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HFpEF 的新发现:从超微结构异常到潜在治疗

HFpEF 的新发现:从超微结构异常到潜在治疗

  心力衰竭伴保留射血分数(HFpEF)在全球范围内占所有心力衰竭病例的一半以上。据《心力衰竭杂志》报道,美国有超过350万例心力衰竭病例,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 HFpEF。最初,HFpEF 通常与高血压和心肌肥大相关,心脏为了应对压力而过度生长。然而,近二十年来,研究表明 HFpEF 在严重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报道,尽管 HFpEF 在这些人群中的发病率增加,但有效的治疗方案仍然稀缺,主要挑战之一是缺乏对人类心脏组织的深入研究,从而无法明确导致 HFpEF 的具体异常。  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 抑制剂),是少数几种被证明对 HFpEF 有效的药物之一。这些药物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显著降低长期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此外,减肥药物 GLP1 受体激动剂也显示出改善 HFpEF 症状的潜力,正在进行的研究旨在确定其是否也能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这些发现表明,这些药物不仅对糖尿病有效,对 HFpEF 也具有治疗效果。  为了深入研究 HFpEF 的机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他们从25名被诊断为糖尿病和肥胖引起的 HFpEF 患者身上获取了一小块心肌组织,并与14名心脏健康的器官捐赠者的心脏组织进行了比较。使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能够以极高的放大倍数观察心肌的结构,这种技术允许将图像放大到40,000倍,从而清晰地显示出肌肉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包括线粒体和肌节。  研究发现,最肥胖的 HFpEF 患者的心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超微结构异常。具体来说,这些患者的线粒体显著肿胀、苍白和破碎,心肌细胞中还充满了脂肪滴,肌节结构支离破碎。这些异常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无关,但在肥胖程度较低的患者中不太明显。  心血管疾病专家 Mariam Meddeb 博士指出:“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能够看到心肌细胞内部的细节,揭示出线粒体和肌节的异常。”这些发现有助于那些试图开发 HFpEF 动物模型的研究人员,因为它们展示了在微观层面上应关注的具体目标。  研究团队的 Kass 博士表示:“这些结果提示,减少肥胖是否能逆转这些超微结构异常,从而改善 HFpEF 的预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这些研究发现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其是通过减肥和其他药物疗法来逆转心肌的超微结构异常。  了解 HFpEF 的病理机制和肥胖对心脏的具体影响,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新发现不仅为科学家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也为临床医生在治疗 HFpEF 患者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深入探索肥胖对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 HFpEF 患者的预后。  总之,HFpEF 的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揭示了肥胖在心脏病中的具体作用,并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目标。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改善 HFpEF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全球数百万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我们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显著降低 HFpEF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风后大脑再生的希望:从细胞反应到潜在治疗

中风后大脑再生的希望:从细胞反应到潜在治疗

  中风常常导致大脑不可逆转的损伤,是导致长期依赖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现代医学在中风的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于如何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的再生,科学界仍然知之甚少。然而,最近由维也纳医科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为我们理解中风后的细胞反应及其在脑再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为开发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  单细胞 RNA 测序揭示细胞活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使用了单细胞 RNA 测序技术,这种技术在中风研究中已经建立并广泛应用。研究由Daniel Bormann、Hendrik J. Ankersmit和Michael Mildner领导,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能够在中风后的早期阶段识别出不同类型的细胞及其反应,特别是关注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两种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在大脑中发挥着许多基本作用,尤其是在受损后的修复过程中。  细胞相互作用与神经胶质屏障  科学家们发现,中风后星形胶质细胞迅速分裂并积聚在梗塞区域周围。通过进一步的复杂分析,他们揭示了这些细胞在脑梗塞区域的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显示,这两种细胞类型的基因活动模式有相当大的重叠,尤其是在梗塞周围构建神经胶质屏障的基因上。这个发现表明,这些细胞在受损组织和健康组织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防止损伤进一步扩散。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种信号分子——骨桥蛋白,这种分子可能在引导神经胶质细胞到梗塞边缘起着关键作用。在这里,神经胶质细胞不仅形成屏障,还可能参与其他功能,如促进神经再生和防止进一步损伤。这种免疫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风后大脑再生过程的一个重要视角。  中风的严重后果和现有治疗的局限性  在全球范围内,中风是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永久性残疾和需要长期护理的主要原因之一。缺血性中风,通常由脑血管堵塞引起,导致大脑部分区域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中断,从而引发脑梗塞和神经组织的不可逆损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恢复血流,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但这仅对部分患者有效。  由于对中风后脑梗塞区域内的细胞过程了解有限,科学界尚未开发出有效的促进神经组织再生的治疗方法。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深入研究细胞相互作用和基因活动模式,有可能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大脑功能。  展望未来:新的治疗策略  Daniel Bormann及其团队的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他们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中风后大脑细胞的复杂反应,还为如何利用这些反应促进神经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神经胶质细胞和免疫细胞在中风后大脑修复中的作用,尤其是如何通过调节这些细胞的活动来促进再生过程。此外,研究团队还计划研究其他类型的中风和神经损伤,以验证这些发现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  中风后大脑的修复和再生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的过程。虽然现有的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远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未来有望开发出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帮助更多中风患者恢复健康,重获生活质量。
肠道微生物与致癌物的互动:潜在的癌症风险预测工具

肠道微生物与致癌物的互动:潜在的癌症风险预测工具

  肠道内有超过10万亿个微生物,它们在人体的消化、免疫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最近,EMBL研究人员和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大学的合作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对致癌物反应及癌症形成的潜在影响。这项研究结果或许能够为预测和预防癌症提供新的方向。  肠道微生物与致癌物的关系  致癌物是一类能够使普通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化学物质,它们存在于许多环境中,如烟草烟雾中的亚硝胺BBN。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接触到BBN时,几乎100%会患上恶性膀胱癌。因此,BBN常被用作研究致癌物诱发癌症的实验模型。  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大学的Janoš Terzić实验室在研究这个模型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给小鼠喂食能够杀死99.9%肠道细菌的抗生素,同时让它们接触BBN,那么小鼠形成肿瘤的几率会显著降低。接触BBN的小鼠中,90%会患上膀胱肿瘤,而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小鼠中,只有10%会患上膀胱肿瘤。这一发现让研究人员猜测,肠道细菌可能在调节体内BBN的处理方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跨学科合作与研究发现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Terzić与EMBL团队负责人Michael Zimmermann会面,双方决定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探索肠道细菌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小鼠对致癌物的反应方式。通过多种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肠道中的细菌可以将BBN转化为BCPN。BCPN是一种与BBN类似的亚硝胺化合物,但它集中在膀胱中并以微生物组依赖的方式引发肿瘤形成。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500多种分离和培养的细菌,确定了12种能够将BBN转化为BCPN的细菌种类。这些细菌大多与皮肤有关,推测可能通过动物的梳理过程从皮肤暂时转移到肠道。接着,科学家使用人类粪便样本证明,人类肠道细菌也能将BBN转化为BCPN。将人类粪便移植到没有自身肠道微生物组的小鼠肠道中,这些小鼠也能将BBN转化为BCPN。  个体差异与癌症风险预测  研究发现,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代谢BBN的能力以及参与生物转化的细菌种类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组可能代表了其对化学诱发致癌物质的反应倾向,进而能够预测个人的癌症风险。研究人员认为,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以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和预防癌症的工具。  Terzić指出,个体间微生物群的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接触致癌物质后不会患癌,而其他人则会患癌。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个性化的癌症预防策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来降低致癌物的影响。  抗生素预防癌症的局限性  尽管抗生素在实验中显示出抑制肿瘤形成的效果,但研究人员强调,抗生素并不能普遍用于预防癌症。Zimmermann指出,癌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很少只有一个原因。因此,更多的研究需要进行,以了解微生物群如何影响不同类型致癌物的代谢。  总体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在调节致癌物处理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并为癌症风险预测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与致癌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科学家们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癌症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造福更多人群。
药明康德2024年上半年财报解析:潜在调整与市场拓展

药明康德2024年上半年财报解析:潜在调整与市场拓展

  2024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收入172.4亿元,同比下降8.6%;归母净利润为42.4亿元,同比下降20.2%。尽管整体营收有所下降,但公司在第二季度的表现环比有所提升,显示出一定的抗压能力。这一现象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他们对药明康德及其在CXO(医药外包服务)行业中的未来表现充满期待。  业绩表现与背景分析  药明康德在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药明康德的营收增长显著。2023年上半年,公司剔除新冠项目后实现了27.9%的营收增长,达到189亿元。新增了600多家客户,商业化订单同比增加25%,这使得药明康德在当时取得了显著的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创新药进入内卷周期,公司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2023年,药明康德在亚洲地区进行了裁员,特别是在研发部门,这反映了公司对未来增长的谨慎预期。此外,药明康德在其子公司药明生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表明公司在调整其业务结构以应对市场变化。  市场拓展与全球布局  从2023年到2024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在全球市场的布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和日韩市场的营收占比有所下降,而欧洲市场的占比则在上升。2024年上半年,欧洲市场的营收达22.2亿元,占总营收的13%,较去年同期的12%有所提升。  药明康德的子公司药明生物在欧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药明生物的CEO陈志胜博士表示,欧洲是CDMO(合同开发与制造组织)企业的重要市场,药明生物在欧洲的品牌认知度已经非常高。2023年,不少中国Biotech企业的项目转移到欧洲公司,进一步增强了药明生物在欧洲市场的地位。  类似的,凯莱英也在欧洲市场积极扩展业务。今年五月,凯莱英宣布与Discovery Park签订新协议,全面接管前辉瑞英国小分子原料药试验工厂和部分开发实验室,建立其在欧洲的首个生产基地。这标志着凯莱英在欧洲业务扩展的重要一步。  法案影响与应对策略  美国的立法进程对药明康德及其他CXO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生物安全法案》的提案,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药明康德的半年报,目前众议院和参议院对该法案的立场尚未协调一致,这意味着该法案的通过仍存在不确定性。  药明康德积极游说美国国会,以应对可能的立法风险。2024年3月,药明康德聘请大成全球顾问进行游说。药明生物也在今年一季度聘请FGS Global进行游说。根据美国联邦记录,二季度药明康德在游说国会方面的支出达到36万美元,环比一季度增加三倍。  不仅药明康德,其合作伙伴也在积极游说国会。Vertex在二季度花费98万美元进行游说,表示《生物安全法案》将影响其生产费用和采购速度。类似的,礼来也在游说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以维护其在药明康德的生产合作关系。  多肽业务的亮点与未来展望  在药明康德2024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多肽业务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TIDES业务收入达20.8亿元,同比增长57.2%。截至6月底,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47%。相比2023年上半年,TIDES业务的增长更加显著,进入了快速放量阶段。  多肽业务的增长与GLP-1类药物的市场需求密切相关。GLP-1类药物,如诺和诺德的司美减重药物和礼来的减肥药,市场需求强劲,导致供应紧张。药明康德不断扩建多肽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2024年1月,公司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已增加至32,000L,居国内CDMO企业领先地位。  未来三年内,随着减肥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多肽业务将继续成为药明康德的重要增长点。药明康德在多肽产能上的领先地位,将为其带来大量供应链订单需求,推动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结语  尽管药明康德在2024年上半年面临一定挑战,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和多肽业务的强劲表现,为其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公司积极应对立法风险,药明康德有望在下一个财季实现业绩的反弹和增长。投资者对药明康德及其在CXO行业中的前景充满期待,期待公司在未来交出更加亮眼的成绩单。
武田制药2024财年Q1财报解读:Soticlestat的挫折与呋喹替尼的亮点

武田制药2024财年Q1财报解读:Soticlestat的挫折与呋喹替尼的亮点

  近日,武田制药公布了2024财年第一季度(4月至6月)的财报,透露出其在研CH24H抑制剂Soticlestat(TAK-935)的减值损失达215亿日元(约合1.43亿美元)。这项减值主要源自Soticlestat在两项III期研究中的失败,导致武田对该项目的未来前景产生了谨慎态度。然而,在财报中,武田制药也展示了一些积极的方面,尤其是呋喹替尼的市场表现,成为了这一季度的亮点。  Soticlestat的背景与挑战  Soticlestat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胆固醇24-羟化酶(CH24H)抑制剂,旨在通过抑制CH24H降低脑内24S-羟化胆固醇的浓度,从而控制癫痫发作。武田制药在2021年以近2亿美元的前期费用从Ovid Therapeutics公司获得了该药物的全球权利,寄希望于其能为Dravet综合征(DS)患者带来突破性疗法。此前,Soticlestat已在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DS的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  然而,在2024年6月17日,武田和Ovid Therapeutics共同披露了Soticlestat分别针对Dravet综合征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的III期关键性试验(SKYLINE和SKYWAY)的初步数据。结果显示,两项试验均未能达到主要终点。SKYLINE研究未能显著减少抽搐性癫痫发作频率,而SKYWAY研究也未能在LGS患者中显著减少主要运动性掉落癫痫发作的频率。这一结果无疑为Soticlestat的开发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如此,武田制药表示,Soticlestat总体上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在多个关键次要疗效终点中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效果。公司计划继续与监管机构讨论完整数据,以确定下一步的开发计划。  财报中的亮点:呋喹替尼的强劲表现  尽管在Soticlestat上遭遇挫折,武田制药在2024财年第一季度的整体财务表现依然强劲。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武田第一季度总收入约1.2万亿日元(约合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其中,消化道肿瘤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收入达到3485亿日元。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治疗的药物Entyvio的销售额激增22.1%,达到2344亿日元。罕见病产品组合也表现优异,增长了16.8%,达到1995亿日元,其中Takhzyro的销售额增长了35.6%,达到560亿日元。  更为显著的是,呋喹替尼(fruquintinib,Fruzaqla)的市场表现成为这一季度的最大亮点。数据显示,4月至6月期间,呋喹替尼的销售额达到7800万美元,环比增长56%。在美国市场方面,自上市以来,呋喹替尼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已超过5000万美元,累计半年总销售额近1.4亿美元。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呋喹替尼的市场潜力及其对武田未来业绩的积极影响。  未来展望与总结  尽管Soticlestat的III期试验结果令人失望,但武田制药并未因此陷入困境。其在消化道肿瘤领域和罕见病产品组合的强劲表现,以及呋喹替尼的出色市场表现,都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武田制药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进Soticlestat项目,与监管机构讨论完整数据,以决定下一步的开发路径。同时,武田将继续专注于其核心业务领域,进一步推动产品组合的市场扩展和销售增长。  总体来看,尽管面临Soticlestat的挫折,武田制药在2024财年第一季度仍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财报。随着呋喹替尼的持续放量和其他关键产品的稳步增长,武田有望在未来继续实现可持续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度过短暂的阵痛周期,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百奥赛图与IDEAYA合作:瞄准肿瘤精准医疗的全新里程碑

百奥赛图与IDEAYA合作:瞄准肿瘤精准医疗的全新里程碑

  7月31日,百奥赛图宣布与IDEAYA Biosciences公司达成一项重要的选择权和许可协议,致力于共同开发潜力巨大的同类首创B7H3/PTK7 BsADC项目。此项目聚焦于肿瘤精准医疗,通过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进一步推动癌症治疗的进步。  协议条款与潜在收益  根据协议条款,百奥赛图将获得一笔首付款,并在IDEAYA行使选择权后,有权获得选择权行使费、开发和监管里程碑付款、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分成。整个交易的潜在总额达到4.065亿美元,其中包括1亿美元的临床开发和监管里程碑付款。这笔巨额资金不仅体现了双方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持。  潜在“First-in-Class”的创新  此次协议赋予IDEAYA全球独家许可的选择权,开发百奥赛图的B7H3/PTK7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有效载荷BsADC项目。B7H3和PTK7在多种实体瘤类型中共同表达,包括肺癌、结直肠癌和头颈癌等癌症,这些癌症的患病率达到两位数。根据临床前数据,这一项目有望作为单药疗法药物进行开发,也可以与IDEAYA的DDR疗法项目(如PARG抑制剂IDE161)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该项目的开发候选药物提名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预计将为肿瘤治疗带来全新的突破。  百奥赛图的全球化布局  此次合作并不是百奥赛图第一次将ADC项目推向国际市场。2024年1月8日,百奥赛图宣布与Radiance Biopharma达成一项独家选择权与授权协定。该协议允许Radiance获得百奥赛图同类首创全人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双抗ADC)的授权,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治疗性产品开发、生产和商业化。  根据这一协议,如果Radiance行使选择权,百奥赛图将获得选择权行使费、许可费、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分成。此外,如果Radiance将该授权再许可给第三方,百奥赛图还将获得分许可费。这一合作进一步展示了百奥赛图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研ADC管线与未来展望  截至目前,百奥赛图拥有五条在研ADC管线,均为双抗ADC,分别为YH012,YH013,BCG011,BCG012,BCG013。其中,YH013、BCG011、BCG012、BCG013均为与多玛医药合作开发的项目。这些管线的存在不仅丰富了百奥赛图的产品组合,也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百奥赛图的这些在研项目展示了其在ADC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每一条管线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治疗突破,特别是在癌症治疗领域。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百奥赛图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双抗ADC的技术优势  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种将抗体的特异性与化疗药物的强大杀伤力相结合的创新疗法。百奥赛图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展示了其在抗体药物开发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前瞻性视野。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百奥赛图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研发资源和市场渠道,也能够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  结语  百奥赛图与IDEAYA的合作标志着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过创新的B7H3/PTK7 BsADC项目,百奥赛图不仅展示了其在抗体偶联药物开发方面的技术实力,也为全球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未来,随着更多在研管线的推进和市场拓展,百奥赛图有望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薛定谔公司:技术入股与自研创新的双轮驱动

薛定谔公司:技术入股与自研创新的双轮驱动

  美东时间7月31日,薛定谔公司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整体财务数据平淡无奇,但笔者发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薛定谔因孵化生物技术公司Morphic而持有其834,968股股份。在礼来宣布以约32亿美元收购Morphic之后,薛定谔将获得约4759万美元的回报。这一笔收益,不仅标志着薛定谔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回报,也彰显了其技术入股策略的成功。  早期布局与技术合作  2015年,薛定谔与Polaris Partners和TA Springer共同创立了Morphic Therapeutic,这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新一代口服整合素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技术源自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教授Tim Springer博士。Morphic成立后,吸引了辉瑞和艾伯维等大型制药公司的投资,并与艾伯维合作开发治疗纤维化疾病的整合素抑制剂。  薛定谔与Morphic的合作主要集中在α4β7整合素抑制剂的开发上。α4β7整合素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有效靶点,目前获批的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是一种需要注射给药的抗体药物,使用不便。为了改善患者的用药体验,薛定谔和Morphic团队希望设计出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药物MORF-057。通过结合物理建模、量子计算和自由能扰动模拟(FEP+)等计算方法,并进行设计-制作-测试-分析(DMTA)循环优化,最终成功设计出MORF-057。实验数据显示,MORF-057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与已上市抗体药物一致的药效生物标志物变化,并正在进行三项二期临床研究。  技术入股策略的成功案例  薛定谔的技术入股策略不仅在Morphic的案例中取得了成功,此前的Nimbus案例也颇具代表性。武田以40亿美元首付款收购Nimbus的TYK2药物,薛定谔因此获得了超过1.472亿美元的现金分配。这笔“意外之财”使薛定谔在2023年实现了全年净利润4070万美元,首度扭亏为盈。  薛定谔的商业模式不仅限于软件授权,还通过创办公司对外输出其平台技术。这种模式为薛定谔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为其技术平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自研药物的探索  近年来,薛定谔在技术入股的同时,也逐渐加大了自研药物的投入。2018年,薛定谔开始组建团队,专注于药物研发,并与BMS、大冢制药、赛诺菲和礼来等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薛定谔目前有三条自研临床管线,均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分别针对肿瘤学领域的不同靶点。  1. MALT1抑制剂SGR-1505:用于治疗晚期B细胞淋巴瘤,预计初步数据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公布。  2. CDC7抑制剂SGR-2921: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步临床数据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报告。  3. Wee1/Myt1抑制剂SGR-3515:目前正在对晚期实体瘤患者进行I期临床研究,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公布初步临床数据。  财务表现与未来展望  薛定谔2024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4730万美元,其中软件收入达到3540万美元,同比增长21%。然而,由于研发投入巨大,第二季度运营费用为8410万美元,导致公司净亏损5400万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薛定谔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有价证券约3.815亿美元。  尽管短期内亏损持续,但Morphic的成功收购为薛定谔带来了一次性收入,增强了公司的现金流。未来,随着自研管线的推进和新技术平台的开发,薛定谔有望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总结  薛定谔通过技术入股和自研创新,成功在生物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Morphic和Nimbus的成功案例,不仅验证了薛定谔技术平台的价值,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金支持。随着更多自研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薛定谔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多突破,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新的希望。
勃林格殷格翰收购Nerio,完善免疫肿瘤产品线

勃林格殷格翰收购Nerio,完善免疫肿瘤产品线

近日,勃林格殷格翰在其免疫肿瘤产品线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公司以高达13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Nerio Therapeutics(简称为Nerio),为其产品管线增添了一项创新的临床前项目。勃林格殷格翰的目标是将该项目发展为其免疫肿瘤产品组合中的一个潜在关键部分,以提升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Nerio的多种小分子能够抑制作为免疫检查点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N1和N2(PTPN1和PTPN2)。这一机制使得PTPN1/N2抑制剂可以激活免疫系统,进而对抗肿瘤细胞。目前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勃林格殷格翰正致力于改变这一局面,通过开发以免疫检查点阻断为基础的全面产品线,旨在增强免疫系统并直接靶向肿瘤细胞,从而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免疫肿瘤疗法的益处。Nerio的小分子抑制剂有潜力作为单一药物疗法,成为勃林格殷格翰产品系列的重要补充,且能够与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种肿瘤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此次收购是推动肿瘤治疗显著改善的重要一步,进一步巩固了勃林格殷格翰在肿瘤领域的产品线。这一收购将研发中的免疫肿瘤疗法与肿瘤细胞靶向疗法相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大的治疗潜力。
宜明昂科携手Instil Bio,双特异性抗体全球合作新篇章

宜明昂科携手Instil Bio,双特异性抗体全球合作新篇章

北京时间2024年8月1日,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明昂科”)与Instil Bio, Inc(纳斯达克代码:TIL,简称“Instil”)宣布达成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Instil将获得宜明昂科的专有PD-L1xVEGF双特异性抗体IMM2510及下一代CTLA-4抗体IMM27M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授权协议的主要条款根据协议条款,Instil的全资子公司SynBioTx将获得IMM2510和IMM27M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而宜明昂科则保留在大中华地区(包括台湾、澳门和香港)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宜明昂科将获得最高5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可能的近期支付,并且在达到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有望获得超过2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外,宜明昂科还将依据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地区)销售净额获得个位数至低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IMM2510是一种新型的双特异性抗体,可能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它是由抗PD-L1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融合而成,能够有效结合VEGF。IMM2510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仅能结合VEGF-A,还能与多种VEGF受体配体结合,这使得其具有较小的分子量,从而提高了肿瘤的穿透能力,同时增强了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活性,旨在提升对肿瘤的杀伤效果。目前,IMM2510已完成一项针对晚期实体瘤的剂量递增临床试验,并且在包括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内的多个疗效事件中展示了显著效果。IMM27M是一种新型CTLA-4抗体,具有增强的ADCC活性,旨在促进肿瘤内调节性T细胞的耗竭,从而提升第一代CTLA-4抗体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其不良反应。IMM27M已完成一项剂量递增的临床试验,显示出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抗肿瘤活性。该药物预计于2024年7月在中国开展与IMM2510的联合研究。
高效生成人类内皮细胞的新方法:突破性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研究带来新希望

高效生成人类内皮细胞的新方法:突破性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研究带来新希望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因素,而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对于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血管的最内层由内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在调节血压、血液凝固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研究人类内皮细胞对于揭示这些疾病的根源至关重要。然而,从人体获取足够的内皮细胞样本并不容易,这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挑战。波恩大学医院(UKB)和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介绍了一种高效、经济且可重复的方法,可以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中生成功能性内皮细胞,为在体外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心血管研究》杂志上。  内皮细胞的关键作用  内皮细胞排列在血管内壁,执行许多重要任务,包括调节血压和血液凝固。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内皮细胞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这些细胞的功能和行为对于理解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至关重要。然而,获取和培养足够数量的内皮细胞样本一直是科学研究中的一大难题。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潜力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因其未分化的状态,具备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潜力,包括内皮细胞。这使得hiPSC成为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材料。尽管过去已经开发了多种将hiPSC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复杂、耗时且成本高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生长因子结合纯化步骤来富集成功生成的内皮细胞。然而,这些方法仍然存在效率和可重复性的问题。  ETV2:分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George Church教授和波恩大学的Volker Busskamp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转录因子ETV2在hiPSC分化为内皮细胞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PGP1 ETV2 iso2的hiPSC系,通过添加抗生素强力霉素可以特异性激活ETV2。这一发现为开发高效的内皮细胞生成方法奠定了基础。  新的高效分化方案  波恩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arah Rieck博士的领导下,与Volker Busskamp教授团队的Kritika Sharma合作,改进了PGP1-ETV2-iso2系的分化方案,并与传统的使用生长因子的策略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后的ETV2方案在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优于使用生长因子的方案。具体而言,ETV2方案能够更快速地生成内皮细胞,所需的培养基添加剂更少,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纯化步骤。此外,该过程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可以轻松应用于其他hiPSC系。  功能性内皮细胞的生成  通过ETV2方案生成的内皮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并表现出典型的功能特性,如调节血压和血液凝固的能力。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修改分化方案,可以优先获得具有动脉或静脉特征的内皮细胞。这为更详细的研究提供了可能,能够更好地模拟不同类型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  内皮细胞的成熟度  尽管通过ETV2方案生成的内皮细胞在功能上与使用生长因子分化的内皮细胞相似,但研究人员发现,前者的成熟度略高。然而,与来自脐静脉的内皮细胞相比,这些hiPSC衍生的内皮细胞尚未完全发育。这可能是由于缺乏外部影响,例如没有血流的刺激。尽管如此,ETV2方案为生成功能性内皮细胞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可行的方法。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优化ETV2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内皮细胞的成熟度和功能性。此外,研究团队计划探索其他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以改进和扩展这一方法。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这一技术有望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强大的工具。  总之,波恩大学医院和波恩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的这一高效生成人类内皮细胞的新方法,为在体外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提高了内皮细胞生成的效率和经济性,还为未来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这一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