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菲诺利单抗和化疗联合治疗头颈部鳞癌获得良好效果

菲诺利单抗和化疗联合治疗头颈部鳞癌获得良好效果

中国每年约有14万新的头颈部肿瘤病例,其中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约占90%,其中65%晚期HNSCC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或转移。目前对于复发或转移的头颈鳞癌疗效有限,患者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PD-1菲诺利单抗神州细胞公司研发了一款名为菲诺利单抗(SCT-I10A)的重组人源化抗 PD-1 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 PD-1 与其配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该药拟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一项III期研究结果在Nature Medicine(IF=58.7)杂志上正式发表,该研究研究了菲诺利单抗联合化疗(顺铂+5-FU)作为一线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相比单纯化疗组,联合化疗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OS(14.1个月 vs 10.5个月)和ORR(39.9% vs 29.4%),达到CR的患者比例高达10.7%(单纯化疗组为6.7%)。这次研究填补了中国头颈部鳞癌免疫治疗的数据空白,为晚期头颈部鳞癌一线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HDM2005注射液,华东医药将开启临床试验!

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HDM2005注射液,华东医药将开启临床试验!

最近,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美华东”)收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美国FDA”)的通知。通知中提到由中美华东向美国FDA申报的注射用HDM2005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已得到批准,此药品可在美国进行I期临床试验,适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关于使用注射用HDM2005的注意事项HDM2005是注射用生物新药,由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研发,并拥有全球知识产权。它是一种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的抗体药物(ADC)。临床前研究表明,HDM2005进入人体后,抗体部分能与表达肿瘤抗原的特定靶细胞结合,HDM2005进入肿瘤细胞后,释放细胞毒素,从而灭活肿瘤细胞。已有数据显示HDM2005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和安全性。华东的中美合作团队于2024年5月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了HDM2005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并最近获得了FDA的批准。此外,该注射液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也于2024年6月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适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揭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弱点

揭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弱点

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善于制定新的策略,以避免被抗生素消灭。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细菌,通常存在于土壤和水中,但也存在于医院、康复中心以及免疫系统较弱者居住的地方。由于许多医院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科学家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消灭它们。南丹麦大学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以及临床微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团队最近发现了铜绿假单胞菌的一个弱点,可能成为新的攻击目标。他们已在《微生物学谱》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你可以在链接 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spectrum.03875-23 查看。该研究的作者包括Clare Kirkpatrick、Magnus Z. Østergaard、Flemming D. Nielsen和Mette H. Meinfeldt。粘稠而厚实的生物薄膜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机制,可以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粘稠生物膜的能力。这种生物膜可以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的侵害,而铜绿假单胞菌亦运用此技巧。三个新基因研究人员针对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了研究,并新发现了三种基因。通过过度表达这些基因,他们发现可以显著减少生物膜数量。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基因影响的系统是铜绿假单胞菌核心基因组的一部分,这表明该系统存在于目前已测序的所有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中。“克莱尔·柯克帕特里克提到,这个系统是铜绿假单胞菌核心基因组的一部分,在所研究的各种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中都有发现,包括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的。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认为,使用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生物膜在所有已知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上的影响。”微生物菌群在受到挑战时可以自主发展,快速而持续地产生变异。最初对抗生素有良好反应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却经常出现耐药性。尽管菌株会发生变异,但它们共同的基因组核心不会改变。细胞壁受压他们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过度表达基因可以激活生物膜减少系统。然而他们也发现该系统会受到细胞壁压力的自然刺激。“所以,当我们在细胞壁上施加压力时,会自然导致生物膜减少,从而使抗生素更容易渗透细胞壁。”Clare Kirkpatrick补充说道:“目前,针对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尚未广泛应用于细胞壁,但也许它们可以开始用作添加剂,帮助减少生物膜的生成,并改善现有抗生素对细胞的作用。”细菌的细胞壁与人类细胞的细胞壁存在显著区别。在与传染性细菌作战时,只有少数目标可以被攻击。由于抗生素也会影响人体细胞,因此无法攻击存在于细菌和人体细胞中的共同目标。细菌细胞和人类细胞有一些相似的功能,比如复制 DNA 和调控细胞基本的葡萄糖代谢或呼吸。细菌所独有的靶标涵盖各种蛋白质功能,而且其细胞壁也可被视为适宜的目标,因为其与人类细胞壁有显著的区别。
女性健康警示:二手烟不容忽视

女性健康警示:二手烟不容忽视

针对已公布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的综述性分析表明,女性接触二手烟会明显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这项研究在《英国癌症杂志》上发表。背景乳腺癌是女性中最普遍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 15%。2020 年报告的乳腺癌新发病例数量约为 230 万例。需注意的是,乳腺癌占 50 岁以下女性癌症诊断病例的三分之一。除了高龄和基因突变等无法改变的风险因素外,乳腺癌还与多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如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绝经后体重增加以及使用避孕药或激素治疗等。二手烟是一种致癌性有毒的空气污染物。当身处环境中时,不自知地吸入烟草烟雾,就会接触到二手烟。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每年二手烟导致全球约120万人死亡。目前的综合分析旨在全面了解非吸烟女性乳腺癌风险与被动吸烟的相关性。学习规划科学家们采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利用不同的电子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这种方法结合了综合评价(对已发表的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的评价)和传统评价(对特定主题的原始研究的评价)。本文选取了1984年至2022年间发表的73项原始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最终筛选出这些研究均以英文发表。所有的研究都提供了有关二手烟暴露和非吸烟女性乳腺癌风险相关性的信息。在73项研究中,有63项被用于荟萃分析,而有10项因为数据重复而被排除。这些研究总共包括超过35,000个乳腺癌病例。重要观察一项荟萃分析研究表明,女性非吸烟者接触二手烟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幅达24%。值得注意的是,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其乳腺癌风险明显高于队列研究。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例如在家、工作场所,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暴露于二手烟的情况下,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针对不吸烟的女性在接触伴侣二手烟的情况下,风险进一步分层显示,乳腺癌的罹患率增加了16%。另外,如果童年时期接触二手烟,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也增加了5%。根据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着二手烟暴露时间、强度以及持续年限(长期吸烟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上升趋势。具体而言,女性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30%。研究意义研究显示,被动吸烟是导致非吸烟女性患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饮酒被认为是乳腺癌最重要的可改变风险因素之一。现有研究显示,适量饮酒会使乳腺癌风险增加23%。据这项综合分析显示,接触二手烟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24%相关。这种生活方式的危险因素是乳腺癌的重要可调整风险因素之一。对二手烟的暴露尤为重要,因为它会对全球大约35%的女性产生影响,而饮酒会对约25%的女性产生影响。曾有假设认为二手烟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而且可能与特定的基因多态性有关。然而,最新的综合分析未能证明这些基因多态性对观察到的关联有显著影响。众所皆知,暴露于二手烟的风险对于尚未停经的女性来说可能导致更高的乳腺癌风险,相较于已经停经的女性。目前的荟萃分析支持这些观察结果。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的估计结果可能会受到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错误分类二手烟暴露的影响。尽管没有对所选择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但科学家们提到,高质量的研究表明,提供了调整估计值,显示二手烟暴露导致患乳腺癌的风险存在显著增加。总的来看,观察到的相关性强度、一致性、时间性、剂量反应关系和生物学合理性都表明,非吸烟女性暴露于二手烟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这些发现强调了刻不容缓地推进无烟环境的需求,尤其是在家庭和其他私人场所,并提高公众对二手烟相关健康风险的认识。
橄榄叶富含抗氧化成分,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

橄榄叶富含抗氧化成分,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

最近,《抗氧化剂》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调查了西班牙和希腊橄榄叶提取物治疗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提取物,尤其是希腊的,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显著的抗菌和抗癌特性,可用于医疗保健领域,作为抗菌剂和黑色素瘤治疗剂。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药用植物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在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特别是治疗侵袭性和转移性黑色素瘤等各种癌症的化疗药物,采用了药用植物中的化学物质。然而,虽然橄榄叶提取物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特性,并具有治疗多种癌症的潜力,但目前仍然缺乏对不同地区橄榄叶的化学特性及其局部应用于抗黑色素瘤方面的研究。关于研究本研究旨在描述西班牙和希腊橄榄叶的乙醇提取物,主要研究其化学成分、微量营养素和无机含量,并评估其作为抗菌剂、抗黑色素瘤剂和血管生成调节剂的潜在治疗效果,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研究团队采集了西班牙塞维利亚(OFS)和希腊莱夫卡达(OFG)两地的橄榄树叶子,晾干、研磨后混合溶剂进行分析。随后,将混合物进行提取、过滤、浓缩和保存。实验室方法被用来识别和测量提取物中的化合物和化学物质。首先将无机元素与硝酸混合,然后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F-AAS) 进行分析。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其他重要的分析手段来评估抗氧化活性,并通过观察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对各类微生物菌株的表现来检查抗菌活性。他们还运用人类黑色素瘤细胞进行细胞毒性测试,同时使用划痕试验来指导细胞迁移。此外,还利用鸡胚评估提取物的潜在刺激和血管生成效应。研究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检验来解释做出的多重比较。发现本研究考察了西班牙橄榄叶提取物(OFS)和希腊橄榄叶提取物(OFG)中的有益成分。干提取物产率(干提取物重量与总干植物物质重量之比)为OFS的11.34%和OFG的9.46%。与OFS的总酚含量(56.733µg/mg)相比,OFG的总酚含量(99.228µg/mg)更高。酚类物质是健康有益的重要植物化合物,OFG中的6-C-葡萄糖基木犀草素和7-O-葡萄糖基木犀草素是主要的酚类物质,而橄榄苦苷在OFS中含量最丰富。OFSG中的三萜化合物含量(111.747 µg / mg)高于OFS中的含量(57.085 µg / mg),包括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齐墩果酸。元素分析表明,OFS的金属含量几乎是OFSG的两倍。OFG中的抗氧化活性(即中和有害自由基的能力)含量(1000 µg/mL时为91.89%),略高于OFS(89.97%)。抗菌测试结果显示,与OFG相比,OFS对更广泛的细菌表现更有效,尤其是在高浓度下。细胞毒性测试显示OFG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效果更好,在72小时后将细胞活力降低至200 µg/mL时降低到38.5%,而OFS为60.8%。划痕试验测量细胞迁移表明,OFG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移动。两种提取物对细胞都安全,并且影响血管形成,但OFG的作用更强。结论这项研究突出了橄榄叶对健康的益处,特别是它富含的抗氧化成分。研究希腊和西班牙产的橄榄提取物后发现,这些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和三萜,其中希腊产的提取物含量更高。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浓度的差异可能是由气候和种植区域的不同造成的。该研究的优点包括对植物化学的详细表征和希腊与西班牙提取物的比较。该研究还强调了这些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菌特性,其中希腊的提取物具有更高的活性。但该研究的局限在于其地理范围有限,不能代表全球的差异,也不能识别所有可能的多酚金属复合物。对于未来的研究来说,需要更广泛地探索地理差异,深入研究多酚与金属螯合的机制,以及这些提取物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同时,还需要展开更多的研究来探讨提取物中不同化合物之间的潜在协同作用,以增强其治疗应用。
研究揭示抗体如何控制麻疹病毒融合过程

研究揭示抗体如何控制麻疹病毒融合过程

麻疹病毒进入人类细胞会发生怎样的过程?病毒会以正确的方式展开其机制,揭示出关键部分,使其能够融入宿主细胞膜。一旦融合过程完成,宿主细胞就被病毒取代了。疫苗创新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在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努力开发新型麻疹疫苗和疗法,以防止病毒完成融合过程。近期,研究人员运用一种名为低温电子显微镜的成像技术,成功展示了一种强大的抗体在病毒完成融合过程之前如何与其结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节。“我们的研究让人兴奋的地方在于,我们成功地捕捉到了病毒融合的过程,”LJI教授、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rica Ollmann Saphire博士解释道。她与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分子发病机制(儿科)教授Matteo Porotto博士一起领导了这项研究。“我们的研究就像一本翻书,我们可以看到病毒融合蛋白在融合过程中的每个部分,然后我们观察到抗体能在融合的最后阶段将其锁住,我们相信其他抗体也可能对其他病毒做出同样的贡献,但是这种研究之前从未实现过。”实际上,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可能远不止在于麻疹。麻疹病毒只是副黏液病毒家族的一部分,该家族还包括致命的尼帕病毒。尼帕病毒的传染性普遍较低,但致死率却远高于麻疹。急需治疗麻疹。麻疹是一种非常易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儿童感染率最高。尽管疫苗接种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麻疹病毒仍然对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2022年全球约有136,000人死亡与麻疹相关,最近十多个美国州也爆发了麻疹疫情。受影响者主要是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足的五岁以下儿童。萨菲尔指出,麻疹导致的儿童死亡人数超过任何其他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并且麻疹也是已知传染性最高的病毒之一。齐拉解释称,受风险的不仅仅是年幼的孩童。“目前的疫苗效能良好,但孕妇或免疫系统受损的人不能接种,”齐拉指出。麻疹缺乏特定治疗方法,所以科研人员正在寻找抗体作为一种紧急治疗手段来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为了更好地了解麻疹病毒与细胞的结合,LJI团队转向了一种名为mAb 77的抗体。研究人员发现,mAb 77的目标是麻疹融合糖蛋白,这是麻疹病毒利用一种名为融合的特殊过程进入人体细胞的机制。mAb 77能否用作治疗麻疹的抗体?为了寻找答案,LJI 的科学家对这种抗体对病毒的具体作用进行了研究。膜融合中断LJI团队需设计一种麻疹病毒的融合糖蛋白,使其稳定性足够高,可用低温电子显微镜进行成像。这需要与哥伦比亚大学Porotto实验室的科学家Zyla密切合作。波罗托团队发现了一种麻疹变体,它会攻击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但这种变体存在一些奇怪的突变。这些突变导致融合糖蛋白结构存在一些缺陷。不过,病毒通过进化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稳定突变来补足这些缺陷。波罗托表示:“病毒必须进化出这些突变才能侵入大脑,随后又需要这些稳定突变来弥补缺陷。”由于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发现,Zyla 现在可以利用这些相同的稳定突变来设计融合糖蛋白的方便蓝图。这种新的融合糖蛋白可以在细胞培养中大规模生产,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可以用于结构研究。Zyla表示:“我们成功获得了优秀的糖蛋白产量,这为我们开展结构生物学、生化和生物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可能。”随后,研究人员开始使用LJI低温电子显微镜核心来捕捉图像。最新的图像显示融合糖蛋白与mAb 77“结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发现mAb 77在融合过程中有抑制病毒生长的作用。当融合糖蛋白部分“折叠”成正确构造时,完成膜融合。最后,研究人员精确地观察到mAb 77如何锁定融合糖蛋白的各个部分,以防止病毒感染。Zyla惊讶地表示,目睹融合过程中的中间步骤是怎样的,让人十分震撼。控制麻疹的下一步行动他们现在了解了mAb 77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抗体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用来预防麻疹侵害或治疗正在患活动性麻疹的人。在随后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mAb 77在感染麻疹病毒的棉鼠模型中具有明显的预防麻疹效果。在接触麻疹病毒之前使用mAb 77进行预处理的棉鼠要么没有感染,要么肺部组织的感染迹象减少。展望未来,Saphire 和Zyla 对研究针对麻疹的不同抗体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希望能够在融合的过程中找到不同点,并探索其他治疗机会,”Zyla说道。Zyla计划继续与哥伦比亚大学的麻疹研究团队保持紧密合作。他表示:“将拉霍亚医学院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哥伦比亚大学在细胞生物学和病毒学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将成为推动该项目向前发展的关键。”
牛皮癣研究揭示宿主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

牛皮癣研究揭示宿主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

eBioMedicine刊登的最新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探讨了牛皮癣中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背景牛皮癣是一种普遍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全球有多达3%的人口受其影响。它可能引发糖尿病、银屑病关节炎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根据疾病特征,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多种亚型。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表皮屏障、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治疗牛皮癣的方法仍然不明确,这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与健康皮肤相比,患有牛皮癣的皮肤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与银屑病的发展有关。据报道,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微生物群失调,然而,使用多层组学数据研究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不够充分。关于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对银屑病中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多组学分析。他们利用了与皮肤过敏和自身免疫相关的微生物(MAARS)队列的数据。我们正在招募患有斑块型银屑病的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但我们会排除那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最近使用过抗生素、光疗、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疗法的人。牛皮癣患者的下背部活动性病变部位和周围非病变区域进行皮肤活检和微生物组样本采集,相应区域样本则取自健康个体。所有参与者都经过身体检查,并获得了病史记录。我们从微生物组样本中提取 DNA 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采用了散弹枪法。此外,我们还使用活检样本分离了 RNA,并进行了转录分析。利用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加权基因相关网络分析(WGCNA)来分析。进行全基因组散弹枪测序,以确定微生物组的功能和分类特征。要进行组间比较,可以使用 Mann-Whitney 和 Kruskal-Wallis 检验。我们可以使用 Spearman 相关性来估计关联程度,并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调整。另外,我们还可以分析表型和微生物群之间的多变量关联。发现共有116位银屑病患者和102位健康个体参与了研究。银屑病患者皮肤病变的基因组与无病变样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WGCNA分析,已确定了六个模块,这些模块与基因本体(GO)术语相关联。一种模块与银屑病患者的面积和严重指数 (PASI) 评分呈正相关,同时富含炎症相关途径。我们对患有病变和非病变的人群进行了评估,分别计算了其PASI评分和宿主基因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这显示了两组中与抗病毒反应相关的功能。在两组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PPI) 网络中都发现了干扰素 (IFN) 相关的网络。另外,我们还采用了白细胞反卷积算法来探测与银屑病相关的细胞变化。该算法揭示了患者患病部位皮肤的细胞数量与健康皮肤或非病变部位皮肤的细胞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它预测在病变的皮肤中,单核细胞、内皮细胞、CD4 T 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会增加,而成纤维细胞、皮下脂肪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会减少。另外,有13种微生物在不同程度的PASI分类中都有明显增加,其中11种与银屑病病变紧密相关。研究发现,在患有皮损和健康对照两组中,模拟棒状杆菌在PASI评分中属于中度和重度类别的丰度均有所增加。然而,银屑病患者皮肤上的痤疮杆菌数量相对于健康皮肤要少。研究表明,拟痤疮杆菌数量与CD4 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此外,研究小组还发现,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微生物组与皮肤基因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更具体地说,痤疮梭菌和拟痤疮梭菌在宿主基因表达中的丰度与多种基因呈现明显相关,尤其是受IFN诱导的基因,如IFI27和IFIH1。另外,银屑病患者的皮肤损伤和非损伤部位以及健康皮肤的微生物组的功能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微生物基因家族的层次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部位存在两个不同的聚类。藤黄微球菌在银屑病病变的皮肤中数量较健康或无病变的皮肤少,同时第一簇相对于第二簇也较少。簇1中微生物的代谢途径(除了有氧呼吸)表达较为不明显,而宿主基因(例如IL-19和IL-36A)的表达有所增加。簇1包含与脂多糖反应和细胞对生物刺激反应相关的途径。结论这项研究探讨了银屑病患者的宿主基因和微生物特征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抗病毒反应和拟梭菌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确认了两种银屑病簇具有不同宿主和微生物特征。同时,研究结果指出同时进行微生物群调节和免疫调节疗法可能对银屑病患者有帮助。
阿尔茨海默病有新线索:血清素受体2C失调与记忆缺陷有关

阿尔茨海默病有新线索:血清素受体2C失调与记忆缺陷有关

剑桥大学贝勒医学院及其合作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血清素 2C 受体对调节人类和动物模型中的记忆力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学进展》杂志上,为维持健康记忆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与记忆丧失有关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新的线索,并探讨了创新的治疗途径。血清素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向脑细胞传递信息,向接收细胞发送信号,促进其活动。在这项研究中,徐实验室在基础和遗传动物研究方面具备专业知识,而剑桥大学代谢和医学教授I. Sadaf Farooqi博士的人类遗传学实验室专注于血清素2C受体,该受体大量存在于大脑腹侧海马CA1区(vCA1),研究该受体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对记忆的作用。Farooqi 表示:“我们之前发现了 5 位带有 HTR2C 基因变异的个体,这些变异会导致受体缺陷。这些罕见变异的个体在记忆问卷中表现出严重缺陷。这些发现促使我们研究 HTR2C 变异与动物模型中的记忆缺陷之间的联系。”研究组通过基因改造使小鼠产生了人类的突变。研究人员通过行为测试评估了这些小鼠的记忆力,发现携带无功能基因的雄性和雌性小鼠的记忆力都有所下降,与未改造的动物相比。徐指出:“当我们综合人类和小鼠的数据时,我们发现了有力的证据,证明将血清素受体2C的无功能突变与人类的记忆缺陷联系在一起。”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受体如何介导记忆。研究发现一个大脑回路,起始于产生血清素的神经元所在的中脑。这些神经元会投射到vCA1区域,该区域含有丰富的血清素2C受体。研究者表示:“当中脑中的神经元向vCA1区域投射时,这些神经元会释放血清素。血清素会与该区域中的受体结合,发出信号,从而促进该区域的细胞发生变化,帮助大脑巩固记忆。”研究人员还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与血清素相关的神经回路受损。徐教授指出:“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神经回路无法在vCA1区域释放足够的血清素,而这种血清素需要与下游神经元中的受体结合,才能发出巩固记忆所需的变化信号。”然而,可以通过使用一种类似血清素的化合物氯卡色林来绕过这种血清素缺乏,直接激活下游的血清素受体。氯卡色林是一种能够选择性激活这些细胞中的血清素2C受体的化合物。徐说:“我们已在动物模型中测试了这种策略,并兴奋地发现,使用血清素类似物治疗后动物的记忆力有所改善。”“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鼓励进一步的研究,以评估血清素类似物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价值。”
右美沙芬等药品正式列管,药店禁售

右美沙芬等药品正式列管,药店禁售

1、右美沙芬、美托咪酯等物质被纳入管控范围。多家药店禁止销售从7月1日开始,右美沙芬(包括其盐、单体制剂)、纳洛酮(包括其盐、异构体和单体制剂)、氯硫卡西林(包括其盐、异构体和单体制剂)、以及含地非诺酯的复方制剂将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名录;而米达唑伦原料药(包括其盐、异构体)和注射剂将从第二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一类精神药品。46种物质,包括溴啡在7月1日被归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右美沙芬,全名氢溴酸右美沙芬,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镇咳药物。它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来实现镇静和镇痛的效果,通常用于治疗各种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然而,若服用右美沙芬过量,可能会出现精神混乱、兴奋、紧张、烦躁、意识模糊以及呼吸抑制等症状。滥用右美沙芬不仅容易导致成瘾和中毒,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致命的过量反应。为了防止右美沙芬的滥用,有关部门早已开始对其进行管理。根据赛柏蓝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山东、江西、河北等地的多个药监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发布了相关通知,严格监管右美沙芬等药品的销售。自2021年以来,国家对右美沙芬的管理措施不断加强。2021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作出了非处方药转处方药的决定,并按照处方药管理的要求进行销售。2022年12月1日起,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在网络上的零售将被禁止。到了2024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把右美沙芬纳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进行管理。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售卖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商家,需凭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按规定剂量进行销售,并保存处方备查2年。严禁超量销售或无处方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且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这类药品。从今年7月1日开始,成人购买右美沙芬需凭借二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药店不再允许随意购买,未成年人则不能购买。2、有些制药公司被禁止生产。对右美沙芬等药品进行严格管制,并将其列入麻醉药品目录。赛柏蓝搜索关键词“氢溴酸右美沙芬”,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相关批文信息超过百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右美沙芬的销售额达到3013万元,其中片剂占据市场份额的74.11%。根据5月21日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通知,右美沙芬(包括盐、单方制剂)等药品将会面临一系列的禁止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结合精神药品目录调整和药品上市情况,自2024年7月1日起,未取得相应品种的定点生产资格和生产需用计划的企业,将不被允许生产右美沙芬、纳福啡、氯卡西林、含地芬诺酯复方制剂、咪唑仑原料药和注射剂。上述品种也不会被委托生产。与此同时,对精神药品的检查仍在进行深入。6月26日,国家药监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精神药品专项检查,主要检查2023年以来新增列管品种如依托咪酯、右美沙芬的管理情况。此外,国家药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将依托咪酯、右美沙芬及含曲马多复方制剂等13个品种新增列入麻精药品目录,进行严格管控,以遏制药物滥用的扩散。国家药监局对生产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包括要求生产经营企业实行定点管理,确保企业具备保证麻精药品质量和管理安全的能力和条件;对生产量执行计划管理,根据医疗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规定通过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区域性批发企业的二级批发渠道,供应医疗机构使用。对于右美沙芬(包括盐、单方制剂)类药品的列管,相关生产和经营企业的限制也按计划进行。
恒瑞医药「恒格列净」新适应症获批

恒瑞医药「恒格列净」新适应症获批

近日,恒瑞医药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脯氨酸恒格列净(瑞沁®)新增适应症:该药物5mg或10mg可与磷酸瑞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使用,适用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后血糖仍不达标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这是恒格列净获批上市的第二个适应症,使其成为中国唯一获批与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SGLT2i,为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合理用药选择。该药物获得批准上市是基于一项被认为是在多个中心进行、采用了随机对照和双盲设计的III期临床研究[1]。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二甲双胍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恒格列净和瑞格列汀治疗24周,高剂量三药联合方案(瑞格列汀100mg/恒格列净10mg/二甲双胍)可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基线下降达1.54%。与相同剂量的两药联合方案相比,三药联合方案进一步将HbA1c降低0.52%~0.65%,从而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关于研究该研究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恒格列净、瑞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三药联合治疗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较于恒格列净或瑞格列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该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领导,共有全国70家中心参与。研究成果于2024年4月在《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杂志》(Diabetes Obes Metab,影响因子5.8)上发表。该研究共纳入7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按1:1:1:1:1随机分为五组:高剂量三药联合组(恒格列净10mg/瑞格列汀100mg/二甲双胍)、低剂量三药联合组(恒格列净5mg/瑞格列汀100mg/二甲双胍)、瑞格列汀100mg联合二甲双胍组、高剂量恒格列净10mg联合二甲双胍组、低剂量恒格列净5mg联合二甲双胍组。主要终点为治疗24周后HbA1c相对基线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那些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但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使用恒格列净和瑞格列汀进行24周的治疗后,高剂量三药联合组(瑞格列汀100mg/恒格列净10mg/二甲双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基线水平下降了1.54%。相比之下,三药联合治疗方案比相应剂量的两药联合方案能进一步降低HbA1c 0.52%至0.65%。联合三种药物的高剂量组和恒格列净高剂量加二甲双胍组,以及瑞格列汀加二甲双胍组相对基础水平进行比较,HbA1c少于6.5%的患者比例的组间差异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19.5%(11.0%,28.0%)和23.2%(15.0%,31.3%),HbA1c小于7%的患者比例的组间差异值(95% CI)分别为32.6%(22.7%,42.5%)和29.7%(19.6%,39.8%)。三种药物联合高剂量组与恒格列净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及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相比,餐后2小时血糖相对基线变化的组间差值(95% CI)分别为-2.21(-2.78,-1.64)mmol/L和-2.04(-2.62,-1.47)mmol/L;三种药物联合低剂量组与恒格列净低剂量+二甲双胍组及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相比,餐后2小时血糖相对基线变化的组间差值(95% CI)分别为-1.98(-2.56,-1.41)mmol/L和-1.78(-2.37,-1.20)mmol/L。三药联合高剂量组与恒格列净高剂量+二甲双胍组、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相比,收缩压相对基线的变化差值(95% CI)分别为-1.04(-3.32,1.23)mmHg、-3.82(-6.13,-1.52)mmHg,舒张压相对基线的变化差值(95% CI)分别为-0.07(-1.58,1.44)mmHg、-0.98(-2.50,0.55)mmHg。所有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都相同,没有报告任何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关于二型糖尿病糖尿病中的2型糖尿病(T2DM)大约占总患者人数的90%以上。据2021年数据显示,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了5.37亿,预计到2045年将增加至7.83亿。而在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1.41亿人。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我国有超过一半T2DM患者血糖未能达标,因此对我国T2DM患者的早期和长期管理显得非常紧迫。据多个国内外糖尿病管理指南建议,二甲双胍被视为T2DM的首选治疗药物,若没有禁忌症且耐受能力良好,应该在T2DM治疗方案中保留。然而,T2DM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胰岛功能不断恶化、心肾损伤日益加重等特点,使得T2DM患者管理变得多方面、复杂化。单一药物治疗只能部分覆盖病理生理异常,难以长期稳定控制血糖,通常需逐步增加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联合治疗才能保证血糖达标。有关恒格列净和瑞格列汀恒格列净(瑞沁®)是由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SGLT2抑制剂,是“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唯一在糖尿病领域获批上市的1类化学创新药。该药物创新性地引入了氟原子和L-脯氨酸基团,从而增强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恒格列净于2021年12月获批上市,并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瑞格列汀(又名瑞泽唐®)是由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品。这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DPP-4抑制剂,于2023年6月获得批准上市,适用于改善成人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到2023年12月,该产品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