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科学家通过空间分析预测卵巢癌早期复发

科学家通过空间分析预测卵巢癌早期复发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成像质谱细胞计数技术,对42位患有卵巢癌的病人的组织样本进行了观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是最具致命性的卵巢癌类型,通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经常在接受铂类化疗后出现复发。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处于晚期阶段、异质性高、免疫逃逸且受到肿瘤微环境中促肿瘤信号的影响。最近,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刊登了一项题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中免疫细胞和与癌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的时空结构”的研究报告。该研究由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完成,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空间分析,他们识别出了特定模式,可以预测常见类型卵巢癌患者是否会在治疗后早期复发疾病。这些模式或许能帮助科学家们确定探索新疗法的方向。研究学家Alex Xu教授指出,通过利用空间蛋白分析,我们不仅可以观察肿瘤内部和周围的细胞类型,还能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方式;对卵巢癌组织样本的分析可以识别出治疗后不久癌症复发患者的模式。空间分析是组织生物标志物开发的下一个前沿领域,研究人员已经明确了这种分析在多种癌症类型中的重要性。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是最具致命性的卵巢癌类型之一,它对科学家们构成了巨大挑战,因其很难检测。通常情况下,患有此类肿瘤的患者对初期手术和化疗可能有反应,但癌细胞会很可能再次出现。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成像细胞计数术技术观察了42名卵巢癌患者的组织样本(包括原发和复发肿瘤),这种技术可揭示组织中蛋白质的分布;研究人员的主要关注点是浆细胞,浆细胞在肿瘤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徐提到,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浆细胞在临床上对患者复发时间起重要影响。之前有关其作用的研究存在分歧,有些研究指出,其存在可能预测患者的不良结果,而另一些则表明可能带来积极效果。研究团队发现,患者的治疗结果与浆细胞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细胞类型的关系密切相关。当淋巴细胞聚集物(包括T细胞和B细胞)在肿瘤周围丰富时,浆细胞通常与较好的患者预后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浆细胞是这些有组织结构的一部分,有助于促进免疫细胞之间的互动,提高它们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当称为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大量存在时,往往会和患者不良的治疗结果相关联,这暗示着成纤维细胞或许能够阻止浆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之间的交流。研究者最终表示,这些不同的微环境有时能够解释浆细胞在患者预后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这种研究方法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新的生物标记物,甚至研发精准疗法,从而改善这种特别致命癌症患者的治疗结果。
靶向治疗AML的新方法:抑制PHD稳定HIF-1α

靶向治疗AML的新方法:抑制PHD稳定HIF-1α

研究显示,抑制PHD后稳定HIF-1α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AML非毒性治疗方法,包括与维奈托克的联合应用。最近在国际期刊Nature Cancer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选择性的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IOX5稳定HIF-1α并影响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展与进展》的研究报告。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可能通过干预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水平的特定酶来治疗侵袭性的白血病。研究显示,通过阻断感知氧气的酶类,可以显著减缓小鼠和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发展,而且不会干扰血细胞的正常生成。这些酶类已经可以被用于治疗贫血的药物所阻断,因此研究人员希望这些发现能成功应用于白血病研究的临床试验中。目前,他们研发了一种全新的药物,可能比现有药物更有效地阻止这些酶类的功能,从而减少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AML是一种侵袭性的血液癌症,通常会发生在老年人,但也会影响到儿童和年轻人。AML患者会经历未成熟白细胞(blasts)急剧增多,这是由干祖细胞突变引起的。这些白细胞会破坏骨髓和其他器官,给患者带来毁灭性后果。目前AML治疗选择有限,过去30年来,针对患者的治疗方式相对保持不变,多数患者接受化疗和骨髓移植,然而遗憾的是,许多疗法效果有限,且可能有毒副作用,甚至带来致命后果。因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究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PHDs)是否可作为AML治疗潜在药物靶点,PHDs可感知组织氧气水平;当氧气充足时,PHD酶活跃,可作用于缺氧诱导因子(HIF)蛋白进行降解,然而,低氧情况下,PHD酶活性降低,导致HIF水平增加。之前的研究表明,HIF的缺乏会导致侵袭性AML的发生。现在科研人员开始研究是否提高HIF水平可以预防AML的发展。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成功地通过阻断或遗传方式失活PHDs来实现这一目标。经过对小鼠的研究,他们发现遗传修饰导致PHD酶的失活或增加HIF水平,阻止了白血病的发生或发展,并且不影响血细胞的正常产生。研究人员在小鼠细胞和患者样本中实验了使用目前治疗贫血的药物来促使PHD失活,发现了相同的抗白血病效应。研究者还研发出一种新型PHD抑制剂——IOX5,能选择性地抑制PHDs而不影响其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IOX5可以明显阻断AML的发展。当与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的药物维奈托克一起使用时,IOX5的抗癌效果能够进一步增强。这些研究结果为“概念证明”提供了支持,即阻断PHD酶可能成为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有效策略。Kamil Kranc教授表示,过去几十年中,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方式几乎没有改变。目前针对这种侵袭性疾病,研究人员亟需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能够靶向作用于细胞以对氧气水平做出反应的通路或许能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且不会干扰骨髓中血细胞的正常生成。研究人员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将当前药物与新型更具选择性的药物结合起来,然后推进临床试验。他们期望这项研究能为开发新的AML治疗方法铺平道路,同时也希望这些治疗方法在实体瘤治疗上也能表现出一定的疗效。总的来说,本研究显示,抑制PHD,然后稳定HIF-1α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AML非毒性治疗方法(包括与维纳托克联合使用)。
全球首例猪肾移植患者死亡

全球首例猪肾移植患者死亡

第一位接受转基因猪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死亡。两年前,第一位接受转基因猪心移植的患者也在手术后两个月死亡。这对异种器官移植的生存率构成了挑战。62岁的理查德·斯莱曼(Richard Slayman)是全球首位接受猪肾移植手术的患者,该手术是在今年3月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完成的。在斯莱曼离世后,医院的器官移植团队表示,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表明器官移植是致命原因。然而,斯莱曼具体死因尚未透露。之前,麻省总医院的手术医生曾表示,他们相信猪肾至少可以在人体内正常工作两年。器官移植专家、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需要进行具体的病理分析才能确认患者的死亡原因,但之前进行猪心移植手术的两名患者在手术后不到两个月便去世,这表明异种移植在应用于临床前面临许多挑战。”2022年3月8日,首位接受异种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大卫·贝内特(David Bennett)不幸离世,距手术已有两个月时间。贝内特感染了来自猪的病毒,这导致了他的心脏受损。朱同玉提出,异种器官移植仍需面对一些关键问题,如拓展更优秀的免疫耐受诱导方法,关注内源病毒的活化等方面。他强调说:“对于免疫排斥反应而言,目前看来超急性(在24小时内)排斥已取得进展,但急性排斥问题仍待解决。”近年来,对于在人体内应用猪器官进行异种移植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脑死亡患者身上进行。猪的器官在解剖结构上类似于人类。三十多年来,利用猪的心脏瓣膜进行修复人类心脏已经很常见。但是要进行整个猪器官的移植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基因差异会导致人体排斥,而且猪器官可能带有潜在病毒,可能危害人类受体的健康。首例豬腎移植的供體腎由來自馬薩諸塞州剑桥市的 eGenesis 公司提供,來自經過基因編輯的豬,刪除了可能對人類受體有害的基因,並添加了某些人類基因以提高相容性。該公司還使豬固有的一些可能感染人類的病毒失活。今年三月,在中国的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团队成功将一只供体猪的肾脏移植到一名脑死亡病人体内,这项手术使用了由国内公司中科奥格提供的基因编辑猪。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潘登科预测,在中国,未来两到三年内,可能会为那些无法等待器官移植的病危患者提供异种器官移植手术的机会。他表示:“这种技术起初不会被广泛应用,只有符合严格要求的患者才有可能成为首批接受基因编辑猪器官移植手术的对象。”目前全球监管机构对于异种移植在临床应用中仍持谨慎立场。美国FDA表示:“异种移植表现出巨大潜力,但也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建议这类手术仅用于病情严重或威胁生命且无其他可替代治疗方案的患者。”跨物种移植专家认为,鉴于人类器官供源严重不足,为了改变器官移植领域“必须有人牺牲,才能拯救他人生命”的模式,跨物种移植是一种直接的解决方案。未来,动物器官有望定期供应给患者,这有可能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尽管存在争议,但相关异种移植手术仍在持续进行。今年4月,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该中心外科医生进行了一项首次手术,内容为植入机械心脏泵(LVAD)并植入基因编辑猪肾,手术对象是美国新泽西州的女性患者丽莎·皮萨诺(Lisa Pisano)。这项手术结合了多种医学先进技术,展现了现代医学的潜力和前景。此前从未见过任何未接受过机械心脏辅助装置手术的人成功接受器官移植的案例。
食用植物性食物可预防慢性肾脏病?

食用植物性食物可预防慢性肾脏病?

食用植物性食物可能有助于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然而,研究也指出为了确认植物性饮食与慢性肾脏病风险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长期队列研究。随着全球慢性疾病负担的增加,人们开始广泛关注饮食习惯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植物性饮食富含抗氧化和抗炎物质,因此被认为有益健康。在预防和管理慢性肾病(CKD)方面,这种饮食模式对保护肾功能可能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植物性饮食指数(PDI)与CKD的关联,评估植物性饮食对改善肾功能的潜在影响,为公共卫生建议提供数据支持。使用Ravansar非传染性疾病队列研究的横断面数据,调查了9,746名年龄在35至65岁之间的参与者。CKD的诊断是通过测量肾病饮食改良方程(MDRD)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进行的。通过食物频率问卷测算了参与者的PDI,反映了其饮食中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情况。研究使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来分析不同PDI分位数与CKD之间的联系程度。研究显示,调查中的1,058名参与者中有10.86%患有CKD(eGFR<60 mL/min/1.73 m²),他们的平均PDI为54.22 ± 6.68。高PDI得分组的参与者的平均eGFR明显高于低PDI得分组(第四四分位数:79.20 ± 0.36 mL/min/1.73 m² vs. 第一四分位数:72.95 ± 0.31 mL/min/1.73 m²,P < .001)。有趣的是,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群体更常采用植物性饮食(P < .001)。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第三和第四PDI四分位数相比第一四分位数,CKD风险降低了25%(OR: 0.75; 95% CI: 0.62-0.91)和39%(OR: 0.61; 95% CI: 0.48-0.78,P趋势<.001)。新研究指出,采用植物性饮食或可预防CKD。不过,为了确认饮食与CKD风险的关系,还需进行长期队列研究。这一发现对于指导肾脏健康饮食提供了科学支持,对公共健康和临床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合成生物学突破:从酵母中制造昂贵疫苗添加剂

合成生物学突破:从酵母中制造昂贵疫苗添加剂

以低成本方式从酵母中进行多步骤生物合成过程,制造出一种昂贵的添加剂,现在已改为从树皮中提取。就像在最近的大流行中所证实的那样,疫苗有拯救生命的作用。然而,大多数疫苗(包括Novavax COVID-19疫苗)内含的一个要素却鲜为人知:一种分子或其他化合物,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强大防御能力。这些所谓的添加剂用量虽然微小,却具有重要的保护功效,尤其是对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的婴儿和免疫反应减弱的老年人而言。可是,其中一种最强效的辅助剂是从智利皂皮植物中提取的,它的生产成本很高,每公斤要耗费数亿美元。合成生物学的重大进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伯克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在酵母中合成了肥皂树皮的活性成分,一种被称为QS-21的分子。这种方式不仅更经济,更环保,还避免了从植物中提取该化合物所需的多种腐蚀性和有毒化学物质。尽管基于酵母的生产过程产量仍然很小——一升肉汤的产量只有几百美元——但这一举措有望推动其中一种最有效的佐剂更广泛地应用,并降低疫苗的成本。合成生物学家把皂树皮和其他生物的基因插入了酵母细胞中,从而创造出了一种生物合成技术,用来生产一种名为QS-21的复杂分子,这是一种强效的疫苗佐剂。下图展示了QS-21的化学结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教授、伯克利实验室高级科学家Jay Keasling表示: “在流感大流行时期,公共卫生官员非常关心QS-21佐剂的供应问题,因为它来源于单一植物。从全球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迫切需要开发出这种佐剂的替代来源。”Keasling指出,制造QS-21需要将来自6种不同生物的38个基因插入酵母细胞中,这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刘宇忠表示:“制造出酵母中的高效疫苗佐剂QS-21,展示了合成生物学在应对主要环境和人类健康挑战方面的潜力。”刘宇忠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目前担任加州拉霍亚市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助理教授。研究成果将刊登在《自然》杂志的5月8日期。建立在预防和控制疟疾方面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最早发现在疫苗中添加佐剂的益处。当时,发现将明矾——一种铝盐——添加到白喉疫苗中可以提高其效力。之后,许多疫苗都添加了明矾,这些疫苗利用病原体的某些部分(虽非感染性部分)来引发免疫反应。佐剂增强了疫苗的效果,也让医生能够使用更少的活性成分,即抗原剂量。明矾被发现可以增强疫苗效力后不久,一组类似肥皂的分子也被发现具有相似功效。到了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专心研究智利皂皮树的提取物,该提取物能够强烈激活免疫系统的各种成分,从而增强单独接种疫苗抗原的效果。在过去的25年里,这种提取物中的一个成分——QS-21——一直是疫苗中的主要无铝佐剂之一,并已在120多项临床试验中进行了验证。它被应用在老年人带状疱疹疫苗、目前用于儿童预防恶性疟原虫的疟疾疫苗和Novavax SARS-COVID-19疫苗中。今天的QS-21是由去除树皮,化学提取和提取其中许多化合物制成的,其中一些是有毒的。虽然QS-21是一个具有萜烯核和八个糖分子的复杂分子,但它已经在实验室中合成。然而,这种合成需要79个不同的步骤,从一个中间化合物开始,这个中间化合物本身也必须被合成。Keasling是美国能源部资助的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的首席执行官,位于加州Emeryville。他被要求在酵母中模拟合成过程,因为多年来他一直在向酵母中引入基因,使其产生萜烯化合物,包括抗疟疾药青蒿素和香料。萜烯化合物,如松树气味中存在的成分,通常具有芳香性。Keasling表示:“我们的疟疾研究基础是这项工作的前提。我们专注于治疗疟疾。现在,这项工作可能成为未来疟疾疫苗的辅助成分。”实践证明,增加八种糖是具有挑战性的,平衡酵母中不同酶之间的意想不到的相互作用也是如此。所有这些工作必须在不影响酵母生长所需关键代谢途径的前提下完成。“这种物质包含八个糖基和一个萜类化合物。我的意思是,它让青蒿素的生物合成路径看起来毫无价值。看到合成生物学已经取得如此巨大的进展,我们能够建立出生产类似QS-21的分子的途径,让我感到非常高兴。这表明在过去的20年里,该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与实验室同事在Liu博士后的指导下,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的植物研究员Anne Osbourn紧密合作。Osbourn之前总结了许多与皂皮树生成天然QS-21相关的酶促步骤。在过去五年中,Osbourn发现了一些新的步骤,并在烟草植物上进行了测试。Keasling的实验室逐渐将这些新基因加入到酵母中,以复制合成的步骤。“这次合作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她们在研究中发现了新的基因,她们会将其发送给我们,我们将把它们导入酵母中,” Keasling 表示。在今年初,Osbourn和Keasling发表了一项20步骤的全套流程。这一方法可以让肥皂树通过烟草重新合成QS-21。遗憾的是,烟草只是一个植物化学试验的平台,而不是一种可扩展生产化合物的方法。这项新研究在酵母中重新制造了这一过程,并增加了额外的程序,因为酵母没有一些植物中天然存在的酶。目前,每升发酵的生物工程酵母可以在三天内制造大约100微克的QS-21,市场价值大约是200美元。但是,酵母的生物合成具有可扩展性。“即使与工厂生产相比,它在我们的生产水平上也更经济,”Keasling表示。他指出,这种工程酵母只以糖为食,这是一个额外的优势。他说:“我想尽可能地使用糖来制造所有产品。只需要给酵母喂葡萄糖就可以了,因为我们计划将这个过程大规模化。如果给它们提供复杂的中间体,这将导致一个无法扩展的过程。”科斯林说:“我希望从葡萄糖开始,这样当在大型水箱中进行生产时,他们可以更容易、更便宜地生产出QS-21。”尽管Keasling打算把大规模生产的优化交给其他人,但他希望改变引入酵母的酶促步骤,以生产可能比QS-21更有效的新QS-21类型。通过酵母的生物合成,他可以对QS-21分子进行修剪实验,以确定在不影响分子有效性的情况下可以去除哪些部分。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增胖?专家揭示背后原因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增胖?专家揭示背后原因

肥胖是一个常见问题,但许多人对它的了解存在误解。很多人低估了肥胖对健康的危害程度。有人认为只有在严重肥胖的情况下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而轻度或中度肥胖则认为无大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主任医师曲伸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被认定为一种疾病,因此需要进行医学干预。其次,对于肥胖程度,需根据代谢是否异常来判断。第三,对于肥胖的治疗,并无万全之策,不同病例需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近来据悉,世界肥胖联盟公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根据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将近33亿成年人面临超重和肥胖风险,高BMI(超重+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上升至2035年的超过54%,5至19岁的年轻人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将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十分堪忧。据了解,根据科学研究,肥胖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疾病,主要是由大脑调节,受到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大脑内的“饥饿中枢”和“饱腹中枢”保持相对平衡,但一旦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会导致“饥饿中枢”明显增强,引发强烈的饥饿感,由此导致食欲增加,无法简单依靠意志力来控制进食的欲望。曲伸教授指出,在临床实践和疾病原因的基础上,他将肥胖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类型。能吃、能喝、患有高血压,喝酒后面颊发红、嗓门洪亮的人被称为“红胖子”,他们的代谢旺盛,吸收效率极高。“红胖子”未来最容易罹患高血压病。“我们与美国相关机构的合作研究已证实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解释道。黑胖子通常非常强壮,就像鲁智深一样,既能吃又能干。许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如今年轻的黑胖子数量较多,特征为颈部变黑、女性月经不规律、体毛增多、肌肉发达,脂肪也较多。黄胖子很罕见,通常表现为易胖主要在腹部,缺乏活力、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下降,代谢率降低,即使少吃也容易发胖,易患疾病。身体代谢健康但体重超标的人被称为'代谢性肥胖',他们肥胖但皮肤紧致,体重指数高但代谢正常。这四类肥胖患者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黄胖子,医生将提高激素水平,促进代谢率的增加,从而自然而然地减肥。黑胖子很难减重,因此必须降低体内胰岛素水平。红胖子常常遭受大便干燥的问题,需保持肠道通畅后才能成功减肥。至于白胖子,则不宜轻易减重,以免导致月经不规则和乏力等问题,需要预防持续性肥胖。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增胖,而有些人却无论吃多少都不胖,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曲伸教授告诉记者,不同的基因构成会决定个体的新陈代谢类型,从而对体重产生影响。另外,心理因素和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有些人胰岛素水平高,所以喜欢吃东西,有些人则总觉得吃不饱,这可能与中枢调控有关。专家还表示,他们目前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大脑就设置了一个体重“调定点”,即认为自己应该达到多重。有些人可能天生就会胖到100公斤,而其大脑会认为这样就足够了。曲伸教授指出,一个人的体形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但如果一个人有高度的自律,并且对疾病有提前的认识,也许可以控制不增加体重达到原定水平;但如果放任自己变得更加肥胖,那将会产生严重问题。这位专家解释说,因此,我们常说的“超级肥胖”现象就是由此引发的。更年期女性容易发胖这一现象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曲伸教授认为,更年期女性最主要的困扰是心脏性肥胖,对于更年期的替代疗法(通常指激素替代疗法)可能是一种减肥的有效方法。“我们所说的‘替代疗法’实际上相当复杂,不单单是雌激素替代疗法,还需要有针对缺乏钙和维生素D等问题进行特殊处理。”他强调道,“通过调整更年期女性的内分泌紊乱,可以避免体形剧烈改变;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有助于减少腹部脂肪和脂肪肝,保持肠和肝的健康,腰围也就不会继续增加。”曲伸教授解释说。减重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曲伸教授提到,“我始终认为减肥不应该只有一种方法。”对于目前社会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8节食等“瘦身方式”,这名专家认为这些都只是“追随潮流”。他坦言,改善营养摄入是首要步骤。曲伸教授指出,因肥胖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增加,以及引发肿瘤的可能性令人担忧。但是,要注意过度减重后因骨质疏松而导致更多死亡案例,所以切忌过度减重:该减的要减,不该减的不可随意减去。大规模研究揭示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低于18.5的人群整体死亡率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到30之间的人。整体死亡率是指特定时期内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很多肥胖症患者可能采取快速但不健康的方式来减重,比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但这些方法实际上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性化治疗。个性化治疗即是根据不同的病因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尤其对于那些患有肥胖症且合并心血管等其他疾病的患者而言,通常伴随着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因此需要接受跨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不仅仅是减重,还应包括处理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
红斑狼疮:女性易患,遗传与环境相关

红斑狼疮:女性易患,遗传与环境相关

许多病人第一次听到被诊断为“红斑狼疮”时,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实际上,称之为“狼疮”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形容患者脸部皮肤症状,类似被狼咬过的不规则红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疾病袭击凶猛,令人如临大敌,类似狼一般可怕。今天是世界红斑狼疮日,让我们正确认识这种疾病,不再心生“狼”色恐惧。女性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见于15至40岁的女性,大约10名患者中有9名为女性。航天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刘坚介绍,这种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等不同亚型。到目前为止,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接触毒物辐射物)、病毒感染、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刘坚指出,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可能会影响皮肤、黏膜和关节,还可能会影响内脏器官系统,例如导致肾功能失调、引发尿毒症,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引发肺泡炎、肺泡出血和肺动脉高压等。此外,还可能引发女性内分泌紊乱,影响生育,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这种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方法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进行分类治疗。对于轻度症状,可以采用针对症疗法,例如关节疼痛可以用消炎止痛药。当病情严重到影响内脏系统时,需要应用激素、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等相应治疗方法。刘坚指出,通过规范和整体化的治疗,特别是患者遵循良好治疗方案,经过3-4年的治疗之后,往往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有些患者甚至可以停止药物治疗;然而,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经常反复的可能需要终身药物治疗。降低误诊率,预防肾脏损伤。我国风湿免疫科的进步使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到95%以上,然而患者在25至30年后的生存率急剧降至30%。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和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曾小峰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没有根治方法,感染和肾脏损害是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只有减少误诊和误治,预防脏器受损和疾病复发,才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即使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狼疮潜在的炎症仍可能危害肾脏、皮肤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梦涛教授指出,以最常见受累的肾脏为例,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可能发展成狼疮性肾炎,造成不可逆转的肾脏损伤。然而,基层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器官保护和长期治疗目标的概念不够明确,这给规范化治疗带来一定挑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三级综合医院通常应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科室,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建立独立的风湿免疫科室。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曾小峰表示,随着风湿免疫科学领域建设的发展,专业风湿免疫医生数量不断增加,科研工作越来越深入,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也会逐渐改善。
跨校联手!上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突破性研究发布

跨校联手!上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突破性研究发布

5月9日,上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INC00606 promotes glioblastoma progression through sponge miR-486-3p and interaction with ATP11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LINC00606可被用作胶质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此外,降低LINC00606的表达能够减弱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体内研究也证明,降低LINC00606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这表明LINC00606有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新型特异性靶点。01 背景调查随着医学技术和临床治疗指南的不断进步,对于预测胶质母细胞瘤(GBM)的调控分子和优化治疗策略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患者的预后仍然很不乐观,需要深入探索能够有效干预GBM进展的靶基因。目前亟需揭示胶质瘤进展中所涉及的潜在分子机制,以期提高治疗效果。细胞凋亡在肿瘤干预和治疗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得到了广泛认可,因为细胞凋亡的异常激活不仅会加剧对化疗和放疗的抵抗,还会加剧肿瘤的不受控制的生长和扩散。因此,寻找调控胶质瘤细胞凋亡过程的关键靶点对于优化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种超过200个核苷酸的分子,在肿瘤细胞的多种生物现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免疫反应、癌症的进展与发生。LncRNAs参与多种细胞行为,例如表观遗传学、转录以及转录后的调控。此外,它们可以作为分子海绵,透过与miRNA相互作用影响靶基因的表达,因此成为肿瘤相关调节系统的一部分,可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展。作为基因表达网络的关键参与者,lncrna与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调节癌症细胞的平衡状态,包括增殖、存活、迁移等细胞过程。对于lncrna在胶质母细胞瘤的调节机制仍有许多未知待阐明。02 研究新动向本研究显示,LINC00606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且呈现特异性。高表达LINC00606的GBM表现出更强的恶性潜能和较差的预后。在功能上,LINC00606有助于促进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同时降低细胞凋亡率。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发现,LINC00606主要富集于细胞质内,通过结合miR-486-3p来促进胶质瘤的发展,miR-486-3p的靶标是TCF12。另外,TCF12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作为转录因子来调控LINC00606、PTEN和KLLN的转录。此外,LINC00606与ATP11B结合,参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凋亡水平,从而助长胶质瘤的恶化。长链非编码RNA不仅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参与信号传导途径,还能调节表观遗传学、转录和转录后修饰。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包括细胞存活、癌症恶化和蔓延。最新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和预后息息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LPP-AS2 透过 miR-7-5p/EGFR/PI3K/AKT/c-MYC 反馈回路来促进胶质瘤的肿瘤发育。该研究发现,LINC00606 在胶质瘤(包括GBM和LGG)中表达丰富,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提示LINC00606 能够作为胶质瘤的特异生物标记。此外,减少LINC00606 的表达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样,体内实验结果也表明,降低LINC00606 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的生长,这表明LINC00606 有望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新的特异靶点。03 研究结论综上所述,LINC00606/miR-486-3p/TCF12/ATP11B通路参与了GBM的发展调控,主要机制是通过LINC00606吸附miR-486-3p并与ATP11B结合,发挥肿瘤调控功能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因此,探究LINC00606调控网络可能会成为治疗GBM的新策略。
视网膜与肥胖:关键细胞的发现引发新思考

视网膜与肥胖:关键细胞的发现引发新思考

理解脂肪组织的形成和作用对于解决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至关重要。然而,脂肪组织或体内脂肪的表现受其位置影响而不同。以网膜为例:悬挂在胃部上方,形似围裙的大型脂肪组织,覆盖着包括胃和肠在内的腹膜内器官。这一器官不仅起到脂肪储存的作用,还在免疫调节和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功能。眼底网膜脂肪组织与“苹果形”体型息息相关。当脂肪囤积显著增加时,便会出现“苹果形”体型,增加了患代谢疾病的风险。这种增加并非由新脂肪细胞的形成(即脂肪生成过程)引起,而主要是由现有细胞的肥大引起的(即肥大过程)。这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抗性。虽然热量摄入过多,但视网膜脂肪形成新脂肪细胞的潜能有限,与皮下脂肪形成形成鲜明对比,对此人们了解甚少。目前,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巴特·德普兰克教授领导的科学家们在人类视网膜脂肪组织中发现了一群阻断脂肪生成的细胞。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细胞代谢》期刊上发表,为探索视网膜脂肪的有限脂肪生成能力提供了新一层面,对于肥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采用先进的单细胞 RNA 测序技术,分析来自各种人类脂肪库的细胞。通过分离不同的细胞亚群并检测它们转变为新脂肪细胞的能力。该研究得到了包括 CHUV 在内的多家医疗机构的支持,涉及 30 多名人类捐赠者,并对不同的脂肪位置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这一技术可确定网膜脂肪组织中的细胞群,可能是解释其不寻常特性的关键。这些被称为间皮细胞的细胞通常排列在体内某些腔体内,作为保护层。这些间皮细胞中有一些重新编程变得更接近间质细胞,这些细胞有潜力转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脂肪细胞。这种细胞状态的动态转变或许是这些细胞对眼底脂肪组织形成的关键机制。研究指出,这些细胞的间质类特性的增强与它们调节微环境的能力有关,这样可以发现一种控制脂肪组织扩张的机制。细胞可以通过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来影响脂质库的整体代谢活动和脂肪蓄积能力,且不会导致代谢并发症的产生。该研究的另一位首席研究员PernilleRainer(EPFL)解释说:“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和潜在地管理代谢不健康的肥胖具有深远的影响。”“发现视网膜脂肪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形成的内在机制,可能带来管理这一过程的新疗法。同时,此研究也为开发调节特定脂肪库行为的靶向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都柏林科学家创造C100疫苗佐剂,为抗癌免疫疗法带来希望

都柏林科学家创造C100疫苗佐剂,为抗癌免疫疗法带来希望

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科学家们取得了一项重要的突破,为研发新的抗癌免疫疗法带来了希望。他们发现,将一种名为C100的疫苗佐剂直接注射到动物模型的肿瘤中,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效果。研究者们发现,甲壳素-derived的C100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建筑材料之一,为甲壳类动物、昆虫和真菌的细胞壁提供强度,能高效激发关键的传感和信号分子,调节抗肿瘤免疫反应。他们有很好的职业前景,今天在国际知名期刊《细胞医学通讯》上发表了他们的工作。埃德·拉维尔(Ed Lavelle)是三一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学院的疫苗免疫学教授,也是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他指出:“原位疫苗是癌症免疫疗法的一种形式,旨在将肿瘤本身转变为疫苗。为了确保其有效性,需要使用佐剂或称为‘疫苗增强剂’来启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就像你预料的那样,即使你已经找到一个潜在的靶点,依然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障碍。其中之一是一个被称为“STING”的感应和信号分子,但目前为止,没有药剂可以清除一些关键的细胞环境障碍。尽管还有必要继续研究,但最近发表的研究揭示了 C100 的作用机制,并带来了重大希望,即潜在地消除一些障碍并激发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期望的免疫反应。现在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C100如何有针对性地激活特定信号通路(cGAS-STING)的一个部分,而不会导致可能干扰抗肿瘤免疫的炎症反应,否则可能会阻碍治疗在临床上的成功。另外,研究小组还发现,通过注射C100,可以与“检查点抑制剂”产生协同治疗效果,从而释放免疫反应的制动力。共同的第一作者Ross Ward补充说:“原位疫苗接种的好处在于不需要识别高度变化的新疫苗抗原,但是必须使用有效且具有特异性的佐剂来诱导保护性的抗肿瘤免疫。我们的研究显示,C100在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