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突破性进展:世界首个拥有血脑屏障的人造大脑问世

突破性进展:世界首个拥有血脑屏障的人造大脑问世

  近日,发表在《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可能加速对多种脑部疾病的理解和改进治疗。这些疾病包括中风、脑血管疾病、脑癌、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帕金森病以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这项由辛辛那提儿童医院专家领导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包含全功能血脑屏障(BBB)的类人迷你大脑。这一突破性成就于2024年5月15日发表在《细胞干细胞》上,预示着对各种脑部疾病的理解和治疗将得到极大改善。  首席通讯作者Ziyuan Guo博士表示,“缺乏真实的人类血脑屏障模型一直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障碍。我们通过从人类多能干细胞中生成血脑屏障类器官,模拟人类神经血管的发育,从而成功再现了功能性脑组织屏障。”这项研究克服了目前动物模型不能准确反映人类大脑发育和血脑屏障功能的局限。  什么是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是一层由紧密排列的细胞组成的内膜,位于大脑中的血管中。这层屏障极大地限制了分子从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正常情况下,血脑屏障可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大脑,同时允许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从而维持大脑的健康。然而,这种屏障也阻止了许多可能有用的药物进入大脑。当血脑屏障形成不当或开始受损时,会引发或加剧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新模型的开发  人类和动物大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了许多依赖动物模型开发的新药在临床试验中失败。Guo博士指出,“通过干细胞生物工程技术,我们开发了一个基于人类干细胞的创新平台,能够研究控制血脑屏障功能和失调的复杂机制,为药物发现和治疗干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一直在竞相开发大脑类器官,这种微小的3D结构能够模拟大脑发育的早期阶段。与在实验室培养皿中扁平生长的细胞不同,类器官细胞能够自我组装成球形,并相互“交流”,类似于胎儿发育期间的细胞行为。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在开发其他类型的类器官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包括功能性肠、胃和食道类器官。然而,直到目前,还没有研究中心成功制造出具有人类脑血管内衬的脑类器官。  血脑屏障组装体的诞生  研究小组称他们的新模型为“血脑屏障组装体”,结合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类器官:复制人类脑组织的类脑器官和模拟血管结构的类血管器官。通过约一个月的时间,这些独立的结构融合成一个直径略大于4毫米的球体,重建了在人脑中观察到的许多复杂的神经血管相互作用。  虽然这些集成类器官并不是大脑的完整模型,但它们提供了研究人类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新途径。该团队还成功将健康人类干细胞和患有特定脑部疾病的人的干细胞整合到血脑屏障组装体中,从而反映出可能导致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基因变异。  概念验证  为了验证新组合体的效用,研究团队使用来自患者的干细胞制造了能够精确复制脑海绵状畸形这一罕见脑部疾病关键特征的组合体。这种疾病特征为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导致大脑中出现类似覆盆子的异常血管簇,显著增加中风风险。  “我们的模型准确再现了疾病的表型,为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分子和细胞病理学提供了新的见解,”Guo博士说。  未来的应用  共同作者设想了血脑屏障组装体的多种潜在用途,包括个性化药物筛选、疾病建模、高通量药物发现、环境毒素测试、免疫疗法的发展以及生物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  Guo博士总结道:“总体而言,血脑屏障组装体代表了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对神经科学、药物发现和个性化医疗具有广泛的影响。”
中国首个双国产创新药组合治疗晚期肾癌获得临床成功

中国首个双国产创新药组合治疗晚期肾癌获得临床成功

  近日,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生物药贝莫苏拜单抗(Benmelstobart,TQB2450)联合1类创新药安罗替尼(Anlotinib)用于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RCC)一线治疗的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ETER100研究)已完成预定的中期分析。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确认主要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基于独立影像评估)达到预设的优效标准,且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显示出获益趋势。公司已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就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进行了沟通,并获得了CDE的批准提交贝莫苏拜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新增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公司计划近期递交该上市申请。  贝莫苏拜单抗是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一种创新型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2022年4月,贝莫苏拜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2023年1月,贝莫苏拜单抗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得CDE正式受理,用于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2024年1月,贝莫苏拜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被CDE纳入优先审评程序。2024年5月,贝莫苏拜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和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获批上市。  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是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一种口服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2018年5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的药物。2024年2月,安罗替尼的第七个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CDE正式受理,用于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截至目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已在国内获批六个适应症:三线非小细胞肺癌、三线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分化型甲状腺癌和一线小细胞肺癌。  肾癌是全球泌尿系统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而RCC占所有肾癌病例的80-90%。据统计,2022年中国肾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约为7.7万例和4.6万例。约三分之一的肾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生肿瘤远处转移,而局限性患者在接受肾切除术后仍有20-50%会出现肿瘤远处转移。基于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的风险分级,低危、中危和高危的转移性RCC患者接受抗血管靶向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35.3、16.6和5.4个月。近年来,海外已有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靶向药物在晚期RCC一线治疗上取得成功,取代了抗血管靶向药物单药治疗,成为新的晚期RCC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与单独使用抗血管靶向药物相比,PD-(L)1单抗联合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PFS,提高客观缓解率(ORR),并能观察到OS的明显获益。  作为国内首个双国产创新药组合用于晚期肾癌免疫治疗的关键III期研究,ETER100研究(NCT04523272)是一项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贝莫苏拜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对比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R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本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贝莫苏拜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RCC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同时改善ORR、OS等次要终点。贝莫苏拜单抗的安全性数据与已知风险相符,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公司将在近期的国际学术大会上公布本研究的详细数据。)  贝莫苏拜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将为广大晚期肾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满足临床尚未被满足的需求,造福国内患者。同时,这也标志着贝莫苏拜单抗在小细胞肺癌和子宫内膜癌领域之外,继续拓展至新的研究领域。一线晚期肾细胞癌将是贝莫苏拜单抗申报的第三个适应症,盐酸安罗替尼申报的第八个适应症。此外,贝莫苏拜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还在进行多项临床III期试验,包括一线非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维持治疗等,正大天晴将持续推进贝莫苏拜单抗和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的开发,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随着公司在创新药研发中的不断投入,创新产品取得不断突破,创新管线已进入收获期。
国产HPV疫苗降价激起关注,竞争加剧或推动更多降价潮

国产HPV疫苗降价激起关注,竞争加剧或推动更多降价潮

  5月22日下午,“HPV疫苗降价”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短短1小时内吸引了4152人阅读,足见公众对此事的高度关注。  然而,这次关于HPV疫苗降价的热议实际上是个“乌龙”,大众误以为是9价HPV疫苗降价,实际上降价的只是国产2价HPV疫苗。尽管如此,这次降价潮背后仍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从“一苗难求”到“即来即打”  实际上,自沃森生物的2价HPV疫苗获批以来,价格便一路走低,尤其是2024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海南、江苏到广东,多地陆续公布了2价HPV疫苗的中标价格,最低价已降至每支63元(沃森生物)。  根据江苏省阳光采购和综合监督平台的数据,从2020年到2024年,2价HPV疫苗的中标价格逐年下降,2024年万泰生物的最新中标价为每支86元,低价时代已然来临。  降价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竞争加剧。继万泰生物之后,沃森生物的2价HPV疫苗成功上市,多家企业的HPV疫苗研发取得突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纷纷采取降价策略以争取市场份额;二是产能的增加。随着更多企业的产品商业化进程逐步稳定,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加上集中采购政策的引导,产能大幅提升。  随着国内HPV疫苗供应能力的不断增强,国产替代程度越来越高,这样的降价趋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价HPV的现状与9价HPV的未来  从市场表现来看,9价HPV疫苗因其预防范围更广,受欢迎程度明显高于2价HPV疫苗。但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默沙东的9价HPV疫苗获批上市,价格依旧较高。  目前已有六家国内企业——万泰生物、康乐卫士、瑞科生物、上海泽润、博唯生物和沃森生物——将9价HPV疫苗推进至III期临床试验阶段,一旦成功上市,竞争将十分激烈。  康乐卫士的9价HPV疫苗(女性适应症)Ⅲ期临床试验已进入病例监测阶段,并正在进行30-36个月的访视。如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提交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万泰生物的9价HPV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已成功揭盲,正在撰写新药注册申请资料,有望在2024年底上市。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9价HPV疫苗的局面都与当初2价HPV获批前的情况类似,激烈的竞争将带来更多未知数。  疫苗全线降价或成趋势  在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万泰生物2价HPV疫苗中标价后,5月20日还对部分疫苗价格进行了统一调整,其中4价流感疫苗从128元降至88元/支。  显然,降价趋势不仅限于“HPV疫苗”,对于大多数疫苗产品来说,降价已是大势所趋。在市场竞争和政府主导的双重机制下,疫苗价格一再下降,仿制药集采的模式逐渐显现,促使疫苗企业加速创新转型。  “出海”成为疫苗行业发展的必然  随着国内二类疫苗市场的国产供应加速,带量采购模式可能延续至该行业,届时疫苗价格或将断崖式下跌。  对于疫苗厂商而言,除了降价保住市场份额,另一关键手段是积极“出海”。沃森生物已多次提及其2价HPV疫苗的出海进展,并成功获得WHO预认证中的现场核查,预计今年获得最终认定,取得出海资格。万泰生物也已取得摩洛哥、尼泊尔、泰国、柬埔寨、尼加拉瓜等国的上市许可。  以HPV疫苗出海为经验,预计未来我国疫苗产业将积极推动国际化策略,进一步加速产品出海进程,使我国疫苗体系与国际接轨。
诺纳生物与阿斯利康共同加速肿瘤靶向疗法开发,获1900万美元首付款

诺纳生物与阿斯利康共同加速肿瘤靶向疗法开发,获1900万美元首付款

  5月23日,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许可协议,共同加速肿瘤靶向疗法的开发。根据协议,诺纳生物将获得19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权获得高达5.7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和基于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此外,如果阿斯利康行使选择权,诺纳生物将获得进一步付款。  和铂医药创始人、诺纳生物董事长王劲松博士表示:“此次合作验证了诺纳生物领先的抗体发现平台的实力,我们期待诺纳生物的抗体被开发成抗癌新药。”阿斯利康肿瘤研发部高级副总裁Puja Sapra称:“基于阿斯利康的研发能力,此合作有望开发出新型肿瘤靶向疗法。”
辉瑞裁员,凯莱英接手英国工厂,加速全球化布局

辉瑞裁员,凯莱英接手英国工厂,加速全球化布局

  近两年来,降本增效成为了跨国公司的主要目标。例如,辉瑞在2023年提出要削减35亿美元的运营成本。为实现这一目标,辉瑞计划裁员,并缩减英国SandwichSite小分子活性药物成分试验工厂及部分开发实验室的成本。  根据公开资料,辉瑞需要裁掉该工厂的500名员工。辉瑞退出后,该工厂被中国企业接手。5月21日,凯莱英宣布与DiscoveryPark签订新协议,运营辉瑞英国小分子原料药试验工厂和部分开发实验室,建立其在欧洲的首个生产基地。  加速全球化布局  凯莱英的目标是完成国际化布局。2022年,其曾计划收购美国SnapdragonChemistry,但因美国监管原因未能成功。辉瑞的降本增效为凯莱英提供了新的机会。  辉瑞的SandwichSite始建于1954年,是其全球最历史悠久的研发中心之一,多年来在药物合成、高通量筛选、生产管理等方面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辉瑞收缩后,凯莱英决定接手SandwichSite,自2024年6月起全面管理运营,并拥有原属于辉瑞的专业团队,成为其海外布局的重要版图。  凯莱英表示,将以SandwichSite为依托,发挥与现有产能的协同效应,扩大海外生产能力,并在多肽、核酸、酶技术等新兴领域持续拓展欧洲研发和生产基地。  前景展望  凯莱英的海外布局有助于深化合作。然而,未来的收获需时间验证。除了海外竞争,复杂的国际形势也是挑战。《生物安全法案》的推进增加了中国CDMO企业的国际化变数。尽管凯莱英不在法案提及之列,但复杂形势下仍存变数。  BioSpace调查显示,66%的美国受访者不太可能与中国CDMO签订新合同。然而,美国企业或许不能代表欧洲客户态度,国内企业也在加码欧洲市场。那么,凯莱英能否逆势突围呢?
新疗法!抑制PLK1可有效治疗携带TERT突变HCC

新疗法!抑制PLK1可有效治疗携带TERT突变HCC

  5月20日,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PLK1 in TERT promoter-muta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PLK1抑制剂通过Smad3途径特异性地抑制TERT突变HCC细胞的生长,从而为治疗携带TERT启动子突变的HC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01 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CC)对人类健康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在中国。中国是原发性HCC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病例的45.3%和47.1%。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疗法被用于HCC治疗,但其中大多数只带来了有限的生存获益。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有效的药物来治疗HCC。  在过去二十年中,在HCC中发现了许多新的驱动基因,尤其是与肝细胞癌发生和进展相关的遗传突变。其中,TERT核心启动子区域的突变在30-60%的HCC患者中频繁出现。TERT主要负责激活端粒酶和防止端粒缩短。端粒酶激活是HCC发生的关键事件,在90%以上的HCC中被观察到。端粒酶激活最常见的机制是TERT启动子突变,通过创造一个新的结合位点(TTCCGG),使ETS转录因子得以结合并激活TERT表达,从而激活端粒酶并维持HCC进展过程中的端粒长度。虽然人类癌症中存在两个热点TERT启动子突变(G228A位于-124 bp处,G250A位于-146 bp上游的翻译起始位点),但G228A主要发生在HCC中。  临床上,TERT启动子突变与多种人类癌症的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包括肝细胞癌。到目前为止,最近的研究揭示,GABPB1L和TRIM28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和膀胱癌中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患者的治疗靶点。然而,针对肝细胞癌中TERT启动子突变的治疗策略和药物开发仍处于空白状态。  02 研究进展  2019年,研究人员通过收集31个公开的肝癌细胞系和生成50个中国患者来源模型建立了肝癌模型库(LIMORE)。此外,该团队在所有81个细胞模型中使用了90种抗癌药物,对药物进行了多样化的响应。基于该数据库,研究人员对筛选出针对具有TERT启动子突变的HCC细胞的潜在药物进行了以下分析。根据细胞对90种临床药物的活性区域,将细胞分为三个簇:耐药细胞(n=16)、未分类细胞(n=46)和敏感细胞(n=19)。随后,研究人员选择了这24个细胞进行进一步分析。将TERT WT与TERT Mut的IC50比进行排名,结果PLK1抑制剂BI2536名列第一。然后,研究人员扩大了样本,并确认TERT Mut细胞对BI2536的敏感性高于TERT WT细胞。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研究人员在13个具有不同组织学和遗传背景的细胞系中进行了BI2536治疗后的细胞存活性检测,其中包括两个正常肝细胞(THLE2和THLE3)、五个具有野生型TERT(MHCC-97H、Huh1、SK-HEP-1、SNU761和PLC/PRC/5)的HCC细胞以及六个具有突变型TERT(HLF、SNU8此外,BI2536和NMS-P937显著抑制了携带G228A突变的Huh7异种移植瘤的生长,但对携带野生型TERT启动子的SK-HEP-1异种移植瘤的生长影响不大。总之,这些结果表明,PLK1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携带TERT启动子突变的HCC细胞的生长。  03 研究结论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mad3,基因或药物PLK1抑制剂可选择性地诱导TERT表达下调、细胞周期阻滞和HCC细胞中携带TERT启动子突变的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鼓励在TERT突变型HCC患者中进行PLK1抑制剂单药或与Smad3抑制剂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
GAS5和I型干扰素信号:提高NSCLC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

GAS5和I型干扰素信号:提高NSCLC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

  5月18日,南京大学宋勇和刘红兵在《Cell Death Discover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NAT10介导的GAS5上调通过MYBBP1A-p53/IRF1/I型干扰素信号轴促进免疫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浸润”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GAS5可作为抗PD-1/PD-L1治疗的预测标志物,也是提高NSCLC免疫治疗效果的新靶点。         研究背景  肺癌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大多数。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到肿瘤微环境(TME)的显著影响,TME由肿瘤细胞、浸润的免疫细胞等组成。近年来,免疫疗法显著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提高了NSCLC患者的生存率。“热”免疫特征的肿瘤更多被免疫细胞浸润,患者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了解肿瘤与TME的相互作用对NSCLC的新诊断、预后和治疗策略发展至关重要。  I型干扰素信号最初因抗病毒作用被发现,并被探索在肿瘤中的作用。通常,I型干扰素信号的激活具有抗肿瘤作用,如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调节免疫细胞浸润。这些通过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表达实现,I型干扰素信号也介导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目前一些相关方法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AS5最初在生长阻滞细胞中发现,被报道通过调节多种通路参与疾病。研究发现,在NSCLC中,GAS5下调与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并通过增加p53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迁移。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来源的GAS5在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抑制作用。GAS5与NSCLC中巨噬细胞和T细胞浸润正相关,过表达GAS5促进这些细胞的募集。机制上,GAS5通过结合MYBBP1A,促进MYBBP1A-p53相互作用,增强p53介导的IRF1转录,激活I型干扰素信号,增加CXCL10和CCL5的产生。研究还发现,I型干扰素信号的激活与NSCLC更好的免疫治疗效果相关。此外,GAS5的稳定性受NAT10调控,NAT10是ac4C修饰的关键酶,与GAS5结合并介导其修饰。总体而言,肿瘤细胞衍生的GAS5通过MYBBP1A-p53/IRF1轴激活I型干扰素信号,促进免疫细胞浸润,与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抑制NSCLC进展。GAS5是NSCLC联合治疗的预测标志物和潜在靶点。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GAS5是抗PD-1/PD-L1治疗的理想预测标志物,也是提高NSCLC免疫治疗效果的新靶点。
留住护士关键,持续提高收入促进稳定就业

留住护士关键,持续提高收入促进稳定就业

  近些年,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加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导致社会对护理需求的持续上升。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  麦可思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应届本科生从事护士职业的比例从2018届的1.3%上升到2022届的1.6%;高职生该比例从2018届的3.0%升至2021届的3.4%,2022届回落至3.0%。  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平均月收入在稳步提升。本科毕业生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从2020届的4795元升至2022届的5111元;高职毕业生从2020届的3553元升至2022届的3864元,但均低于202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水平(本科:6406元,高职:4595元)。  本科毕业生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就业满意度从2020届的74%升至2022届的79%;高职毕业生从2020届的68%升至2022届的73%。  报告指出,"留人"是确保医院护士队伍稳定的关键。数据显示,近九成毕业三年后依然坚守护士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月收入显著上升。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7929元,高职毕业生为5951元,但相对于其他职业仍然较低。  随着医疗护理需求的增多,需要更多专业化、高水平的护理人员。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优秀护理人员、扩大护士队伍,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仍然任重道远。
甘露聚糖携手槲皮素,革新心肌梗死治疗策略

甘露聚糖携手槲皮素,革新心肌梗死治疗策略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全教授团队与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的钱志勇教授团队在《先进科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甘露聚糖(Man)的新型靶向纳米药物Que@MOF/Man。该药物能够精准靶向心肌梗死区域的炎症细胞,有效递送抗氧化和抗炎药物槲皮素(Que),减轻氧化应激和重编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促进心脏修复,为心肌梗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现有心肌梗死(MI)治疗方法如药物溶栓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虽能在急性期迅速恢复血流,但在长期心脏修复方面效果有限。因此,开发新治疗策略以改善MI患者的长期预后尤为重要。MI发病机制涉及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间通信,其中巨噬细胞引发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是关键因素。持续的炎症和氧化应激会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脏组织重构,进而引发心脏功能不全。因此,有效调控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对促进心脏修复和改善MI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槲皮素封装进金属有机框架(MOF)中,并在其表面修饰甘露聚糖,构建了Que@MOF/Man纳米药物。槲皮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临床应用。通过纳米封装,Que@MOF/Man纳米药物不仅提高了Que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还通过Man的靶向作用实现了对炎性巨噬细胞的精准递送,减轻了梗死区氧化应激和重编程巨噬细胞极化。  实验结果显示,Que@MOF/Man纳米药物能精准靶向炎症细胞,有效缓解MI后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心脏修复。这一策略不仅为MI治疗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其他涉及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通过纳米药物的精准递送,实现了药物在病变部位的定向释放,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系统性副作用。此外,槲皮素和甘露聚糖均为天然生物活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挥别失眠!柠檬马鞭草带来全新睡眠体验

挥别失眠!柠檬马鞭草带来全新睡眠体验

  《营养素》 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柠檬马鞭草在改善睡眠质量不佳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功效。  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影响  缺乏充足和/或安稳的睡眠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因为这会扰乱他们的正常功能和情绪平衡。睡眠障碍还会降低应对能力并阻碍社交互动。因此,睡眠不足会降低受影响人群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他们患神经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睡眠质量差与压力双向相互作用;因此,如果两者同时发生,预后会更差。虽然某些疗法可用于治疗睡眠障碍,但其效果往往是短期的。此外,许多这些药物都有可能让人上瘾并产生副作用。  由于传统睡眠治疗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确定非药物疗法。为此,之前的研究表明,各种草药配方能够增强患有慢性疼痛的成年人的睡眠质量和调节疼痛强度。  柠檬马鞭草(学名:Aloysia citrodora Paláu 或Lippia citrodora Kunth)具有抗氧化、抗焦虑、抗菌、抗癌和镇静作用,这些作用归因于柠檬马鞭草叶中含有的毛蕊花苷。毛蕊花苷是一种多酚,可与 γ-氨基丁酸 A 型 (GABA-A) 受体结合,降低钙和环磷酸腺苷 (cAMP) 通道的活性,同时增加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其他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表达。  此前,研究显示,柠檬马鞭草提取物治疗 8 周可减轻压力、改善睡眠。当前的随机对照研究旨在在更大的研究队列中进一步调查这些结果,同时评估柠檬马鞭草对褪黑激素水平的影响。  关于研究  目前的研究涉及在 90 天的时间内对有睡眠问题的健康个体使用柠檬马鞭草营养制剂。该研究是在西班牙穆尔西亚圣安东尼奥穆尔西亚天主教大学 (UCAM) 健康科学系进行的。  该配方至少含有 24% 的马鞭草苷,每粒胶囊含有 400 毫克柠檬马鞭草。在基线、研究中期和最后一次访问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和活动记录仪评估睡眠质量。活动记录仪用于评估四个与睡眠相关的领域,包括潜伏期、效率、入睡后觉醒和觉醒次数。  这项研究纳入了 80 名受试者,他们被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束时,33 名受试者留在实验组,38 名受试者留在安慰剂组。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 29.5 岁,平均体重为 70.8 公斤。两组基线睡眠质量 VAS 平均评分均为 3.7。  90 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睡眠质量在 VAS 和 PQSI 方面有显着改善。所有四个睡眠领域都得到改善,夜间醒来的次数也减少了。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压力分别减少了5.8分和9.1分。干预组的焦虑水平也显著下降。  干预组夜间褪黑激素水平显着上升,从而表明补充柠檬马鞭草改善睡眠的机制。在两个治疗组中均未观察到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或其他实验室检查的变化。  结论  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使用柠檬马鞭草提取物,可以观察到睡眠质量改善,同时焦虑感减少,褪黑激素水平升高。综合起来,这些发现支持了早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该试验报告了睡眠四个方面和失眠严重程度的类似广泛改善。  柠檬马鞭草带来的广泛改善包括能够更快、更安稳地入睡,同时还能减少从睡眠中完全醒来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这些效果可能是由于当前配方中使用的 24% 浓度的毛蕊花苷。  柠檬马鞭草已被证实具有抗焦虑和催眠作用,此外还能诱导情绪状态发生有利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首次报告了柠檬马鞭草还能增加褪黑激素的产生。  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需要对更大、更多样化的研究人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使用更长的时间来验证和扩展研究结果。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