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京东大药房领跑医药电商行业,销售额远超传统连锁药店

京东大药房领跑医药电商行业,销售额远超传统连锁药店

2023年,京东大药房作为国内领先的药品购买平台,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年销售10亿盒药品,药品GMV年均增长率达48%;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成立以来,京东大药房已连续8年保持增速远超行业平均增速4倍以上。作为对比,国内四家领先连锁药店益丰、大参林、一心堂和老百姓,合计拥有51153家实体门店。然而,截至2023年,它们的收入增长率普遍维持在15%以下,甚至有些出现负增长。而京东大药房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引发了许多其他连锁药店的关注。京东大药房背后是整个京东健康平台不断增长的活跃用户:年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6%,已达1.72亿,进一步巩固了京东大药房作为“购买药品首选”的地位。当然,这也少不了近两年来京东集团提出的“低价战略”。以更实惠的价格获取有效的医疗服务,是医药行业最基本且最核心的需求。然而,由于药品流通链条过长,大量的信息差异导致的沟通不畅,不断提高了渠道中的成本。京东大药房采取的策略不仅是吸引顾客的短期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在医药流通领域引发一场革命。1、价格低廉但服务热情2024年春节前后,全国再次出现大规模的流感爆发,加上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增加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导致呼吸道药物需求量剧增,尤其是流感特效药的价格不断飙升。例如,新一代的抗病毒药物玛巴沙洛韦(商品名:速福达)的售价一下子涨了两到三倍。在京东大药房,由于与制药公司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且对全国各地药品仓储进行高效的调配,因此能够稳定地、价格合理地覆盖不同时间段的药品供应。这不仅保障了民众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用药需求,也有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除了马巴沙洛韦之外,京东大药房还在紧急情况下与各大生产商合作,提供奥司他韦、抗生素等多种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品,以确保用户获得更质优价廉的选择。在这种急需商品供需矛盾加剧的情况下,这种举措十分难得可贵。近年来,似乎“低价”已经成为京东大药房的一个重要特点。凭借京东集团的“百亿补贴”,京东大药房经常推出“一分购”活动,同时在平台上设有低价专区,用户可以以一元甚至更低的价格购买所需药品。另外,京东大药房还承诺“买贵双倍赔”,如果用户在其他地方发现同样商品比京东大药房价格更低,随时可以获得赔付。通过“京东健康采销直播间”的平台,京东大药房可以邀请到具有价格决策权的药企代表参与直播间,现场进行价格谈判,为用户直接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市场需要低价,用户也都喜欢价格低廉。近几年,一些热门话题频繁成为热搜,比如“同一种药在线上和线下价格差异四五倍”、“只有医保药店才剩余”的讨论,这反映了人们对药品这种特殊商品价格的敏感性。医药行业近年来出台的国家级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等控费政策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实惠的医疗服务。在互联网电商公司中,提供低价是一项核心竞争优势。“过去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低价,未来也将依然是唯一基础的竞争武器”。这是2022年双十一前刘强东在京东内部会议上重新强调的经营策略。药品的价格低廉绝对不能以牺牲疗效为代价,这涉及到民众健康的重大问题。在药品这个质量要求格外高的品类上,如何在对用户让利的同时确保平台和合作伙伴有利可图,京东大药房是如何做到的呢?2、三个关键要点:降低渠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及增加用户忠诚度。在过去的一年里,京东健康平台每天平均有45万次问诊,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1.7亿人。这个需求量相当于十家“宇宙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京东大药房拥有这种“超级需求”,就有许多可以通过提供“低价”来实现的举措。首先,京东大药房由于其庞大的用户流量,可以直接接触到更多的制药公司,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渠道成本。举例来说,目前京东大药房已经与超过92%的全球前50大跨国药企,以及97%的中国前100大药企展开合作,涉及的合作品牌超过6万家。这种合作为京东大药房提供了强大的上游渠道接触能力,能够直接从产品源头采购,降低了中间渠道成本,让消费者能够享受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用户以达到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吸引更多的供应合作伙伴以不断增加患者的多样性健康需求,通过量来换取价值,通过价值激励增加量,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其次,京东大药房作为一家医药电商平台,在产品运营和用户运营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和大数据能力,能够优化药品供需匹配效率。再加上京东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京东大药房的运营效率能够达到极致,实现了高效的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以京东大药房为例,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消费者的患病情况和购药习惯等信息,进行商业渠道、门店布局和库存管理的优化,以最短的时间将药品送到患者手中。这体现了极致的产品运营和用户体验,也展示了高效率的运营。京东大药房的供应链效率也是一大优势。通过24个国内药品仓库和各个城市前置仓库,可实现超过90%的订单当日或次日送达,并覆盖300多个城市的冷链配送。京东大药房的柔性供应链和仓储配送能力有效地弥补了线下购药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京东大药房成功建立了学术营销体系,实现了从零到一。例如,定期举办面向医生的学术直播活动,同时连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和一线医生的培训系统;通过虚拟代表促进企业与医生之间的交流;推出了RWD科研平台,降低研究者成本,提高随访效率和患者遵从性,使研究数据更加完整。目前,传统药品市场活动已转移到线上,使得京东大药房的服务可以覆盖药品从研发到成熟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全面降低药品商业化运营成本。最终,京东大药房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庞大且高度忠诚的用户群体,这是基于“薄利多销”这一持久不变的商业逻辑,并且依托京东健康平台上的大量用户。简言之,京东大药房在横向上不断扩大药品种类,拓展治疗范围,实现医药全品类覆盖;在纵向上,利用拥有全年诊疗人次超过1.6亿规模的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和AI技术,全程管理疾病,打造了一个涵盖"教育"、"咨询"、"诊断"、"处方"、"配送"、"随访"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场景。围绕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就医场景,京东大药房在每个环节都能充分满足新老患者的就医需求,形成一批忠诚的用户群体。在用药方面,京东大药房的药师可以24小时在线为用户提供专业、便利的药学服务。迄今为止,他们已经为超过2000万人次提供了专业的药事服务,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9%,推荐度领先于同行业。当然,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一切。为此,京东大药房建立了一套包含用药、配送、数据和经营等方面的全流程管控系统。这是药品流通行业最关键的合规和安全底线。总的来说,京东大药房之所以形成了“低价”优势,以及在医药电商领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建立了强大的上游工业触达能力,成功降低了渠道成本;同时,他们运用互联网高效运营,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并且培育了稳定且持续增长的用户黏性。3、“低价”的可持续性与产业链的本质逻辑关系密切。在过去的一年里,京东大药房成功实现稳健增长,这得益于平台上持续增长的用户群体。京东大药房的药品销售额继续刷新纪录,慢性病患者配送订单环比增长了45%,下沉市场用户占比达到了64%。另外,公司除了自有业务外,在过去一年里平台、广告以及其他服务收入达到了78.8亿元,同比增长了23.7%。这得益于大量第三方商家的加入。
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胶囊成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新希望

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胶囊成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新希望

最近,恒瑞医药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同意该公司研发的一类新药——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胶囊(品牌名:艾瑞颐®️)新适应症上市。该药可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首次含铂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时进行维持治疗。这是氟唑帕利第三个获批上市的适应症,也是在首次治疗中第二个获批该适应症的PARP抑制剂,为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了一线维持治疗的新选择。本次批准上市是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第Ⅲ期临床试验FZPL-III-302(FZOCUS-1)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氟唑帕利单药维持治疗显著延长晚期卵巢癌患者的PFS(无进展生存期),无论患者是否有gBRCA1/2突变,都能受益于氟唑帕利单药维持治疗。初步生存随访数据显示,氟唑帕利单药组有OS(总生存期)获益的趋势。PARP抑制剂的新增品种为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带来新的益处。FZOCUS-1研究有全国54家中心参与合作,总共招募了674名受试者,按照2: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氟唑帕利单药组、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组以及接受维持治疗的安慰剂组。该研究旨在评估氟唑帕利单药或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与安慰剂在晚期卵巢癌一线含铂化疗后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PFS,由盲态独立影像评审委员会(BIRC)根据RECISTv1.1标准评估。在2024年的第55届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年会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领导的团队,在口头报告环节公布了FZOCUS系列研究的最新成果。在FZOCUS-1研究中,他们对氟唑帕利单药与安慰剂进行了比较。在进行意向治疗的参与者中,通过BIRC评估结果显示,在截至数据收集时,使用氟唑帕利单药组的参与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尚未达到,而使用安慰剂的参与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1个月(风险比=0.49),显示氟唑帕利单药组明显降低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51%。在gBRCA1/2基因突变患者中,单用氟唑帕利组的mPFS尚未达到,安慰剂组的mPFS为14.9个月(HR=0.40),证明氟唑帕利单药组可以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高达60%。在gBRCA1/2基因未突变的患者中,单用氟唑帕利组和安慰剂组的mPFS分别为25.5个月和8.4个月(HR=0.53),证实氟唑帕利单药组可显著减少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高达47%。综上所述,不论gBRCA基因状态如何,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在接受一线铂类化疗并达到CR/PR后转为氟唑帕利单药维持治疗,都能显著延长mPFS、减少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使所有患者受益。从安全性来看,整体耐受性很好。在药物治疗终止率方面,仅有0.7%,这使其成为目前终止率较低的PARP抑制剂。卵巢癌晚期的治疗需求紧迫。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妇科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三,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对女性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据2022年的数据,中国新发卵巢癌病例约为61100例,大约有32600名患者因此病而死亡[2]。卵巢上皮性癌是一种潜在罕见的癌症类型,超过70%的患者在就医时处于晚期阶段,手术治疗和接受含铂化疗方案是主要治疗方式。尽管大多数患者在最初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获得医学上的缓解,但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未超过30%。有研究表明,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接受含铂治疗并取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不继续维持治疗的患者,中位无病进展生存期仅为8.2至13.8个月左右。初期维持治疗是治疗卵巢癌的关键时期,PARP抑制剂的使用改变了治疗方式,形成了“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全新模式,有效延缓疾病复发,增加无疾病生存期。恒瑞医药不断满足患者在临床中的紧急需求。氟唑帕利是恒瑞医药研发的一种新型口服PARP抑制剂,是中国第一个独立开发的PARP抑制剂,可专一地杀灭BRCA突变的肿瘤细胞。氟唑帕利已经通过了两个适应症批准:2020年12月,该公司的氟唑帕利胶囊被批准用于经历了二线以上化疗且伴有胚系BRCA突变(gBRCAm)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治疗;2021年6月,已批准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完成含铂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目前,恒瑞医药已进行了多项针对氟唑帕利的登记研究。除了在卵巢癌领域,还在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领域展开相关研究。氟唑帕利胶囊除了被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一线维持治疗外,还有多种联合治疗方案,包括与阿帕替尼、阿比特龙、SHR-A1811、mFOLFIRINOX等一起治疗多种实体肿瘤正在进行临床开发。该公司的氟唑帕利单药或与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用于治疗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伴有BRCA基因突变(gBRCAm)的上市许可申请,已于2024年4月得到国家药监局的受理,并被列入优先审评名单。作为一家创新型的跨国药企,恒瑞医药多年来一直秉承着“以科技为基础,为人类创造健康生活”的使命。至今已在国内取得了14个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和2个自主研发的二类新药的批准,还有2款与合作伙伴引入的创新药。长期以来,恒瑞医药一直专注于女性健康,并特别关注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和妇科感染等女性常见疾病领域,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药物。在未来,恒瑞医药将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基础,不遗余力地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致力于开发更多优质新药,以服务于中国的健康事业,造福全球病患。
赛诺菲、OpenAI和FormationBio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药物开发软件

赛诺菲、OpenAI和FormationBio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药物开发软件

5月21日,号召"AllinAI"的赛诺菲公司宣布了一项重要的合作。我们将会与OpenAI和AI医药公司FormationBio合作,共同研发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开发软件。三支团队将整合制药界顶尖的数据、软件和调整模型,致力于研发贯穿药物研发全过程的定制专属解决方案。合作方不仅声名在业内很响亮,这次合作还是制药和生命科学领域中迄今规模最大、全流程的首次合作。仔细观察这三者各自的分工可以看出,它们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法国知名制药公司赛诺菲将主动向合作伙伴开放专有数据访问权限,用以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模型,旨在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并由人工智能推动整体业务。OpenAI是ChatGPT背后的AI公司,将提供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模型微调能力、深厚的AI专业知识,以及特有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资源。OpenAI首席执行官Altman以个人身份领投FormationBio,更加专注于运营和执行方面。我们将提供丰富的工程资源和制药领域运营经验,与人工智能领域相结合,利用技术开发平台进行设计、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技术,覆盖制药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OpenAI涉足制药领域,其他人工智能公司感到恐惧吗?OpenAI一直把医疗保健视为可大规模商业化的领域。在ChatGPT问世之初,OpenAI的CEO Sam Altman就曾表示,大型模型可以促进民主化的健身体验。近年来,OpenAI积极与医疗健康行业的公司合作,同时利用微软这位大股东在健康领域的经验,以拓展影响力。作为例子,美国医疗保健技术公司Oscar与OpenAI合作,Oscar向OpenAI提供专门用于医疗保健的数据集,这将有助于AI在自动保险理赔和医疗记录等方面的应用。在具体应用方面,ChatGPT/GPT-4主要用作辅助工具,例如在健康管理和医疗抄写工具方面。这些工具主要是为了减轻医务人员和系统的压力,或者服务于普通用户,难以为专业人士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智力支持。然而,随着OpenAI在人工智能大型模型领域的领先地位逐渐确立,该公司正在逐步与医疗领域中投入最多、技术门槛最高的制药公司展开合作。4月24日,mRNA疫苗领导者Moderna宣布与OpenAI展开全面合作,旨在让人工智能改变医疗保健和商业领域。为了更准确地击中Moderna的痛点,OpenAI设立了特别的研究和产品团队,为Moderna提供支持。每周都会与Moderna团队举行战略电话会议,讨论项目进展、调整目标并制定未来计划;同时也与Moderna单独建立了工作群,以便快速解决问题并提供其他支持。截至目前为止,Moderna的员工已经制作了750多种独特的、量身定制的OpenAI ChatGPT版本,旨在促进公司特定任务或流程的发展。AI制药一直面临着数据问题,这是一个核心挑战。目前赛诺菲已经同意向OpenAI提供内部数据,共同开发模型,这必然经过了反复的沟通和商讨。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赛诺菲在官方声明中表示将与OpenAI合作,共同开发定制专用解决方案,涵盖整个药物研发生命周期。赛诺菲之前发布了一款PLai的人工智能工具,这是与人工智能公司AilyLabs合作定制开发的。PLai声称拥有10亿条内部数据,可以为Sanofi团队提供“全方位了解Sanofi所有活动”的支持,包括药物研发、临床应用、药物生产和供应领域。PLai是一个已经存在的机器学习模型,为什么赛诺菲还需要与OpenAI合作开发新模型呢?是因为PLai的表现不佳还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我们无法确定具体原因。无论如何,我们都期待赛诺菲和OpenAI之间的碰撞能够激发不同的火花,为患者带来福音。Altman已多次领投合作赛诺菲。这家人工智能药物公司的背景如何?自2023年6月推出AllinAI战略以来,赛诺菲与超过10家专注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药企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一些合作关系开创了行业的先河,比如赛诺菲和百图生科达成了制药行业首次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型合作,潜在价值超过10亿美元。这次重要的合作中,只选择了在2023年年底才转型为CRO的FormationBio公司,这家人工智能药物企业是什么背景?FormationBio最初被称为TrialSpark,是由毕业于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计算生物学家刘明秀和曾在全球领先CRM软件公司Salesforce担任资深CTO的张林豪于2016年创立。该公司最初专注于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数字化方法为制药企业开发临床试验技术工具,其中包括软件和平台,用于数字化患者招募和研究中心管理。2021年9月,TrialSpark完成了1.5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个人投资者Altman领投。其他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红杉资本、创投公司Thrive Capital、Casdin Capital、Dragoneer、Section32等。在2023年12月,TrialSpark公司公布了正式更名为FormationBio,并开始全面转型为CRO,利用其内部平台为客户进行全流程试验。同时,FormationBio也在逐步获取和研发自己的药物,目前研发管线上有三款药物。除了与Altman的合作外,赛诺菲也和FormationBio有着久远的合作关系。在2021年,它们曾合作进行一项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研究,旨在加快患者招募和入组速度,并提高整个研究项目的参与者保留率。在2022年10月,他们进一步加强了药物临床方向的长期合作,合作主要集中于共同收购和开发临床II期和III期的新疗法,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六宗交易。就综合实力而言,OpenAI在大型模型的开发方面表现自信,同时得益于赛诺菲在过去三十多年积累的数据,在基础技术方面已经具备了竞争力。FormationBio作为CRO的新伙伴,是否能够加速增效,使赛诺菲毫厘不差地在全球AI制药产业链中领先?让我们期待合作成果的实现。
新发现的迷幻剂5-MeO-DMT变体具有抗抑郁活性

新发现的迷幻剂5-MeO-DMT变体具有抗抑郁活性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研究了致幻剂5-MeO-DMT(来源于科罗拉多河蟾蜍的毒液,与引发强烈幻觉体验有关)与5-HT1A的相互作用机制。一项全新研究显示,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在一种毒蟾蜍的毒液中发现了一种有望用于治疗抑郁和焦虑的新型迷幻剂。这项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5月8日刊登在《自然》期刊上,标题为“5-甲氧基色胺的结构药理学和治疗潜力”。最新研究指出,迷幻药物可能有效治疗抑郁、焦虑和药物成瘾等疾病。这些物质据信可以与血清素受体发生互动。大部分研究集中在5-HT2A血清素受体上,而对另一种血清素受体5-HT1A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Dalibor Sames教授的实验室成员David Lankri博士与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Daniel Wacker博士团队合作,研究了致幻剂5-MeO-DMT(存在于科罗拉多河蟾蜍毒液中,与强烈的迷幻体验相关)与5-HT1A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他们深入研究了这一血清素受体的结构,并对5-MeO-DMT化合物中的特定位置进行了修改。研究结果表明,他们成功设计出一种高度选择性作用于5-HT1A的5-MeO-DMT变体,并在小鼠体内进行了药效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这种5-MeO-DMT变体表现出类似氯胺酮的抗抑郁活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效果不会像未改变的5-MeO-DMT一样引起致幻作用。Lankri表示,“我们很开心地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它有很强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规避‘幻觉剂受体’5-HT2A。”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迷幻剂如何影响哺乳动物大脑的受体,为开发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这些发现是否能够应用到人类身上。Sames表示,“5-MeO-DMT有时被称为‘上帝分子’,因为它具有强烈而独特的主观体验,以及最近在初步临床研究中显示出的有希望的治疗效果,这些特性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我们。我们通过分解另一种名为伊博格碱的神秘迷幻药来获取5-MeO-DMT,这种化合物在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性脑损伤(TBI)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这两种分子——5-MeO-DMT和伊博格碱,为新型疗法的发现提供了丰富而肥沃的基础。”Sames表示:“我们期望,我们的研究和实验室目前进行的研究所得见解能为研发下一代迷幻药提供价值。”
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推动医药集中采购提升品质和扩展范围

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推动医药集中采购提升品质和扩展范围

2024年5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份通知,内容为《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强化区域协同,开展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升品质和扩展范围的通知》,该通知为2024年的药品和医疗耗材集中采购提供了指导。该通知关注了耗材领域,特别强调了国家组织进行新一轮高价值医疗耗材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器械的集中采购;重点引导江西、安徽、广东、浙江、福建、河南和河北等七个省分别主导了体外诊断试剂、超声刀、结扎夹、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血管介入等医用耗材的全国联合采购工作。1、购买人工关节接头今日开标根据通知的要求,将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适时展开新一轮国家统一组织高价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另外,还将实施全国范围内的人工关节统一续采。目前,人工关节续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根据《人工关节统一带量采购协议期满续采公告(第2号)》(以下简称“续采文件”)的规定,人工关节的续采工作已于今日(5月21日)在天津进行开标。根据报道显示,这次续办采购中,全国6281家医疗机构共计填报人工关节采购需求达到58.16万套,较两年前首轮采购协议量增长了7.42%。此外,这次续办采购的周期从原来的2年延长至3年,有望进一步引导市场形成长期稳定的骨科耗材集中采购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品牌更迭对临床的影响。髋关节、膝关节的首次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采购,自2022年实施至今已经俩年。在这两年间,全国累计使用集中采购的人工关节已超过111万套,显著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截至现阶段,政府已开始对冠脉支架、人工关节、骨科脊椎耗材、人工晶状体以及骨科运动医学耗材展开了集中采购,其中冠脉支架的续购工作已于2022年启动。总体而言,集中采购产品的价格降幅已呈现温和趋势,企业的中标率也稳步提升。在通知中还提到:将会适时展开新一轮国家组织采购高价值医疗耗材。到2024年,眼科、骨科、心血管等领域的新一轮医疗耗材国家采购计划有望启动。2、以七种主要消耗品为重点。启动全国性的采购活动。通知中提到,需要“拓展联盟规模,建立全国性集中采购联盟”。国家医保局强调,全国性集中采购工作应该规范、高效进行,加强执行监督,提升效果;对各种经营主体要做到公平对待,切实防止“地方保护”现象的发生。原则上,所有省份都应当参与全国联合采购,积极提出建议,做好采购执行的监测和管理,以提升采购效果。对于影响集中采购效果的重要事项,如库存管理、执行采购协议的数量、非中标产品价格管理和暂停上线等方面,应该保持全局思维,原则上与领头省份保持一致,避免在政策执行上出现“放任”或“放水”的情况。通知"还特别强调,将会指导江西、安徽、广东、浙江、福建、河南、河北等七个省分别负责体外诊断试剂、超声刀、结扎夹、冠状动脉切割球囊、血管介入等医疗耗材的全国联合采购工作。先前,这几个种类的耗材基本上已经进行过相关的采购工作。例如,在江西牵头进行的包括二十四个省份(地区、军团)的肾功心肌酶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采购中,产品价格平均降低了约77%,每年可节约采购资金近400亿元;2021年,广东牵头进行的包括16省市的超声刀头联盟集中采购,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近200亿元,广东本身每年也可节约近50亿元的费用……2024年,对于《通知》中提到的七大类耗材,即将展开新一轮的集中采购。今年4月,江西省举办了针对生化类检测试剂的集中带量采购企业座谈会,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包含糖代谢、微量元素、血脂、特殊蛋白、肿瘤标志物等74个项目。同时,肿瘤标志物、超声刀头、乳房旋切针等耗材的集中采购也已列入日程。国家医保局强调,全国联合采购重点覆盖国家组织的集中采购之外的药品种类,以及采购金额大、覆盖人群广泛的“重要品种”,持续扩大采购范围。在执行方面,应该加强负责省份的职能,强化采购实施;鼓励和引导乡村诊所、民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参与采购;畅通医疗机构和中标企业问题反馈渠道,确保中标产品质量、供应充足、优先使用、及时回款;以采购为重点提升医疗耗材的网购比例;将采购中标结果执行情况纳入医保基金监督检查范围。3.结语到了2024年,随着国家和各个联盟加速推动耗材采购工作,我们国家的耗材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穆峰达®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T2DM患者的新治疗选择

穆峰达®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T2DM患者的新治疗选择

礼来中国宣布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这种药物是一种每周注射一次的创新药物,是一种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患有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T2DM)的成年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使用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情况下。从2011年到2021年,我们国家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从9千万增加到了1.4亿,患病率持续显著上升。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虽然T2DM患者有多种治疗选择,但现有的降糖药物对疾病原因的治疗仍存在不足,很难帮助患者在不引起低血糖的情况下达到指南推荐的综合管理目标。穆峰达®为T2DM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可能达到更高标准的综合控制:HbA1c≤6.5%,体重降低≥10%,无临床意义的低血糖事件且没有严重低血糖事件。* 低血糖的临床意义:血糖值低于3.0毫摩尔/升;严重的低血糖:在出现意识或身体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他人帮助来处理的低血糖。穆峰达®是一种药物(替尔泊肽注射液),可以有选择性地结合和激活GIP受体和 GLP-1受体这两种胰岛素增敏受体,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目前,穆峰达®有四种不同的规格:2.5 毫克:0.5 毫升,5 毫克:0.5 毫升,7.5 毫克:0.5 毫升,10 毫克:0.5 毫升。此次批准的主要依据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全球重要III期注册试验SURPASS 1-5以及亚太地区的重要III期注册试验SURPASS-AP-Combo(其中83.4%的研究对象来自中国)。SURPASS-213研究的T2DM患者,在起始时平均患病时长为8.6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8.28%,平均体重为93.7公斤,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34.2千克/平方米。在穆峰达® 5毫克和10毫克治疗组中,受试者在第40周时HbA1c相较于起始时的平均下降为2.09%和2.37%,而在司美格鲁肽1毫克组中HbA1c的平均降幅为1.86%。另外,体重自起始值的平均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次要终点之一。穆峰达® 5毫克和10毫克组的受试者体重平均减少了7.8公斤和10.3公斤,而司美格鲁肽1毫克组平均减少了6.2公斤。SURPASS-AP-Combo12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条件为:平均病程7.7年、平均HbA1c为8.71%、平均体重76.6公斤、平均BMI为27.9公斤/平方米,47.5%使用磺脲类药物。在穆峰达® 5mg和10mg治疗组中,第40周时HbA1c相较于起始条件平均下降了2.24%和2.44%,而甘精胰岛素组的HbA1c平均下降了0.95%。另外,体重平均变化自基线起是关键的次要终点之一。对于穆峰达® 5mg和10mg的试验对象而言,体重平均减轻了5.0公斤和7.0公斤,而甘精胰岛素组的体重则平均增加了1.5公斤。穆峰达®在主要由中国人群构成的亚太地区T2DM患者中的综合安全性与全球人群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增加剂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其程度一般为轻微或中等。关于 SURPASS-AP-Combo 的临床试验注册SURPASS-AP-Combo是一个为期40周的多中心、多国家的、随机的、开放标签III期临床试验,针对那些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或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研究了替尔泊肽三种不同剂量(5毫克、10毫克和15毫克)与剂量滴定的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入组要求为受试者HbA1c在7.5%至11%之间,且BMI≥23千克/平方米。本试验共有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的917名受试者,按照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接受替尔泊肽的5毫克、10毫克和15毫克或滴定剂量的甘精胰岛素治疗的组。主要研究终点是评估替尔泊肽10毫克和/或15毫克在基线至40周时对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是否不劣于甘精胰岛素。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替尔泊肽5毫克在基线至40周时对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是否不劣于甘精胰岛素、替尔泊肽所有三个剂量组体重和HbA1c的减少优于甘精胰岛素、替尔泊肽所有三个剂量组中达到HbA1c<7%的受试者比例是否高于甘精胰岛素组。关于SURPASS系列的临床试验替尔泊肽的SURPASS系列临床试验已于2018年底启动,并已完成了9项试验。其中包括6项全球第III期临床试验13-18、1项亚太地区III期临床试验12以及2项日本III期临床试验19,20。目前,在中国还有2项针对成人T2DM血糖控制的III期试验正在进行。这些试验旨在研究替尔泊肽作为单药治疗(NCT05963022)以及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NCT05691712)的疗效和安全性。SURPASS系列已完成的9项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为40周或52周,治疗期最长达104周。这些研究在T2DM患者中评估了替尔泊肽(5 mg、10 mg和15 mg)作为单药治疗或联合常用类别的降糖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照组使用的药物包括司美格鲁肽1 mg、度拉糖肽0.75 mg以及滴定剂量的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总的来说,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对于T2DM患者,无论病程长短(平均5至14年),替尔泊肽的所有剂量(5 mg、10 mg和15 mg)均能显著降低HbA1c。
新研究揭示细菌耐药机制,抗生素治疗或面临复杂挑战

新研究揭示细菌耐药机制,抗生素治疗或面临复杂挑战

已确定两种新的细菌机制,有可能提高抗生素耐药性水平。改变细菌中耐药基因的复制数量可以促进耐药性增长,这种变化会非常迅速。根据《自然通讯》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来自乌普萨拉大学的指出,这两种新机制以及已知的第三种机制可以独立发生,甚至在同一细菌细胞内也可能同时发生。研究员研究了异质耐药性,这是一种现象,其中大多数细菌对抗生素敏感,但极少数细菌亚群表现出抗生素耐药性。通常情况下,只有少量耐药细菌(大约十万分之一)即使接受抗生素治疗,仍然可以继续增长。异质耐药性是一种常见且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它难以治疗,同时存在加速抗生素耐药细菌发展的风险,从而增加患者抗生素治疗的复杂性。细菌可以透过质粒互相传递抗性基因。质粒是小型独立DNA环,细菌通常会将一些基因存在染色体之外。在这研究里,研究人员揭示了两个涉及质粒的新机制,携带抗性基因的质粒拷贝数最多可增加90倍。该研究表明,这两个机制与第三已知基因扩增机制可以在同一细菌细胞中同时进行。“对于涉及抗性基因拷贝数增加的异抗性情况,其复杂程度远超出以往的想象。细菌实际上能够采用三种不同的机制,这些机制可以同时在同一细菌中发生,导致暂时增加抗性基因拷贝数,从而形成抗生素耐药性。”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赫维·尼科洛夫(Hervé Nicoloff)表示。这三种机制都不稳定,没有抗生素时能够很快恢复敏感性。这导致临床检查中检测耐药细菌变得更困难,因为它们迅速消失。考虑到我们目前的了解,关键是研发更先进的诊断方法来检测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深入讨论时,Helen Wang 表示。
新型传感器实时跟踪ATP水平,助力生物研究领域发展

新型传感器实时跟踪ATP水平,助力生物研究领域发展

一种名为三磷酸腺苷(ATP)的分子是生物能量的基本单位,为所有细胞提供活动所需的能量。最近,由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Janelia研究园区的研究者领导的团队,研发并测试了一种高分辨率传感器,可实时动态跟踪细胞和亚细胞内的ATP水平。这项新技术代表了先前ATP传感器技术的重大进步,研究人员预计它将加速许多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5月15日,研究团队在PNAS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对ATP结合酶进行了修改,并与天然荧光蛋白GFP结合,开发了这种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由蛋白质制成的,可以编码在DNA中,并且能够在目标细胞内产生。研究人员进行了几项实验,展示了他们的新型ATP传感器的实用性,其中一项实验详细揭示了单个神经纤维上单个突触内ATP的动态使用情况,这是以往未曾展现的细节。另一位合作作者是来自HHMI/Janelia的高级科学家马文博士。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荧光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实验性的ATP传感器的研发成为了可能。然而,目前尚无一种能够具备被广泛采用所需属性的传感器。相反,目前仍然主要通过传感器来检测细胞内替代指标(如氧气水平变化)进行ATP监测。这类传感器存在一些主要局限性,例如只能测量大量细胞群体中ATP的使用情况。iATPSnFR2是由Marvin博士和团队几年前研发的直接ATP传感器的新一代。当与ATP结合时,传感器的形状会发生改变,进而增强GFP的荧光。新版本中,ATP结合引起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使得传感器在广泛的ATP浓度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这传感器也能与另一种荧光分子结合,这种分子的发射波长不同,但其强度不会因 ATP 结合而改变;这提供了传感器分子浓度的参考信号,因此可以更准确地检测 ATP 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在展示实验中,该团队展示了传感器不仅可用于追踪单个细胞内的ATP水平,还可用于监测不同细胞亚区室中的ATP水平,且时间尺度只有几百毫秒。通过一系列实验,他们利用传感器追踪单个线粒体内的ATP水平。线粒体是微型生化反应器,可通过氧气燃烧有效地为细胞产生ATP。他们还研究了神经纤维上单个突触中ATP水平的动态变化,发现每个突触都有独特的ATP耗费和消耗模式。“我们主要进行这些实验是为了展示这种方法的基本实用性,所以我们并没有深入研究,”康奈尔医学院麻醉生物化学教授瑞安博士说。“但自那时以来,我们一直在忙于深入挖掘它,结果证明作为我们取得新科学发现的强大工具。”
中国首个IGF-1R抗体药物申请成功,改善甲状腺眼病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首个IGF-1R抗体药物申请成功,改善甲状腺眼病患者生活质量

5月21日,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宣布,替妥单抗注射液(IBI311)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受理。该药是用于治疗甲状腺眼病的重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代号IBI311。这是中国首个提交IGF-1R抗体上市申请的药物,拥有创新机制,将填补国内TED治疗领域长达60年的空白,满足国内TED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为他们提供有效、安全、易获得的治疗选择。NDA(新药上市申请)的受理是基于在中国进行的一项III期注册临床研究RESTORE-1(CTR20223393)在TED患者中取得的积极结果。该研究已于2024年2月成功达到主要研究目标,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IBI311组的眼球突出度、疾病活动和受试者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在治疗过程中,替妥单抗显示出良好的整体安全性,未发现新的安全隐患。RESTORE-1研究的详细数据计划将于2024年在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披露。甲状腺眼病(TED)是一种影响眼部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预计为每10万人中有16名女性和2.9名男性,患病率为0.1-0.3%。当前,针对TED的治疗方面,国内外多个临床指南推荐使用靶向IGF-1R的抗体生物制品。对于合并明显突眼的TED患者,这种抗体可能成为优选治疗方法。目前,中国尚未批准类似的靶向药物上市。因此,开发一种有效、安全且可用的中国靶向IGF-1R药物对TED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有关甲状腺眼病(TED)TE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眼部组织。这种疾病常与Graves病(GD)一起发生,是成年人中眼眶问题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大约25~50%的Graves病患者患有TED,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也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TED的发病率(女性)估计约为每10万人中16例,(男性)估计约为每10万人中2.9例。患病率为0.1%至0.3%。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尽管TED更常见于女性,但重度病例更常见于男性。TED最常见于30至50岁的患者,50岁以上的患者中更常见严重TED病例。当前,TE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项研究显示,在肌肉纤维和眼眶纤维结缔组织之间的间隙中存在的OFs是导致TED眼眶软组织增生的关键因素。TED疾病按照其发展过程分为活跃期和非活跃期。最普遍的症状包括眼干、眼部异物感、对光敏感、流泪、复视和眼部压迫感,常见的体征有眼球突出、上眼睑后退、眼睑水肿、眶周组织和球结膜水肿。TED通常为轻中度,大约有3~5%的TED患者会进展至极重度,出现对视力造成威胁的角膜溃疡或视神经受压病变。除了可能影响外观和视力,TED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功能和生活品质。当前,处理中度至重度病情的甲状腺眼病的首要治疗方案是进行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但该方法存在让突眼症状改善不理想以及引发全身激素副作用等问题,因此未能满足临床需求。备选的治疗方法包括再次使用激素冲击疗法、眼眶放疗或其他免疫调节药物。指导方针推荐生物制剂,如替妥尤单抗、托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作为甲状腺眼病的二线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合并明显突眼的病例,靶向IGF-1R的替妥尤单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有关伊布利单抗(IBI311)托珠单抗是信达生物研发的一种重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用于治疗TED。IGF-1R是一种穿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在发育、代谢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作用,并在TED患者的OFs、B细胞和T细胞中过度表达。托珠单抗可以阻断IGF-1及其他相关配体或激活性抗体介导的IGF-1R信号通路激活,减少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OFs活化导致的透明质酸和其他糖胺聚糖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抑制OFs分化为脂肪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由此减轻TED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改善突眼、复视、眼部充血水肿等症状和体征。2024年5月,第一份适用于治疗TED的替妥尤单抗新药申请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受理。
间歇性禁食可以预防肝癌和慢性肝炎

间歇性禁食可以预防肝癌和慢性肝炎

药物可以模拟禁食的效果。脂肪肝常演变为慢性肝炎,可能最终导致肝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图宾根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小鼠实验证明,采用5:2的间歇性禁食可以有效阻止这一进程。这种禁食计划显著减少了患有肝炎小鼠出现肝癌的风险。研究人员在肝细胞中发现两种关键蛋白,它们对禁食的保护效果至关重要。此外,他们还发现某种获批准的药物可部分模拟该效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脂肪肝炎(MASH)等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问题,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肪肝通常被视为肥胖症的直接结果。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肥胖问题愈发突出,不仅欧美地区普遍存在体重问题,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国家肥胖情况也日益严重。因此,在受影响国家,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病例数量急剧增加。不良饮食、肥胖、肝脏炎症和肝癌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导致受影响者承受严重限制和痛苦,并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极大负担,"DKFZ和Tübingen大学的Mathias Heikenwälder说,“因此,我们已经研究了通过简单改变饮食是否可以特异地中断这一致命过程。”一些研究已经显示,断断续续的禁食对减肥和改善一些代谢问题是有效的。现在,Heikenw?lder的团队已在小鼠身上测试这种方法是否能保护肝脏免受脂肪变性和慢性炎症的危害。肝脏炎症的发生与食物热量摄入没有关联。这些动物接受的食物中含有高糖和高脂肪,类似于典型的西方饮食。小鼠组能随时获取食物。结果如预料的那样,这些动物体重增加,脂肪含量增加,并患上慢性肝脏炎症。另一群小鼠每周有两天斋戒不进食(5:2间断性禁食,或简约为5:2 IF),但在其余日子里,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食。尽管摄入高热量食物,这些动物的体重并未增加,肝脏疾病迹象也减少,这表明肝脏损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也更低。总之,它们对MASH症状有更好的抵抗力。有趣的是,脂肪肝的抵抗力发展和总卡路里摄入量之间并无关系,因为动物会在禁食期结束后迅速弥补进食损失。通过对不同间歇性禁食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对肝脏炎症有保护作用的几个关键参数: 禁食周期数、持续时间和阶段的开始时间。与6:1相比,5:2的饮食模式效果更好;同时,24小时的禁食比12小时更为有效。特别不健康的饮食需要更频繁的禁食周期。Heikenwälder团队目前在研究禁食反应的分子背景。为此,研究人员对禁食和饮食正常的小鼠肝脏进行了蛋白质组成、代谢途径和基因活性方面的比较。结果发现,保护性禁食反应的关键参与者包括转录因子PPARα和酶PCK1。这两个分子协同作用,促进脂肪酸的分解和糖异生,同时抑制脂肪的积累。“在禁食期间,身体会发生显著的代谢变化,这些变化共同促进有益的解毒机制,有助于对抗MASH,”Heikenwälder在总结分子层面时表示。研究人员在检查来自MASH患者的组织样本时发现,PPAR α和PCK1减少的分子模式不仅仅是小鼠内的现象。这两种蛋白质是否对禁食有益仍存在疑问。实验证明,当在小鼠肝细胞中同时关闭这两种基因时,间歇性禁食无法防止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这种药物可以模拟细胞内PPARα的功能。这种化合物是否具有类似于禁食的保护效果呢?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Pemafibrate诱导了类似于5:2禁食时观察到的一些有益的代谢变化。然而,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禁食的保护效果。"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只能影响两个重要角色中的一个。目前很遗憾地还没有一种能够模拟PCK1功能的药物,"Mathias Heikenwälder解释道。间歇性禁食可用于治疗肝脏问题。尽管Heikenwälder和他的小组最初专注于间歇性禁食对预防MASH的效果,但接着他们也研究了5:2饮食是否可以减轻现有的慢性肝脏炎症。为了研究高糖、高脂肪饮食对小鼠引发MASH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了数月的试验。经过4个月的5:2间歇性禁食后,禁食小鼠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禁食小鼠的血液指标更理想,肝脏问题较少,患肝癌的几率更低,肝脏中的癌症灶也减少。这个研究结果表明,5:2间歇性禁食对于预防MASH和肝癌,以及治疗慢性肝脏炎症具有很大潜力。”首席研究员Heikenwälder总结说:“鼠标模型表明间歇性禁食可以预防慢性肝脏炎症,希望这些有希望的结果能够在患者身上得到验证。”为何要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呢?高热量、缺乏平衡的饮食和长时间久坐的生活方式,正在导致世界许多地区肥胖问题急速上升。肥胖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癌症和关节问题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了解这些关联性,并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目标。一些器官和器官系统一起参与了导致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的发展。肝脏、胰腺、大脑、淋巴系统和脂肪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协同工作,这种复杂性无法在实验室中模拟。肠道在肥胖相关问题的发展中也发挥作用。因此,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才能全面研究脂肪肝和自发性肝癌的发展。免疫细胞对体内外脂肪肝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免疫细胞会离开外周组织进入脂肪肝区域,激活后再返回体内,与脂肪组织相互影响。这种研究只有在一个完整的生物体中才能进行。鉴于昼夜节律,还有必要研究对小鼠的实验,以了解禁食时间对健康的最有利影响。5:2节食法非常受欢迎。间歇性禁食被认为相对容易融入日常生活,因为禁食日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量身定制,也没有禁止特定的食物。“然而,总会有一些人无法长期坚持严格的饮食。”Heikenwälder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继续研究可以采用哪些药物组合来完全模拟禁食的保护效果。”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