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揭示人类多系统萎缩症的遗传因素:重要进展!

揭示人类多系统萎缩症的遗传因素:重要进展!

研究结果凸显了遗传决定因素在人类多系统萎缩症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这项研究的公开数据可能为研究人类突触核蛋白病提供了重要资源。多系统性萎缩(MSA)是一种成年人发病的零星的α同源体核蛋白病,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症、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自主神经异常。目前尚不清楚MSA的遗传基因结构,治疗手段仅限于支持性措施。最近在《神经元》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来自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了人类多系统萎缩症(MSA)的四个新风险基因区,可能有助于探究这种罕见疾病,为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思路,也标志着科学家在理解MSA发病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在文中分析了MSA患者整个基因组的特征。MSA是一种成人发病的散发性障碍,其特点是α-突触核蛋白异常积累,类似于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症。然而,由于其罕见性和症状的变异性,目前对MSA的研究相当有限。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研究人员收集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MSA全基因组数据集,包括了888名欧洲血统的MSA患者。通过将其基因组变异与健康个体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了4个新的MSA风险位点,并强调了与这种疾病易感性增加相关的特殊基因。除了基因组分析外,科研人员还进行了细胞类型特异性的转录表达分析,旨在了解基因组变化对特定细胞类型可能造成的影响,如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等。研究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中的缺陷可能在MSA作为原发性少突胶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比如研究人员需要在额外的MSA队列中重新复制相应的基因组数据,但目前他们正与其他研究团体共享他们的数据,以支持更深入地探究MSA发病机理,推动靶向性疗法的研发。研究者Dalgard表示,我们对揭示MSA遗传决定因素在这项研究中所作的贡献感到自豪,通过协作研究,我们希望能加速科学家们开发针对这种神经变性疾病的新疗法。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强调了遗传因素在人类多系统萎缩症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研究中公开的数据可能为探究人类突触核蛋白病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嘉越医药与Erasca达成革命性肿瘤治疗项目合作,为全球患者提供希望

嘉越医药与Erasca达成革命性肿瘤治疗项目合作,为全球患者提供希望

2024年5月17日,广州的嘉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嘉越医药”)与美国Erasca, Inc. (Nasdaq:ERAS) 共同宣布签署了一份Pan-RAS(ON)抑制剂JYP0015项目的授权协议,授予Erasca中国内地和中国港澳以外地区的全球独家权利。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授权协议将促进这两家公司更好地为那些全球尚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胰腺癌(PDAC)、结直肠癌(CRC)、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疾病患者提供高效且安全的医疗解决方案。根据合约条款,ERASCA将被授予在中国内地和中国港澳以外地区全球独占开发、研究和商业化的授权。嘉越医药有资格获得总额高达2亿美元的首期和潜在即将到期的付款,总计最高可达3.4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商业化里程碑和全球授权使用费,以及按净销售额划分的特许权费用。有关JYP0015全球每年有超过260万患者被诊断患有KRAS突变肿瘤,目前只有KRAS G12C突变肿瘤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可用,其他RAS亚型突变的肿瘤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切需要革命性的新治疗选择。RAS突变包括HRAS、NRAS和KRAS(如G12X、G13X和Q61X等),在多种癌症类型中高发,其中KRAS突变普遍见于胰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而KRAS G12D和G12V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致癌突变,目前这类肿瘤的预后很糟糕,对标准化疗、免疫治疗和新型ADC药物的反应率不高。JYP0015是一种创新的Pan-RAS(ON)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已在多个临床前RAS突变药效模型中展现出高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良好的DMPK特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同时表现良好的安全性。
恒瑞医药与美国Hercules公司达成60亿美元GLP-1药物全球独家授权合作

恒瑞医药与美国Hercules公司达成60亿美元GLP-1药物全球独家授权合作

5月16日,恒瑞医药发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将其三款GLP-1类创新药物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了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Hercules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生物医药公司,由投资机构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Atlas Ventures、RTW资本和Lyra资本共同投资4亿美元。根据合约,Hercules公司会支付给恒瑞医药一笔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共计1.1亿美元,临床开发和监管方面的里程碑款总计不超过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款总额不超过57.25亿美元,并且根据年度净销售额的比例提供低个位数至低两位数的销售提成。与以前的许可出售不同的是,恒瑞医药将获得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份作为对外许可交易的一部分。恒瑞计划与Hercules公司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协调全球范围内授权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双方将各派出3名代表加入联合管理委员会。调整BD团队配置,加快国际化步伐。近年来,面对支付条件不佳和研发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国内药企纷纷选择海外扩张,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作为代表创新药企业,恒瑞医药在过去几年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加速推动其“国际化”发展战略。2022年5月,恒瑞医药在美国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LuzsanaBiotechnology,试图在海外开展业务。但随后并未传出任何进展。2023年,基石药业的创始人之一江宁军加入了恒瑞,担任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与孙飘扬、张连山一起组成了恒瑞的三人战略决策小组,江宁军负责主要的BD事务。从那时起,恒瑞开始积极参与国内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采用的“出让许可”模式,与国际公司合作,加快了海外业务拓展的步伐。2023年,恒瑞达成了5笔海外许可交易,总额超过40亿美元。恒瑞去年进行的license out交易,获得了一些成果,也有遗憾。2023年8月,恒瑞以2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加上10.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将TSLP长效抗体授权给Aiolos。5个月后,Aiolos被GSK以14亿美元收购,而中间商则成功赚取了一笔差价。这次GLP-1组合产品的交易,恒瑞吸取了经验教训,采用了一种新的授权出海方式。他们不仅可以获得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还通过投资Hercules公司的股权和技术,为未来拓展海外市场积累资源。完成价值600亿美元交易,扩大国外的减肥和糖尿病市场。近两年来,随着GLP-1在减重领域取得成功,全球GLP-1药物研发掀起热潮,推动了交易市场的活跃,国内药企也积极加入该行列。2023年11月,诚益生物已将小分子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ECC5004的全球专利权授权给阿斯利康。在此次交易中,诚益生物获得了1.85亿美元的首付款,同时有可能获得高达18.2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根据该产品净销售额进行分级的特许权使用费。2024年5月,达生物与韩国科玛集团旗下的HkInno.N公司达成合作,授权将伊诺格鲁肽的在韩国的产品权益给HkInno.N,收到约6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等款项,并根据后续商业化过程中根据净销售额提取双位数的特许权使用费。恒瑞医药将其3款GLP-1产品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授权给美国Hercules公司,交易的潜在总金额超过60亿美元。7535号这种药物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初期的临床研究HRS-7535-101的数据显示,HRS-7535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支持每天一次的给药方式。目前,该药物已经进入了二期临床研究阶段,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以及减重适应症。HRS-9531HRS-9531是一种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用于治疗超重或肥胖。编号 HRS-4729HRS-4729是一种新一代的促胰岛素肽产品,通过激活多个靶点,在保护胰岛的同时增加胰岛素分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计可能带来更佳的减重效果,并对治疗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疾病产生作用。目前该产品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小结在医保成本节约和研发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国内制药企业正在积极寻求“走出去”,以寻找新的增长机遇。学习日本药企武田、安斯泰来等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经验,与国外企业合作或进行合资是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策略。这次合作代表了恒瑞医药开拓海外市场的全新尝试,不仅为恒瑞公司带来了潜在总金额超过60亿美元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提成,还成功获得了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恒瑞公司其他产品线的国际化渠道。目前,恒瑞已经投入近400亿元用于研发,有90多款自主创新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未来还将会有很多“走出国门”的机会。
保护大脑,从碘开始:摄取足够碘的重要性

保护大脑,从碘开始:摄取足够碘的重要性

2024年5月15日将迎来第31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通过食盐添加碘防止疾病,保持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碘缺乏症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人口素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通过推行广泛食盐碘化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碘缺乏症防治成就,自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了消除碘缺乏症的状态。尽管如此,我国在碘缺乏症防治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大部分地区依然是碘缺乏区。若没有持续的科学碘补措施,碘缺乏症有可能卷土重来。因此,需要长期坚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重点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公众科学地进行碘补充。为何碘对人体必不可少?每天需要多少碘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食盐为何要添加碘呢?如何最有效地预防碘缺乏危害?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碘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哪些?碘是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人体中只有20至50毫克(平均30毫克),儘管数量很少,却对全身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原料,在日常生活中,甲状腺需要摄取碘来制造激素。如停止摄取碘,则体内碘储备只能维持2至3个月。人体对碘的需求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的供给。如果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出现一系列临床或亚临床症状,如乏力、体力和脑力不足、精神不集中、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等。碘缺乏的最大危害在于影响胎儿和0至3岁婴幼儿的脑部和身体发育,导致不可逆的损害。每天人体需要摄取多少碘?中国营养学会在2023年发布了有关健康人群每日碘摄入量的建议:0~0.5岁婴儿的适宜摄入量(AI)大约为85微克/天,0.5~1岁婴儿的AI为115微克/天,1~11岁儿童的推荐摄入量(RNI)为90微克/天,12~14岁儿童的RNI为110微克/天,15岁及以上的儿童和成人的RNI为120微克/天,孕妇的RNI为230微克/天,哺乳期母亲的RNI为240微克/天。每天建议的碘摄入量是指能够满足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的大多数人(97%~98%)所需碘的摄入水平。长期以建议的碘摄入水平摄入碘,有助于满足机体对碘的需求,保持适当的碘储备和身体健康。如何最好地预防碘缺乏的危害?防止碘缺乏病的最有效措施是进行碘补充。由于自然环境长期缺乏碘,人体储存碘的能力有限,因此碘补充应该是持续且微量的,并且要方便融入日常生活中。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盐,通过食用含碘盐进行碘补充,符合持续、微量、日常与便利的原则。实践证明,食盐添加碘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价格低廉、易于坚持的优势方式,是最佳的碘补充途径。
视网膜脂肪细胞的独特功能:肥胖管理创新视角

视网膜脂肪细胞的独特功能:肥胖管理创新视角

专家推荐:最新研究表明,腹膜脂肪组织在抑制新脂肪细胞形成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为针对性的肥胖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潜在途径。研究脂肪组织形成及功能对于解决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至关重要。然而,一般所说的体脂组织在体内的表现会因其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以视网膜为例:视网膜是一种大脂肪组织,它像一个围裙悬挂在胃部上方,包裹着腹膜内的器官,如胃和肠。它的功能不仅是储存脂肪,还有调节免疫和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大网膜脂肪组织与“苹果”型体型密切相关,当这种脂肪库显著增加时,就会形成这种体型,从而增加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这种增加不是由于新脂肪细胞的形成,而是通过现有细胞的扩大,这一过程称为肥胖。这会导致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视网膜脂肪的探究尽管有过多的热量,网状脂肪形成新脂肪细胞的能力有限,与皮下脂肪形成相比,目前对此仍知之甚少。目前,由EPFL的Bart depancke教授领导的科学家们已经在人类大网膜脂肪组织中发现了一群能够阻碍脂肪形成的细胞。这一发现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期刊上,为大网膜脂肪在脂肪生成方面的有限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肥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分析了来自不同人类脂肪库的细胞,分辨出各种细胞亚群,并检验它们生成新脂肪细胞的能力。这项研究得到了多家医疗机构的支持,包括CHUV在内,共有30多名捐赠者参与,对不同脂肪部位做了详细的比较。这种技术确认了存在于大网膜脂肪组织中的一群细胞,很可能是解释其特殊特性的关键。这些细胞被称为间皮细胞,通常分布在某些腔隙内,充当保护层。细胞的改变和新陈代谢的影响在这些细胞中,有一些细胞奇特地转变为间充质细胞,后者可以发展成多种细胞,包括脂肪细胞。这种细胞状态间的动态转变可能是这些细胞对大网膜脂肪组织形成脂肪的潜力施加影响的关键机制。研究指出,这些细胞的细胞间充质特性与调节微环境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这提供了一种调节机制来控制脂肪组织的扩张。细胞可以通过在这两种状态间切换来影响脂肪库的整体代谢过程和脂肪积累的能力,从而避免引发代谢并发症。我们发现,这种新类型的视网膜细胞群对脂肪形成的分子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Radiana Ferrero在研究中提到。“具体而言,这些细胞表达大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IGFBP2),这种蛋白质已知可以抑制脂肪生成,并且在细胞环境中释放出来。这将影响到附近的脂肪干细胞和祖细胞上的特定受体,有效地阻止它们成熟化为脂肪细胞的过程。”该研究的另一位主要研究员Pernille Rainer(EPFL)解释表示:“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和潜在地控制不健康肥胖的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视网膜脂肪存在一种限制脂肪细胞形成的内在机制,可能会带来调节这一自然过程的新疗法。此外,该研究为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可以调节特定脂肪储备的行为。”
肠道胆酸吸收与年龄相关认知障碍关联性研究新突破

肠道胆酸吸收与年龄相关认知障碍关联性研究新突破

老年人中(尤其是女性)较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这对于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个危险因素。在这些个体中,认知功能受损通常会展现出一些病理特征,比如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神经原纤维交织、神经元死亡、突触缺陷以及神经营养不足。尽管这些特征已经明确,但衰老引发的认知障碍的确切病理机制仍尚不清楚。近期研究显示,胆汁酸的改变与认知障碍有关,且与年龄相关。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研究发现,血液中非结合型原发性胆汁酸(UPBA)如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降低,以及结合型原发性胆汁酸代谢产物甘氨鹅去氧胆酸水平的升高,与认知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另外的研究显示,胃肠道内的肠道菌群会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导致产生次级胆汁酸。这些变化会明显影响体内的循环以及脑内胆汁酸水平。此外,一些血清胆汁酸代谢产物与脑脊液中总tau蛋白水平的提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尤其是细菌来源的次级胆汁酸水平上升。胆汁酸能够通过特定的胆汁酸转运蛋白或者通过血脑屏障的被动扩散在周边和脑部之间进行通讯。尽管胆汁酸受体广泛表达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某些胆汁酸如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酸熊去氧胆酸通过缓解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凋亡或缓解内质网应激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与之相反,象去氧胆酸、石胆酸等细胞毒性胆汁酸的聚积可能破坏细胞膜,促进活性氧生成,引发内质网应激,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这些过程终将导致肝细胞凋亡或坏死。虽然有以上认识,但我们尚未充分了解胆汁酸随年龄变化的方式,以及这些变化是否在认知功能下降中扮演关键角色。2024年5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团队在《Cell ReportsMedicine》子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题为:增加的肠道胆酸吸收导致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这项研究显示,增加肠道胆汁酸吸收会导致与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而抑制肠道内的胆汁酸吸收则可以减轻认知障碍,并使老化的小鼠的血清中结合主要胆汁酸(CPBA)和氨水平恢复正常。这些发现强调了将肠道胆汁酸吸收作为治疗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的潜在策略的潜力。贾伟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通过顶端膜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ASBT)加强结合型胆汁酸在肠道的吸收,导致氨水平上升,加剧了肝衰竭患者和啮齿类动物的神经毒性。结合型胆汁酸,特别是牛磺胆酸,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在维持肠道内酸性pH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肠道吸收增加时,可能破坏这种平衡,导致在pH增高的肠道环境中过度生成神经毒性氨。本研究旨在揭示胆汁酸驱动的年龄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基于团队之前的研究成果。在该研究中,研究组发现血清中初级胆汁酸(CPBA)和氨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老龄啮齿类动物中升高,尤其在女性群体中变化更加明显。这些改变与啮齿类动物肠道顶端膜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ASBT)表达的增加、海马突触的丧失、以及脑内CPBA和氨水平的升高相关。体外试验结果表明,CPBA、牛磺胆酸和氨均可导致突触丢失。研究发现,在啮齿动物身上,利用ASBT的激活剂或抑制剂来管理肠道胆汁酸的转运,有可能影响大脑中的CPBA和氨的水平,从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另外,通过使用肠道胆汁酸螯合剂消胆胺可以缓解老龄小鼠的认知障碍,有助于将CPBA和氨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突显了针对肠道胆汁酸吸收作为治疗年龄相关认知障碍的潜力。
血小板亚群揭示老年血栓形成机制

血小板亚群揭示老年血栓形成机制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容易患血栓性疾病,这可能是由于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可导致中风和心血管疾病。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SC)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在小鼠研究中发现,老年动物中出现了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独特的血小板亚群。他们追溯到了这些血小板的干细胞来源,并确定了从干细胞到成熟血小板细胞的首次发现的年龄特异性发育途径。这些血小板显示出高反应性行为和独特的分子特性,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被药物靶向调控。一项研究小组在《细胞》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标题为“一种可导致血栓形成恶化的逐渐发展的血小板分化途径来自于造血干细胞”,在研究中他们得出结论称:“我们的发现或许对数千万年长者患上危险的血栓事件产生深远影响。”血细胞分为三种,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人体产生的。数百万血小板在血液中漂浮,当内外受伤时,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然的活体创伤贴。如果血小板失调,它们可能会过度反应,频繁形成血栓,或者功能不足。作者提到,过度反应更为普遍,但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导致身体难以有效管控出血和血栓形成。所有的血液细胞都起源于一种特殊干细胞,称为造血干细胞(HSCs),然后通过一系列中间步骤逐渐成熟,决定它们将发展成血小板、红细胞还是白细胞。多年来人们一直知道,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会减少,但这也造成了一个矛盾。即使这些干细胞本身不够健康,为什么它们产生的血小板会出现过度反应呢?此外,研究者指出:“尽管多年来已经清楚老年人群中血小板失调和血栓事件有显著增加,但我们还没有找到老年疾病易感性的潜在机制和确切的细胞分化路径。”作为一个干细胞生物学家,圣克鲁斯分校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小鼠模型中的干细胞谱系。他们注意到,在一些老年动物中,血小板的发育路径与预期不同。相反,这些血小板似乎采用了一种被圣克鲁斯分校研究人员称为“捷径”的方式,直接转变为巨核细胞前体(MkPs),而跳过了中间步骤,这是血小板生成的前一细胞阶段。根据研究人员的了解,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发现的年龄特异性干细胞途径。一项研究表明,老年小鼠中高反应性血小板的形成大约从中年开始,并逐渐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虽然从捷径途径产生的血小板亚群具有较高反应性,但研究小组发现,从主要分化途径产生的血小板仍表现出类似年轻小鼠血小板的行为。研究人员表示:“人们一直认为[血小板和红细胞]共享调控和中间血细胞系阶段,直至最终。”Forsberg说:“看到[次级血小板群体]完全从干细胞水平分离,只在老年小鼠中出现,确实令人惊讶。”第一作者Donna Poscablo博士曾是Forsberg的博士研究生,现在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渐进的分化级联保持了一种年轻特性,这本身也令人惊讶。”研究尚未确定导致该次级路径的潜在触发因素,但研究结果表明,并非老化环境本身引发这种过程。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将年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老化环境中并未出发捷径途径。然而,当老化的造血干细胞置于年轻环境中时,老年干细胞仍然展现老年特征。Forsberg提到:“这一发现中年龄变化的灵活性令人惊讶。”“其中一组血小板没有受到[老化]的影响,但另一组受到了影响——这表明整个现象不是主要由环境引起,而是受到分化途径的影响。”了解到这种次级的血小板群体的存在有助于科学家们通过识别它们的干细胞来开发新的调控方法。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没有尝试过针对这些位于细胞层级更上游的细胞进行治疗。科学家们指出,“老年人血小板亚群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证据,表明血小板异质性对于年龄相关血小板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不同的分化途径形成成熟细胞揭示了一种目前未被探索的干细胞衰老模式。”Poscablo说:“根据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能够探讨如何针对造血干细胞,也能够提出有关巨核细胞前体的问题,这在以往并不常见。”针对这些细胞,可能无需研发新药物,只需对已有的血液稀释剂进行简单调整,比如阿司匹林,即使患者出现类似的与血栓相关症状。研究人员计划利用小鼠模型来确定哪种干细胞更容易受到阿司匹林和市面上其他血小板药物的影响。在小鼠模型中,他们还将继续研究如何操控和调整这种途径,该研究获得了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在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CIRM)的支持下,加州圣克鲁斯分校(UCSC)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人类体内的某种特殊次级血小板类型。他们总结表示:“我们对老年血小板来源和机制的辨识为通过针对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细胞前体来控制血小板生成和功能反应提供了引人注目的治疗机会。”
人体网膜脂肪细胞的特殊角色:抑制脂肪生成,预防肥胖

人体网膜脂肪细胞的特殊角色:抑制脂肪生成,预防肥胖

这个研究的结果加深了我们对脂肪组织的不同功能的了解,也为干预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想法。了解脂肪组织的形成和功能对于应对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至关重要。然而,脂肪组织或体内脂肪在不同位置的表现通常各有特点。以网膜为例,它是悬挂在胃部的一大脂肪组织,状如围裙,覆盖着腹膜内的器官,如胃和肠道。网膜不仅能存储脂肪,还在免疫调节和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在国际期刊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项名为“人类腹膜特异性间皮样基质细胞群通过IGFBP2分泌抑制脂肪生成”研究报告。该研究由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进行,他们通过研究鉴定出了一种治疗人类肥胖非常重要的新型细胞。研究指出,大网膜脂肪组织与苹果型身材密切相关。当这种脂肪堆积急剧膨胀时,就会导致这种体态,并增加机体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这种扩张并非由于新脂肪细胞的形成(这个过程被称为脂肪生成),而是主要由现有细胞的膨胀引起(这个过程被称为肥胖)。这将导致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尽管可能有过多的热量摄入,但视网膜脂肪产生新的脂肪细胞的能力受限,这与皮下脂肪形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了解甚少。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在人类腹膜脂肪组织中发现了一类可以抑制脂肪生成的特殊细胞群,这可能有助于揭示腹膜脂肪的脂肪生成受限情况,对于管理人类肥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小组利用高精确度的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人类不同脂肪部位进行了深入解析,揭示了大網膜中這群獨特細胞不僅具有中皮細胞的特征,還展現了轉變為間充質細胞的潛力,後者能夠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包括脂肪細胞。這一動態轉變過程,尤其是細胞的間充質樣特性,已被發現與調節網膜脂肪生成潛力密切相關,為限制脂肪過度積聚提供了一種天然機制。这些细胞尤其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们能够高水平地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这是一种已知抑制脂肪生成的蛋白质。它们释放IGFBP2来直接影响周围脂肪干细胞的发育方向,防止它们发育成为脂肪细胞,从而在最初阶段就控制脂肪堆积,以避免引发代谢并发症。这个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脂肪组织功能差异的理解,还为干预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这些细胞的状态转变和IGFBP2基因的表达,也许可以激发脂肪组织本身抗肥胖潜力,打开一条非侵入性、高效的治疗途径。这不仅是对抗肥胖的新策略,还为个性化脂肪管理策略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意味着对肥胖和代谢疾病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败血症的治疗挑战:SHR作为潜在预测因子

败血症的治疗挑战:SHR作为潜在预测因子

感染性休克(SHR)与脓毒症危重患者的28天死亡率和住院死亡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高SHR与不良事件风险显著增加相关,因此,SHR可能是脓毒症患者不良后果的潜在预测因子。传染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卫生难题的主要之一。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与异常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败血症通常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虽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败血症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其死亡率也令人担忧。败血症是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特点是显著的应激状态,表现为对疾病的非特异性生理和代谢变化。早期研究表明,高血糖反应指数(SHR)可以可靠预测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然而,关于SHR与感染性疾病患者,尤其是败血症危重症患者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还相对有限。最近,在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的权威期刊Cardiovasc Diabetol上刊登了一篇新的研究,该研究旨在研究重症脓毒症患者SHR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从MIMIC-IV(2.2)数据库中挖掘出231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HR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28天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是住院死亡率。研究团队探讨了SHR和不良结果之间的关系,运用限制三次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和Kaplan-Meier曲线。此外,他们使用Boruta算法评估了SHR的预测能力,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预测模型。研究人员分析了2312例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数据。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展示了SHR和生存率之间的“U形”关系,显示SHR的增加与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有关。与较低SHR相比,较高SHR与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率和住院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HR>1,P<0.05)。Boruta特征选择结果显示SHR的Z得分较高,采用RSF算法建模效果最佳(AUC=0.8322)。由此可见,肾小球滤过率(SHR)与脓毒症危重病患者的28天整体死亡率和住院死亡率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高肾小球滤过率与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相关。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可能是脓毒症患者不良结果的潜在预测因子。
BenevolentAI人工智能平台发现新心力衰竭靶点,阿斯利康验证成功

BenevolentAI人工智能平台发现新心力衰竭靶点,阿斯利康验证成功

5月15日,BenevolentAI宣布,通过其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成功发现了一个新的心力衰竭靶点,并已经得到了阿斯利康公司的实验验证。自从与阿斯利康扩大合作以来,我们选择了首个目标靶点,突显了在目标识别领域的持续积极进展。2019年,阿斯利康与BenevolentAI开始合作,共同研发针对慢性肾病(CDK)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创新治疗方法。至今,合作已经发现了两个创新药物靶点,并已纳入阿斯利康的研发项目中。2022年,双方加强合作,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心力衰竭(HF)的新药开发纳入研发范围。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让两家公司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齐心协力,结合了BenevolentAI的人工智能驱动药物发现平台和生物医学知识,以及阿斯利康的科学专业知识和疾病知识,用于实现独特而有效的目标鉴定。最初以及后续扩展的合作都是在相似的条款下达成的,包括签署协议、提供研究资金,以及实现发现、开发和商业里程碑。此外,BenevolentAI将获得任何商业化产品净销售额的分阶段版税。这次确定了目标,一旦触发关键里程碑支付,对BenevolentAI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就在上个月,BenevolentAI进行了一系列重组计划,以确保公司的现金流能延续至2025年第三季度。(更多阅读:关闭美国分部,传统AI药企再度进行裁员)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慢性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给临床和经济方面带来巨大负担。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即心脏每次收缩时从心脏泵出血液的百分比,心力衰竭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型(LVEF≤40%)、轻度降低型(LVEF在41%至49%之间)和保留型(LVEF≥50%)。约一半心力衰竭患者属于轻度降低或保留型射血分数,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阿斯利康公司资深副总裁兼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研究与早期开发主管ReginaFritscheDanielson表示:“我们与BenevolentAI的持续合作对发现CKD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提供了新的认识。这种专业知识的共享,结合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有助于为心力衰竭患者确定正确的治疗目标,促进下一代创新疗法的发展。”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一直都是阿斯利康的第二大收入来源,Farxiga(达格列净)是该领域的代表药物。截至2023年,它以59.63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成为阿斯利康最畅销的产品,同比增长率达39%。达格列净是一种口服药物,每天服用一次,用于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最初被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2019年5月,美国批准了达格列净用于拓展心力衰竭适应症,以减少成年患者的心血管死亡、住院和急性就诊风险。据阿斯利康新闻稿报道,达格列净先前已在美国批准用于成年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减弱,现在在美国还获批用于减少更广泛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风险的更多患者。这意味着无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如何,心力衰竭患者都可能受益于达格列净的治疗。2018年8月,达格列净心衰适应症在国内扩大获批,适用于国内所有射血分数范围的心衰患者。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