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百奥赛图与IDEAYA合作:瞄准肿瘤精准医疗的全新里程碑

百奥赛图与IDEAYA合作:瞄准肿瘤精准医疗的全新里程碑

  7月31日,百奥赛图宣布与IDEAYA Biosciences公司达成一项重要的选择权和许可协议,致力于共同开发潜力巨大的同类首创B7H3/PTK7 BsADC项目。此项目聚焦于肿瘤精准医疗,通过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进一步推动癌症治疗的进步。  协议条款与潜在收益  根据协议条款,百奥赛图将获得一笔首付款,并在IDEAYA行使选择权后,有权获得选择权行使费、开发和监管里程碑付款、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分成。整个交易的潜在总额达到4.065亿美元,其中包括1亿美元的临床开发和监管里程碑付款。这笔巨额资金不仅体现了双方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持。  潜在“First-in-Class”的创新  此次协议赋予IDEAYA全球独家许可的选择权,开发百奥赛图的B7H3/PTK7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有效载荷BsADC项目。B7H3和PTK7在多种实体瘤类型中共同表达,包括肺癌、结直肠癌和头颈癌等癌症,这些癌症的患病率达到两位数。根据临床前数据,这一项目有望作为单药疗法药物进行开发,也可以与IDEAYA的DDR疗法项目(如PARG抑制剂IDE161)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该项目的开发候选药物提名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预计将为肿瘤治疗带来全新的突破。  百奥赛图的全球化布局  此次合作并不是百奥赛图第一次将ADC项目推向国际市场。2024年1月8日,百奥赛图宣布与Radiance Biopharma达成一项独家选择权与授权协定。该协议允许Radiance获得百奥赛图同类首创全人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双抗ADC)的授权,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治疗性产品开发、生产和商业化。  根据这一协议,如果Radiance行使选择权,百奥赛图将获得选择权行使费、许可费、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分成。此外,如果Radiance将该授权再许可给第三方,百奥赛图还将获得分许可费。这一合作进一步展示了百奥赛图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研ADC管线与未来展望  截至目前,百奥赛图拥有五条在研ADC管线,均为双抗ADC,分别为YH012,YH013,BCG011,BCG012,BCG013。其中,YH013、BCG011、BCG012、BCG013均为与多玛医药合作开发的项目。这些管线的存在不仅丰富了百奥赛图的产品组合,也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百奥赛图的这些在研项目展示了其在ADC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每一条管线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治疗突破,特别是在癌症治疗领域。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百奥赛图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双抗ADC的技术优势  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种将抗体的特异性与化疗药物的强大杀伤力相结合的创新疗法。百奥赛图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展示了其在抗体药物开发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前瞻性视野。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百奥赛图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研发资源和市场渠道,也能够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  结语  百奥赛图与IDEAYA的合作标志着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过创新的B7H3/PTK7 BsADC项目,百奥赛图不仅展示了其在抗体偶联药物开发方面的技术实力,也为全球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未来,随着更多在研管线的推进和市场拓展,百奥赛图有望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薛定谔公司:技术入股与自研创新的双轮驱动

薛定谔公司:技术入股与自研创新的双轮驱动

  美东时间7月31日,薛定谔公司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整体财务数据平淡无奇,但笔者发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薛定谔因孵化生物技术公司Morphic而持有其834,968股股份。在礼来宣布以约32亿美元收购Morphic之后,薛定谔将获得约4759万美元的回报。这一笔收益,不仅标志着薛定谔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回报,也彰显了其技术入股策略的成功。  早期布局与技术合作  2015年,薛定谔与Polaris Partners和TA Springer共同创立了Morphic Therapeutic,这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新一代口服整合素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技术源自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教授Tim Springer博士。Morphic成立后,吸引了辉瑞和艾伯维等大型制药公司的投资,并与艾伯维合作开发治疗纤维化疾病的整合素抑制剂。  薛定谔与Morphic的合作主要集中在α4β7整合素抑制剂的开发上。α4β7整合素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有效靶点,目前获批的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是一种需要注射给药的抗体药物,使用不便。为了改善患者的用药体验,薛定谔和Morphic团队希望设计出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药物MORF-057。通过结合物理建模、量子计算和自由能扰动模拟(FEP+)等计算方法,并进行设计-制作-测试-分析(DMTA)循环优化,最终成功设计出MORF-057。实验数据显示,MORF-057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与已上市抗体药物一致的药效生物标志物变化,并正在进行三项二期临床研究。  技术入股策略的成功案例  薛定谔的技术入股策略不仅在Morphic的案例中取得了成功,此前的Nimbus案例也颇具代表性。武田以40亿美元首付款收购Nimbus的TYK2药物,薛定谔因此获得了超过1.472亿美元的现金分配。这笔“意外之财”使薛定谔在2023年实现了全年净利润4070万美元,首度扭亏为盈。  薛定谔的商业模式不仅限于软件授权,还通过创办公司对外输出其平台技术。这种模式为薛定谔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为其技术平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自研药物的探索  近年来,薛定谔在技术入股的同时,也逐渐加大了自研药物的投入。2018年,薛定谔开始组建团队,专注于药物研发,并与BMS、大冢制药、赛诺菲和礼来等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薛定谔目前有三条自研临床管线,均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分别针对肿瘤学领域的不同靶点。  1. MALT1抑制剂SGR-1505:用于治疗晚期B细胞淋巴瘤,预计初步数据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公布。  2. CDC7抑制剂SGR-2921: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步临床数据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报告。  3. Wee1/Myt1抑制剂SGR-3515:目前正在对晚期实体瘤患者进行I期临床研究,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公布初步临床数据。  财务表现与未来展望  薛定谔2024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4730万美元,其中软件收入达到3540万美元,同比增长21%。然而,由于研发投入巨大,第二季度运营费用为8410万美元,导致公司净亏损5400万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薛定谔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有价证券约3.815亿美元。  尽管短期内亏损持续,但Morphic的成功收购为薛定谔带来了一次性收入,增强了公司的现金流。未来,随着自研管线的推进和新技术平台的开发,薛定谔有望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总结  薛定谔通过技术入股和自研创新,成功在生物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Morphic和Nimbus的成功案例,不仅验证了薛定谔技术平台的价值,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金支持。随着更多自研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薛定谔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多突破,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新的希望。
勃林格殷格翰收购Nerio,完善免疫肿瘤产品线

勃林格殷格翰收购Nerio,完善免疫肿瘤产品线

近日,勃林格殷格翰在其免疫肿瘤产品线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公司以高达13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Nerio Therapeutics(简称为Nerio),为其产品管线增添了一项创新的临床前项目。勃林格殷格翰的目标是将该项目发展为其免疫肿瘤产品组合中的一个潜在关键部分,以提升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Nerio的多种小分子能够抑制作为免疫检查点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N1和N2(PTPN1和PTPN2)。这一机制使得PTPN1/N2抑制剂可以激活免疫系统,进而对抗肿瘤细胞。目前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勃林格殷格翰正致力于改变这一局面,通过开发以免疫检查点阻断为基础的全面产品线,旨在增强免疫系统并直接靶向肿瘤细胞,从而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免疫肿瘤疗法的益处。Nerio的小分子抑制剂有潜力作为单一药物疗法,成为勃林格殷格翰产品系列的重要补充,且能够与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种肿瘤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此次收购是推动肿瘤治疗显著改善的重要一步,进一步巩固了勃林格殷格翰在肿瘤领域的产品线。这一收购将研发中的免疫肿瘤疗法与肿瘤细胞靶向疗法相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大的治疗潜力。
宜明昂科携手Instil Bio,双特异性抗体全球合作新篇章

宜明昂科携手Instil Bio,双特异性抗体全球合作新篇章

北京时间2024年8月1日,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明昂科”)与Instil Bio, Inc(纳斯达克代码:TIL,简称“Instil”)宣布达成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Instil将获得宜明昂科的专有PD-L1xVEGF双特异性抗体IMM2510及下一代CTLA-4抗体IMM27M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授权协议的主要条款根据协议条款,Instil的全资子公司SynBioTx将获得IMM2510和IMM27M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而宜明昂科则保留在大中华地区(包括台湾、澳门和香港)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宜明昂科将获得最高5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可能的近期支付,并且在达到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有望获得超过2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外,宜明昂科还将依据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地区)销售净额获得个位数至低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IMM2510是一种新型的双特异性抗体,可能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它是由抗PD-L1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融合而成,能够有效结合VEGF。IMM2510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仅能结合VEGF-A,还能与多种VEGF受体配体结合,这使得其具有较小的分子量,从而提高了肿瘤的穿透能力,同时增强了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活性,旨在提升对肿瘤的杀伤效果。目前,IMM2510已完成一项针对晚期实体瘤的剂量递增临床试验,并且在包括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内的多个疗效事件中展示了显著效果。IMM27M是一种新型CTLA-4抗体,具有增强的ADCC活性,旨在促进肿瘤内调节性T细胞的耗竭,从而提升第一代CTLA-4抗体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其不良反应。IMM27M已完成一项剂量递增的临床试验,显示出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抗肿瘤活性。该药物预计于2024年7月在中国开展与IMM2510的联合研究。
高效生成人类内皮细胞的新方法:突破性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研究带来新希望

高效生成人类内皮细胞的新方法:突破性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研究带来新希望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因素,而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对于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血管的最内层由内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在调节血压、血液凝固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研究人类内皮细胞对于揭示这些疾病的根源至关重要。然而,从人体获取足够的内皮细胞样本并不容易,这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挑战。波恩大学医院(UKB)和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介绍了一种高效、经济且可重复的方法,可以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中生成功能性内皮细胞,为在体外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心血管研究》杂志上。  内皮细胞的关键作用  内皮细胞排列在血管内壁,执行许多重要任务,包括调节血压和血液凝固。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内皮细胞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这些细胞的功能和行为对于理解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至关重要。然而,获取和培养足够数量的内皮细胞样本一直是科学研究中的一大难题。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潜力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因其未分化的状态,具备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潜力,包括内皮细胞。这使得hiPSC成为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材料。尽管过去已经开发了多种将hiPSC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复杂、耗时且成本高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生长因子结合纯化步骤来富集成功生成的内皮细胞。然而,这些方法仍然存在效率和可重复性的问题。  ETV2:分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George Church教授和波恩大学的Volker Busskamp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转录因子ETV2在hiPSC分化为内皮细胞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PGP1 ETV2 iso2的hiPSC系,通过添加抗生素强力霉素可以特异性激活ETV2。这一发现为开发高效的内皮细胞生成方法奠定了基础。  新的高效分化方案  波恩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arah Rieck博士的领导下,与Volker Busskamp教授团队的Kritika Sharma合作,改进了PGP1-ETV2-iso2系的分化方案,并与传统的使用生长因子的策略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后的ETV2方案在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优于使用生长因子的方案。具体而言,ETV2方案能够更快速地生成内皮细胞,所需的培养基添加剂更少,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纯化步骤。此外,该过程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可以轻松应用于其他hiPSC系。  功能性内皮细胞的生成  通过ETV2方案生成的内皮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并表现出典型的功能特性,如调节血压和血液凝固的能力。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修改分化方案,可以优先获得具有动脉或静脉特征的内皮细胞。这为更详细的研究提供了可能,能够更好地模拟不同类型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  内皮细胞的成熟度  尽管通过ETV2方案生成的内皮细胞在功能上与使用生长因子分化的内皮细胞相似,但研究人员发现,前者的成熟度略高。然而,与来自脐静脉的内皮细胞相比,这些hiPSC衍生的内皮细胞尚未完全发育。这可能是由于缺乏外部影响,例如没有血流的刺激。尽管如此,ETV2方案为生成功能性内皮细胞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可行的方法。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优化ETV2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内皮细胞的成熟度和功能性。此外,研究团队计划探索其他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以改进和扩展这一方法。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这一技术有望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强大的工具。  总之,波恩大学医院和波恩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的这一高效生成人类内皮细胞的新方法,为在体外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提高了内皮细胞生成的效率和经济性,还为未来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这一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丙泊酚:探索离子通道变异与癫痫治疗的新曙光

丙泊酚:探索离子通道变异与癫痫治疗的新曙光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而某些特定类型的癫痫难以通过现有的药物进行有效治疗,特别是由离子通道突变引起的癫痫。离子通道的变异可能导致神经细胞信号的异常传导,从而引发癫痫发作。近期,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常用麻醉药物丙泊酚在恢复异常离子通道功能方面的潜力。这一发现由林雪平大学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为未来开发新型抗癫痫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离子通道与癫痫  离子通道在神经信号传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常情况下,离子通道通过感知跨细胞膜的电压变化,控制带电离子的通过,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传递。然而,当离子通道发生变异时,这一过程可能被严重扰乱,导致神经细胞信号的失控,进而引发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HCN1(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1型)离子通道是其中一种关键的离子通道,被称为“起搏器通道”,因为它在调节心律和大脑中具有节律行为的神经细胞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HCN1离子通道的突变会导致其过于开放,释放出过多的离子,进而引发神经细胞的异常活动和癫痫发作。  丙泊酚的意外发现  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程序。然而,它在某些患者中会引起心率下降和脉搏过低的副作用。这是因为丙泊酚会影响HCN1离子通道的活性。为了更详细地了解丙泊酚如何与HCN1离子通道相互作用并抑制其活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林雪平大学分子神经生理学教授Peter Larsson指出,研究人员发现丙泊酚能够降低HCN1离子通道的活性,使其封闭状态更加稳定。这一发现提示,丙泊酚可能通过修复突变的HCN1离子通道,恢复其正常功能,从而为治疗由HCN1离子通道突变引起的癫痫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低温电子显微镜的突破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丙泊酚与HCN1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小组使用了低温电子显微镜。这种技术能够观察到分子中的单个原子,提供了精确的结构信息。研究人员发现,丙泊酚与HCN1离子通道的机械热点结合,这个热点对于电压传感器域和通道门之间的耦合非常重要。  Crina Nimigean教授解释说,丙泊酚的结合能够充当“胶水”,修复突变通道中的界面,并恢复其正常功能。这一发现不仅为开发新的抗癫痫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还可能改进麻醉药物的副作用管理。  开发新药的前景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通过改造丙泊酚,使其不再具有镇静作用,而专注于恢复突变的HCN1离子通道功能。这样的改进有望开发出新的抗癫痫药物,帮助那些目前无法通过现有药物获得有效治疗的患者。  此外,这一研究也为改良丙泊酚变体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改良后的丙泊酚可以在保留其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心律的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丙泊酚与HCN1离子通道的详细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如何优化药物结构以实现特定治疗效果。这不仅需要分子水平的研究,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验证新的药物在治疗癫痫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丙泊酚对HCN1离子通道的意外影响为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离子通道功能提供了重要知识,也为开发创新药物开辟了新的方向。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胶质母细胞瘤研究的新发现:免疫细胞岛带来的治疗曙光

胶质母细胞瘤研究的新发现:免疫细胞岛带来的治疗曙光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且难以治愈的脑肿瘤,患者在用尽所有治疗方案后,平均预期寿命通常不到两年。然而,最近来自德国埃森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他们在胶质母细胞瘤附近的颅骨骨髓中发现了强效的免疫细胞岛,这些细胞在抵御癌症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此项研究为创新疗法开辟了新的前景,同时也对传统的治疗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研究背景与发现  德国癌症联盟(DKTK)在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作为核心,与德国各地的大学合作站点联合进行这一研究。传统上,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认为是一个整体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将其“部队”派往身体的不同部位。然而,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强效的免疫细胞聚集在靠近肿瘤的骨髓微环境,并从那里组织防御,这一发现对胶质母细胞瘤尤为重要。  埃森肿瘤中心的研究团队从未经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颅骨肿瘤附近骨髓中采集了组织样本。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区域的骨髓微环境中储存了大量的免疫细胞,包括发展成免疫细胞的活跃淋巴干细胞和成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细胞)。这些高效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摧毁恶性肿瘤细胞。  免疫细胞的核心作用  研究发现,肿瘤附近骨髓中的CD8细胞表面受体数量显著增加,这些受体控制成熟T淋巴细胞的增殖。此外,在骨髓和肿瘤组织中还检测到了相同细胞克隆的后代,这表明这些免疫细胞正在积极对抗胶质母细胞瘤,并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了成功。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免疫系统如何运作的传统观念,也提示我们需要重新考虑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策略。  新的治疗视角与挑战  这一研究结果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提出了新的视角。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集中在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肿瘤。然而,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可能在开颅时破坏了重要的免疫细胞,从而削弱了机体的抗肿瘤防御能力。未来的治疗策略需要在尽量减少对局部骨髓损害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除。  此外,局部免疫系统的发现为创新疗法开辟了新的机会。特别是所谓的检查点抑制剂,这类药物旨在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然而,迄今为止,检查点抑制剂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中效果甚微。新的发现提示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并寻找新的方法将足够浓度的药物精准输送到区域骨髓微环境,从而有效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未来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的临床意义,未来的研究需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开发能够精确递送药物到骨髓微环境的方法,以避免在开颅过程中对免疫细胞的破坏。其次,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如何有效激活和利用这些强效的免疫细胞,以实现对胶质母细胞瘤的长期控制。最后,还需要建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评估新的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德国埃森肿瘤中心的这一发现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并开发创新疗法,我们有望在未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其预期寿命。这一突破不仅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了曙光,也为其他难以治愈的癌症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思路。
默沙东2024年上半年业绩强劲增长,肿瘤治疗产品表现出色

默沙东2024年上半年业绩强劲增长,肿瘤治疗产品表现出色

  2024年7月30日,默沙东公布了其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达到161亿美元,同比增长7%。上半年总营收则为318.75亿美元,同比增长8%。基于强劲的市场表现,默沙东上调了全年业绩预期至634亿至644亿美元,这一预测略高于公司此前提供的631亿至643亿美元的指引。  K药持续引领增长  默沙东的制药板块在上半年实现了284.15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9%,这主要归功于抗肿瘤药物和疫苗的强劲表现。作为公司的旗舰产品,PD-1单抗K药(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继续担当着默沙东收入的顶梁柱角色。第二季度,K药实现了72.7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6%,超出分析师预期的71.2亿美元。上半年,K药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42.17亿美元,占据了药品总收入的一半。K药强劲的销售表现对默沙东整体业绩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2015年上市以来,K药凭借其广泛的适应症和卓越的疗效,迅速成为抗肿瘤药物市场的领军产品。在2018年,其上市第四年销售额便达到了72亿美元,跻身全球最畅销药物行列。在新冠疫情期间,K药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并在2023年以250亿美元的销售额登上了“药王”宝座,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领导地位。  K药销售额的背后,是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40多个肿瘤适应症的支持。作为获批适应症覆盖瘤种最多的PD-1单抗,K药不仅在肺癌领域布局最全,还在多种其他肿瘤中展示了其广泛的治疗潜力。  HPV疫苗及其他产品表现优异  除了K药,默沙东的HPV疫苗GARDASIL/GARDASIL9也是其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第二季度,HPV疫苗实现了24.78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和更高的定价。上半年,HPV疫苗的总销售额为47.27亿美元,同比增长7%。  疫苗板块的另一亮点是15价肺炎球菌疫苗Vaxneuvance。2024年上半年,Vaxneuvance实现了4.08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9%。Vaxneuvance是近十年来首款获FDA批准在儿童中预防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的新疫苗,这一突破性药物资格的获得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此外,默沙东的水痘减毒活疫苗II/Varivax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11.87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7%。  在心血管领域,默沙东通过与拜耳合作的Verquvo(维立西呱)和Adempas(利奥西呱片)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两款药物在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2%,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整体业绩。  展望未来  默沙东2024年上半年的强劲表现表明,其在抗肿瘤药物和疫苗领域的战略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K药作为默沙东的旗舰产品,凭借其多样化的适应症和持续扩展的市场需求,继续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然而,尽管K药和HPV疫苗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色,默沙东依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特别是在HPV疫苗领域,虽然目前增长势头强劲,但在中国市场,已有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研发布局加速推进。这意味着默沙东需要加大在该领域的防守力度,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挑战。  总的来说,默沙东在2024年上半年展示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未来,公司需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保持其在肿瘤治疗和疫苗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应对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组合和提升市场响应速度,默沙东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的增长目标,巩固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的领导地位。
上海推出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的政策

上海推出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的政策

  2024年7月30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旨在全面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并被认为在务实性和创新性上具有显著优势。  全国政策背景下的地方响应  在《若干意见》发布之前,北京、广州和珠海等地已相继发布了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的征求意见稿。此次上海政策的出台,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后,地方政府积极跟进和落实的具体表现。多位投资人和产业界人士认为,上海的政策不仅务实且富有创新,能够解决行业的一些关键痛点。  政策亮点与创新  上海作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新药研发成果丰硕。《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这一点符合上海作为创新城市的定位,特别强调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此外,《若干意见》提出了“4个100”的目标,即聚焦100家重点企业、100个重大投资项目、100个重点产品和100个重点管线,显示了上海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和投入。  在研发支持方面,上海此次政策设定的补助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最高,且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强调对1类新药的支持,而不仅是按照临床批件来计算补助金额。此外,将研发外包服务(如CRO)也纳入补助范围,是一项独到的创新。在临床支持方面,虽然地方政府无法直接改变国家审评标准,但上海尽可能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和审批便利,缩短审批工作日,提升效率。  数据资源与临床试验的支持  在数据资源方面,《若干意见》也有显著突破。很多药企在上海科委调研中反馈,获取临床数据资源是一大难题。此次政策提出依托市级卫生健康数据大平台,调动和分享数据,进行合作训练和合规应用。这一举措被业内人士视为政策的突出亮点,有望解决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数据资源匮乏问题。  此外,上海在临床试验资源的统筹协调方面也表现出色。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力求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  企业的不同需求与政策落实  不同类型的生物医药企业对政策的需求各不相同。对于中小规模的研发型Biotech企业而言,临床费用补贴、投融资政策和并购基金等支持尤为重要。《若干意见》在临床研发费用补贴方面进行了大幅提升,例如,临床1期、2期和3期的支持额度分别提高到1000万、2000万和3000万。这种实质性的支持有助于加快临床试验启动,推动研发进程。  然而,政策的落实情况依然是企业关注的焦点。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实施的细节和执行情况将决定政策的最终效果。过去,一些地方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延迟发放补贴的情况,这对资金紧缺的企业来说并不利。  资本与市场准入的关键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资本的支持和市场准入政策是决定其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上海此次政策中提到“鼓励创新产品入院配备使用”,但企业希望能够有具体的医院名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此外,政府在鼓励企业风险投资(CVC)方面的政策虽然有助于促进创新,但投资人对此仍抱有观望态度。  结语  上海此次发布的《若干意见》在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政策在提升研发支持、数据资源共享和临床试验统筹等方面具有显著亮点,显示了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雄心壮志。然而,政策的落实情况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只有在具体实施细则和执行效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真正为行业带来信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未来,上海在医保支付、市场准入和资本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实施,将继续影响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前景。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提升服务效率,上海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中心。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医疗保健行业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医疗保健行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医疗保健行业,从数据采集和分析到个性化健康管理,AI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2024年7月30日,FloHealth宣布从泛大西洋资本集团(General Atlantic)筹集了2亿美元的C轮融资,公司估值由此超过10亿美元。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FloHealth的成功,更反映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巨大潜力。  FloHealth的成功故事  FloHealth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专注于开发女性经期和生育追踪的应用,结合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监测超过70种症状。该公司由一对来自白俄罗斯的双胞胎兄弟于2015年创立,目前拥有450名员工。FloHealth的医疗和科学顾问委员会聚集了超过120名女性健康领域的专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前沿的健康管理建议。  截至目前,FloHealth在全球拥有约3.8亿用户,其中7000万为免费版本的月活跃用户,另有500万用户为高级版本付费。公司年订阅收入超过2亿美元。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开发新功能,以拓展更多人群,包括为全球处于更年期的约4.5亿女性提供服务,打造“面向更广泛的女性健康和保健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中的角色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医疗保健领域的创新,吸引大量投资。2024年上半年,数字健康融资表现强劲,共完成了719笔交易,总投资金额达124亿美元。AI的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见解,成为当下医疗健康最为引人注目的标志。AI支持的公司正在赢得市场的关注,特别是在健康管理领域。  本月初,OpenA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孵化成立了一家AI保健公司ThriveAI Health,通过AI驱动的健康管理应用来扭转慢性病的高发。在Altman看来,人工智能能够“促进健康行为并处理海量数据”,作为一个“积极变革的强大工具”,AI将帮助所有人做出更好的决策并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AI+健康管理的四个关键环节  AI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健康数据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四个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循环的过程,实现对个体健康的全面管理。在实际应用中,AI+健康管理又可细分为慢病管理、老年康养和亚健康群体三大市场。在老龄化和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各细分市场的规模均将快速增长。  在这一过程中,AI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个性化健康数据,得益于可穿戴设备、电子病历信息、基因组学数据、社交媒体和医疗设备等多元化数据来源。这使得智能化、定制化健康管理变得可行。  国内AI+健康管理市场的发展  国内已有多家厂商布局AI+健康管理,包括讯飞医疗、美年健康、九安医疗、智云健康、轻松集团和医者AI等。尽管这一领域充满潜力,但仍存在不少痛点。各种平台“孤岛”现象尤为显著,不同企业提供的独立方案严重干扰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展望未来,“一体化”将成为发展趋势,深刻影响行业竞争格局。  “一体化”意味着不同平台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无缝的健康管理体验。这需要企业在技术、数据和服务方面进行深度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未来AI+健康管理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  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正在为医疗保健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FloHealth的成功融资和其他AI健康管理公司的快速发展表明,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展,AI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更多人带来健康福祉。  未来,AI将在健康数据分析、疾病预测、个性化治疗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同时注重数据隐私和安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AI技术的应用,医疗保健行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的新时代。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