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抑制蛋白异常聚集:延缓衰老的突破口

抑制蛋白异常聚集:延缓衰老的突破口

最近,王涛课题组和王杰课题组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题为“Perturbation of METTL1-mediated tRNA N7-methylguanosine modification induces senescence and aging”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METTL1/WDR4通过介导tRNA-m7G修饰,对于维持衰老过程中蛋白质组稳态有着重要作用,并阐明了tRNA修饰在衰老中的调控效应。蛋白稳态失衡是衰老的一个重要特点,其表现为蛋白质的非正常折叠和异常聚集。在衰老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蛋白稳态失衡。一方面,衰老导致蛋白质的翻译异常,包括错误的氨基酸插入、异常折叠和不完整的蛋白质逐渐积累。另一方面,细胞自噬能力下降,导致异常蛋白质无法及时清除而逐渐积累。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细胞蛋白质组成的改变,从而诱导衰老发生。研究发现,增强自噬的方法,如抑制mTORC1活性、饮食和运动,可以延缓模式动物的寿命。然而,在衰老过程中,蛋白质翻译异常的原因仍不清楚。该研究显示,METTL1/WDR4在三种衰老细胞模型和老年小鼠的肝脏和肾脏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都下降。通过对FlucDM-GFP报告蛋白的分析和衰老相关研究结果发现,敲低或敲除METTL1会增加非正常折叠蛋白的聚集,并加速细胞的衰老。而维持METTL1的表达则可以减少蛋白的聚集,延缓衰老进程。全身敲除Mettl1会加速老年小鼠的衰老进程,寿命仅有6个月;而Mettl1的过表达可以促进顺铂-阿霉素引起的肝肾损伤的修复。研究显示,机体老化伴随的RNA改变,特别是tRNA的m7G修饰水平下降。这导致部分tRNA通过RTD途径加速降解,使得tRNA供应不足,导致核糖体长时间停滞在mRNA对应的密码子位置,从而激活整合性应激反应和核糖体毒性应激反应。前者通过磷酸化eIF2α来抑制细胞全局蛋白质合成的启动,后者则通过磷酸化p38来上调SASP炎症因子的分泌。此外,细胞周期蛋白和Wn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在翻译水平上被抑制。这两种因素共同促进了衰老的发生。该研究实验证实了转录因子sp1对Mettl1和Wdr4的转录调控作用。在衰老过程中,sp1的下调可能是m7G修饰复合物调控下降的重要因素。这项研究揭示了m7G修饰在调控衰老过程中发挥的新生理作用,并发现了导致衰老相关蛋白稳态失衡的新的上游信号通路。这些发现为干预健康衰老提供了新的潜在途径。
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内分泌疗法显效

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内分泌疗法显效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普遍的一种。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前列腺癌专家叶定伟教授,他表示新型内分泌疗法可以延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而全程管理也非常关键。作为一名临床专家,叶定伟指出,在日常诊疗中他发现,过去十年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以前,75岁左右的男性是高发群体,而现在,发病高峰年龄已降至65至75岁之间。据报道,目前在中国,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临床上还急需新的治疗选择,以在减缓疾病进展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叶定伟认为,未来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方向将集中于药物联合治疗、精准治疗等领域。叶定伟指出,尽管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增加,但即便到了晚期并已扩散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依然可以相对较长,这与许多其他实体肿瘤扩散后生存期短的情况不同。对于晚期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其平均生存期可以达到3到5年。据悉,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转移率较高,肿瘤负担重,这在国际上导致治疗方案和疗效存在差异。针对肿瘤负担较重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进行强化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例如,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如恩扎卢胺和阿比特龙,可以直接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通过阻止雄激素的作用来发挥作用。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内分泌疗法是一种通过调节男性性激素水平来处理前列腺癌的方法。雄性激素对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起着关键作用,干扰雄激素的生成和抑制其作用能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癌的发展。叶定伟教授在采访中表示,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的不同阶段和情况下都有重要作用。对于早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可单独使用,控制癌细胞的发展和扩散,延缓疾病进展。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是基础治疗,可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另外,内分泌治疗还可用于出现复发的前列腺癌或手术后残留的病变,以降低复发和进展的风险。这名专家明确表示,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方面,新型的内分泌治疗贯穿整个疾病管理过程。"全程护理理念对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因患者生存期较长,需要社会关心、家庭支持以及个人身心保健的整体关怀。”该专家指出,全程护理包括监测疗效和生活质量,通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叶定伟教授直言,在前列腺癌治疗中,定期监测和随访至关重要。叶定伟教授建议,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的饮食应为清淡饮食,并应减少胆固醇的摄入。他认为应该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早期筛查,并且在诊断过程中应该采用全程化理念,包括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和科普。叶定伟建议,通过筛查和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几乎可达百分之百。他建议50岁及以上的男性每两年检测一次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而对于有家族史或胚系BRCA基因突变者,则应更早地开始筛查。
消化性溃疡治疗现状展望,专家呼吁重视消化系统健康

消化性溃疡治疗现状展望,专家呼吁重视消化系统健康

《领航计划·中国消化性溃疡诊疗现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上海正式推出。根据该白皮书,中国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主要是中青年人群,近70%的患者处于溃疡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的成因主要是Hp(幽门螺杆菌)感染、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等。药物导致的溃疡比例逐渐上升,需要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根据一份白皮书指出,药物的服用不够方便,患者不够遵从,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症状缓解速度较慢,难以满足患者快速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全新机制的抑酸药物起效较快,抑制力强,服用方便,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较小等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抗生素耐药性的提升让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变得棘手,非甾体抗炎药的普遍使用,以及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抗凝血治疗等原因,使得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遇到了挑战。掌握当前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现状,发现临床治疗中的空白之处,对指导规范化治疗非常关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邹多武教授指出,这份白皮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我国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现状,希望在未来通过白皮书的传播,提升公众对消化系统健康的关注,促进我国消化健康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据报道,这份白皮书由专家团队共同努力编撰而成,旨在提供预防和规范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建议,并为政策制定者等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英莲教授介绍,该白皮书的研究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历经半年时间,结合专家建议确定研究内容,并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调研,覆盖了7个大区域、25个省份,共有800名医生和数千名患者参与。专家在会上表示,当公众出现上腹部疼痛、胀满、反酸和嗳气等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对于一些无症状的患者,医生需要提高鉴别能力。在治疗方面,医生需要不断关注和学习新型诊断技术和创新药物,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结节并非肿瘤,应该如何处理?

结节并非肿瘤,应该如何处理?

很多人在体检之后,检查报告显示出现了结节。结节是什么?如果发现有结节,应该如何处理?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医学科的徐国纲主任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结节是医学用语,常见于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较大的称为肿块或包块。”徐国纲表示,体检报告上的结节并非疾病诊断,而是一种影像学表现。有些人会将结节和肿瘤弄混,错误地认为结节就是肿瘤。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徐国纲认为,结节往往生长缓慢,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症状,因为这些结节大多是良性的。肿瘤的生长速度与良恶性有关,一般良性肿瘤生长速度较慢,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能会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做体检发现结节时不要惊慌。”徐国纲建议,应该定期进行体检观察结节,针对不同类型的结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肺结节是指影像呈现为直径小于3厘米、局限性、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病变。其中,超过90%的肺结节是良性的,由炎症、老年性变、良性肿瘤等因素所致,其中极少数为恶性肿瘤。当肺结节直径小于8毫米时,短时间内恶变的可能性较低,每年通过进行胸部CT检查即可;当直径大于或等于8毫米时,建议前往胸外科进一步检查。医生们将通过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来分类管理,并综合考虑再次检查的时间间隔。如果在随访期间发现结节出现增长,同时伴有锯齿状边缘、分裂、结节边缘不清晰、血液流动循环增强或短时间内结节增长突然加速等情况,很有可能是恶性肿瘤,接受者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甲状腺结节是体检时常见的问题,成年人罹患率约为4%。95%以上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影响甲状腺功能,也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良性的甲状腺结节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若甲状腺结节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可能是由腺瘤囊性变出血引起的。如果之前有甲状腺结节,而近期出现迅速、无痛增大,应警惕是否患上恶性病变。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结节,最好尽早到专业医院的普外科或内分泌科进行进一步检查,由专家评估并实施相应治疗。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中形成的一种肿块。由于乳腺是多种内分泌腺的靶器官,因此其结节形成的原因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遗传状况以及内分泌失调紧密相关。大部分乳腺结节为良性,包括乳腺囊性增生产、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它们都表现为乳腺结节。如果在体检中通过乳腺超声发现乳腺内部有不规则形状的低回声结节,并且结节与周围组织的边界不明显,没有明显的包膜,血液循环信号旺盛,还能观察到穿支血管,同时伴随腋下淋巴结肿大,那么就应该及时前往普通外科就医,以便及时得到治疗。徐国纲建议,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结节的出现。具体而言,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适当进行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乳腺癌和乳腺疾病:职场女性的健康威胁

乳腺癌和乳腺疾病:职场女性的健康威胁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首要威胁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呈现年轻化趋势。城市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大都市则更甚。此外,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以及乳腺结节,在女性群体中也呈现高发趋势。职场女性在她的办公桌前努力工作的场景是常见的。久坐办公的女性,因为长时间胸部受压,导致胸部循环缓慢,使得代谢产物和雌激素过多,容易激发乳腺组织,从而引发一些乳腺疾病。为了远离乳腺问题,以下四点需要注意:首先,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学习,保持平和心态至关重要,避免自找烦恼,学会在困扰中自我排解;其次,在茶歇期间,可以站起来,手臂上举扩胸,抖动手臂扭动腰部,让胸部压力得到放松,加强胸部与相关部位的血液循环,让近乎停滞的血液和淋巴循环起来,减少气血瘀滞,降低乳腺疾病的风险;第三,回家后不要一直躺沙发,游泳、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提醒女性朋友们,回家后要及时解下胸罩,这对乳腺健康有益;第四,睡前进行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睡前来个热水澡,用温水淋浴几分钟,对提升胸部形态和丰满度更有帮助。职场女性和她的奶茶在繁忙的工作日,职场女性喜欢在下班后享受一杯奶茶。这是她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方式。这种搭配让她们感到宾至如归,使她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绪低落时,外出散步,手中不离奶茶。但其实,快乐的来源是糖分。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的中心实验室发现,一杯正常甜度的奶茶含有高达40克的糖分,相当于8块方糖。吃甜食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增加愉悦感。奶茶中的珍珠、芋圆和椰果,咀嚼会增加神经元活性,帮助大脑放松减压。一些女性朋友可能会认为,只要开心就好了,不再觉得乳房痛了。高糖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但这好像是发生在老年的事情。人体摄入过多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促进糖的氧化分解和利用。乳腺是一处容易“过度”吸收胰岛素的器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胰岛素在乳腺组织中的存在会刺激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如果要喝奶茶,我建议大家可以遵循以下三点建议:选择茶底较淡的奶茶,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减少奶盖的用量,降低脂肪摄入量;控制饮用量,建议每周最多饮用1-2次奶茶,最好不要在晚上喝。职场的女性以及她们的着装。在职场,女性的穿着一直都是那么得得体又精致,然而,生完孩子后,身型的变化带来了胖、胸大或下垂、腰腹处赘肉等新的“烦恼”。因此,大家在办公室中私下里讨论如何遮掩、瘦身和穿着,以突显“职场女性”的风格。塑身内衣成为微胖女性的最爱,但这也衍生出了胸部疼痛和乳腺增生等问题,究其原因何在?首先,不正确的束胸会导致“孟德尔症”的发生:乳房过大,胸罩尺寸过小,导致胸壁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和压迫,进而引起无菌性血栓性静脉炎,静脉呈曲张伴有红肿,导致胸部和两胁出现胀痛,医学上称为“孟德尔症”。其次,不留意胸罩材质,佩戴时可能会导致微小的化纤颗粒脱落并堵塞乳管开口。此外,一些人过度追求胸罩的挺括和光滑,所以尼龙、泡沫塑料制成的胸罩备受青睐。然而这种胸罩不透气、不吸湿,特别在夏天,汗液难以蒸发,乳房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可能导致皮肤溃烂,渗液,出现湿疹样改变。因此,选择合适的内衣对于优雅穿搭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既能保持健康舒适,又能展现优雅气质。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着许多压力。她们经常需要克服性别歧视和职业发展方面的障碍。此外,她们还必须不断努力保持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这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职场女性来说,这些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她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轻压力,比如寻求支持、建立健康的工作习惯和学会与他人合作。当女性踏入职场时,她们通常会面临快节奏的生活,包括工作、学习和家务。她们可能承受着心理压力,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可能会感到身心疲惫,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激素水平变化,进而提高患乳腺疾病的风险。在高压状态下,体内激素分泌容易不平衡,例如雌激素增多,孕激素分泌下降,可能引发乳腺小叶增生等问题。为了缓解压力,一些女性可能养成了抽烟、喝酒、熬夜,以及饮食无节制的习惯,比如暴饮暴食,不规律进食,偏好烧烤、高碳酸饮料、高脂食物、高蛋白或油炸食品,这些行为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职场女性和她的加班夜晚2007年,《柳叶刀·肿瘤》一篇文章指出,长期熬夜和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人类体内存在一些与“生物钟”相关的昼夜节律基因,其中在乳腺和子宫内膜细胞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乳腺增生和内分泌紊乱有直接的关联,当人们熬夜时,正常的生物钟会被破坏,导致内分泌失调,体内的雌激素等激素产量异常,它们长期作用于敏感的乳腺组织,诱发乳腺腺体大量增生。此外,一个2019年的年轻中国女性熬夜族的调查发现,71.9%的受访者认为熬夜会使自己的精神情绪变差,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还有精神状态低落是熬夜后最常见的现象。熬夜还会引起多种皮肤问题,包括干燥、粗糙、暗沉、油光、长痘、肌肤松弛、皱纹及黑眼圈等。职场女性与她的护肤品现代职场女性注重自身形象,护肤品对她们来说已经成为日常保养的必需品。但是,在选购护肤品时,她们需要考虑在职场中,女性们最常用的自救策略就是护肤品保养。据了解,有70%的熬夜族会选择使用精华、面膜等护肤品。不过,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化妆品和护肤品对乳腺的潜在影响。尽管目前尚未有确凿证据证明化妆品和乳腺癌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并且化妆品也不是导致乳腺癌独立、唯一的因素,但女性朋友还是应当谨慎使用化妆品,特别是在妊娠期、已被诊断为乳腺癌患者或给儿童使用护肤品的情况下。如果必须使用化妆品,请选择正规品牌,并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化妆品的成分,并尽量薄妆,避免长期浓妆。为了预防乳腺疾病,职场女性们应避免触碰“雷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作为一名乳腺科医生,我更希望能够教育女性如何预防疾病,而不是只是治疗病症。
又一款国产ADC出海

又一款国产ADC出海

益普生和昱言科技宣布已达成一项关于ADC药物FS001的独家全球许可协议,合作愉快!根据合同规定,昱言科技将在包括首付款、研发、监管和商业化的关键阶段共获得高达10.3亿美元的资金,并在成功完成开发和获得监管批准后,享有全球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为此,益普生负责进行I期准备工作,包括提交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以及所有随后的临床开发、生产和全球商业活动。ADC的第二型号昱言科技是一家新兴的生物技术公司,最初是在巢生公司的孵化下成立。该公司开拓了高通量、综合性的蛋白质组学平台,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系统支持,以加快发现与临床相关的全新治疗和诊断目标。昱言科技目前正致力于构建用于癌症、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候选产品管线。本次业务的核心项目为FS001,这是⼀种具有先进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科技的潜在新药(FIC),瞄准全新的肿瘤相关抗原。该抗原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并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扮演关键角色。这种新型肿瘤抗原是通过昱言科技独家的高通量、整合性转化蛋白质组学和人工智能(AI)驱动的筛选平台发现的,通过对大量具有明确特征的临床肿瘤样本的分析得出。FS001采用了一种新颖而稳定的可分离连接器与一种非常有效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结合。在多种耐药癌症模型中,FS001也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前疗效。目前,FS001正在进行临床前开发的最终阶段。益普生的资深副总裁与早期研发负责人玛丽·珍·欣里克斯宣布,公司拟推动FS001的一期临床研究,拟在特定实体瘤中对其效力进行评估,这一研究有望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重要的新治疗手段。Catherine Wong,昱言科技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表示,益普生在加速创新疗法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成绩。公司相信FS001有潜力作为单一药物或与标准治疗联合用于治疗多种癌症。FS001的加入标志着益普生获得了第二个授权ADC,这进一步丰富了益普生的ADC管线矩阵。不断提升ADC的能力2023年4月2日,益普生宣布与生物制药公司SutroBiopharma(简称"Sutro")达成协议,获取其临床前资产STRO-003的全球独家代理权。根据协议条款,Sutro有可能获得总计9亿美元的前期、开发、监管和商业化的潜在里程碑奖励。其中包括近期付款9000万美元,以及出售产品后产生的全球销售分层版税。根据Sutro新闻稿,STRO-003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最后开发阶段。这是一种候选的抗体-药物结合物(ADC),其靶向ROR1肿瘤抗原。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中,ROR1肿瘤抗原均表达过于强烈。另外,STRO-003以ROR1为靶点,使用特异的连接技术将抗ROR1的人源IgG1抗体SP11285连接到ß-葡萄糖醛酸六肽连接物上,从而实现了药物抗体比8的目标。这一技术在实体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ROR1在肿瘤研究中是一个成熟的靶点,其他公司的候选药物也在此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MSD、Boehringer/NBETherapeutics、Oncternal和NovalGen。益普生早期开发主管MaryJane Hinrichs在一份声明中表明,肿瘤领域中ADC的潜力已广为人知,STRO-003的加入激发了我们的热情。这是益普生产品组合中首个具有同类中最佳潜力的ADC候选药物,令人兴奋。除了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临床前的研究阶段外,益普生正在推进多条处于临床研究后期阶段的管线,这些研究领域包括肿瘤、罕见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三大方面。小结在成功收购一家ADC公司后,益普生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加大在ADC领域的投资,显示出他们发掘优质资产的独特眼光。同时再次确认,引进许可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阶段制药企业完善产品线的主要途径之一。
人类基因组编辑伦理指引发布

人类基因组编辑伦理指引发布

7月8日发布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目的是规范和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发展。这份文件明确了研究目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要求等内容。根据这份由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制定的指引,强调了禁止进行任何生殖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目前,《指引》的制定意在于规范和指导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实践,解决伦理和安全问题,保障科学研究的道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此次专访揭示了《指引》的主要亮点,包括其在全球标准制定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如何促进国际社会在基因编辑治理和监督方面的协作与共识。翟晓梅指出,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望通过改变人类遗传物质来预防和治疗多种遗传疾病,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然而,这项技术也引发了诸多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基因编辑技术中“可为”的应用范围和“不可为”的限制,将“增进人类福祉”确立为人类基因组编辑的首要原则。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引导和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使其朝着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需全面评估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在风险。2021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的建议,旨在推动人类基因组编辑作为公共卫生工具的使用。这些建议强调了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符合伦理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博士指出:“随着全球范围内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采取最大限度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利用科学手段来改善全球各地人群的健康状况。”翟晓梅指出,《指引》详细阐述了基因组编辑在科学上的重要价值,并强调学术界应充分认识和考虑到这一技术对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为此,《指引》提出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和特殊伦理要求,并对基因组编辑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尽可能清晰的分析。翟晓梅表示,《指引》有三个明显的亮点。首先,指引明确了基因组编辑的一般和特殊要求。其次,在开展临床研究时,应在审慎原则下寻求“行动优先”和“防范优先”之间的平衡,同时需要充分评估拟解决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临床研究的潜在风险。最后,《指引》在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转化中,针对不同的伦理问题进行了相应的伦理要求分析,以提高实践可操作性。拒绝在人类生殖基因组编辑方面进行临床应用《指引》对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提出了普遍和特殊的要求。在特殊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翟晓梅表示:“为了深入了解人类胚胎的发育以及相关疾病,基础和临床前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持续开展。即使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也必须关注伦理问题。例如,当使用具有发育成人类个体潜能的人体生物材料进行研究时,必须遵守伦理规范,明确其来源并关注经处理后的处置情况。进行人类早期胚胎或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和修饰时,处理后的细胞不能被用于妊娠。”《指引》对体细胞和生殖系基因组编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体细胞基因组编辑指的是对体内或体外的某个个体除生殖细胞或生殖细胞祖细胞之外的特定组织细胞进行编辑,以改变部分组织细胞的遗传特性。如果编辑成功,生殖细胞不会受到影响,被编辑基因的特性也不会被传递给后代。在临床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生殖细胞发生意外变化的证据。翟晓梅解释,体细胞基因组编辑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的主要目的是治疗或预防患者的疾病,考虑到受试患者和患者的安全性是伦理学上重要的考量。在进行生殖系统基因组编辑时,有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首先,进行基因编辑可能会导致遗传性状的改变,这些改变会通过自然繁殖传递给后代。选择进行基因编辑时,不仅限于修正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决定因素或促进健康的有益改变,也可能包括增强与非健康目标相关的人类性状或能力。这种做法可能会侵害人的尊严,并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专家们提醒,一旦基因改变被引入人类,将难以逆转或消除。此外,这种技术不会仅限于某一个社群或国家,而是会全球化传播。因此,在进行这类技术时,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伦理审议和全球性讨论,以确保其应用符合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基本原则。“翟晓梅表示,目前很难预测生殖系基因组编辑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和风险。因此,目前进行任何生殖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是不负责任和不被允许的。”翟晓梅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未来进行生殖系统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经过严格审慎的评估后,若符合伦理和法律规范的管理框架,可以在严格监管下进行。
专项整治成效显著!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新措施巩固防范“打招呼”工作

专项整治成效显著!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新措施巩固防范“打招呼”工作

7月5日,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宣布了今年的新政策,旨在持续巩固深化防范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的工作成果。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23年开始开展防范评审专家被“打招呼”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该项工作中,“打招呼”和“请托”等不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进展。那么,针对专项整治的成效如何?今年的评审工作是否会引入新的措施?未来有哪些新想法?《中国科学报》记者就这些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采访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相关负责人。《中国科学报》:对于自然科学基金委2023年防范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专项整治的经验有哪些?负责人相关:首先要考虑如何协调推进和全面部署工作。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委员会领导小组)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部纪检组)要齐心协力,凝练出“正面引导、严明纪律、极限防范、严肃惩处”的16字工作思路,并透过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等渠道,对整顿工作进行详实的研究和部署,以加强相关措施的推广。其次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除了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委层面采取统一防范措施外,各项目评审部门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领域实际情况,开创性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我们需要再次加强系统联动,形成同向发力的局面。驻在部纪检组、监督委员会以及机关纪委等部门从多个角度展开监督,而且我们得到了依托单位在宣传、组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最终是勇于抓、严格管理。我们一直坚持“零容忍”立场,专项整治行动至今,已将因“打招呼”而受处罚的人员按规定录入21个部委、47个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联合惩戒。我们采取了这些措施,向科技界发出了一种持续而严厉的明确信号。《中国科学报》:今年的评审工作中,有哪些新的举措来提醒项目申请人和评审专家遵守评审纪律?各位负责人:今年的项目评审工作除了要求严格执行回避、保密和公正承诺外,还将采取新的管理措施以确保评审工作纪律严明。在通讯评审阶段,通讯评审专家需认真查阅存在于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履职尽责提示与承诺函》,并在承诺公正性之后,才能够参与评审项目。在会议评审过程中,会议主办单位将会发送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和主任亲笔签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议评审项目答辩通知函》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履职提示函》给项目答辩者和会议评审专家。我们还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在评审会议现场全程摆放了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内容的易拉宝,并在会议评审间歇期播放了相关动画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和《看准您就放心投》,旨在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评审氛围。《中国科学报》:今年的会议评审工作将采取哪些新的预防措施?相关负责人已经制定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议评审驻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旨在确保今年会议评审工作的高质量。该方案还明确了新增的防范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持续优化会议评审系统功能,加强项目会议评审投票结果的保密措施。部分项目会评投票系统将不再显示建议不予资助项目的具体得票信息。同时,会继续优化评审专家的通信工具集中保管措施,并实施封闭式管理以确保会议场所的安全和保密。此外,将改进会评专家的公布制度,计划在全年评审工作完成后,年底前统一公布年度会议评审专家名单。《中国科学报》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方面,如何让‘四方责任主体’协同发力?”相关负责人:要解决推动评审专家被“打招呼”的问题,就像治疗顽疾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精准施策,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也要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共同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要求,项目评审专家要坚持原则、守好底线。只有评审专家秉持公正,选出最具创新性的项目,科学基金才能走得更远。项目申请人要专心科研,只要研究水平优秀,评审专家就能给予创新思想并且踏实做研究的人科学基金的资助。依托单位要严格管理,承担责任,希望依托单位能把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专项整治工作纳入科技工作整体部署中,将党风政风、师德师风、学风作风统筹谋划、推进,日常管理严格,关键时刻更加严格。科学基金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职,维护制度,本着对科学基金声誉、广大科技人员和自身负责的态度,坚守底线,不辜负科技界对委内工作人员的信任和期望。《中国科学报》:在严厉打击“打招呼”行为方面,还将采取哪些严格措施?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发挥监督委员会在严肃惩戒方面的作用。首先,我们非常重视与“打招呼”相关的举报线索。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过程的公平和公正已得到科技界的广泛赞誉,专项整治的一系列举措也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忽视了警告,继续实施“打招呼”违规行为。监督委员会鼓励举报人对“打招呼”行为进行负责任的举报,提供真实有效的线索和证据。然后,我们积极调查和严肃处理涉及"打招呼"的科研不端行为。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独立进行学术监督和惩戒不端行为的作用,将相关案件列为重点查办,对查实的责任人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予以严肃惩戒。最后要以案例警示,确保产生震慑效果。对严重违规的科研不端行为责任人,将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公开其违规案例,并及时制作警示教育视频以案例查处情况为基础。结合广泛宣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提醒各方人员提高警惕,自觉维护科学基金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中国科学报》表示,针对巩固深化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专项整治的成果,未来有下列设想:负责人通知:展望未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有关加强科研诚信和建设风气的工作部署。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科学基金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包括教育、激励、规范、监督和惩戒制度。在党纪学习教育和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专项整治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契机,我们与驻部纪检组合作,重点关注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人员管理问题,加强对正式编制、流动编制和兼聘人员的监督,强化项目评审过程的监督,促进政治生态和科研生态相互促进,形成良好局面。另外,我们会制作动画片等受欢迎的宣传形式,来增强宣传效果,加强抵制“打招呼”的自觉行动,持续完善科研诚信规章制度体系,构建更科学合理的制度来防范和抵制“打招呼”。
滑石粉致癌?专家观点分歧激烈

滑石粉致癌?专家观点分歧激烈

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7月5日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其中对丙烯腈和滑石粉的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丙烯腈属于“1类致癌物”,对暴露人群的致癌风险被认定为“确定性致癌”;而滑石粉属于“2A类致癌物”,对暴露人群的危害级别被评定为“可能致癌”。与暴露于丙烯腈相比,一般人更容易接触到滑石粉。滑石粉是从天然矿物滑石中提取的,化学上称为水合硅酸镁。它因广泛用于制造爽身粉和一些化妆品而闻名。在详细审查现有科学文献后,由29名国际专家组成的小组确定,有"有限证据"表明滑石粉可能导致卵巢癌,有"足够证据"表明滑石粉与大鼠患癌有关,并且有"强有力的机制证据"表明滑石粉在人体细胞中呈现出致癌迹象。然而,根据IARC研究团队进行的偏倚分析,无法排除一些研究结果受到滑石粉中石棉的潜在致癌作用所干扰的可能性。最近刊登在《柳叶刀·肿瘤学》的文章指出,目前关于滑石粉致癌的证据仍然不足。此外,2020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涵盖了25万名美国女性,发现使用滑石粉与卵巢癌风险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关联。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是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滑石粉是否会导致癌症。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评估认为滑石粉“可能致癌”的结论推翻了此前对“不含石棉或石棉状纤维的滑石粉”和“会阴使用滑石基体粉”的评价。IARC在2006年进行了特别评估,得出“会阴使用滑石基体粉”致癌性“不能确定”以及“不含石棉或石棉状纤维的滑石粉”致癌性“不大可能”的结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他们已经在《柳叶刀—肿瘤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总结报告,并预定将在2025年出版的第136卷《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论》中做详细阐述。
研究揭示吸烟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研究揭示吸烟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一份由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新调查显示,吸烟可能会是影响我们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速度的最重要生活方式因素之一。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对14个欧洲国家的32,000名50岁或以上成年人进行了10年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人员研究了老年人中认知健康状况与吸烟、体力活动、饮酒和社交等健康相关行为组合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对认知下降速度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在评估认知功能时,需要考虑参与者在记忆和语言流畅性测试中的表现。参与者会按照以下不同的条件进行分组:他们是否吸烟、每周是否至少进行一次中等或剧烈的体育活动、是否每周与朋友和家人见面、以及每天的饮酒量是否多于或等于两杯(男性)或一杯(女性)。他们的研究表明,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认知能力的下降速度,相比之下,不吸烟的生活方式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发现,吸烟者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可能比非吸烟者快10年,甚至有可能高达85%的程度。与其他方面都过着健康生活方式的吸烟者相比,例外是那些经常锻炼、适量饮酒、经常社交的人。这些人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与非吸烟者相似。研究人员考虑了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例如年龄、性别、国家、教育程度、财富状况和慢性疾病。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