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三联体:癌症免疫疗法的关键

三联体:癌症免疫疗法的关键

  在现代癌症免疫疗法领域,存在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尽管这些疗法有时能够显著减少或完全消除某些患者的癌症,但在其他情况下却完全不起作用。这一谜团长期困扰着科学家们,促使他们提出了多种假设来解释这种差异。  其中一个假设是肿瘤中的突变数量可能影响免疫疗法的效果,突变越多,免疫系统越容易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另一种假设则认为肿瘤周围的微环境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环境能够支持有效的免疫反应,而另一些环境则抑制这种反应。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假设都未能完全解释免疫疗法在不同患者中的效果差异。  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找到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最新研究表明,成功的癌症免疫反应可能依赖于三种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树突状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即“杀手”T 细胞)和辅助 T 细胞。这一发现揭示了三联体的概念,即这三种细胞在同一位置同时作用,才能有效地攻击癌细胞。  这种三联体的发现对于癌症免疫疗法的实施具有直接的临床意义,并有可能改变现有的治疗方式。研究由 Schietinger 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 Gabriel Espinosa-Carrasco 博士领导,并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这项研究的灵感来源于大量的过继性 T 细胞疗法人体临床试验数据。这些疗法通常从患者体内提取细胞毒性 T 细胞样本,扩增后再注入患者体内,然而,尽管逻辑上应该有效,实际效果却常常不理想。  Schietinger 博士指出,细胞毒性 T 细胞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它们需要辅助 T 细胞的帮助才能武装和激活,这是免疫学教科书中的常识。因此,每个激活细胞毒性 T 细胞并准备进行过继性 T 细胞疗法的方案都会添加辅助性 T 细胞产生的重要化学物质。尽管如此,这些细胞在注入体内后,仍然未能有效消灭癌细胞。  研究表明,细胞毒性 T 细胞不仅在初期需要辅助 T 细胞的帮助才能武装和激活,还需要它们在执行杀戮任务时提供持续的帮助。为验证这一假设,Schietinger 博士和团队设计了一种小鼠癌症模型。他们设置了两种实验条件:一种情况下仅注射细胞毒性 T 细胞,另一种情况下同时注射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辅助性 T 细胞。结果显示,只有注射了两种 T 细胞的小鼠,肿瘤才显著消退。  显微镜下的观察进一步揭示了细胞毒性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成功免疫反应中形成的三联体。这种细胞的空间排列,显然是细胞毒性 T 细胞最终收到“杀戮许可证”的关键。  为了验证这一发现是否适用于人类,Schietinger 博士团队与贝勒医学院的同事合作,分析了一组胸膜间皮瘤患者的组织样本。结果显示,对免疫疗法有反应的患者肿瘤中确实存在三联体,而无反应的患者则没有。这进一步证明了三联体在癌症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  这一发现对临床实践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三联体可能成为识别哪些患者对免疫疗法有反应的生物标记。其次,医生在实施过继性 T 细胞疗法时,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方法,混合使用辅助性 T 细胞和杀伤性 T 细胞。此外,这一结果对于设计更有效的癌症疫苗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Schietinger 博士的团队正在开发新的工具,以促进杀伤性 T 细胞和辅助性 T 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三联体形成,并试验新配方的癌症疫苗。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将这一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最终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成功率。Schietinger 博士强调,关键不在于细胞的绝对数量,而在于它们的空间结构。这三种细胞类型需要一起协同作用,开发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治疗方法将是下一步的重要方向。
免疫蛋白C1q在大脑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免疫蛋白C1q在大脑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 Beth Stevens 博士实验室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研究,发现一种免疫蛋白对衰老大脑中的神经元蛋白质合成具有显著影响。Stevens 实验室此前的研究已经揭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通过使用免疫蛋白 C1q 标记突触,从而在发育中的大脑中帮助修剪突触。这项由 Nicole Scott-Hewitt 领导的新研究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进一步表明神经元也能够内化 C1q。研究发现,C1q 能够通过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蛋白、RNA 结合蛋白和 RNA 相互作用,影响神经元内的蛋白质生成。此外,C1q 会随着时间在神经元中积累,这表明它可能在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变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到作用。  研究题为“小胶质细胞 C1q 在衰老过程中积聚在神经元核糖核蛋白 (RNP) 复合物中”  该研究发表在《细胞》杂志上,重点揭示了以下主要发现:  大脑蛋白质生成的年龄变化  在缺乏 C1q 蛋白的成年小鼠中,神经元中蛋白质的产生显著增加,并且大脑中蛋白质的平衡也发生了变化。这表明 C1q 在控制大脑蛋白质生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成年小鼠与年轻小鼠在蛋白质产生上的差异表明这些变化与年龄有关。  神经元吸收 C1q 的机制  研究发现,神经元可以通过细胞内吞作用吸收细胞外的 C1q 蛋白。特别是,C1q 蛋白中的胶原样结构域对于这一吸收过程至关重要。神经元通过这一机制将 C1q 内化,从而使其在细胞内部发挥作用。  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删除成年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 C1q 会影响它们忘记恐惧记忆的能力,这表明 C1q 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1q 可能通过与神经元蛋白质生成相关的特定复合物相互作用,帮助维持记忆和大脑灵活性。  C1q 在大脑衰老中的作用  先前的研究表明,随着大脑年龄的增长,C1q 水平会显著增加。虽然 C1q 在神经元和突触表面的作用已广为人知,并且在大脑发育和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衰老大脑中的作用尚未明确。该研究采用了一种全面的方法来探讨 C1q 如何随着大脑年龄的增长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发现 C1q 与衰老大脑中的 RNA 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这一发现令人惊讶,因为它表明 C1q 存在于老年大脑的神经元内部,暗示由小胶质细胞等大脑巨噬细胞产生的免疫蛋白也会影响神经元内部功能。  失去 C1q 对蛋白质生产和记忆的影响  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缺失 C1q 是否会影响大脑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蛋白质。结果显示,缺乏 C1q 的成年小鼠神经元中蛋白质的产生显著增加。此外,去除 C1q 会影响小鼠忘记恐惧经历的能力,这表明 C1q 在成人大脑中具有独特作用,独立于其先前所描述的突触修剪功能。  结论  这项研究揭示了 C1q 在衰老大脑中的复杂作用,尤其是在蛋白质生成和记忆形成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C1q 在神经元中的积累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变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大脑衰老机制的理解,还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针对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变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研究表明,C1q 通过影响神经元内的蛋白质合成和与 RNA 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在维持大脑健康和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肥胖差异:年龄、性别和种族的影响

肥胖差异:年龄、性别和种族的影响

  在《自然评论内分泌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总结了在临床环境中进行肥胖评估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肥胖不仅增加心脏代谢风险,还可能缩短预期寿命。然而,体内脂肪组织的分布也会对与体重无关的疾病风险产生影响,因此,了解脂肪组织的分布对于理解肥胖的病理生理学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脂肪组织分布的挑战  精确测量脂肪组织及其分布在临床环境中非常具有挑战性。不同的测量技术提供了不同的见解,因此选择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一研究探讨了这些挑战如何影响肥胖研究数据的解释以及临床指南的制定和实施。  不同人群中的肥胖差异  脂肪组织的功能因其解剖位置而异,并且其功能和分布在成人和儿童、不同种族群体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制定特定标准来分析身体成分是必要的。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成分的变化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些变化往往是突飞猛进的。  青少年时期体重指数(BMI)的升高与成年后患病风险增加有关。此外,性别和种族对儿童的脂肪分布和肥胖患病率有显著影响。不同种族群体的脂肪组织分布模式各不相同,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比如,同样的肥胖类别中,亚洲人的内脏脂肪组织(VAT)通常比欧洲人或非洲人更多,这可能解释了某些亚洲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尽管如此,减肥对所有种族群体都有益。然而,许多临床试验中未报告的种族/人种差异仍然是一个问题。  女性肥胖或超重且未患2型糖尿病的寿命通常比男性更长,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脂肪组织分布的不同。女性的脂肪组织更多分布在臀部和皮下脂肪组织(SAT),呈现出梨形分布,而男性则更多分布在腹部,VAT较多,呈苹果形分布。这种差异在青春期开始显现,并在更年期减少。  临床肥胖测量的挑战  在临床环境中,已经引入了多种方法和工具来量化身体成分和肥胖,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其相关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所需的准确度、特定人群和可及性。BMI和其他替代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代谢风险和脂肪组织分布。因此,能够估计脂肪组织、骨骼和肌肉相对位置和比例的指标更有价值。  人体测量学是评估身体特征的定量方法,如体重、身高、BMI、皮褶厚度以及腰围、四肢和臀围。BMI易于计算,已广泛应用于肥胖研究和临床实践。然而,BMI有其局限性,因为它不考虑肌肉质量,高肌肉质量的人可能会被误认为超重或肥胖。BMI对脂质和脂肪组织分布也不敏感,而脂质和脂肪组织分布对于评估代谢健康至关重要。因此,BMI与心脏代谢结果的关联性较差。  虽然腰围与身高、腰臀比和腰围在心脏代谢风险预测方面优于BMI,但它们的临床实施具有挑战性。例如,腰围是在肚脐处测量的,但减肥后下垂的腹部会使肚脐移位,因此重复测量可能不准确。矢状腹径(SAD),即腹部的前后径,可能是这些方法的一个有前途的替代方法。无论肥胖、年龄和性别如何,SAD与内脏脂肪沉积密切相关。  先进的身体成分评估技术  身体成分指的是瘦肉组织、骨骼和脂肪组织的分布和数量。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是预测身体肥胖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然而,BIA有局限性,往往会高估儿童的脂肪组织百分比,而低估成年人的脂肪组织百分比。静水称重法比BIA更准确地评估总脂肪含量,但由于骨矿物质密度变化,仍存在局限性。断层成像方法是评估脂肪组织分布的最佳方法。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是最常用的成像技术,因其可用性和准确性而广泛应用。然而,DXA在肌肉数量和VAT方面存在局限性,因为区域体积是使用解剖模型估算的,而不是测量的。此外,DXA无法测量异位脂肪。与DX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不同,磁共振成像(MRI)不涉及电离辐射,虽然采集时间更长,但在扫描和图像分析上非常耗时。  结论  总的来说,临床环境下肥胖测量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仅使用BMI进行肥胖测量并非理想之举。虽然MRI和DXA对于异位和内脏脂肪的测量非常准确,但与人体测量相比,大规模部署这些技术具有很大挑战性。研究人员认为,SAD是内脏脂肪的最佳和最直接的测量方法。尽管关于最佳临床肥胖测量方法的争论仍在继续,但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更好地反映脂肪分布和代谢风险的改进策略,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和管理肥胖患者的健康状况。
抑郁症患者奖励处理异常,或成新治疗突破口

抑郁症患者奖励处理异常,或成新治疗突破口

  奖励在塑造人类和动物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可食用的零食、礼物、赞赏或表扬的话语、名誉或金钱利益,都会对行为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虽然这种奖励与未来选择之间的关系已被研究了一个多世纪,但对其背后的神经过程,人们仍知之甚少,即大脑如何编码、记忆和将奖励线索转化为未来的行为。  大脑额叶前扣带皮层(ACC)与奖励处理  贝勒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Sameer Sheth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脑额叶前扣带皮层(ACC)的β频率神经活动在识别奖励、确定后续选择以及塑造未来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指出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特征发生了改变,这为使用这些神经信号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快感缺乏症与精神疾病  快感缺乏症是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和与亲友的互动获得快乐,但抑郁症患者往往感到无望和悲伤,无法从曾经愉悦的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这种症状不仅影响抑郁症患者,也与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物质滥用障碍、焦虑症和帕金森病等其他疾病有关。传统的抗抑郁药和治疗方法常常难以解决这种症状。深入了解快感缺乏症的神经基础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方法与发现  Sheth和团队记录并分析了15名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四个大脑区域的神经活动,这些患者正在接受侵入性监测以确定癫痫发作的来源区域。研究人员通过一项名为概率奖励任务(PRT)的感知辨别任务来客观衡量快感缺乏。研究发现,奖励的分配不均导致人们倾向于选择更频繁获得奖励的选项。大多数人会根据反馈修改随后的回答,选择可能获得奖励的答案,而不管其准确性如何。  此外,研究还发现,ACC区域的β频率神经振荡与奖励偏见行为呈正相关,并与奖励的获得及其价值密切相关。ACC在评估奖励刺激和结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充当具有共同奖励评估机制的关键节点。  抑郁症患者的变化  Sheth和团队对四名严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了PRT,发现这些患者的ACC中的奖励处理发生了改变,未表现出偏爱更频繁获得奖励的选择。这表明他们缺乏以奖励为导向的预期,选择较少受到奖励反馈的驱动。这些患者的ACC区域中的β活动减少和延迟,进一步证明了快感缺乏症的神经基础。  未来的研究和治疗  Sheth表示,这项研究确定了ACC中的β活动作为快感缺乏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能改善对严重抑郁症和其他快感缺乏症相关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断和症状监测。研究结果提出了调节ACCβ活动作为治疗快感缺乏症的有效方法的可能性,计划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测试这一假设。  神经技术的进步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通过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计划(BRAIN计划)的资助,部分原因是神经技术的快速发展。NIH BRAIN计划主任John Ngai博士表示,这项研究展示了BRAIN资助的研究对临床产生的影响,数据收集和个性化深部脑刺激方面的创新可能促成新一代精准治疗。  结论  奖励在塑造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大脑额叶前扣带皮层(ACC)的β频率神经活动在识别奖励和塑造未来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特征改变提供了使用这些神经信号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深入了解快感缺乏症的神经基础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
基因变异与慢性疼痛治疗的关系:女性对加巴喷丁的反应研究

基因变异与慢性疼痛治疗的关系:女性对加巴喷丁的反应研究

  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特定基因变异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女性对慢性疼痛治疗药物的反应。研究发现,携带名为Neuregulin 3基因变异的女性在使用加巴喷丁治疗长期疼痛时,效果显著优于不携带该基因变异的女性。这一发现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在慢性盆腔痛的治疗上。  加巴喷丁与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是一种持久且使人衰弱的疼痛症状,全球约四分之一的女性受到其困扰。加巴喷丁作为一种常用的止痛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减少患者的疼痛敏感性。然而,尽管加巴喷丁在某些情况下被证明有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受益。  研究背景与方法  由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深入探讨了加巴喷丁在慢性盆腔痛治疗中的有效性。研究对象为71名服用加巴喷丁的慢性盆腔痛女性,其中29名女性对药物有积极反应,而42名女性则未见显著改善。研究的核心是分析这些女性的基因构成,以确定基因变异是否会影响治疗效果。  Neuregulin 3基因变异的发现  通过对参与者基因的详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Neuregulin 3基因的自然变异在某些女性中与对加巴喷丁的积极反应有关。Neuregulin 3基因生成一种同名蛋白质,该蛋白质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并与疼痛的感知和传递有密切关系。这一基因变异的存在,似乎使得这些女性在使用加巴喷丁后,疼痛症状得到了更好的缓解。  研究意义与潜在影响  这项研究为慢性疼痛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尤其是Neuregulin 3基因在疼痛感知和传递中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具有这种基因标记的女性使用加巴喷丁,可以避免无效治疗和不良副作用。这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还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相关风险。  研究团队认为,这一发现不仅限于慢性盆腔痛,还可能对其他慢性疼痛状况的治疗产生影响。了解基因变异如何影响药物反应,将有助于开发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最终实现个性化医疗。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研究团队强调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以验证这一发现的普遍性。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爱丁堡创新中心(EI)的支持,该中心是爱丁堡大学的商业化服务机构,已为这一发现申请了专利,并正在寻找商业合作伙伴以进一步开展研究。这些未来的研究将有助于在更广泛的人群中验证Neuregulin 3基因变异与加巴喷丁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医疗的前景  这一发现为个性化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了解个体的基因构成,医生可以更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对于慢性疼痛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少的试错过程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总结来说,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对Neuregulin 3基因变异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这一基因变异对加巴喷丁治疗效果的显著影响。这一发现不仅为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并探索其在其他慢性疼痛状况中的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
抗癌药物的新用途:治疗帕金森病的突破

抗癌药物的新用途:治疗帕金森病的突破

  近日,据《Science Alert》报道,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利用FDA批准的抗癌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方法。《神经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帕金森病的遗传病因,发现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CARS)基因突变(c.2384A>T; p.Glu795Val; E795V)是导致帕金森病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为帕金森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项研究由张建国领导的团队进行,包括华大基因的刘汉奎研究员。  CARS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指出,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CARS)基因控制氨基酸合成过程,同时参与各种生物过程,包括细胞生长、血管生成、迁移、增殖和分化。当CARS基因无法正常编码时,这些生物过程将受到干扰,导致疾病的发生。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遗传方式,指只需特定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拷贝)存在变异,就足以导致遗传疾病。NIH指出,当遗传疾病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时,父母双方的单个突变基因拷贝都可能导致该疾病。  研究发现的遗传符号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研究了一个90人的家族,发现CARS E795V突变导致了一种新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了该家族中的四个家庭,共九名成员。这些年龄在42至62岁之间的个体表现出行走困难、小脑共济失调、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病程从1年至25年不等。  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显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迹象。全基因组测序(WGS)显示,所有携带杂合CARS(E795V)突变的家族成员均表现出相同的帕金森病和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s)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病理学改变。MRI和WGS结果均支持CARS E795V突变对该家族神经系统状况的严重影响。  多样的神经退行性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程超过八年的患者开始出现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症状及行动不便。这些症状在不同家庭中有所不同:一个家庭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和垂直凝视功能障碍,另一个家庭表现为认知障碍、喘鸣和手冷,还有一个家庭表现为勃起功能障碍,以及两个家庭出现面部表情扭曲。  四名患者的脑部MRI扫描显示小脑皮质、小脑蚓部和脑桥出现萎缩。先进的成像技术还揭示了与小脑多系统萎缩(MSA-C)相似的特征,包括特定脑区铁沉积和局部脑血流减少,且病情在两年内加重。  发现突变的过程  为了揭示这种疾病的遗传原因,研究人员对四名患病个体和三名未患病的年龄匹配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WGS)。全面分析显示,所有参与者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的11个重复扩增位点的扩增水平正常,并未发现与SCA相关的已知致病突变。  然而,WGS结果显示了一种常见突变:E795V突变在所有九名患病个体中均存在,但在发病年龄或接近发病年龄的七名未患病个体中不存在。这种CARS突变在中国人口数据库(如中国代谢分析项目(ChinaMAP)、汉族基因组数据库(PGG.Han)或gnomAD v3数据库)中非常罕见。  突变的影响及其潜在治疗途径  罕见的CARS E795V突变预计会对基因功能产生有害影响并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实验室测试证实,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CARS的氨酰化活性降低了20%。这些发现得到了生物信息学预测、统计证据和分子检测的支持,强有力地表明这种突变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原因。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现CARS突变为理解和治疗这种致残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这项研究表明,以前已知的突变并不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而是CARS E795V突变是导致这种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这项研究强调了基因分析在确定复杂疾病根源方面的重要性,并为未来开发靶向疗法奠定了基础。  结论  通过研究帕金森病的遗传病因,科学家们揭示了CARS基因突变在这种疾病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未来,基于这些发现的基因疗法可能会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方向,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全面探讨脂蛋白途径在健康代谢中的重要性

全面探讨脂蛋白途径在健康代谢中的重要性

  《营养素》杂志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对健康代谢中的脂蛋白途径进行了详尽的回顾。脂蛋白是由脂质和载脂蛋白结合而成的复合物,这些两亲性分子的核心由胆固醇酯和三酰甘油组成,外层是由磷脂和载脂蛋白结合的游离胆固醇双层膜。  脂蛋白的类型与功能  脂蛋白根据其密度和大小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脂蛋白(a)(LP(a))。HDL和LDL是最小的脂蛋白,直径分别为8至12纳米(nm)和18至25纳米,而乳糜微粒是最大的脂蛋白,直径可达100至1200纳米。  食物中的脂质在胃肠道中被消化后进入肠粘膜,形成乳糜微粒,将三酰甘油运输到血液中。乳糜微粒在肌肉或脂肪组织中分解,形成乳糜微粒残余物,最终由肝细胞清除。  脂蛋白的合成与代谢  脂蛋白的合成主要在肝脏中进行,首先生成含有甘油三酯的VLDL,经过进一步加工,VLDL转变为中密度脂蛋白(IDL),随后变成LDL或LP(a)。VLDL负责运输体内生成的三酰甘油,而LDL则将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其他组织。由于LDL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它被视为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生物标志物。相反,HDL通过逆向胆固醇转运(RCT)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送回肝脏。  脂蛋白在合成后被分泌到血液中,然后运输、修饰并最终被清除。肝细胞和巨噬细胞通过内吞作用获取脂蛋白,并将其分解或利用。  脂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管理血液中LDL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巨噬细胞吸收胆固醇酯。在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最终转化为泡沫细胞,这些泡沫细胞可以储存游离胆固醇或通过转运体将其释放。高LDL水平会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而遗传和代谢因素会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增加的氧化LDL 1(LOX-1)表达可导致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和急性心血管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通过氧化应激激活模式识别受体,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这些影响在肥胖者、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显著。氧化LDL不仅促进了白细胞的粘附和激活细胞凋亡,还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并增加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  血脂异常的管理  血脂异常在肥胖人群中很常见,增加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尽管肥胖和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HDL水平较低,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如LDL)的水平较高。血脂异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也与肿瘤发展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  虽然许多导致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例如衰老、性别、种族或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家族性疾病,但新疗法的研究正逐渐展开。例如,基因疗法提供了一种修改与血脂异常相关的致病基因的有希望的方法。最近的动物研究显示,基因编辑技术在降低循环LDL和蛋白质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PCSK9)水平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PCSK9是一种促进血液凝结、白细胞募集和血小板活化的酶,从而促进CVD进展并影响LDL受体的可用性。PCSK9抗体(如alirocumab、evolocumab和RNA分子inclisiran)已被证明可以降低LDL水平。  治疗选择与未来展望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来降低LDL水平,而依折麦布和贝特类药物则通过抑制脂质吸收来发挥作用。新型抗糖尿病疗法,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Ra(GLP-1Ra)激动剂以及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促泌肽(GIP)双受体激动剂,也被发现能有效控制血脂异常。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与降脂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并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脂质代谢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可能会促进新疗法的开发。RCT作为治疗CVD的一种潜在方法,尽管目前没有数据完全支持HDL与CVD之间的相关性,但它仍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载脂蛋白E(apoE)在RCT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与apoB一起有助于LDL的清除。ApoE类似物提供了另一种增强RCT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  总之,这些研究结果为脂蛋白途径在健康代谢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干细胞疗法的复杂性与挑战: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新发现

干细胞疗法的复杂性与挑战: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新发现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两种最常用的干细胞疗法实际上包含完全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一发现挑战了当前骨科干细胞疗法中广泛接受的“单细胞治愈所有疾病”模式,并强调了在这些疗法投入市场前进行更加严格和明智的鉴定的重要性。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人员分析了从同一受试者身上采集的自体骨髓抽吸浓缩物(BMAC)和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部分(ADSVF)的细胞群。BMAC来自骨髓,而ADSVF来自脂肪组织(脂肪)。这两种疗法都被认为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基质细胞(MSC),这些细胞能够分化成肌肉、骨骼和其他结缔组织。由于BMAC和ADSVF的相似性,它们经常被宣传为可互换的“干细胞疗法”,用于治疗一系列肌肉骨骼和皮肤疾病,尤其是在职业运动员中。  然而,迄今为止,关于这两种疗法的成分和潜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非常有限。缺乏详细信息使得研究人员无法对这些疗法的理想剂量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并助长了干细胞行业在治疗营销中的错误信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研究团队分析了62个BMAC细胞群和57个ADSVF细胞群,创建了一个详细的细胞图谱,描述了每种疗法中的细胞类型、活跃基因及存在的蛋白质。  研究发现  研究结果显示,BMAC和ADSVF中的细胞成分有显著差异。BMAC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浓度极低,主要由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而ADSVF则主要由结缔组织细胞组成。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疗法中与再生功能相关的许多蛋白质要么不存在,要么浓度极低,这让人对其作用机制和整体疗效产生怀疑。  意义与影响  这项研究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还强调了在应用这些生物疗法时需要更加严格的成分定义。研究结果表明,BMAC和ADSVF等生物疗法中的活性成分需要更彻底的鉴定。这一发现推动了整个领域向更标准化的细胞疗法转变,其中临床所需的细胞剂量和蛋白质浓度将被仔细量化和标准化。  未来方向  研究团队建议,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更详细地定义这些疗法中的活性成分,并探索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这将有助于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此外,这些发现还可能推动新型干细胞疗法的发展,使其更加安全和有效。  总的来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这项研究揭示了目前常用的干细胞疗法之间的重大差异,挑战了“单细胞治愈所有疾病”的理念,并强调了在这些疗法投入市场前进行更严格和详细鉴定的重要性。这一研究为未来干细胞疗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脑炎引发肌肉功能丧失的机制及其阻断方法的新发现

脑炎引发肌肉功能丧失的机制及其阻断方法的新发现

  脑部感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引起大脑发炎,但令人困惑的是,患有脑炎的患者常常会出现与中枢神经系统无关的肌肉问题。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揭示了一种新的机制,解释了脑炎如何通过释放一种特定的蛋白质,从而影响肌肉功能。  在一项针对果蝇和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脑炎会释放一种名为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通过血液传播到肌肉,导致肌肉功能下降。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找到了一种阻断这种过程的方法,这对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疾病(如细菌感染、阿尔茨海默病和长期新冠肺炎)引起的肌肉萎缩具有潜在的重大意义。该研究于2024年7月12日发表在《科学免疫学》杂志上。  研究的资深作者、发育生物学副教授Aaron Johnson博士表示,他们的兴趣在于理解一些常见疾病引起的深层肌肉疲劳问题。研究表明,当我们生病时,大脑中的信使蛋白通过血液循环,降低了骨骼肌的能量水平。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病时缺乏运动的动力,这一过程实质上削弱了骨骼肌的正常运动和功能能力。  研究方法与发现  为了研究脑部炎症对肌肉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模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大肠杆菌细菌感染、SARS-CoV-2病毒感染和阿尔茨海默病。当大脑暴露于这些疾病特有的炎症蛋白时,有害化学物质——活性氧(ROS)就会积聚。这些活性氧促使脑细胞产生IL-6,这种免疫相关分子通过血液流遍全身。  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的IL-6以及果蝇体内的相应蛋白质会降低肌肉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的能量产生。Johnson博士解释说,含有COVID相关蛋白的果蝇和小鼠表现出运动功能的下降,果蝇的攀爬能力和小鼠的奔跑能力均不如对照组。  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Johnson博士与佛罗里达大学的合作者杨硕博士(在Johnson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提出,同样的过程可能也适用于人类。例如,细菌性脑膜炎已知会增加IL-6水平,并可能与患者的肌肉问题有关。在COVID-19患者中,尸检显示其脑中存在炎性SARS-CoV-2蛋白,许多长期COVID患者报告称,即使在初始感染消除后很长时间内,他们仍然感到极度疲劳和肌肉无力。此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中的IL-6水平也较高,并且常常伴有肌肉无力。  未来治疗的潜在方向  这项研究确定了预防或治疗与脑部炎症相关的肌肉无力的潜在目标。研究人员发现,IL-6激活了肌肉中的JAK-STAT通路,这导致了线粒体能量产生的减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几种治疗其他疾病的疗法可以阻断这种通路。JAK抑制剂以及几种针对IL-6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关节炎和其他炎症状况。  Johnson博士表示,他们仍不完全清楚为什么大脑会产生一种对许多不同疾病类别的肌肉功能造成如此损害的蛋白质信号。他猜测,这可能是大脑在抵抗疾病时重新分配资源的一种方式,但需要更多研究来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及其对整个身体的影响。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够激发更多关于这一途径的临床研究,并探讨阻断该途径的现有治疗方法是否可以帮助那些经历这种使人衰弱的肌肉疲劳的患者。这一发现为治疗因脑部炎症引起的肌肉功能丧失提供了新的希望。
新型细胞免疫疗法展现治疗转移性实体肿瘤的潜力

新型细胞免疫疗法展现治疗转移性实体肿瘤的潜力

  在一项小型临床试验的初步发现中,一种创新的细胞免疫疗法显示出对转移性实体肿瘤的治疗潜力。这项试验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开展,他们通过基因改造患者的正常白细胞(淋巴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特定的癌细胞。这些初步结果来自几位已接受多种前期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个性化免疫疗法使几名患者的肿瘤缩小,并在长达七个月内阻止了肿瘤复发。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年7月11日的《自然医学》杂志上。  目前已有的细胞免疫疗法,例如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已被证明对某些血癌有效,另一种称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则对转移性黑色素瘤有效。然而,对于其他类型实体癌,找到有效的细胞疗法仍然具有挑战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中心(CCR)的Steven A. Rosenberg博士表示,他与CCR外科部门的Maria Parkhurst博士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  克服细胞免疫治疗的挑战  这种新方法解决了细胞免疫治疗中的两个主要挑战:如何产生大量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T细胞,以及如何增强这些改良T细胞在返回患者体内后的增殖能力。对于每位患者,研究团队从患者的肿瘤中收集了淋巴细胞,然后使用复杂的分子表征技术识别并分离这些淋巴细胞上的T细胞受体,这些受体可以识别每位患者肿瘤中的特定变化。在对这些受体进行基因测序后,他们使用逆转录病毒将受体的基因插入从患者循环血液中收集的正常淋巴细胞中。  实验性个性化细胞免疫疗法的效果  这些经过基因改造的淋巴细胞在实验室中繁殖到数亿个,并注入患者体内,使其表达肿瘤特异性T细胞受体并继续增殖。Rosenberg博士解释道:“通过提取极少数细胞中的天然T细胞受体,并将其放入我们拥有的大量正常淋巴细胞中(每滴血液中有一百万个),我们可以生成任意数量的抗癌细胞。”  在一项更大规模的二期试验中,七名转移性结肠癌患者接受了这种实验性个性化细胞免疫疗法。这些患者在接受细胞疗法之前均接受了几剂免疫疗法药物派姆单抗,之后又接受了另一种名为IL-2的免疫疗法药物。结果显示,三名患者的肝脏、肺部和淋巴结的转移性肿瘤明显缩小,这种情况持续了四到七个月。疾病进展的中位时间为4.6个月。  未来研究方向  Rosenberg博士指出,在三名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有两名接受了来自细胞毒性T细胞的T细胞受体,这些细胞主要负责杀死患病细胞。他表示,研究小组正在探索如何将T细胞受体放入正常淋巴细胞的亚型中,以提高其反应性。结肠癌只是研究团队正在研究的众多实体肿瘤之一,该试验仍在进行中,受试者包括患有不同类型实体癌的患者。  Rosenberg博士总结道:“这只是将正常淋巴细胞转化为能够治疗常见实体癌的细胞的开始。这项研究表明这是可能的。一旦你知道这是可能的,你就会努力改进它。”  这项研究不仅为治疗转移性实体肿瘤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未来的细胞免疫治疗研究指明了方向。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这种新型细胞免疫疗法有望为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