种快速响应途径,能够在压力诱导的葡萄糖释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肾上腺依赖与非依赖机制的时间窗口差异

  通过比较肾上腺依赖和肾上腺非依赖机制的时间窗口,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压力引起的葡萄糖释放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阶段,由HSL轴介导,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供葡萄糖,以应对急性压力。而第二阶段则是延迟阶段,由肾上腺素调节,负责维持长期的葡萄糖供给。因此,HSL轴提供了一种更为快速、直接的葡萄糖释放机制,而肾上腺则负责维持持续的葡萄糖供应。

  研究意义与展望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下丘脑-交感神经-肝脏轴在应激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也为理解压力诱导的葡萄糖释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传统的HPA轴和SMA轴不同,HSL轴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和肝脏的糖异生,能够在没有肾上腺激素参与的情况下,迅速响应应激需求。这一发现可能为未来针对压力引发的代谢紊乱(如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HSL轴在不同类型压力下的作用机制,并考察其在不同物种中的普遍性。此外,深入研究CRH受体和交感神经如何精确调控肝脏糖代谢,也可能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总之,这一研究为我们理解压力调节机制和糖代谢提供了新的线索,并为探索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结节性痒疹的生活方式调整
结节性痒疹的生活方式调整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困扰。除了医生的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同样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来帮助缓解结节性痒疹带来的不适。 首先,饮食方面是我们生活中最基础的调整之一。结节性痒疹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蒜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症状。适量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通过均衡饮食来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减轻症状。 其次,保持皮肤清洁和保湿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温和的洗涤产品,避免使用含碱性成分过多的肥皂。洗完澡后应立刻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拭干皮肤,再涂抹适量的保湿乳液或霜,帮助皮肤锁住水分,减少瘙痒感。 此外,定期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缓解结节性痒疹的症状有积极的影响。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睡眠不足会让身体免疫系统下降,容易引发病症或者加重症状。 最后,心理调节也不可忽视。结节性痒疹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学会放松自己,可以通过做一些舒缓的休闲活动如瑜伽、冥想、阅读等,帮助缓解精神压力,让身心得到放松,有助于减轻症状。 总的来说,结节性痒疹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皮肤保养、适量运动、良好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患者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摆脱痒苦,迎接全新的健康生活。

#护理

2025-04-10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转移情况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转移情况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肺部疾病,它通常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可以在身体内迅速蔓延。这种癌症的转移情况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选择。 胸膜是覆盖在肺部表面和胸腔内壁的薄膜,它由一层间皮细胞组成。当这些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或恶变时,就会形成胸膜间皮瘤。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转移过程可以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进行,从而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 在胸腔内,恶性胸膜间皮瘤通常会扩散到肺部组织,形成肺转移瘤。这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等症状。除肺部之外,胸膜间皮瘤的转移还可能影响心脏、膈肌、食道以及胃等器官。当癌细胞进一步扩散至淋巴结和其他组织时,患者的症状会进一步恶化,身体功能会受损。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转移情况往往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种癌症通常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征和位置,恶性胸膜间皮瘤很难被完全切除,这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被用于控制肿瘤生长和减轻症状,但对转移瘤的治疗效果通常有限。 在面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转移时,医生和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希望能够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更准确的诊断手段,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总的来说,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转移情况是复杂而严峻的,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与患者的积极配合。对于这种罕见但危险的癌症,关注病情发展、寻求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突破性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护理

2025-04-10

如何控制肺结核的耐药性?
如何控制肺结核的耐药性?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全球各地的医疗机构和患者。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耐药性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有效控制肺结核的耐药性,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 首先,加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及早发现并治疗感染者,可以有效减少结核菌在人群中的传播,从而降低结核菌的耐药率。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结核病的认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医疗机构和从业者应严格按照规范的治疗指南进行用药,避免滥用抗结核药物或中途停药,以防止结核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此外,对于复杂病例或耐药性结核病患者,应由专业团队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持续监测及调整。 第三,加强医疗机构和从业者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结核病治疗的认识和技能,加强对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监测,可以有效减少因医疗不规范而导致的耐药性产生。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结核病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结核菌耐药性的挑战。及时分享治疗经验、疫情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各国更好地控制结核病的耐药性,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要控制肺结核的耐药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加强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用药、加强医疗人员培训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只有通过综合的、系统性的措施,才能有效应对肺结核耐药性问题,保障患者的健康,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用药

2025-04-10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常见并发症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常见并发症
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系统疾病,通常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患者往往会因为淋巴结明显增大而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可以确定是否患有巨淋巴结增生症。虽然这种疾病通常是良性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引发一些并发症,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常见并发症。 1. 感染: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淋巴组织的增生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功能,使其对抵抗感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特别是在淋巴结增生后期,细菌往往更容易在增大的淋巴结内滋生,导致感染的发生。 2. 出血:在一些情况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淋巴组织可能因为受损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出血,尤其是在淋巴结增生迅速或不规则增大的情况下,血管容易受到挤压或伤害。 3. 压迫症状:当淋巴结异常增大时,它们可能会对周围组织或器官产生压力,导致相关的症状。例如,颈部淋巴结增生可能会压迫周围的血管或神经,引起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研究表明,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更容易伴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和不适。 5. 淋巴瘤:在极少数情况下,巨淋巴结增生症可能是淋巴瘤(淋巴组织恶性肿瘤)的前兆。虽然绝大多数巨淋巴结增生症都是良性的,但一些病例最终会演变成恶性。 尽管巨淋巴结增生症通常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患者仍需要高度重视并尊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定期的随访和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并防止可能的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如果发现任何异常症状或情况,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巨淋巴结增生症,保持身体健康。

#症状

2025-04-10

血疸是否会引起呼吸急促
血疸是否会引起呼吸急促
血疸是指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眼睛出现黄染的现象。它通常是肝脏或胆道系统疾病的表现,如肝炎、胆结石、肝硬化等。血疸本身是否直接导致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这一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本文将探讨血疸与呼吸急促之间的关系。 血疸的成因与表现 血疸主要由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通常可分为三类:预肝性血疸(溶血性疾病引起)、肝性血疸(肝脏疾病导致胆红素不能正常代谢)和后肝性血疸(胆道阻塞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血疸的明显症状包括皮肤和巩膜的黄染,有时还伴有尿色加深、便色变浅等。 呼吸急促的原因 呼吸急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心脏疾病(如心衰、心律不齐)、代谢性障碍(如贫血)、情绪因素(如焦虑、恐慌)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身体的氧气供给或二氧化碳排出,导致机体感知到呼吸急促。 血疸与呼吸急促的联系 血疸本身并不直接导致呼吸急促,但一些引起血疸的潜在疾病可能会伴随呼吸系统的症状。例如: 1. 肝病相关症状: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不仅可能导致血疸,还可能导致其他症状,如肺水肿或胸腔积液,这些都可能导致呼吸急促。 2. 全身性影响: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到全身的代谢状态,导致体内毒素累积,从而可能间接影响呼吸功能。 3. 贫血:某些类型的血液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可能同时表现为血疸和呼吸急促,因为贫血会导致全身氧供不足。 结论 综上所述,血疸本身通常并不会引起呼吸急促,但其背后的疾病或症状有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当患者出现血疸时,应全面评估其病因,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引起呼吸急促的疾病。如果有伴随的呼吸困难症状,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况下,综合诊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病因

2025-04-10

健康问答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