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细胞内肌动蛋白结构与癌症侵袭性相关

细胞内肌动蛋白结构与癌症侵袭性相关

由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确定疾病的侵袭性以及了解癌细胞如何从原发肿瘤扩散这两方面十分关键。细胞向邻近组织中的细胞外基质(ECM)移动是癌症发展的核心步骤,直接影响着转移的产生。在AIP Publishing出版的APL Bioengineering杂志中,一组德国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使用乳腺癌细胞系组和来自乳腺癌和宫颈癌患者的原发性肿瘤外植体,来研究两种不同的细胞收缩模式:一种是形成集体组织表面张力,使细胞簇紧凑;另一种是更有方向性的收缩,使细胞能够将自身拉入细胞外基质(ECM)。研究团队发现,具有更强攻击性的细胞相对于其自身的拉力,对细胞外基质(ECM)施加的拉力更强;而非侵入性细胞则对自身的拉力相对于ECM的拉力更强。这种不同的拉力行为是由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结构的差异所致。侵袭性细胞倾向于利用肌动蛋白应力纤维 - 横跨细胞的厚肌动蛋白束 - 来向周围环境施加力量,而非侵入性细胞则是通过其肌动蛋白皮层(位于细胞膜下方的薄网络)施加力量。研究指出,并不是这些缩短样式的总体大小,而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细胞逃逸的潜力。对于使用中度侵袭性细胞进行的实验显示,这些细胞在ECM纤维上所产生的总力与非侵袭性细胞相当,然而它们仍能够从ECM中脱离并侵入其中,而这对于非侵袭性细胞来说是不可能的。布劳斯指出,非侵袭性细胞仍然有较高的细胞外基质收缩性,保持它们在一起,而中度侵袭性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收缩性几乎不存在。因此,尽管它们对细胞外基质纤维的张力较弱,但并没有太多阻碍它们的因素。研究小组对患者来源的重要肿瘤外植体进行了测量,证实了他们在细胞系实验中的发现。他们发现,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高皮质收缩力的细胞数量减少。这说明了,随着肿瘤生长,细胞之间相互吸引并聚集在一起的能力会减弱,这可能会增加转移的风险。
谁可以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家庭共济如何操作?

谁可以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家庭共济如何操作?

最近,国家医保局发布了《禁止冒用他人医保卡,否则将面临处罚!》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网友表示关注,也有一些网友建议编者对政策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为了回应大家的疑问,编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回答,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虑。请问:医保卡里的资金可以供家人使用吗?回答:若您所指的职工医保卡内的款项是指医保个人账户的余额,即为可以。加入职工医保后,可以通过设立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来授权已参保的父母、配偶和子女使用个人账户资金,例如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中个人实际支付部分等。比如说,李明的孩子李小明生病了,需要看医生买药,自己要支付100元。李明参加了医保,账户里还有钱。通过家庭共济,李小明可以用他爸爸的医保账户里的钱来支付这100块钱,这就是家庭共济的作用。请问如何注册“家庭救助计划”?回答:有社保身份(通常是参加协助计划的人)的人可以透过国家医疗保险服务平台的地方专区APP、当地医保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协助”功能,来实现网上办理。具体操作方式将由各个统筹区的医保部门向社会公布;对于操纵智能设备困难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也可以选择在线下医保服务大厅来办理。家庭成员是否都有资格参与“家庭共济”计划?回答:不是的。只有参与了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的家庭成员才有资格享受该政策的福利。李明的家庭情况是这样的:他的妈妈、儿子和岳父都有参加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都有余额。但其中,只有他的儿子一起给李明办理了家庭共济。李明只能使用儿子个人账户的余额来支付费用。因为妈妈的账户未办理家庭共济,所以不能使用其中的余额支付。岳父不符合家庭共济的条件,因此无法办理这项服务。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医保卡中的个人账户资金可以供父母、配偶、子女使用,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被使用人也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二是您必须办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需要注意的是:一是共济成员不包括配偶的父母;二是被共济人不能同时享受共济人的医保报销待遇,即您可以为您的父母使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但具体报销金额仍需依据他们参与的医保制度,参加职工医保的享有相应待遇,参加居民医保的享有相应待遇。家庭共济计划办理完毕后,就医和购买药品时应该使用哪个人的医疗保险卡?回答: 无论何时,就医购药时都需出示患者本人的医保卡。家庭共济政策中,“共济”指的是职工医保参保人个人账户资金,而不是医保卡本身。医保的基本原则是“谁参保谁享受待遇”。即使是家庭共济,这个原则也不改变,参保者依然使用自己的医保卡就医,享受个人的医保待遇。用通俗的说法来解释,金钱可以共享,而卡不能共享。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许多误会。是否就医不使用个人的医保卡会有什么不良影响?答:若未使用本人医保卡进行挂号就医,被称为“冒名就医”,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结算暂停甚至构成违法犯罪。所谓的“假冒医疗”是指为了非法占有而利用他人的医保凭证,在特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挂号就医,并获得医保支付的待遇,以此来欺骗医保基金。这里所说的“他人”,指的是未参加医保的非本人,包括未按规定参加“家庭共济”的家庭成员。《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第17条规定,参保人员必须携带自己的医疗保障证,在就医和购买药品时主动展示并接受检查。第41条明确规定,若将医疗保障证交给他人冒名使用,导致医疗保障基金损失,将被责令退回;若属于参保人员本人的,则暂停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至12个月;若使用他人医疗保障证冒名就医和购药,造成医疗基金损失,还将处以骗取金额2至5倍的罚款。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诈骗罪。例如,报道中提到的小晴,她擅自使用她的表妹小兰的医保卡进行挂号就诊,属于非法冒名就医。又如,在安徽,徐某使用别人的医保卡在某医院看病取药,并享受了该人的门诊慢性病报销待遇,骗取了医保基金12万余元,还将药品二次售出,非法获利1.5万元。经法院审理后,徐某被判处二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并罚款5000元。徐某的行为不仅触犯了“冒名就医”,还触犯了刑法,法院根据相关规定做出了判决。问题:家中长者行动不便,子女可以替他们买药吗?可以的。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17条第2款规定,若由于特殊原因需要委托他人代购药品,必须提供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因此,在老年人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下,子女可以代为购买药物。但在购买药物时,需要用药物使用者本人的医保卡,并提供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务必记住: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可以互相帮助,但绝不可共享任何人的医保卡!中国医保,保你平安!只需三步,仅需7秒钟,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国家医保局的公众号并收藏,即可获取更多便民服务、科普知识和医保政策。
圣因生物与信达生物合作开发高血压治疗药物SGB-3908临床试验申请通过

圣因生物与信达生物合作开发高血压治疗药物SGB-3908临床试验申请通过

2024年5月8日,苏州的圣因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因生物”)宣布,他们与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共同合作开发的治疗高血压的小核酸(siRNA)药物SGB-3908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近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SGB-3908是一种靶向血管紧张素原(AGT)的siRNA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临床前试验数据显示,SGB-3908降低了高血压食蟹猴血清中的AGT蛋白和相关生物标志物(ANGI、ANGII)水平,从而显著降低血压,且效果持久,没有观察到低血压等安全问题。SGB-3908利用了圣因生物独特的新一代siRNA药物平台技术,使该药物具有更卓越的活性和持久的药效,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SGB-3908项目取得一个重要里程碑,圣因生物团队展现高效执行,增强公司在心血管及代谢疾病领域药物布局。该项目快速推进,归功于双方团队近几个月紧密协作。期望继续保持良好合作,加速推进SGB-3908的临床试验,并取得进展,早日造福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关于高血压高血壓是一種普遍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有超過10億人患有此病。高血壓不僅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還可能導致腎損傷、視力下降等併發症。隨著人口老齡化、肥胖、缺乏體育活動和不健康飲食等危險因素流行,全球高血壓患病率持續上升。目前臨床上有有效的降壓治療方法,但降壓藥需要每天服用。高血壓在症狀不明顯時難以察覺,患者可能忘記服藥,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少於20%的高血壓患者能長期有效控制。針對高血壓治療瓶頸,siRNA藥物可直接降低AGT表達,效果持久、安全、患者依從性高,有望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療選擇和長期受益。有关SGB-3908SGB-3908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siRNA药物,针对血管紧张素原(AGT)的靶向药物,采用了公司独有的小核酸药物开发平台LEAD™(LigandandEnhancerAssistedDelivery)进行开发,通过RNAi技术抑制AGT的合成。临床前试验数据显示,SGB-3908可抑制肝脏中AGT的合成,可能导致AGT蛋白的持续减少,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Ang)II的产生,最终实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2023年12月,圣因生物和信达生物共同宣布合作开发SGB-3908,同时信达生物获得了该药物在不同地区未来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选择权。关于AGT肾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起始物质,研究证实它在血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肾素具有明确的降压效果。
基于CS/GelMA水凝胶的类器官功能化研究取得突破

基于CS/GelMA水凝胶的类器官功能化研究取得突破

多细胞构建体作为三维类器官,能够模拟出相应组织和器官的一些结构和功能特征。通常情况下,这些类器官的发育和生长需要水凝胶等基质材料来提供合适的微环境。生物活性陶瓷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被广泛使用,因其生物活性、高生物相容性和优秀的可调节特性。这类陶瓷材料能够调控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并通过不同信号通路释放离子,以影响干细胞的功能。因此,通过改进水凝胶体系的生物陶瓷材料,有望研发出适用于器官培养和功能化的基质材料。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吴成铁和特聘研究员吕宏旭领导的团队,在生物陶瓷材料复合水凝胶用于支持类器官培养、生长发育和功能化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复合水凝胶,由硅酸盐生物活性陶瓷硅酸钙(CS)纳米线和甲基丙烯酸明胶(GelMA)组成。优化后,添加适量基质胶可使其成为培养肠道和肝脏类器官的基质材料。这种复合水凝胶对类器官的生长和功能化起到促进作用。CS纳米线释放的生物活性离子对于维持干细胞的稳定和自我更新至关重要,验证了生物陶瓷材料在类器官培养领域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CS纳米线通过释放生物活性离子并调控纳米线对水凝胶基质的机械强度作用,CS/GelMA复合水凝胶能够支持小鼠肠道类器官的生长和发育。CS/GelMA复合水凝胶培养的肠道类器官表现出与基质胶培养的相似生长和发育特征,包括细胞分化类型的表达、器官功能和传代培养的能力等。此外,研究指出,由CS纳米线释放的生物活性离子有助于促进肠道类器官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传导,提高葡萄糖吸收和ATP代谢活性,从而成为CS纳米线促进器官发育的关键机制。此研究进一步验证了CS/GelMA复合水凝胶的能力,可促进小鼠肝脏类器官的生长发育,培育出的肝脏类器官展现出与正常小鼠肝脏类似的结构和功能特征,说明这种水凝胶在类器官培养领域具有一定潜力和适用性。这项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硅酸盐复合水凝胶,可以用于促进肠道和肝脏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研究探讨了硅酸盐活性材料如何促进器官生长和功能的作用,以及其生物学机制,为类器官研究提供了基础,尤其是在硅酸盐等生物陶瓷材料在该领域应用方面。有关研究成果是关于“一种含有活性生物的硅酸钙纳米线的水凝胶,用于器官oid形成和功能化”,在《材料地平线》杂志上发表,并已提交申请一项发明专利。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和上海“扬帆计划”等的支持。
创新液滴微流控技术:个体化肺癌模型突破肿瘤研究难题

创新液滴微流控技术:个体化肺癌模型突破肿瘤研究难题

肿瘤模型对于肿瘤研究和治疗评估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关键瓶颈。目前热门的肿瘤类器官模型存在着缺乏肿瘤微环境和批次内一致性低的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建立含有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化肿瘤模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在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最近, 清华大学机械系的熊卓/张婷课题组、自动化系的古槿课题组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组成了一个跨学科团队。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个体化肺癌类组装体模型。该模型在批次内具有良好一致性,能够体外模拟个体肿瘤的异质性和微环境(包括免疫微环境),能够准确预测临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这为肿瘤的个性化治疗和药物的精准筛选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小组已经成功研发了基于微量上样方法的液滴微流控技术,以及具有出色原代细胞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胶材料。这一技术解决了多种原代细胞共培养的关键问题。通过在水凝胶材料中包埋来源于肺癌患者的肺癌类器官(LCOs)和多种肿瘤微环境细胞,再经过流体剪切、光固化成型和快速培养,形成了类组装体模型(LCAs)。这一技术可以精确地对临床穿刺样本中微量细胞进行上样控制,同时类组装体模型可以直接冻存和复苏。通过针对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的研究,我们全面证实了类组装体与体内肿瘤的相似性。在药物筛选和临床药物反应预测实验中,我们验证了类组装体可作为药物精准筛选和个性化诊疗的模型。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具有不同肿瘤微环境的病人特异性肺癌集合体模型”的研究成果。张艳梅,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是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前博士后;胡启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20级博士生;裴宇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三人合作撰写的论文中,他们是第一作者。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熊卓以及自动化系副教授古槿。这项研究涉及清华大学机械系和自动化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资助来源包括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脂肪摄入与乳腺癌患者预后:肠道微生物的角色揭秘

脂肪摄入与乳腺癌患者预后:肠道微生物的角色揭秘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中山大学的宋尔卫、陆勇军和胡海等人发表了一项研究,题为“高脂饮食通过诱导肠道微生物介导的亮氨酸产生和PMN-MDSC分化促进了癌症进展”。这项研究表明,与高脂饮食有关的肠道细菌释放大量的亮氨酸,激活骨髓干细胞中的mTORC1信号通路,导致多形核骨髓抑制细胞(PMN-MDSC)的产生,从而促进癌症的发展。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肿瘤生成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肠道-骨髓-肿瘤”轴。另外,脱硫弧菌在肥胖患者的粪便中聚集,与肿瘤生长、粪便亮氨酸、PMN-MDSC水平呈正相关,暗示脱硫弧菌属为促进癌症进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临床资料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显示高脂饮食引发的肠道微生物群使外周血中的亮氨酸水平升高,与女性乳腺癌患者肿瘤内大量PMN-MDSC浸润及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在这个研究中,科研人员首先检查了5031位患有乳腺癌的个人数据。结果显示,与体重指数大于24的患者相比,体重指数小于等于24的患者具有更长的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在接受乳腺癌化疗的患者中,体重指数超过24与较短的总生存期紧密相关。这暗示肥胖可能会促进肿瘤发展,减缓化疗疗效,最终导致预后不佳。通过对6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发现,与体重指数≤24的患者相比,体重指数>24的患者的粪便中富含脱硫弧菌属和红螺旋菌。相反,Feacalimonas、Solobacterium和Gemella属的丰度显著减少。另外,观察到脱硫弧菌在患者中的数量与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呈正相关,这说明肠道菌群的变化在促发肥胖相关癌症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后,研究人员建立了乳腺癌小鼠模型,包括正常饮食组(NFD),高脂饮食组(HFD),正常饮食粪便微生物移植组(NDFMT),以及高脂饮食粪便微生物移植组(HDFMT),研究了肥胖相关肠道菌群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与非偏食组及非偏食膳食组相比,高脂膳食组和高脂膳食膳食组均明显加速了小鼠乳腺肿瘤的发展,暗示肿瘤增长速度受肥胖和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影响。在研究中,使用抗生素喂养摄入高脂饮食的小鼠,以清除肠道菌群后,研究人员观察到抗生素喂养可以减缓高脂饮食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施行了抗生素喂养和横向粪菌移植(HDFMT)的小鼠,也发现肿瘤生长变得减缓。另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发现与乳腺癌小鼠模型得出的结论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失调的方式促进肿瘤的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摄入高脂饮食会导致肠道菌群释放大量亮氨酸,导致血清亮氨酸水平升高,激活骨髓祖细胞中的mTORC1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多形核骨髓源性抑制细胞(PMN-MDSC)的分化,为癌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亮氨酸灌胃实验发现,这显著促进了乳腺肿瘤的发展,提高了肿瘤的浸润程度,同时增加了PMN-MDSC的循环水平。在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研究人员还发现,脱硫弧菌在肥胖人士的粪便中富集,且与肿瘤生长、粪便中亮氨酸含量、PMN-MDSC水平正相关。这显示脱硫弧菌属可能是促进癌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研究人员对181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亮氨酸与BMI以及肿瘤的生长速度呈正相关。值得一提的是,与患有良性肿瘤者相比,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亮氨酸水平明显较高。血清亮氨酸水平较低与更长的无病存活期以及较低的复发风险相关联。综合以上所述,研究结果显示,摄入高脂食物导致肠道微生物释放大量亮氨酸,从而激活骨髓祖细胞中的mTORC1信号通路,诱导PMN-MDSC分化,最终通过肠道-骨髓-肿瘤轴加速乳腺癌恶化。
BMS申请FDA批准纳武利单抗皮下注射治疗实体瘤

BMS申请FDA批准纳武利单抗皮下注射治疗实体瘤

5月6日,BMS宣布FDA已经受理纳武利单抗(商品名为Opdivo,nivolumab)皮下注射制剂的生物制品批准申请(BLA),可用于Opdivo之前批准上市的所有实体瘤治疗适应症,包括单药治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单药维持、以及与化疗或卡博替尼联合使用的方案。预计PDUFA批准日期为2025年2月28日,这将有望成为首个获得批准上市的皮下注射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皮下注射制剂是由纳武利尤单抗和Halozyme公司专利的重组人透明质酸酶PH20(rHuPH20)组合而成的。这次的上市申请主要依据了一个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CheckMate-67T研究(N=495)的数据,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纳武利尤单抗在曾接受全身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患者中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皮下注射纳武利尤单抗在28天内的平均血清浓度(Cavgd28)和稳态血清低谷浓度(Cminss)与静脉输注相比表现出非劣效性,达到了共同的主要终点。其几何平均比值分别为2.098 (90%置信区间: 2.001-2.200)和1.774 (90%置信区间: 1.633-1.927)。次要的关键终点——客观缓解率(ORR),也显示出非劣效性。其中,注射纳武利尤单抗的患者组,皮下注射组的ORR为24.2%,而静脉输注组的ORR为18.2%,(相对风险=1.33;95%可信区间:0.94-1.87),呈现出非劣效性。注射纳武利尤单抗的患者组,皮下注射组的患者PFS为7.23个月,而静脉输注组的患者为5.65个月。在安全性方面,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纳武利尤单抗具有相同的表现。皮下注射后局部反应发生率为8.1%,都是低级别和短暂的。此外,在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两种给药方式中,发生3-4级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5.2%和40.8%,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和14.7%,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1%和22.9%,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6.5%。
被称为“英国最重男子”的杰森·霍尔顿在33岁时离世

被称为“英国最重男子”的杰森·霍尔顿在33岁时离世

据当地时间5月4日的报道,被称为“英国最重男子”的杰森·霍尔顿(Jason Holton)已经去世,享年33岁。据报道,霍尔顿已经有八年没有离开过家门。她的体重达到了47英石(约合600斤),最终因为“器官衰竭”而离世,让她伤心欲绝的母亲莱萨·霍尔顿留下了。霍尔顿女士在她儿子去世后表示,他可能已经面临了8次生死考验,她原以为医生可以再次挽救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最终未能如愿。霍尔顿居住在英国萨里郡坎伯利,当他的母亲发现他呼吸困难时,立即将他送往当地的医院就诊。可惜,当时的状况已经十分危急。医生检查后发出了“危重通知书”,通知霍尔顿由于器官衰竭,他将不可避免地在一周内去世。“杰森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他接受了肾透析和静脉滴注,但他的肾脏已经失去功能,”母亲表达道。在他去世后,尸检官的调查报告指出,霍尔顿是因为“器官衰竭和肥胖”而死。另外要提一句,霍尔顿前往医院的过程也非常艰难,他已经无法独自行走,所以消防员不得不介入,总共有六名消防员将他抬出了室内。画面是两年前发生的一个场景,当时霍尔顿还住在一栋三层楼的公寓里。因为突然昏倒需要去医院就诊,30名消防员出动,花了整整7个小时,最终才把他从公寓楼中移出。“那是我一生中最具毁灭性的时刻,”霍尔顿清醒后这样说。随后,霍尔顿搬进了一栋经过改建的小屋,里面有特别加固的床,而且连地板都经过了加固处理。霍尔顿去世时的体重为600斤,但这并非他最胖的时候,他巅峰时期比现在还要重30多斤。这个情况如此严重是由于饮食紊乱所致。尽管霍尔顿很少活动并躺在床上,但他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是普通英国男性摄入量的四倍,达到1万卡。早餐时他会吃肉串、薯条还有馅饼。无论什么都能激发他的味蕾,那些食物通常都富含高热量,即使他再小心地选择健怡可乐作为搭配。霍顿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过度饮食的原因是童年时的不幸经历。当他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从那时起他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如果有父亲在身边,或许会给我制定饮食规则,防止我吃得太多,”霍尔顿如是说。据报道,霍尔顿在十几岁时开始过度进食,他表示在学校受到欺凌,导致心理问题,“这是导致我不受控制地发胖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不断进食才能让我觉得稍有安慰”霍尔顿说他曾试过减少饮食,但没有看到任何效果,所以他决定干脆继续大吃大喝下去。因为身体过于沉重,霍尔顿即使成年了也无法工作,只能依靠救济金生活。据《每日邮报》报道,他的医疗保健单单就用去纳税人数十万英镑。人们对霍尔顿的遭遇感到悲伤,尤其是他的母亲。很多英国网友认为,母亲的冷漠和纵容与霍尔顿的境遇密不可分。他们认为:“母亲没有及时发现儿子的问题,还支持他吃不健康的食物,这很残忍。”
大麻籽蛋白有效控制高血压,抑制血管紧张素II

大麻籽蛋白有效控制高血压,抑制血管紧张素II

一项最近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调查了大麻籽蛋白以及其生物活性肽对于控制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管理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长期健康问题,其特点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于130毫米汞柱和80毫米汞柱。全球高血压患病率超过30%,这种疾病导致了850万人因血管和肾脏问题死亡。人体的血压主要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来调控。在RAS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促使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后者是一种会使血流减少的血管收缩物质。与此相反,内皮NO合酶在血管内皮中产生一氧化氮(NO),起到血管舒张作用,引起血管张力下降并促进血流。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ACE抑制剂会阻断RAS。但是,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增加个人发生多种健康并发症的风险,如咳嗽、高钾血症和血管性水肿。近期,非药物干预措施,特别是饮食干预,在高血压管理领域备受关注。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蛋白质,在治疗高血压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它们对血压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氨基酸组成。大麻籽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富含降低血压的氨基酸。研究表明,大麻籽蛋白水解产生的生物活性肽能有效降低动物的收缩压,并抑制ACE酶的活性。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大麻籽蛋白及其水解产物所衍生的生物活性肽对轻度高血压成人的血压有调节作用。此外,研究人员还对这些化合物与牛奶中的酪蛋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学习规划31名年龄介于18至75岁之间的轻度高血压成年人组成了这个研究队伍。饮食干预包括每天50克酪蛋白、50克大麻籽蛋白、45克大麻籽蛋白和5克生物活性肽。饮食干预进行了六周,并有两周的清除期。研究对象在六个时间点采集了空腹血样本,用于测量血压相关生物标志物,如 ACE、肾素和 NO。重要观察研究发现,参与研究的成年人中有轻度高血压,收缩压介于130至16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则在110毫米汞柱或更低。大约有35% 的参与者表示正在使用降压药物。有29位参与者声称他们没有遇到任何问题,而有6位参与者称他们只是经历了一些轻微的胀气和腹部不适。饮食调节对血压的影响分析24小时血压水平显示,大麻籽蛋白和酪蛋白衍生的生物活性肽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降压效果。具体而言,来自水解产物的生物活性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8.9毫米汞柱和5.8毫米汞柱。和酪蛋白相比,大麻籽蛋白分别将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了3.5和2.98毫米汞柱。大麻籽蛋白和其生物活性肽在降低血压方面表现出明显不同。相较于大麻籽蛋白,生物活性肽降低了收缩压5.4毫米汞柱,降低了舒张压2.9毫米汞柱。经过针对分别服用和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参与者进行的子组分析显示,三种不同的研究干预措施所带来的降压效果相近。饮食对血压生物标志物的影响与乳清蛋白相比,大麻籽蛋白及其生物活性多肽不仅能够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还能明显降低血浆肾素浓度和 ACE酶活性。然而,并未观察到大麻籽蛋白及其生物活性多肽之间生物标志物调节上的显着差异。研究意义大麻籽蛋白和其所含生物活性多肽似乎在减轻轻度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酪蛋白更有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生物活性多肽的降压效果优于火麻籽蛋白。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来说,膳食中摄入大麻蛋白可能有益处,有助于使他们的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社会因素加剧粮食不平等: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社会因素加剧粮食不平等: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最近在《BMC公共卫生》杂志发表的研究调查了粮食安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同时利用美国种族、民族和性别平衡的代表性人口样本,来解析少数群体之间的差异。背景研究指出,美国人口的粮食安全状况存在不公平现象,不同的少数群体,包括特定种族或族群,以及妇女,面临较多的食物获取机会,导致心血管健康方面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通常源于资源或财务限制导致营养物质获取方面的困难。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非西班牙裔黑人家庭的粮食不安全率为21.7%,而整体人口的粮食不安全率为10.5%。另外,研究发现家庭主要由单亲或女性担任户主时更容易面临粮食不安全的问题。气候变化引发了更频繁和更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农业系统更难以满足全球粮食需求,预计未来粮食安全状况将进一步恶化。有益于健康和环境的饮食选择,比如植物性饮食,也会存在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另外,结构性种族歧视和州地方层面的政策等社会因素也导致了“食品沙漠”的产生,即无法获得健康食物的地区。关于该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的目标是探究粮食不安全与心血管健康理想之间的关联,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种族、民族和性别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差异。他们假定,那些处于边缘、低和极低粮食安全等级的人群,心血管健康问题的发病率最低。相比之下,粮食安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在非贫困群体中并不明显,而在某些群体中则更加显著。其中包括西班牙裔白人成年人,他们往往不会经历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研究人员使用了从2014年到2018年的全国健康访谈调查数据以及2020年的横断面数据。研究对象为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包括非西班牙裔黑人、非西班牙裔白人、非西班牙裔亚洲人和西班牙裔人。只有在研究中包含参与者基于暴露(食品安全状况)和结果(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以及体重指数 (BMI)、吸烟习惯、体力活动水平、高血压、睡眠时长等混杂因素的完整数据时,才会被纳入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对象包括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状态。农业部研发的家庭粮食安全调查模块包含了10项调查内容,旨在监测家庭在一个月内各类食品的供给和消费情况,以评估粮食安全状况。心血管健康的理想指标是依据三个临床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和四项健康行为(戒烟、锻炼、睡眠质量和体重指数)进行计算的。分析还综合考虑了社会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段、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居住地区和饮酒频率。结果研究结果证实了一种假设:粮食不安全与心血管健康状况的联系,并且少数种族、族裔和性别群体承担了不成比例的粮食不安全风险。不过,研究还表明,白人非西班牙裔成年人在粮食安全和理想心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要比少数族裔更紧密。另外,在比较粮食安全水平高的种族和族裔群体时,发现少数群体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于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表现出更高的食品不安全性以及更低的理想心血管健康疾病率之间存在关联,这种关联在女性中明显强于在男性中观察到的关联。在种族和族裔群体中,粮食安全水平较低或极低的成年人更多来自非西裔黑人和西裔社群,而不是非西班牙裔白人和非西亚裔。专家认为,除了外表特征之外,包括结构性种族歧视在内的其他社会因素造成了美国不同地区健康状况的差异。这些因素创造了获取机会、资源和权力的差距。他们认为,尽管公共卫生战略在审查心血管健康状况差异时侧重个人行为,但也需要同样重视社区层面的因素,比如食品环境。公共卫生政策可帮助解决影响粮食供应的上游因素,从而减少粮食供应不平等带来的粮食不安全问题,缓解人口健康状况的差异。结论综合研究显示,少数群体在粮食供应方面面临严重不平等,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有密切关联。需要解决社区因素,而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以及改善人口心血管健康。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