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康美药业“重新归来”?

康美药业“重新归来”?

  6月26日晚间,ST康美发布公告,宣布将向上交所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这是ST康美再次提出这一申请。自2021年底完成破产重整以来,已经过去了约两年半时间。  2023年4月,康美药业曾尝试撤销“其他风险警示”,但不到两个月便撤回了申请,理由是尚未最终判决的历史诉讼以及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恢复和提升。  此次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ST康美表示,由于2020年度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触及的“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已经消除。公司还指出,渤海国际信托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已经判决生效并进入执行程序,其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根据2023年年报,ST康美的营收达48.74亿元,同比增长16.60%;净利润1.03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曾经,ST康美因财务造假被推至风口浪尖,甚至“命悬一线”。2021年,通过“司法重整”化解债务危机,并引入广州医药集团等投资者,ST康美成为广东神农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控制的企业。  ST康美的复苏离不开广药集团的一系列助力措施。康美药业曾表示,将以重整为契机,保留并聚焦以中药饮片为核心的主营业务。通过重整投资人的业务资源支持、注入流动资金、加强内部管控、降低成本费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康美药业的生产经营得到根本改善。  这一策略与广药集团重整康美药业的思路一致。自ST康美被纳入广东神农氏麾下后,广药集团在托管阶段派出超过100人的团队支持康美药业的发展。同时,康美药业完成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换届选举,大批拥有广药背景的高管进入公司。  在广药集团和康美药业管理层的整体规划下,康美药业提出了“12355”战略,即以中药饮片为核心,定位为智慧型中医药大健康品牌企业,围绕“打造中药饮片全链条特色产业”和“提供医疗康养大健康特色服务”两大战略主线,全面启动中药、医疗康养、中药城、健康品、医药商业五大业务板块等。  同时,康美药业的组织架构也进行了重新优化。广药集团通过产能协作和粤东区域市场等方式,发挥康美药业与广药白云山的协同效应。在多措并举下,仅用一年时间,ST康美就成功摘星,从“*ST康美”变为“ST康美”。  千亿中医药市场,多方布局  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各部门持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约为4507亿元,同比增长4.77%。分析师预测,2023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818亿元,2024年将达5102亿元。  康美药业顺利搭上了这一快速发展的列车,以中药饮片生产、销售为核心,实施中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模式,各大业务板块迅速发展。  中药板块是康美药业目前营业收入占比较高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中药饮片。康美药业在广东、北京、吉林、四川、安徽等地建有9个饮片生产基地,能够生产1000多种类的中药饮片,超过20000个品规。  此外,康美药业积极盘活各地中药城,先后自主建设和收购了安徽亳州中药城、普宁中药城、甘肃西部中药城和康美西宁中药城,实现了全国主要中药城市场的布局。  广药集团与康美药业“牵手”,一个在科研资源和产业创新实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另一个在中药材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能力强,双方互补性极强。  2024年一季度,ST康美的营收为12.01亿元,同比增长5.01%;归母净利润747.13万元。如今,ST康美再次申请摘帽,能否成功仍待后续观察。
6月26日医药市场热点追踪

6月26日医药市场热点追踪

  6月26日,诺和诺德宣布其药物Ocedurenone在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CKD)的III期CLARION-CKD研究中未能达到主要终点。此消息对公司影响巨大,预计将导致诺和诺德在2024年产生约57亿丹麦克朗(约合8.28亿美元)的减值损失。  同日,Moderna公布了RSV mRNA疫苗mRNA-1345的最新临床数据,显示其有效率下降至大约50%。此不利消息导致Moderna股价大跌11%。  第一三共与默沙东的HER3ADC也在6月26日遭遇挫折,由于第三方生产设施问题,FDA暂时无法批准HER3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上市。  市场速递  在国内市场,6月27日,三博脑科宣布计划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脑机精准医学联合研究中心,以提升公司在脑电及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水平。目前,该合作事项正在积极推进中。  资本信息  医渡科技在6月27日公布了2024财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8.07亿元,但年度经调整净亏损达1.58亿元。  药械动态  优领医药ACE-16229210片获批临床  6月27日,优领医药的ACE-16229210片获得临床试验批准,计划开展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研究。  云晟研新生物BCM894胶囊获批临床  同日,云晟研新生物的BCM894胶囊也获得了临床试验批准,拟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华津药业HJ787片获批临床  6月27日,华津药业的HJ787片获准进行临床试验,计划用于治疗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  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临床  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也于6月27日获批临床,计划联合IBI310用于可切除的高微卫星不稳定性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结肠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  科弈药业KY-0118注射剂获批临床  科弈药业的KY-0118注射剂获批临床,拟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  艾尔普再生注射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获批临床  艾尔普再生的注射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也在6月27日获得临床批准,拟用于治疗极高骨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和铂医药重新递交巴托利单抗的上市申请  6月27日,和铂医药宣布重新递交巴托利单抗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同宜医药Bi-XDC获FDA孤儿药资格  6月26日,同宜医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双配体偶联药物CBP-1019已获得FDA授予的小细胞肺癌孤儿药资格。  海外药闻  艾伯维CD3/CD20双抗获批滤泡性淋巴瘤适应症  6月26日,艾伯维宣布其CD3/CD20双抗Epcoritamab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两种系统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R/R FL)患者。  第一三共与默沙东HER3ADC收到FDA完全回复函  第一三共和默沙东因第三方生产设施问题收到FDA完全回复函,暂时无法批准HER3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上市。  诺和诺德引进心血管新药III期研究失败  诺和诺德宣布Ocedurenone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的III期CLARION-CKD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预计2024年将产生约57亿丹麦克朗(约合8.28亿美元)的减值损失。  体内CRISPR基因疗法完成临床概念验证  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布其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NTLA-2001的最新临床数据,显示接受最低剂量NTLA-2001治疗的转甲状腺素蛋白(ATTR)淀粉样变性患者血清转甲状腺素蛋白水平中位减少90%。  Moderna RSV疫苗有效率下降到50%  Moderna公布RSV mRNA疫苗mRNA-1345的最新临床数据,结果显示有效率下降至约50%,导致公司股价大跌11%。  综上所述,6月26日是医药行业动态频繁的一天,国内外市场都出现了多项值得关注的热点事件。这些动态不仅反映了行业的现状和挑战,也展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辽宁省推出医保“比价神器” 提升门诊购药便利性

辽宁省推出医保“比价神器” 提升门诊购药便利性

  辽宁省退休职工苏阿姨最近学会了使用手机中的医保“比价神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苏阿姨通过手机进入大连医保微信服务大厅,点击“门诊统筹药品价格”功能键,输入所需药品“瑞格列奈片”,查询结果显示在距离她360米的一家药店最新售价为66.2元/盒,而距离她617米的另一家药店售价为65.9元/盒。同样,家住沈阳的市民宋女士也通过使用沈阳智慧医保App中的“门诊统筹价格”查询功能,感受到了医保比价系统带来的便利:“真是太方便了,我在家门口5分钟就买到了需要的药,又快又便宜!”  自辽宁省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群众体会到了门诊处方流转购药的便利性。辽宁省医保局指导大连市和沈阳市分别推出了门诊统筹定点医药机构药品“比价神器”,参保群众在手机上输入药品的通用名或商品名,就能快速获取不同药店、不同医疗机构的在售价格、生产厂家、包装规格和报销比例等信息,实现医保药价的“掌上”一键查询、实时查询。此外,“比价神器”还具备购药地图导航功能,群众在找到合适药品后可直接导航前往购买,解决了“买不到药”、“买高价药”以及“跑断腿买药”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就医购药的便利性。  作为辽宁省首个医保药品比价系统,大连门诊统筹药品“比价神器”于2023年3月正式推出,搭载在“大连市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服务大厅首页,全面覆盖产生医保结算数据的门诊统筹定点医药机构。药品售价取自定点医药机构最新一次售卖信息,并根据定点医药机构上传的记账数据实时更新。与此同时,“我的处方”查询功能也同步上线,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快速获取个人处方信息,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提高了用药透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截至目前,大连门诊统筹药品“比价神器”已被使用达525万次。  沈阳医保为了确保比价功能的真实和准确,一方面实现“比价神器”数据与结算价格相关联,确保功能实用性;另一方面,全力提高定点医药机构数据质量,设立价格监测规则,对定点医药机构进销存数据、结算处方明细、阳光采购平台数据进行相互校验,确保上传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截至目前,沈阳门诊统筹药品“比价神器”的日平均使用量已达到3万人次。  “比价神器”不仅是医保部门为参保患者提供的有效价格查询途径,还维护了群众对药品价格的知情权。辽宁省医保局还开发了“医保药品价格比较指数”工具,以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为参比价,对定点零售药店的医保药品价格进行监测分析,有效反映定点药店医保药品价格的整体水平,促进定点药店强化价格管理,引导药品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  此外,大连市定期开展常用药品价格公示,选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30个品规的慢性病常用药品进行价格监测,每半个月在大连市医保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公示监测结果,并公布价格最低的10家门诊统筹定点药店名单。沈阳医保信息平台与阳光采购平台数据联动,围绕医保处方明细进行数据治理和统计,重点跟踪监测定点医药机构药品使用数量和销售价格,按照药品、医保目录、医药机构和从业人员四个维度实行“红黄绿”灯警示管理,预警药品价格异常情况,引导市场自主调整价格。  辽宁省的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群众购药的便利性,也加强了药品价格管理,确保医保资源的合理使用,为参保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透明的服务。
绿叶制药成功通过美国FDA PAI检查

绿叶制药成功通过美国FDA PAI检查

  近日,绿叶制药集团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正式检查报告,显示其用于生产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LY03010)的生产场地以“无需采取整改”(No Action Indicated,NAI,零“483”)的结果,成功通过了FDA的上市批准前检查(Pre-Approval Inspection, PAI)。  LY03010是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一款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该产品通过505(b)(2)申报路径在美国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NDA)。根据审评流程,FDA需要对LY03010的生产场地进行PAI检查,这也是NDA审评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绿叶制药第二次以零“483”通过FDA的PAI检查。早在2019年,集团用于生产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Rykindo®)的生产场地也以零“483”成功过检。这次PAI检查的顺利通过,再次验证了绿叶制药在严格遵循国际最高质量标准,特别是美国FDA的cGMP管理规范方面的强大专业实力。这也为其后续更多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品质保障。  绿叶制药集团总裁杨荣兵表示:“顺利通过PAI检查,将LY03010在美国的审评进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于该产品在美国的顺利获批具有重要意义。LY03010有望成为首个在美国获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注射剂。我们期待该产品能够尽早惠及患者,服务临床治疗所需。”  根据处方药申报者付费法案(PDUFA),FDA预计将在2024年7月26日对LY03010的上市申请做出决议。目前,绿叶制药正在积极推进该产品在美国的商业化推广工作,并与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入洽谈。集团计划在LY03010获批后的第一时间展开商业化推广。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全球约有2400万人受到其困扰。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低而导致的高复发率和病情反复,长期以来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主要难点。长效剂型的药物可以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已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注射剂在全球和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分别达到41.15亿美元和28.97亿美元。LY03010在美国获批后,有望在这一庞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帮助更多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绿叶制药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国际化进程。此次成功通过FDA的PAI检查,不仅是对公司研发和生产能力的认可,也标志着绿叶制药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绿叶制药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的理念,致力于研发更多优质药物,为全球患者带来福音。
ADC领域的风起云涌与乐普生物的曲折之路

ADC领域的风起云涌与乐普生物的曲折之路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近年来生物制药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赛道,孕育了诸如科伦博泰、百利恒天等新兴药企。然而,在这个充满希望和竞争的舞台上,也有一些企业在默默地挣扎。  在许多投资者眼中,乐普生物无疑是中国ADC领域的佼佼者。其在ADC领域的布局时间并不算晚,并且拥有五款在研的重磅ADC药物,包括备受瞩目的CLDN18.2靶点。然而,这样一家具备巨大潜力的公司,却在资本市场上屡屡受挫。  早在2022年IPO上市时,乐普生物就遭遇冷遇,不得不选择背水一战,最终IPO定价仅相当于C轮融资额的九折。上市后,乐普生物的处境并未明显改善。两年间,公司再度陷入融资困境。今年5月24日,乐普生物再次进行折价配股,以13.09%的折价配售5117万股,净筹约2.3亿港元。  一家速成的Biotech企业  提到乐普生物,就不得不提到其母公司乐普医疗。乐普生物是由乐普医疗孵化出来的。2017年,创新药迎来产业东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龙头公司纷纷筹划上市。乐普医疗也不甘落后,决定分一杯羹。次年1月,乐普医疗的实控人蒲忠杰和乐普医疗共同设立了乐普生物,注册资本为10亿元。  成立之初,乐普生物背靠乐普医疗,资金并不紧张,但其并没有自主的创新药资产,只能算作一个空壳公司,在技术和管线上存在明显短板。为了弥补这些短板,乐普生物选择了通过“买买买”的策略迅速扩展其技术和管线。  2018年6月,乐普生物进行了第一步资本交易,耗资1.12亿元收购了泰州翰中51%的股权。泰州翰中的核心资产是PD-1抑制剂,也就是如今公司唯一商业化的普特利单抗。值得注意的是,泰州翰中的PD-1管线实际上是从康方生物转让而来的,而康方生物自留的一款PD-1已经于2021年8月获批上市。  一个月后,乐普生物又收购了上海美雅珂的部分股份,从而拥有了其核心的ADC平台。随后,随着ADC技术的不断火热,乐普生物进一步加码,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于2020年5月收购了美雅珂剩余股权,获得其ADC平台的全部权益。  总的来看,乐普生物的核心管线大部分来自外购,借此确立了其在国内ADC领域的领先地位。然而,频繁的收购也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截至2021年8月31日,乐普生物账上现金仅有2.61亿元,而公司前8个月的研发支出就高达5.09亿元。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乐普生物多次冲击资本市场。2021年4月,乐普生物首次递交赴港上市申请,但最终无疾而终。2022年,乐普生物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这一次,乐普生物不惜自降身价,以低价策略成功上市,成为港股18A创新药企中首家上市定价低于C轮成本价的公司。虽然折价上市成功,但低融资额并不能满足公司后续发展的需求,管理层仍旧迫切地向资本市场寻求更多资金。  再次向现实低头  乐普生物成功上市后,随即开始筹划回A事宜。2022年9月,乐普生物申请配发4.15亿股A股,计划在科创板上市,预计融资额高达25亿元。然而,该计划一直停滞不前,直至一年后,公司发布了科创板IPO决议案的延期计划。  面对科创板无望的局面,乐普生物转向北交所。2023年11月14日,乐普生物公告称,计划通过新三板基础层挂牌,进而申报北交所,但这一计划同样未能实现。  在一次次冲击资本市场失败的同时,乐普生物的财务状况也日益紧张。公司不断“烧钱”推进研发,尤其是五款ADC药物的临床试验。为了筹集资金,乐普生物铆足了劲。2023年,通过减持皓阳生物和武汉滨会股权的稀释,公司总计收入2.2亿元。此外,与阿斯利康就CMG901达成合作,收到1.24亿元里程碑款,使得公司的净亏损大幅收窄至0.3亿元。  然而,这些一次性收益只能解一时之急。截至2023年末,乐普生物手中现金4.26亿元,但研发支出依然高达4.58亿元。于是,乐普生物再次折价配售股份,以4.58港元的价格配售5117万股新H股,预计募资2.34亿港元,用于ADC候选产品的研发、溶瘤病毒候选产品CG0070的临床试验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被“嫌弃”的时代  通过折价配售股份,乐普生物暂时缓解了资金压力,迎来了短暂的喘息窗口。但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将重回正轨?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目前,乐普生物只有一款PD-1药物成功商业化,这也是其主业唯一的常规现金流来源。普特利单抗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但黑色素瘤和晚期dMMR/MSI-H实体瘤两个适应症市场规模有限,且竞争激烈。在2023年首个完整销售年度,普特利单抗收入1.01亿元,与其他国产PD-1药物相比,差距较大。  乐普生物需要更多的ADC产品上市,以实现自我造血的正循环。目前在研的五款ADC药物,分别靶向HER2、CD20、EGFR、TF、CLDN18.2。尽管数量不少,但从临床到商业化的道路依然漫长。MRG003和MRG002已进入三期临床阶段,但HER2靶点竞争激烈,乐普生物的进度相对靠后。相较而言,EGFR靶点的竞争格局相对较好,乐普生物产品位居前列。CLDN18.2靶向ADC药物CMG901已得到大药企认可,独家全球权益被授权给阿斯利康。  总的来看,乐普生物的管线产品虽多,但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需要持续大量资金推进研发。在国内创新药行业“寒冬”背景下,乐普生物想要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将越来越困难。  乐普生物是中国创新药“泡沫”时代的典型受害者。它诞生于创新药“黄金期”,但却未能赶上行业风口,导致IPO后的融资难度不断加大,陷入资本漩涡中。市场“嫌弃”的不是乐普生物本身,而是依靠并购驱动的发展模式。在创新药“寒冬”中,投资者更青睐具有强大自研能力的创新型公司,而依靠并购发展的企业则被市场冷落。  总之,乐普生物的未来充满挑战,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揭示抑郁症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揭示抑郁症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Fanli Kong及其研究团队在《Cyborg Bionic System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抑郁症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基于对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 (BLA) 的研究。该研究为我们理解抑郁症如何改变神经回路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可能为新疗法的开发铺平道路。  抑郁症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影响数百万人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其典型症状包括持续的悲伤、对愉悦活动的兴趣减退以及极度疲劳。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上,但这项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大脑结构在抑郁状态下的反应机制。  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微电极阵列 (MEA),专门设计用于匹配BLA的解剖结构。这个装置对于监测大鼠在使用脂多糖 (LPS) 诱导抑郁状态时的神经活动至关重要。LPS是一种已知可以触发免疫反应并模仿抑郁症状的化合物。  研究结果显示,注射LPS后,大鼠BLA内的θ频段神经活动显著增加。这种增加与动物表现出的抑郁症相关行为密切相关,例如探索行为减少和对甜水的偏好降低,这是快感缺乏的指标,而快感缺乏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  这些发现具有开创性,因为它们详细观察了特定大脑区域在抑郁症状态下的反应。BLA中θ活动的增加可以作为抑郁症的潜在生物标记,这意味着针对这种特定活动的治疗可能会更加有效。  此外,研究团队使用了先进的成像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高精度地观察大脑中的变化。这种方法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抑郁症潜在机制的理解,还突显了开发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治疗策略的潜力。  这项研究是抗击抑郁症的一大进步,为我们理解大脑对抑郁症的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开辟了研究与各种情绪和心理状况相关的特定大脑活动的新途径,可能会为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带来突破。  这些发现的意义深远,表明未来可以开发出针对特定神经活动的治疗方法,从而为全球数百万抑郁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缓解。随着研究的继续,这些见解有望带来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干预措施,从而显著影响心理健康治疗。  研究团队还指出,BLA中的θ频段活动增加与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相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例如,通过针对BLA的特定神经活动,开发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可能会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入研究大脑特定区域的活动模式,我们有望在未来开发出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抑郁症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真正的福音。
新方法识别巨噬细胞,有助于开发新疗法

新方法识别巨噬细胞,有助于开发新疗法

  巨噬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抵御感染,还协助组织修复。深入了解这些细胞在不同情况下的激活机制,对于开发新的医疗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巨噬细胞及其反应的复杂性,识别和研究它们的活化一直是一个挑战。  最近,一支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的蛋白质,它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以及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中都能作为可靠的标记。这一发现为清晰地识别和分离不同类型的样本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且这种方法对所有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有效。  该研究项目由萨里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先天免疫学高级讲师Fernando Martinez Estrada博士领导。他表示:“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CSF1R的方法,可以识别体内所有类型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这种标记在研究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这些细胞时非常有用,并且为使用单个细胞标记来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的细胞分离和量化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工具,用于了解和检查巨噬细胞在被激活时的反应。这些工具集中研究了体内的信号,包括IL-4(参与愈合和纤维化)、类固醇(具有失活作用)、IFNγ(对抗感染)和LPS(引起炎症的细菌产物)。  此外,研究小组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巨噬细胞活化嵌合体。这一概念表明,巨噬细胞不会简单地在之前描述的典型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相反,它们可以表现出多种活化特征,反映了真实组织环境的复杂性。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牛津大学名誉教授Siamon Gordon指出:“人们广泛寻求重新训练巨噬细胞的疗法。然而,测量活化的工具尚未完全开发。拥有一个强大的多基因工具来研究巨噬细胞活化,可以帮助进行药物筛选,识别逆转巨噬细胞活化的药物,并最终帮助实现患者特征描述和个性化医疗。”  研究团队的发现为我们理解巨噬细胞的复杂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新方法不仅有助于在实验室环境中更准确地研究这些细胞的功能,还可以应用于临床,帮助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CSF1R作为一个标记,为识别和分离不同类型的单核吞噬细胞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分析这些细胞在不同病理条件下的表现。  通过详细分析巨噬细胞在不同信号下的反应,研究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些细胞的行为。例如,IL-4信号与组织愈合和纤维化有关,而类固醇信号则与细胞失活有关。IFNγ是一种重要的抗感染因子,而LPS则是一种引起炎症的细菌产物。通过研究这些信号对巨噬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巨噬细胞在不同病理条件下的行为,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此外,巨噬细胞活化嵌合体的概念强调了巨噬细胞在真实组织环境中的复杂性。巨噬细胞并不只是简单地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而是可以表现出多种活化特征。这一发现为开发更精准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巨噬细胞的复杂行为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通过利用CSF1R标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分离不同类型的单核吞噬细胞,进而更好地研究它们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行为。这一研究不仅为基础科学提供了重要的见解,还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基于这一发现的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HNF4A和HNF1A:糖尿病潜在治疗靶点

HNF4A和HNF1A:糖尿病潜在治疗靶点

  科学家们绘制了人类胰腺β细胞和肝细胞中转录因子 HNF4A 和 HNF1A 调控基因靶标的综合图谱。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揭示了由 HNF4A 和 HNF1A 调控的常见和组织特异性分子通路,这两种蛋白质对胰腺和肝脏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们在胰腺β细胞(负责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中发现了几个新的基因靶点,这些靶点可能在调节胰岛素分泌方面发挥着以前未知的作用。由于已知HNF4A和HNF1A中的基因变异会导致一种罕见的糖尿病,即青少年成年型糖尿病 (MODY),并且还会影响更常见的 2 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些发现为糖尿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该研究小组由 A*STAR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IMCB) 高级首席研究员 Adrian Teo 博士领导,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 (ChIP-Seq) 的尖端技术,绘制了人类胰腺和肝细胞干细胞衍生模型以及人类原始胰岛中 HNF4A 和 HNF1A 的基因组结合位点。  通过比较不同细胞类型的结合谱,他们发现,虽然这两种转录因子调节胰腺β细胞和肝细胞中的一些常见基因和过程,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织,但它们也表现出与每种细胞类型的不同功能相对应的组织特异性结合模式。例如,在肝细胞中,HNF4A优先与参与胆固醇和脂肪酸代谢的基因结合。  通过放大胰腺β细胞靶标,科学家们列出了几个由HNF4A直接结合和调控的高可信度基因,包括HAAO和USH1C,这些基因此前在β细胞中尚未被鉴定过。他们表明,HAAO或USH1C的缺失会导致人类β细胞中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受损,这表明这些基因调节β细胞功能。  该研究还利用类似的基于 ChIP-Seq 的方法,研究了与 2 型糖尿病风险相关的HNF4A中常见遗传变异的分子影响。科学家发现,这种变异导致少数基因靶标的结合和激活增加,这表明特定基因区域可能存在功能获得效应,这可能会影响糖尿病倾向。  “我们的研究为社区提供了全面的资源,用于研究胰腺β细胞和肝细胞中的 HNF4A 和 HNF1A 基因靶点。通过以组织特异性方式识别由这两个转录因子调控的关键基因,我们揭示了它们在正常组织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功能障碍如何导致糖尿病,”IMCB 高级科学家兼研究第一作者 Natasha Ng 博士说。  该团队的下一步目标是将这种分子图谱方法扩展到其他糖尿病相关的转录调控因子,并挖掘丰富的数据集,以揭示更多与疾病相关的机制。他们还计划利用基因组编辑工具来纠正HNF4A和HNF1A中患者特异性变异,以直接探究它们在人类干细胞衍生模型中的影响。
研究确定了阻碍黑色素瘤治疗效果的机制

研究确定了阻碍黑色素瘤治疗效果的机制

  在许多恶性黑色素瘤病例中,靶向治疗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苏黎世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研究小组现在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因子是导致耐药性的原因。这些发现可能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铺平道路。  恶性黑色素瘤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之一。尽管近年来有效治疗方法取得了进展,但许多患者的肿瘤要么从一开始就具有抗药性,要么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抗药性。  他领导的一项研究现已确定了一种阻碍疗法有效性的机制。该结果为抑制耐药性发展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该项目是与苏黎世大学医院 (USZ) 的 Mitch Levesque 和 Reinhard Dummer 合作开展的。  比较耐药和非耐药肿瘤细胞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利用创新的细针活检技术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采集肿瘤细胞样本。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单独分析每个细胞。提供样本的患者正在接受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癌症治疗,这种治疗可以抑制肿瘤形成的信号通路。  Sommer 表示:“重要的是,有些肿瘤对治疗有反应,而其他肿瘤则表现出抗药性。”这使得研究小组能够比较抗药性和非抗药性肿瘤细胞的代谢和环境,并寻找显著差异。  肿瘤因子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最相关的发现之一涉及 POSTN 基因:它编码一种在耐药性肿瘤中起重要作用的分泌因子。事实上,尽管接受了治疗,但病情仍迅速进展的患者的肿瘤显示出 POSTN 水平升高。此外,这些肿瘤的微环境含有大量某种类型的巨噬细胞——一种促进癌症发展的免疫细胞亚型。  通过一系列进一步的实验(包括人类癌细胞和小鼠实验),研究小组能够展示 POSTN 水平升高与这种类型的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引发耐药性:POSTN 因子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使其极化,从而保护黑色素瘤细胞免于细胞死亡。“这就是靶向治疗不再有效的原因,”Sommer 说。  没有促进癌症的巨噬细胞就不会产生耐药性  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机制是一个有希望的起点。“这项研究强调了针对肿瘤微环境内特定类型的巨噬细胞来克服耐药性的潜力,”Sommer 说。“结合已知的治疗方法,这可以显著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细胞分裂新发现:中间状态揭示

细胞分裂新发现:中间状态揭示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细胞在完全分裂之前可能会停留在一个可逆的中间状态,这一发现揭示了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机制和动力学细节,对未来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治疗开发可能提供重要参考。这项研究于6月2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工具,使他们能够随时间追踪E2F的激活状态。E2F是一种转录因子蛋白,被认为是启动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主要开关。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发现E2F在完全激活之前可以保持一个部分且可逆的激活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最终,E2F可能会完全启动细胞分裂,或者细胞会恢复到通常的非分裂“静止”状态。  虽然这种细胞分裂前状态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人员推测它可能是为了避免不适当的细胞分裂的一种安全机制,也可能激活DNA修复功能。无论如何,这一发现揭示了细胞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方面,可能对理解癌症、伤口愈合及其他与细胞分裂相关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是Yumi Konagaya博士,她在研究期间是Meyer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现在是日本国家研究机构Riken的首席研究员。研究人员通过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方法,能够在单个细胞中追踪E2F及其信号伙伴的详细激活状态,从而揭示了细胞从静止状态进入分裂过程的机制。利用这些新工具,Konagaya博士观察到E2F是通过多种化学修饰(磷酸化)激活的。E2F通常处于延长的、部分激活的“启动”状态,在这个状态下,部分但不是全部必要的磷酸化已经发生。  Konagaya博士表示:“显然,细胞可以在这种启动状态下停留一天以上,然后才恢复静止状态或进入细胞分裂阶段。”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中间启动状态允许细胞有时间感知和整合波动的细胞分裂输入信号,从而平滑这种“噪音”,降低不适当分裂的可能性。他们还怀疑这种状态可能促进DNA修复,因为处于这种状态的细胞显示出激活DNA修复过程的迹象。Meyer博士指出,DNA修复功能对癌细胞和健康细胞都可能有益。  Meyer博士解释说:“癌细胞在分裂时通常会因积累的DNA损伤而死亡,但这种中间状态可能会诱导DNA损伤修复机制,因此某些癌症可能在分裂前利用这种状态进行自我修复。”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这种中间分裂前状态在癌症中的作用。原则上,了解这种中间状态的磷酸化模式后,他们可以开发出识别这种状态下的癌症测试,从而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细胞在完全分裂之前的一种可逆中间状态,这一发现不仅提供了细胞分裂过程的新见解,还可能对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开发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这一发现表明,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具有更复杂的调控机制,以确保其分裂的适当性,并可能通过这种机制激活DNA修复功能,从而避免不适当的分裂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