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了解血细胞分化途径:揭示老年血小板问题的根源

了解血细胞分化途径:揭示老年血小板问题的根源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容易罹患血液凝固疾病,即血小板在不必要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可能导致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等严重问题。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老年人的血细胞为何表现出这种方式,并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开发了许多血液稀释药物,目前这些药物已在市场上销售,用于治疗美国主要的死因。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生物分子工程教授Camilla Forsberg和她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血小板类型,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表现出过度反应和独特的分子特征,这有助于更容易地进行药物靶向治疗。研究人员追踪了血小板群的干细胞起源,揭示了他们首次发现的从干细胞到特殊成熟血小板细胞的年龄相关发育途径。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生物分子工程教授卡米拉·福斯贝格表示:“长达几十年以来一直存在一个难题: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患有过度凝血、中风和心血管疾病?我们发现了一个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显现的全新路径。这个问题制造者!这一直以来都没有被讨论过。”研究组在著名的《Cell》杂志上发布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新发现。文章的第一作者是Donna Poscablo,她是Forsberg之前的博士生,现在担任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她和同事们利用了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BSC)的资源和培训环境来进行这些实验。了解血小板血小板细胞是人体生成的三类血细胞之一,另外两类是红细胞和白细胞。无数这种细胞漂浮在血液中,内外受损时聚集起来,形成自然有效的“绷带”。血小板异常常与年龄增长相关,当这些细胞反应过度形成凝块,或表现不良时就会发生。在这两种情况下,身体无法有效控制出血和凝血,其中反应过度是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所有的血细胞都源于造血干细胞,这是一类特殊的细胞。随后,它们会经历一系列称为“分化途径”的步骤成熟,最终转化为血小板、红细胞或白细胞。多年来,人们一直知道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干细胞会逐渐衰退,但这为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这些造血细胞不够健康,为何它们产生的血小板反应过度?一条“快速途径”作为一名干细胞生物学家,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造血干细胞来解决这个难题。他们的实验使他们能够在老鼠模型中跟踪这些干细胞的谱系,发现在老年老鼠中,一些血小板不沿着正常分化途径发展。相反,他们选择了所谓的“捷径”途径,跳过了中间步骤,直接成为巨核细胞祖细胞,即在血小板产生之前的血细胞阶段。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首次发现的年龄特异性干细胞发展途径。Forsberg指出:“人们过去认为(血小板和红细胞)有着相同的发展谱系,它们在调控和发展过程中共享许多阶段,直到最后的阶段。当我们看到(次级血小板群)在老年小鼠中已经在干细胞水平上完全分离,这真的让人感到惊讶。”尽管通过捷径生成的血小板数量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但通过主路径生成的血小板继续展现出年轻血小板的特征。Poscablo表示:“不断细分的层次结构保留了年轻的特质,我认为这一点实在是令人惊讶。”他们发现,老鼠中年前后开始产生高反应性的次级血小板,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次级血小板的数量逐渐增加。目前为止,科研人员还未发现触发这种次级途径产生的因素。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似乎并非衰老环境本身触发这种现象:当年轻造血干细胞转移到衰老环境时,并未触发捷径途径;而当老年造血干细胞置于年轻环境中时,这些老干细胞会继续像老干细胞一样运作。Forsberg提到:“另一种不同年龄的血小板具有惊人的弹性。我们发现有一种血小板完全不受老化影响,而我们找到的另一种则是不同的;因此这个现象主要是由分化途径而非环境造成的。”更有效的治疗方式认识到这种血小板次级群体的存在,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新的方法来靶向和调节这些有问题的细胞。之前,研究人员没有尝试过以这些上游细胞作为目标。根据专业知识,我们可以掚出如何有针对性地瞄准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细胞祖细胞的议题,这是以前从未真正被突出关注的目标," Poscablo 表示。针对这些细胞,可能无需研发新药物,而更简单的是调整现有的血液稀释剂的处方,如阿司匹林,来治疗患有不同程度疾病的患者,即使他们表现出相似的凝血相关症状。通过使用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将确定哪种干细胞对阿司匹林及市面上众多其他血小板药物更为敏感。在加利福尼亚州再生医学研究所(CIRM)的支持下,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SC)的研究人员目前专注于探索人类细胞中的血小板次级群体。在小鼠模型中,他们将继续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下研究如何操纵和控制这一新途径。
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对国际临床试验的挑战与应对

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对国际临床试验的挑战与应对

在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前,医学领域普遍讨论的话题是:战争对当地的国际临床试验会有怎样的影响?然而,在当时,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毕竟,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战争对临床试验具体造成了什么影响。在战争刚爆发时,人们更加注重保障个人安全而非进行临床试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开始发生改变。根据来自乌克兰、波兰以及其他欧洲国家CRO(合同研究组织)的反馈,数月后,研究人员开始努力克服种种后勤挑战,比如样本运输问题,以便重新启动部分试验。2022年下半年时,一些CRO公司表示,他们在新启动和已在进行中的试验中,已成功解决了研究药品的进口、实验室和物流服务方面的问题,部分服务已逐渐恢复正常。随着战争持续,俄乌地区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影响变得明显,同时,一些国内药企也受到了影响。举例来说,恒瑞医药的“双艾”组合最近在申请美国FDA批准时受到拒绝,原因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重要临床试验中心的审查未得以完成”。恒瑞医药表示,这是因为旅行限制导致的。目前,何时能够解除这个障碍尚不明确。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其他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进行临床试验的药品公司。这件事情再次提醒制药公司,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可能会遇到复杂情况,因此如何有效地对策这些挑战至关重要。这不单是应对突发情况的问题,更是优化全球临床试验规划、增强风险抗性的重要议题。热门中心由于之前积累的基础,东欧地区有许多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临床人员,他们在各种疾病领域拥有广泛的研究经验,比如精神分裂症等。鉴于经济增长缓慢,乌克兰有很多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这意味着在该国开展临床试验可以更容易吸引患者,并且试验成本也更为低廉。由此可见,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跨国医药公司和研究机构首选的热门临床试验地点。举例来说,在2022年初,有超过四分之一(26%)的精神分裂症试验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进行,而胃肠道疾病研究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14%)和克罗恩病(10%)。卡鲁纳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EMERGENT-3,在19个试验地点中有10个在乌克兰。当提及上述疾病时,乌克兰和俄罗斯也成为了肿瘤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热门选择地。截止到2022年5月,共有508个肿瘤临床试验在乌克兰或俄罗斯的地点展开,其中绝大多数为跨国研究(470个,占总数的93%),其中344个(占总数的68%)为第3阶段研究。恒瑞医药在俄罗斯进行了多项3期临床研究。除了之前提到的双艾组合外,还包括HER-2的小分子药物吡咯替尼和PRAP抑制剂Fuzuloparib。目前,有关吉非替尼的研究是指针对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具有HER2基因外显子20突变并在铂类化疗失败后,接受多西他赛联合治疗的第三阶段研究。Fuzuloparib的临床研究是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的一线治疗,采用了联合应用醋酸阿比特龙、泼尼松和安慰剂AA-P的方法。很明显,这些临床会在战争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蝴蝶效应战争对跨国药企的临床试验布局造成了影响,导致一些药企必须取消在俄乌地区的临床中心。虽然减少临床试验地点不会直接影响新药的审批进程,但肯定会扰乱正在进行的试验计划,延缓它们进入审批阶段的过程。例如,加入新的病人进行临床试验变得非常困难。肿瘤患者受到特别影响,因为他们急需进行现场治疗,无论是接受标准化疗法还是新型临床试验治疗。然而,由于医疗基础设施受到破坏,继续提供治疗变得异常艰难。乌克兰的五个重要肿瘤中心均位于基辅,而基辅是俄乌冲突的中心地带。随着战争的持续,乌克兰被迫中断了一些常规肿瘤护理服务,包括肿瘤手术,以便集中资源来治疗战争伤者。对于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来说,由于试验要求严格监测和特定治疗方案,完成治疗变得异常艰难。因战争引起的延误,AeternaZentaris公司不得不推迟进行儿童诊断测试的三期临床试验。根据2022年GlobalData的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70多项在乌克兰或俄罗斯设有试验点的国外赞助试验因为战争而被中断。此外,海外媒体报道称,到了2023年,全球超过4%的试验因地区不稳定而被迫停止或暂停。患者一旦完成入组,接下来的随访工作也将面临重大挑战。众多乌克兰人在国内和国外因冲突而流离失所,导致他们与研究地点失去联系,给药品配送、患者监测和随访工作带来重重困难。此外,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也面临挑战,因为数据需要在不同的研究中心和临床医生之间传输。无论何种情况,保护患者的健康和权益都应是所有行动的关键所在。实际上,战争会增加临床试验的不确定性。研究显示,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的死亡率甚至高于难民。很明显,这会给本地临床试验带来更多的变数。恒瑞医药所面临的情况凸显了另一个现实问题:即使临床试验的其他步骤进展顺利,最终的批准过程也可能由于外部因素,比如"旅行限制"而遇到阻碍,从而影响新药的上市时机。恒瑞医药表示,由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其制造场所的审查以及一些国家对旅行的限制何时解除存在不确定性,这直接影响了BIMO临床试验的进行,导致上市申请的批准时间难以确定。换句话说,即使临床数据再完整,旅行限制这种“黑天鹅”因素也为新药批准增加了额外的不确定性。警示与启示通过药企特别是恒瑞医药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这不仅表示,战争会直接挑战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还可能间接地影响新药的审批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恒瑞医药的事例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例子。实际上,尽管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对所有医药企业都带来了影响,但所受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例如,argenx公司在2020年第四季度启动了皮下艾加莫德治疗 PV 和 PF 的注册性 ADDRESS 临床试验。该临床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在30周时,通过使用最小剂量类固醇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比例。值得一提的是,在ADDRESS临床试验中,有少数患者在乌克兰或俄罗斯的研究机构参与了试验。面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argenx及时进行了风险评估,随后采取措施,扩大了其他区域的参与人数。这导致了艾加莫德皮下注射版本在PV和PF方面的预期顶线数据延迟,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我们可以从Argenx的临床战略中学到宝贵的经验。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地区不稳定可能对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制药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灵活、高效的对策,以迎接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关于加强区域协同 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解读

《关于加强区域协同 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解读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要求,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继续积极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加强区域协同,提升联盟采购规模和规范性,明确了行业预期,以持续巩固改革成果。通知" 一般分为四大部分。首先是拓展联盟范围,打造全国性联盟集中采购制度。在国家推行药品和高值医疗耗材的带量集中采购基础上,加强区域合作,将有条件的省级联盟采购提升至全国层面(称为“全国联采”)。全国联采应该规范高效运作,加强执行监督,以提升效果;公平对待各类经营主体,杜绝“地方保护”。这有助于实现单地集采、全国跟进,推动建设统一大市场,降低企业重复投标成本,创造优良营商环境。其次要加强整体协调,明智确定采购种类。加强整体协调在选定集中采购种类时,让国家和地方相互补充。国家组织的集中采购主要针对已经进行统一评价的药品,以及关注价格虚高、公众反映烈烈的高价医疗耗材。全国联合采购主要涵盖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之外的种类,还有采购金额大、覆盖人数广泛的“大种类”,不断扩大采购范围。三、要重点关注特定领域,并积极推进到2024年扩大集中采购范围。在药品方面,要实施新一批次的国家组织采购,并妥善处理胰岛素以及之前一些采购协议到期后的续约采购问题;重点引导湖北继续领导中成药的集中采购、山东领导中药饮片的集中采购、河南领导可替代药品的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三明联盟开展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全国采购工作。在医疗耗材方面,国家组织将实施新一批次高价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以及人工关节的续约采购;着重指导江西、安徽、广东、浙江、福建、河南、河北等七个省分别领导体外诊断试剂、超声刀、结扎夹、冠脉切割球囊、以及血管介入等医用耗材的全国采购工作。第四步是要改进执行机制,增强集中采购制度的效果。要加强主导省份的职能,加强采购执行力度;鼓励和引导村级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参与集中采购;畅通医疗机构和中标企业的问题反馈渠道,确保中标产品质量、供应、优先使用、及时回款;集中采购是提升医疗用耗材网络采购率的重要抓手;将集中采购中标结果的执行情况纳入医保基金监督检查范围。国家医保局将与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合作,持续推动医药集中采购,提升质量、拓展范围,完善采购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中华医疗保险,护卫您一生!只需三步,仅需7秒,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国家医疗保险局的公众号并设为星标,即可获得更多便民功能、科普知识和医疗保险政策。
内质网中多次跨膜蛋白结构生成途径的新发现

内质网中多次跨膜蛋白结构生成途径的新发现

在人类细胞内的内质网膜上有大约5000种膜蛋白被合成,超过50%为多次跨膜蛋白。多次跨膜蛋白在细胞中扮演着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受体蛋白、跨膜酶等重要角色。这些功能主要取决于跨膜结构域中的极性和带电氨基酸,而这些氨基酸侧链通常具有排斥脂质的性质,使得跨膜螺旋(TMH)的疏水性较低。统计数据显示,人类蛋白质组中约30%的膜蛋白和超过50%的多次跨膜蛋白包含至少一个极低疏水性的TMH(pTMH)。在多次跨膜蛋白的成熟结构中,pTMH通常被周围的TMH所保护,以避免直接接触磷脂双分子层的膜结构。然而,这些pTMH通常难以被转位子直接识别和插入。如何识别这些pTMH并克服磷脂环境的疏水性,将其包装进成熟的多次跨膜结构,这仍是一个相关领域尚未完全理解的科学问题。最近,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张在荣团队在《分子细胞》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nATP13A1辅助的多跨膜蛋白折叠途径》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由pTMH引导的多次跨膜蛋白结构生成途径。新合成的pTMH不会立即插入内质网膜,而是通过移位子通道进入水溶性内质网腔,导致后续的TMHs以与最终结构相反的方向错误插入内质网膜。在合成完成后,P5-ATPaseATP13A1可以识别和矫正这些“错误”中间体结构,使停留在内质网腔中的pTMH能够被识别,被整合和折叠到几乎成熟的结构中,最终获得成熟的构象。利用六次穿透细胞膜的ABC类转运蛋白ABCG2和人类细胞完成实验研究后,科研人员发现,ABCG2中新生的pTMH2能够穿越转位子直接到达内质网腔,导致下游TMHs错误地整合到膜中,形成中间体构型。在ABCG2的羧基端的双赖氨酸翻译结束后,其构型经历了近乎全局的拓扑重排。进一步研究表明,ATP13A1能够察觉这种双赖氨酸的正电信号,当这些双赖氨酸突变为负电或电中性氨基酸时,ATP13A1与ABCG2突变体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弱。敲除ATP13A1会导致细胞内大量折叠中间体构型的ABCG2积累。ATP13A1在多次穿膜蛋白的拓扑结构成熟中发挥作用,促使ABCG2中的反向插入TMH6从磷脂双分子层中解离。细胞质中暴露的TMH6会以正确的方向重新插入内质网膜,推动上游TMHs在翻译后进行拓扑重排。TMHs被错误定向后重新排列后,这种不成熟的中间体可能发生二聚化,形成四级结构,这可能有助于促进之后的pTMH2与其他跨膜螺旋的组装,使得pTMH2能够整合到膜层中,形成被其他TMHs所包围的最终结构。该研究揭示了关键的功能路径,即pTMH的拓扑生成途径是与脂质互斥的,表明pTMH可引导膜蛋白在翻译后进行拓扑结构的重排,从而避免pTMH在折叠时暴露在疏水磷脂环境中。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以及上海市科技委员会的资助。
华北制药奥木替韦抗单克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华北制药奥木替韦抗单克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5月16日,华北制药发布了公告称,旗下的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药公司”)生产的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200IU(1ml)/瓶)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使得适用人群范围扩展至2岁及以上的儿童。奥木替韦抗单克注射液是一种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抗体注射液,其国际非专利通用名称为Ormutivimab,中文通用名称为奥木替韦抗单。该药品是由新药公司自主研发的项目,其作用机制及适应症为与人类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以补充人体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不足,能够直接中和体内的狂犬病毒,发挥被动免疫作用,主要用于被狂犬或其他狂犬病毒易感动物咬伤、抓伤患者的被动免疫。奥木替韦抗单克注射液(200IU(1ml)/瓶)已于2022年1月获批上市,本次申请旨在扩大已批准的使用范围,将适用人群从成人扩展至儿童。奥木替韦的单抗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的生物制品一类新药,在国内目前尚未有同类产品上市,竞品为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国家药监局的网站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19家企业获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批准文号,但未经批准进口产品进行销售。根据中检院和共研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批准发行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规格为200IU/瓶),数量大约为1263.89万瓶;根据药渡网的查询结果显示,2022年各地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规格为200IU/瓶)中标价在每瓶140元到199元之间。我国在狂犬病毒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除了新药公司外,兴盟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的泽美洛韦玛佐瑞韦单抗注射液已经提交上市申请;智翔(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GR1801注射液正在进行第三阶段临床试验;长春百克公司的CBB1注射液正处于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中;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也正在进行临床申报。
年轻人也可能患高血压!不明显症状需警惕

年轻人也可能患高血压!不明显症状需警惕

高血压不再只在老年人中出现。我国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最新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患病人数约2.7亿。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让我们共同关注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与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症状,除了一些接诊时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外,导致高血压的情况。据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医生孔兆佳介绍,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而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是由动脉硬化、容量负荷和大动脉僵硬度增加引起的;此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超重/肥胖和代谢异常的比例较高,高血压家族史也明显高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孔兆佳指出,生活在吵闹繁杂的环境中会对休息和睡眠质量产生影响。长期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差的人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远高于正常人。此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加班熬夜、吸烟饮酒、摄入过多盐分、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缺乏运动、体重增加等,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年龄降低的重要因素。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情况不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家庭中监测血压的比例偏低。他们担心降压药物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通常对降压治疗不够积极,经常自行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导致血压控制率不高,缺乏治疗依从性。孔兆佳指出。在高血压的科学管理和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李彬建议年轻人要定期科学测量血压,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则需要长期定期测量血压,同时坚持药物治疗。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联合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董樑医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副主任医师。他提醒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关注以下事项。没有明显的症状并不意味着没有高血压。一些高血压患者可能会有头晕、头痛、耳鸣、疲劳、心悸等症状,但大多数患者病情起初较缓慢,缺乏特定的临床表现,导致诊断推迟,只有在体检中测量血压时,或出现心脏、脑部、肾脏等并发症时才会发现。此外,普遍的观念误认为高血压属于老年疾病,年轻人则对此不太重视,认为“不检查就不会生病”或“没有明显症状就不需治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人类的血压在一天之中有规律的变化。血压其实是不断变化的。正常人的血压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呈现为“两个高峰一次低谷”,也就是在上午6点至10点和下午4点至8点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而凌晨通常是血压最低的时候。另外,清晨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尤其重要。建议每天早晨起床后先排尿,然后安静休息3-5分钟再进行血压监测。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结果很可靠。无论是医院血压测量还是家庭血压监测,都应当正确使用电子血压计。血压数值应真实反映患者的情况,为医生提供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在家庭测量时应该注意:在起床后1小时内或晚上睡觉前测量血压;早晨测量时,应在服药和早餐前以及排尿后进行坐位血压测量;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自然平放;露出上臂,上臂与心脏处的血压计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正确用药指南:解答空腹服用药品的疑问

正确用药指南:解答空腹服用药品的疑问

服用药物时常常会出现各种疑问,明明已经阅读药品说明书,却依然不清楚该如何正确用药。药物说明书中注明“空腹服用”,具体指的是什么时间?是不是必须等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才能服用?如果在饭后才服用药物,会不会影响它的功效?服用一种退烧药无效,可以口服另一片吗?是否可以更换其他种类的退烧药呢?今天,我们将为大家逐一回答这些问题,确保大家正确并有效地使用药物~多吃退烧药会让降温更快吗?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导致呼吸道疾病高发,咳嗽和发烧都很普遍。很多人发烧后第一反应是吃退烧药,希望尽快康复。发烧和退烧是常见的身体反应,以下是关于这两个问题应该了解的一些知识点:发热(生病引起的体温升高)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水平。通常口腔温度≥37.3℃或腋温≥37℃就属于发热。然而,这只是一个指标,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体温都有差异。特别是针对婴儿来说,需要除了观察体温数字,还要留意宝宝是否有异常表现,比如感觉不适、情绪变化、是否精神不佳等。发热并非疾病,而是病症的一种表现。应对发热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导致发热的具体原因。在确认病因前,不宜自行退烧治疗。1. 退烧常用的药品阿司匹林、安乃近和尼美舒利等药物通常不适宜儿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例外。使用解热药的方法不建议同时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来降低体温,尽管这可能更有效。不过,这种方式并不能提高舒适度,并且这种退热是否在临床上具有意义尚不清楚。另外,有关联合或交替使用时的安全性信息较为不足。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使用剂量不同,有可能导致用药错误,因此通常不建议同时或交替使用两者。通常药物在使用后60分钟内即可看到效果,3~4小时后效果达到顶峰。若服用解热镇痛药后3~4小时,体温仍高且不适没有改善,可以考虑停止对乙酰氨基酚,转而使用布洛芬。服用布洛芬3~4小时后,若体温未下降且症状未缓解,可考虑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这可能是因为有些发热对某种降温药物更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将对乙酰氨基酚替换为布洛芬,或者将布洛芬替换为对乙酰氨基酚,这只是简单的药物更换,而非交替使用。药物更换与药物轮替请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例进行补充解释:替换药物:如果换用布洛芬后疗效好的话,请持续使用布洛芬,停止使用泰诺林。轮流使用:先使用泰诺林,然后使用布洛芬,接着再用泰诺林,然后再布洛芬,不断交替。许多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等,都包含对乙酰氨基酚。在同时使用退烧药(通常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之前,请务必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用药过量,因为严重后果可能导致致命的疾病,比如肝坏死。出现持续发热或新症状时,应尽快就医。更多药物吃下去,是不是就能更快康复?许多人普遍存在这样的想法,即认为药物的疗效与用量成正比,因此一旦生病就会大量服药,或者觉得病情加重就会自行增加药物剂量,误以为这样可以加快康复速度。事实上,正确的观点是这样的:●有时候这样行事是正确的,但通常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必须遵循医生的指示或药物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药物,切勿随意更改。●药物的使用效果并非线性增长,而是呈现一个适宜范围。如果用药量低于此范围,则会导致疗效不佳,无法达到治疗预期;若用药量高于此范围,则会出现药效过强或无效,同时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危及生命。举例来说,对于经常服用的氨氯地平这类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通常每日建议服用1~2片(5~10mg)。如果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应该寻求医生的指导,而不是自行增加剂量至3~4片(15~20mg),可以考虑询问医师是否需要更换药品或者联合使用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药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性别、年龄、体重等,但最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和肾功能损伤对药效的影响。若患者肝、肾功能不佳,在服药前务必查看药品说明书,并在必要时向医师和药师寻求建议。空腹服药是否更有效?有些人认为空腹服药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进而增强药效,就好像饥饿时吃饭会更美味一样。然而,实际上此举有时可行,有时却不可取。对于这一议题,我们应该这样思考:不同情况下,对于空腹的定义会有所不同。例如进行化验、接受胃镜检查以及服药时需要注意空腹的要求,应按照具体的指引进行。空腹服药通常指的是在饭前1小时或者饭后2小时服用药物。许多药品说明书上还注明“饭前服用”、“餐中服用”或“饭后服用”。其中,“饭前服用”表示在进餐前15~30分钟服用药物,“餐中服用”表示与用餐同时服用药物,而“饭后服用”通常指在进餐后15~30分钟左右服用药物。当然,这里所说的“餐”不仅仅是指午饭或晚饭,吃了零食、水果之类的也算吃饭后。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做出判断。服药时是否需要空腹取决于药物的性质。根据文献记载,大约20%的药物需要在饭前服用,比如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应该在进餐前服用,若在饭后服用会导致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疗效;约有20%的药物需要在饭后服用,例如治疗缺铁性贫血所用的硫酸亚铁片,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还有一些药物需要饭后服用,例如降糖药阿卡波糖,进餐时服用可以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然而,大约60%的药物没有在说明书中指明应该饭前或饭后服用,这些药物通常无论是在饭前还是饭后都可以服用;如果出现肠胃不适症状,通常建议在饭后服用,当然最明智的做法是向药剂师或医生咨询。
运动对衰老大脑有益,可逆转认知能力下降

运动对衰老大脑有益,可逆转认知能力下降

昆士兰大学研究团队领导的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揭示了运动对预防或减缓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有益的新观点。在这项研究中,学者评估了小鼠大脑中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具体来说,团队发现,在活体小鼠中,运动可以使老年小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恢复到年轻小胶质细胞同等水平。“我们对运动对大脑中免疫细胞组成的恢复和改变效果感到既惊讶又振奋,尤其是它对逆转衰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能力。”昆士兰大学的Jana Vukovic博士说。“这凸显了推广和提供定制化运动计划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各个领域设计出专门针对老年人群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保持或提高身体和心理能力。”Vukovic是该团队在《Aging Cell》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该论文题为“运动促使小胶质细胞恢复活力和扭转老年雌性小鼠大脑中T细胞的堆积”。研究小组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提供了对单细胞RNA测序数据的无偏分析,显示了运动和老化对小鼠海马体中特定细胞类型的影响……总的来说,我们的数据凸显了运动对恢复老年小胶质细胞活力的深刻影响,以及相关的促神经生成效应和外周免疫细胞在老年雌性小鼠大脑中的存在。”笔者提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衰老会对多个身体系统产生持续的生理变化。在人类中,衰老与整体身体健康状况和认知能力的下降相关。此外,他们指出,“对老年个体的观察研究普遍表明,运动可以减轻多种生理系统(包括大脑)的年龄相关缺陷。”不仅如此,研究团队和其他专家的啮齿动物研究指出,主动参与运动可减缓与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并认为神经生成可能是运动减轻年龄相关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然而,笔者强调,“运动对老年大脑有益的具体机制仍存在未解之谜。”Vukovic和他的同事进行了关于小鼠的研究,包括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无偏基因表达分析。他们研究了衰老和自愿跑步对年轻、老年、久坐和运动小鼠海马体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大脑中其他细胞类型(如星形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相比,运动对衰老迹象的影响在小胶质细胞中最为显著。团队指出,“总的来说,运动减缓了与年龄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使老年运动小鼠的小胶质细胞的转录特征类似于年轻小鼠。”通过消耗小胶质细胞来进行处理,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细胞对于促进海马体中新神经元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海马体是与记忆、学习和情感相关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强调了小胶质细胞的恢复活力对于老年小鼠在运动引起的海马体神经元生成中的必要性。”科学家们还发现,给小鼠使用跑轮可以防止并且/或减轻衰老过程中海马体内T细胞的富集。这些免疫细胞在年轻时通常不在大脑中存在,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我们发现自然老化与大脑中T细胞的显著富集有关," 研究团队表示。"令人惊讶的是,我们进一步发现脑老化特征是可以被逆转的,运动具有显著的恢复作用,大幅减少了海马体中T细胞的数量。" 他们建议:"研究一下运动诱导的T细胞减少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小脑胶质细胞的恢复能力,或者T细胞是否对老年海马体中小脑胶质细胞的转录特征有所贡献,这将会很有趣。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团队得出结论,“总的来说,在这里展示的小胶质细胞和其他细胞种类在老化和/或对运动的反应上的转录特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可供进一步的功能研究,这将有助于重新定义细胞状态如何影响认知下降和/或逆转过程。”
中国科学家成功冷冻解冻大脑,为未来复活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家成功冷冻解冻大脑,为未来复活奠定基础

在低温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之后,有望有一天科学家能够实现对大脑冷冻并复活。我们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实现人脑组织的冷冻和解冻,随后它成功地恢复了正常功能。他们希望这种新技术能够提升神经疾病研究的方式。一般来说,脑部细胞无法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生存下来,但这并没有阻止一些人花费巨资对大脑或全身进行低温冷冻,希望在未来复活。不过,上海的复旦大学的邵志成博士及其团队已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在冷冻过程中能够保持脑组织存活的解决方案。这个团队培养人类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大脑类器官,即由一小群自我组织的脑细胞组成,并持续进行了三周时间。在此之后,这些细胞发育成为不同类型的脑细胞。随后,他们将人造器官置于不同的化合物中,期望在液氮中冷冻至少24小时,包括添加糖和防冻剂,以有助于保存组织。解冻样本后,研究团队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持续监测样本的生长情况以及细胞死亡率。基于最成功的实验结果,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化合物组合重做了实验,最终找到了一种在解冻后对细胞死亡率影响最小、生长最显著的化合物。“Medy”是指获奖者,这个名字由四种化合物的缩写组成,分别是甲基纤维素、乙二醇、二甲基亚砜和Y27632。经过对Medy的进一步测试,结果显示,解冻后,大脑器官不仅可以持续生长150天,而且这种化合物还可以有效地用于冷冻和解冻活体脑组织。该研究团队进行了实验,从一个9个月大的癫痫女孩身上取出了3毫米立方体的脑组织,他们发现这些脑组织在解冻后至少两周内仍然可以维持活动状态。团队在《细胞报告方法》期刊中指出:“使用带有自然病理特征的新鲜、存活的人类脑组织,可作为研究神经疾病的更可靠模型,胜过使用类器官。”然而,由于存取有限,以及操控性受限,对于带有独特病理特征的活脑组织进行冷冻保存和再建仍然存在极大挑战,因为难以保持大量功能神经元的生存状态。因此,必需研发可信赖的冷冻保存技术,以便于保留新鲜的人脑组织和脑器官,用于探究脑疾病的病理机制,类器官移植以及/或药物研发。伯明翰大学教授João Pedro Magalhães博士接受《新科学家》采访时表示,他对这些研究成果以及它们在防止细胞凋亡和保持功能方面的潜力印象深刻。他表示:“我们了解到脑细胞非常脆弱,对压力极为敏感。”他进一步提到,有一天,这项工作可能会迈向冷冻整个大脑的“一个小进展”。他提到:“可以设想未来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患者可能会被冷冻保存到临终时,或者宇航员可能会为了飞往其他恒星系统而进行冷冻保存。”
国家医保药品谈判带来低价救命药,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希望破涨价

国家医保药品谈判带来低价救命药,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希望破涨价

2021年11月,公众广为传播了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的视频,朋友圈被刷爆。这次被戏称为“灵魂砍价”的谈判历时1个半小时,经过8轮磋商,将原价70万元/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降低到3万多元/针,成功纳入医保目录。这不仅为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SMA)带来了希望,也大幅提升了药品的销量,实现了患者和药企的双赢。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机制。透过价格谈判,成功将一些临床价值较高的新药和优质药品(如治疗癌症、罕见病和慢性病的药物)列入医保目录,真正有助于广大患者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民众能够得到合适的药物治疗:从希望用药而感叹到药品价格实惠、还能得到报销。患者必须能够获得需要的药物且有能力支付药费,这样才能实现完整的医疗闭环,医疗保险成为其关键环节之一。2023年1月出生的丹丹,在一次儿童健康保健检查中被发现四肢动作和肌张力较低,后经过基因检测等,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I型。这类疾病一般导致患者不会活过2岁,且终生无法独立坐立。在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正式启动,江苏南通市迎来了第一位使用SMA口服特效药利司扑兰的患者丹丹。此药顺利报销,并获得了医疗救助,总体报销比例超过90%。治疗一个月后,丹丹的呼吸和吞咽状况明显改善。到年底时,丹丹能够自主抬起大腿,已经能够独立坐立,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父母感叹道:“我们是孩子的支柱,医保为他们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持。我们终将年迈,但医保将会一直守护他们。”近年来,国家医保药品采购项目主要是新获批准上市的独家药物,覆盖了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罕见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医保部门运用自身规模优势进行战略采购,与药企进行谈判,确立合理的医保支付价格,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特别是对于罕见病患者,从以前无药可用,到犹豫因高价而退缩,再到通过谈判降价并实现医保报销,使罕见病患者能够获得药物并负担得起。医院保障药物供应:地方认真落实“国家医疗谈判”,确保药品“供应充足、需求满足、价格合理”。2022年,一名38岁的秦女士因腹部不适在江苏省的肿瘤医院确诊患上了卵巢癌。在家人和医生的支持下,秦女士接受了手术和化疗治疗。手术后,医生选择了甲苯磺酸尼拉帕利胶囊作为秦女士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秦女士定时前往医院进行复查,结果显示她的病情保持稳定。秦女士感到欣慰的是,江苏省的医保政策给予了她巨大的支持。每月看医生开药后,她可以方便地在本地的药店买到所需的药物。通过医保报销,她每盒只需支付726元,仅相当于没有医保时的3%,大大减轻了她的财务压力。医疗单位是“国家席药”使用的主要场所。根据《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规定,当国家医疗保健品目录公布后,指定医疗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将国家席谈药品有需要地纳入药品采购目录。江苏医保部门进一步完善医保协议,规定医疗机构应召开药事会,及时采购和使用“国家谈判药品”,并明确了医疗机构采购使用这些药品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同时,设立了“国家谈判药品”进入医院情况的通报机制,加大医疗机构采购这些药品的责任执行力度,确保“应采尽采”和“有需必采”的原则得以贯彻。各级主要医疗机构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加速推進“國談藥”落地。例如,省中醫院將國家談判藥品列為優先引進品種之一,並定期在院周會、藥事會上通報“國談藥”的配備使用情況。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建立“國談藥”正式引進與特需採購並行的綠色通道。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藥學部設立69796電話專線,貫徹“國談藥”“有需必採”。目前,江蘇共有“國談藥”定點醫療機構489家,“國談藥”定點零售藥店839家,全面覆蓋省內所有縣(市、區)。其中,在醫療機構使用的“國談藥”費用占比達到85%左右,愈來愈多的患者在醫院治療過程中直接使用“國談藥”。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方便地购买药品并享受医保报销,江苏省除了促使医疗机构及时采购药品外,还专注于畅通零售药店市场。该省已将337种在国家谈判药中被认为具有高临床价值、患者迫切需要、且替代品较少的药品以及创新药物纳入“双通道”管理。患者现在不仅可以在指定医院购药,还可以在指定零售药店购药,两种途径都能享受同等医保报销待遇。这一举措保障了患者在医院未提供所需药品的情况下,仍能从药店便利地购买到药品并得到报销。为了更好地减轻参保患者药品费用负担,江苏省正在全面推行“两个统一”政策,以保障制度公平。一方面,全省统一支付特定药品品种,对治疗170种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的药品实行单独支付管理,参保人员在指定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购买这些药品时,无需支付个人额外费用,而是直接从医保基金中支付。另一方面,全省统一规定了特定药品的实际报销比例,对于这些单独支付的药品,职工医保的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70%,居民医保的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60%。企业专注于创新:通过“三医”合作,使更多创新药物受益于群众。近年来,江苏省医保部门与卫生健康等部门合作,致力于让更多参保群众受惠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医保药品目录的改革成果。他们建立了一个医保、医疗和医药的三方交流平台,以促进医院内的“国谈药”交流。通过让医保、医疗和医药界面对面沟通,点对点介绍“国谈药”的临床价值、适用范围、企业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希望加深各方的共识与理解,共同推动“国谈药”在医院内的应用。“医保部门举办‘三方会议’,设立三方沟通平台,有助于我们将创新产品推广至医院,我们由衷感激。”正大天晴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省医保局连续三年举办三方会议,邀请省内36家重要医院的分管院长和药剂科主任参与。以往,我们需要挨个医院拜访推销产品,几个月也难以全覆盖,但现在仅需半天时间,就能向他们介绍我们的产品。这种直接、开放的洽谈方式,让我们更有信心将产品成功引入医院,帮助患者更快地接触到优质且新颖的治疗药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主任连续多次参加“三方会议”,表示:“通过一张PPT和5分钟的企业老总推介,我们不仅了解了产品信息,也了解了企业的现状。这有助于我们医院召开药事会,筛选和引进品种,让更多患者以更实惠的价格尽早使用这些新药、好药,收效事倍。”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有108种“江苏制造”创新药成功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到了2023年,江苏成功谈判的药品达到了37种,占新增105种药品的三分之一以上,医药大省的地位得以巩固。江苏“国谈药”的销售额从不到40亿增长到了超过120亿。受惠的患者数量也从400多万人次增加到了1800多万人次。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