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TQA3038:下一代乙肝治疗神药,正大天晴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

TQA3038:下一代乙肝治疗神药,正大天晴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

最近,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成功研发了一种创新药TQA3038(siRNA),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临床试验。正大天晴即将展开TQA3038注射液在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的后续临床研究。TQA3038是由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一种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TQA3038作为缀合有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的siRNA药物,能够在肝脏富集,降解目标RNA,抑制相关蛋白的合成,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复制,有望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机率。TQA3038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序列,展现出强大的体外和体内抗病毒效果。正大天晴公司成功完成了一项由他们发起的研究:“对TQA3038在健康成年受试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期临床研究”。这个研究是TQA3038进行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为1-2级,没有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TQA3038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符合预期,药代动力学特征与非临床体外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也符合siRNA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耐赋康®治疗对IgA肾病患者取得一致效果

耐赋康®治疗对IgA肾病患者取得一致效果

云顶新耀的合作伙伴卡里迪塔斯疗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里迪塔斯”)最近公布了耐赋康®(布地奈德肠溶胶囊,Nefecon®)NefIgArd 第三期研究全球开放标签扩展(OLE)研究的积极结果。这项最新发布的OLE研究旨在继续对所有在NefIgArd III试验中24小时尿蛋白> 1g/g和eGFR> 30ml/min的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耐赋康治疗。总共有119位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其中45位曾在NefIgArd III试验中接受过耐赋康治疗。数据显示,所有IgA肾病患者(IgAN)—包括之前参与过NefIgArd III试验的耐赋康治疗患者—在9个月时的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治疗终点指标效果与NefIgArd III试验结果一致。在安全性方面,经过9个月的耐赋康治疗或者在NefIgArd III试验结束后再次接受耐赋康治疗的患者的安全数据与之前的报道保持一致。奈非干III期全球临床试验针对接受最佳RAS抑制剂治疗的原发性IgA肾病成年患者展开,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旨在比较每天一次16毫克的耐赋康®与安慰剂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患者以1:1比例随机接受耐赋康®或安慰剂治疗9个月,然后进行为期15个月的停药随访。奈非干III期研究已成功达到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完整数据已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根据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于2023年12月完全批准耐赋康®用于治疗那些患有IgA肾病且存在进展风险的成年患者,不受其尿蛋白基线水平的影响。本次发布的OLE研究目的是为那些已完成NefIgArd III临床试验,并在24小时内尿蛋白>1g/g和eGFR>30ml/min的患者提供为期9个月的耐赋康®治疗。这项研究共有119名患者参与,其中45名曾接受积极治疗。所有进入OLE的患者将继续接受最佳的RAS抑制剂治疗(ACE抑制剂和/或ARBs),并且在接受了每日16mg的耐赋康®治疗九个月后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该研究将根据九个月时的蛋白尿比值(UPCR)和eGFR进行初步评估。有关详细数据将在即将举行的欧洲肾脏协会-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年会上公布。NefIgArd研究进展如何?根据中国亚组数据显示,耐赋康®在肾功能保护、蛋白尿减少和镜下血尿改善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全球研究数据。同时,在仅接受支持性治疗的中国患者对照组中,疾病进展速度更快。经过两年的治疗和观察,耐赋康®治疗组中时间加权的eGFR平均下降3.7 ml/min/1.73㎡,而安慰剂组下降13.3 ml/min/1.73㎡,耐赋康®治疗组可实现9.6 ml/min/1.73㎡ eGFR增益,高于全球人群的治疗效果(5.1 ml/min/1.73㎡)。中国患者中,治疗组的eGFR较基线的平均绝对变化表明,耐赋康®治疗能使肾功能恶化减少66%,而全球平均值为50%。在两年内,耐赋康®组蛋白尿减少效果持久。与安慰剂相比,中国患者接受耐赋康®治疗9个月时,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分别下降31%和43%,而全球患者9个月和24个月时下降幅度约为30%。与全球数据相比,在安慰剂组中,中国患者24个月时平均UPCR自基线上升18.6%,而全球患者则略微下降,表明中国患者疾病进展速度更快。在中国的参与者中,使用耐赋康®组的患者,经过2年的治疗后,其无显微镜下血尿的比例从最初的26.9% 大幅增加到57.7%。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组则没有显著变化。这些中国患者的数据已经在2023年11月举办的美国肾脏病学会年会上进行了发布。有关 Nefecon®(耐赋康®)耐赋康®是一种含有布地奈德的肠溶胶囊,用于治疗IgA肾病在全球范围内有独特效果。这种药物能够定向作用于肠道黏膜B细胞,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减少50%的肾功能下降。在中国患者中,使用后可延缓66%的肾功能退化,预计可将疾病进展至透析或肾移植的时间延长约12.8年。此外,布地奈德首过代谢率高达90%,具有出色的安全性。耐赋康®专为IgA肾病患者设计,每颗胶囊含有4mg的布地奈德。通过特殊的制剂工艺,该药物可以精准释放至回肠末端的黏膜B细胞(包括派尔氏淋巴结)。在胶囊溶解后,三层包衣微粒会稳定释放布地奈德,高浓度地覆盖整个靶区域,减少产生导致IgA肾病的半乳糖缺陷的IgA1抗体(Gd-IgA1),从而介入疾病发病机制的上游环节,取得对IgA肾病的治疗效果。2019年6月,云顶新耀与Calliditas签署了独家授权许可协议,授权在大中华区和新加坡进行耐赋康®的开发和商业化。2022年3月,该协议进行了扩展,韩国也被纳入了云顶新耀的授权许可范围。
罗氏旗下眼科药物Vabysmo销售额同比增长108%

罗氏旗下眼科药物Vabysmo销售额同比增长108%

最近,罗氏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罗氏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144亿瑞士法郎(约合158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53亿瑞士法郎(约合168亿美元)下降了6%,环比下降2%。然而,眼科双抗药品Vabysmo(faricimab-svoa)的表现十分亮眼,收入达到了8.47亿瑞士法郎(约合9.27亿美元),超过了Regeneron和拜耳同类高剂量药物Eylea,同比增长了108%,超出了分析师对其7.5亿瑞士法郎的预期。8个月前,Regeneron获得了其治疗黄斑变性的药物Eylea的高剂量版本在美国的批准,当时被认为是Vabysmo的有力竞争对手。随后,拜耳在一月初获得了高剂量Eylea在欧盟的批准。虽然Regeneron和拜耳尚未公布第一季度的业绩,但在今年2月,Regeneron报告称,Eylea在美国的销售额从2022年的63亿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59亿美元,其中高剂量Eylea在2023年最后四个月的销售额为1.66亿美元。当时,Regeneron表示,预计高剂量Eylea在第一季度的销量不会有显著增长,因为它的永久J码在4月1日之后才会生效。J码是一个识别系统中的一部分,药房、医院和医生可以通过该系统为药品开单,获得J码对药品的报销至关重要。在周三的电话会议上,罗氏制药的CEO Teresa Graham表示,从本月初开始至今,公司未发现Vabysmo的销售受到任何影响。罗氏指出,Vabysmo在美国AMD和DME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分别达到25%和18%,比上一季度均有3个百分点的增长。此外,自从去年10月FDA批准Vabysmo扩展标签以来,该药已在视网膜静脉闭塞市场占据8%的份额。另外,使用Vabysmo治疗的患者中,超过40%是首次接受眼部治疗,而去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为10%。未来,罗氏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Vabysmo的第四个适应症。此外,公司计划在第三季度重新推出Susvimo(雷珠单抗),这是原始抗VEGF眼科药物Lucentis的眼球植入版本。Susvimo最初在2021年10月获批准,但一年后因泄漏问题而被召回。罗氏的另一款重要产品,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Ocreuvus(奥利珠单抗),本季度的销售额达到16.6亿瑞士法郎(约合18.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由于注射型Ocr
揭秘肌肉老化的秘密,运动或成为抗衰良方

揭秘肌肉老化的秘密,运动或成为抗衰良方

随着时光推移,我们无法避免渐渐老去,其中一个最显著的迹象是肌肉逐渐步入老化。肌肉老化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人类肌肉老化的机制,特别是与肌肉老化有关的生物标记,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最近,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遗传代谢疾病研究室,Georges E Janssens、Marte Molenaars等人在《自然·衰老》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题为“保守的复杂脂质特征标志着人类肌肉衰老并对短期运动做出反应”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在人体内存在着一种被称为“保守的复杂脂质标志”的物质,似乎是导致肌肉老化的主要因素。更有趣的是,这些脂质标志对体内运动作出反应,短时间的运动即可减少其含量。看来我们终于找到了肌肉老化的原因,同时也找到了对抗它的方法——运动。本研究首先利用质谱分析方法确定了一种名为“保守的复合脂质标记”,这指的是连续存在于不同人体之间的生物标记,可用于标记人体肌肉衰老。这种命名是因为这些脂质在不同人体之间普遍存在,表现出相似的模式和特征,显示了它们在作为生物标记方面的潜力。经研究分析后,专家们发现这些脂质主要来自于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负责生产能量的一部分,对细胞健康和功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肌肉的新陈代谢和功能。此外,他们还观察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肌肉中这些脂质的积累量显著上升,从而将这些脂质与肌肉衰老过程联系了起来。接着,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是,短期运动可以大幅减少这些脂质的水平。这表明,尽管这些脂质的存在与肌肉老化有关,但它们也受我们的生活方式所影响。总体来说,短期运动作为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脂质的积累,为保持肌肉健康和对抗老化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为了验证这种效果是否适用于所有人,研究人员对一群健康的中年人进行了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运动都显著降低了他们体内这些脂质的含量。临床价值研究显示,保守的脂质标记可用于生物学标记,早期准确评估人体肌肉的老化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详细信息,以了解患者肌肉状况,并指导治疗。举例来说,医生可以通过监测血液中的脂质标记水平,快速准确评估肌肉老化程度,有可能预测肌肉未来潜在问题,以便及时干预。研究还发现,短期进行运动可以明显降低这些脂质标记的水平。这表明早期干预措施,包括适度运动和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对抗或推迟肌肉老化。这对老年人群特别有益,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对年轻人和中年人来说,也是一种提前规划,预防未雨绸缪的有效措施,降低未来肌肉老化的风险。此外,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会为药物研究带来全新的方向。通过研究保守的脂质复合物在人体肌肉衰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短期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性,有可能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乃至研发出新的抗肌肉老化药物。综上所述,这项研究的发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手段,可更好地了解和监测肌肉老化过程,同时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干预途径——运动。这对于广泛人群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应对普遍存在的肌肉老化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商业前景首先,研究发现的这些保守的脂质组合标记可作为一种实用而精确的衰老检测工具。通过检测这些特定脂质的水平,可以为大众提供迅速、方便、准确的肌肉老化检测服务,无疑具备商业化潜力。对医疗检测机构和健康管理公司而言,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商机。其次,研究结果还为新型抗衰老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启示。这些脂质组合标记可能成为新的药物研发目标,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方向,特别是在抗衰老药物领域。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这也为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潜在的商业化研究和开发战略。研究证实,短期运动可以明显减少脂质标记的水平。这为运动健身行业带来了新的启示,尤其是为中老年群体量身定制运动方案的公司。结合脂质标记的测量,可以更科学、有效地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提供专属的锻炼方案,进而增强运动效果,提升客户忠诚度,提高服务质量。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揭示的研究成果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对医疗、生物科技、运动健身等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力量。
食管癌手术后引发医疗纠纷,法院判定医院承担一半责任

食管癌手术后引发医疗纠纷,法院判定医院承担一半责任

案情简介67岁的夏女士因体检发现食管中段肿块4天来到市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初步诊断为食管肿块、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窦性心动过缓。入院第4天接受了食管中段肿物切除手术和食管胃弓吻合术。手术后第12天凌晨3:30,病人出现抽搐,接受了强心、扩容和抗感染等治疗,病情十分危急。当天23:18,病人突发心脏骤停,心脏停止跳动,血压无法测量,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第二天病人出院,当天去世,没有进行尸检。家属指控市医院医疗失误导致患者手术后不幸身亡,提起诉讼请求市医院赔偿总计超过76万元的经济损失。法院审理鉴定意见显示,患者死因的推断如下:由于患有食管恶性肿瘤、窦性心动过缓,并且左肺与胸腔粘连,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加,医生术中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胸腔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此后并发多种并发症,包括代谢性酸中毒、房颤、肺部感染、心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等,最终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市医院的诊疗过程存在错误,造成后果的因果关系程度相同。初审法院认为,案件中心的鉴定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并经法庭审查证据,根据法律采信。综合考虑鉴定意见和案情,判定市医院需承担50%的过失责任,判决赔偿患者全部损失共计64万元以上。医方不服,认为对患者未进行尸检,导致死因不明,且鉴定人存在回避情况,鉴定程序违法,因此不应作为裁决的依据,故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尽管鉴定人员与当事医生对于专业问题存在争议,但并非应当回避的法定事项。市医院认为鉴定违反法定程序,却未提供依据。患者身后未进行尸检,但鉴定机构通过病历推断出结论,符合相关规定且合理。因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法律简析医疗服务属于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复杂的行业,且医疗行为中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和无法控制的因素。手术作为重要的医疗手段能够治愈或缓解很多其他方法难以治愈或缓解的疾病或伤害。然而,由于手术具有损伤性,导致医源性疾病或损伤时有发生,有些情况甚至十分严重,严重到危及患者生命。涉及患者死亡的医疗争议案件中,医疗损害鉴定必须先确定患者的死因,才能分析医生可能的错误行为,以及医生的行为是否与患者死亡有因果关系。通常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来明确死因,若未进行尸检,也可通过临床资料推定死因。本案是在未进行尸检的情况下,由专业机构根据病历推断死因。鉴定意见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最关键的证据之一。对鉴定意见的质证专业性极高,因此为了弥补当事人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02年就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并将该制度纳入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如果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意见存有异议,除了可以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外,还应同时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协助就鉴定意见和案件中涉及的医学专业问题进行专家意见的表述。通过“专家辅助人”制度,可以弥补当事人证据提交方面的不足,提升对鉴定意见的质证能力,有助于平衡诉讼双方的权益,避免法院“以鉴代审”的情况发生。此外,就涉及司法鉴定人的回避问题而言。只有当司法鉴定人本人或其亲属与诉讼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公正进行鉴定,或者司法鉴定人曾参与同一鉴定事项的鉴定、提供过专业意见、或作为专家辅助人员参与法庭质证等情况时,才应该主动避免。因此,在这起案件中,医方认为鉴定人与涉案医生存在专业争议,应当回避,但未得到二审法院的支持。
NSCLC中RET基因重排导致小细胞肺癌转变的耐药机制

NSCLC中RET基因重排导致小细胞肺癌转变的耐药机制

背景介绍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生的RET基因重排约占1%-2%,是NSCLC致癌的一个驱动因素之一。两种高度选择性的R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即赛柏卡替尼和贝雷司替尼,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RET基因重排的NSCLC。LIBRETTO-001的研究显示,赛柏卡替尼治疗过接受过铂类化疗的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可达17.5个月。ARROW研究表明,贝雷司替尼在初治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为13.2个月,而在已接受过铂类化疗的患者中为16.4个月。尽管高度选择性的RET TKI表现出鼓舞人心的疗效,但获得性耐药限制了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目前对RET TKI获得性耐药机制的研究较为稀少。2022年底前仅有2例关于pralsetinib治疗后引发小细胞癌转变的报道[4],而关于selpercatinib治疗导致小细胞癌转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文汇报了一例RET基因重排肺腺癌患者,在接受selpercatinib治疗后转变为小细胞肺癌(SCLC)的病例[5],并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揭示其潜在耐药机制。案例分享治疗历史与临床评估2019年12月,一位30岁女性被确诊患有肺腺癌,但因为怀孕的缘故而未立即接受治疗。到了2020年4月,经过放射学检查确认为符合AJCC第8版的IVB期(T2bN2M1c),基因检测显示患者携带KIF5B-RET基因融合,开始接受selpercatinib治疗。治疗进行了4个月后,临床评估显示为部分缓解(PR)。治疗进行了26个月后,CT检查显示右侧骶骨转移瘤有明显增大,但其他病灶没有进展,临床评估为疾病稳定且进行了局部放疗,selpercatinib继续持续治疗。·随访进展经过33个月的随访,患者出现了纵隔淋巴结的复发和多发性肝脏转移,根据 RECIST 1.1 标准,被评定为疾病进展(PD)。肝转移的活组织检查结果显示为小细胞癌。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期间,患者于2023年3月14日参与了HS-10365(一种新型RET TKI)的临床试验,1个月后再次检查时发现病情持续恶化。随后患者接受了6个疗程的依托泊苷/卡铂化疗,但在8月31日因为新出现的脑转移而治疗失效。·耐药机制对初次诊断和转变为小细胞肺癌后的组织均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初次诊断样本携带KIF5B-RET融合,含量为39.22%。小细胞肺癌转变后,KIF5B-RET融合仍可检出,含量为39.65%,未发现其他新融合情况。肿瘤抑制基因RB1和TP53的双重缺失在初次诊断和小细胞肺癌转变后样本中持续存在,研究表明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中,RB1和TP53的功能丧失使小细胞肺癌转变风险增加43倍。无论是何种癌基因驱动因素,小细胞肺癌转变群体都与RB1缺失和TP53突变相关。患者转变为小细胞肺癌后,检测到APOBEC的CNVs扩增,但在初次诊断时未发现此情况,已有报道指出TKI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诱导APOBEC-3 A,从而促进耐药性持久克隆的出现。总结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非小细胞肺癌,TP53和RB1的失活在小细胞肺癌转化中都很常见。随着疾病的进展,进行组织活检和下一代测序(NGS)对于确诊至关重要。组织学上的转变成小细胞肺癌可能是导致对RET TKI药物的耐药性的新机制,而 APOBEC 的诱导可能是其中之一。尽管 RET 重排仍然存在于疾病进展后,但试用另一种RET TKI可能无效,此时使用铂类联合化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挽救措施。
恒瑞医药“双艾”方案列中国肝癌治疗首选

恒瑞医药“双艾”方案列中国肝癌治疗首选

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网站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个指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集全国肝癌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的,结合最新的肝癌临床实践和研究进展进行修订和更新,旨在推动我国肝癌规范化诊疗事业的发展,提高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水平。在这次更新中,恒瑞医药的创新药物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联合阿帕替尼(艾坦®)(“双艾”方案)被列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优先选择方案。根据2020年GLOBOCAN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全球新增的肝癌病例约有90.6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六;新增肝癌致死病例约为83.0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中国占全球人口比例的18.2%,但新增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均约占全球的一半。肝癌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11.7%至14.1%。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2024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对晚期肝癌的一线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做出了重要的更新。指南指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在近期和远期疗效方面均胜过索拉非尼单药治疗,因此可被视为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在指南推荐的优选方案中,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是唯一一种结合了小分子血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该方案已于2023年1月在我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并列入国家医保目录;此外,该方案在美国提交申请用于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已被FDA正式受理。根据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研究(CARES-310研究),被认为将"双艾"方案纳入优先选择方案。此研究证明,阿帕替尼(VEGFR-2高选择性抑制剂)结合卡瑞利珠单抗(PD-1抑制剂)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根据RECISTv1.1标准评估,客观缓解率(ORR)达到25.4%;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ORR达到33.1%。药物起效快,中位至缓解时间(TTR)仅需1.9个月。根据RECISTv1.1标准和mRECIST标准评估,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5.6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8%;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22.1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38%。在所有获批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方案中,“双艾”方案成为目前获得最长中位OS研究数据的治疗方案。《2030年健康中国规划要点》设定了战略目标:“2030年前,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升15%”。抗肿瘤药物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可帮助控制和治疗疾病。作为一家立足中国的创新性国际制药企业,恒瑞医药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攻克中国高发癌症领域的技术挑战。已有16种一类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中抗肿瘤药物占一大部分。未来,恒瑞医药将持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聚焦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不停创新药物研发,助力中国健康事业,造福全球患者。
美国FDA批准依帕戈替尼作为肝细胞癌孤儿药

美国FDA批准依帕戈替尼作为肝细胞癌孤儿药

2024年4月25日,和誉医药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小分子FGFR4抑制剂依帕戈替尼(Irpagratinib/ABSK011)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发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可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缩写为HCC)。孤儿药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研发治疗罕见病(美国患者不超过200,000人)试验性新药和生物制品的资格认定,为研发者提供一系列发展激励,包括获得FDA批准上市后7年的市场独家销售权、临床试验税收减免以及FDA申请费的豁免。依帕戈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FGFR4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特别是存在FGFR4信号通路异常(如FGF19配体扩增/过度表达,FGFR4突变/扩增/融合等)的晚期HCC、胆管癌、乳腺癌等。FGFR4信号通路是HCC分子靶向治疗开发的一个前景很好的领域。与竞争产品相比,依帕戈替尼展现出更优越的效力和抗肿瘤效果,并在临床前研究中具备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在2023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年会上,和誉医药发布了依帕戈替尼的最新临床数据,显示该药在治疗过度表达FGF19的肝细胞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在每日两次给药的治疗队列中,患者的总有效率(ORR)达到40.7%,显著优于此前全球临床试验中其他FGFR4抑制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鉴于全球范围内FGFR4抑制剂的竞争局势,我们相信依帕戈替尼有望成为治疗FGF19/FGFR4通路高度激活的肝细胞癌患者的领先新型FGFR4抑制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2020年美国新增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为42,284例,死亡病例为31,078例,其中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患病率最高。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85%至90%,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不佳。发病率与病死率之比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舒沃哲®:首个针对EGFR exon20ins突变型NSCLC的新药!

舒沃哲®:首个针对EGFR exon20ins突变型NSCLC的新药!

2024年4月24日,医药公司迪哲宣布将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I类肺癌靶向药舒沃哲®(通用名:舒沃替尼片)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exon20ins)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两项最新研究成果,时间为2024年5月31日至6月4日,地点为芝加哥。此次大会上,舒沃哲®将首次通过口头报告方式全球发布针对EGFR exon20in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研究“悟空1 B部分”(WU-KONG1 Part B)研究数据。该研究是一项二期、开放标签、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目的是评估舒沃哲®在EGFR exon20ins突变型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对象为经铂类化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患者。目前,该研究正在美国、欧洲、中国等全球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既往研究指出,舒沃哲®在治疗EGFR exon20in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方面表现出高效、低毒的特点,并展现出全球同类药物中最显著的潜力。作为目前全球唯一获批且可获取的EGFR exon20in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舒沃哲®也是肺癌领域唯一一款全线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证的治疗药物。目前,该药正在进行一项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悟空28”(WU-KONG28),用以评估其在EGFR exon20in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优势。另外,在这次会议上将有一项有关EGFR exon20in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舒沃哲®治疗的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作为壁报展示。该研究将探讨EGFR exon20ins突变与舒沃哲®抗肿瘤活性以及ctDNA的关联,同时还将讨论舒沃哲®的耐药机制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突破性研究:基于MRG的全新膀胱癌诊断模型

突破性研究:基于MRG的全新膀胱癌诊断模型

全球有数百万例膀胱癌病例,急需有效工具进行早期诊断,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科学家最近运用线粒体相关基因(MRG)来建立一种全新的诊断模型,利用机器学习(ML)技术取得了成功。研究结果在《科学报告》上公布,显示该模型的潜力需要进一步验证。膀胱癌男性患上膀胱癌的几率是女性的三到四倍。因此,膀胱癌成为男性罹患第六多的癌症之一。这种疾病主要是由吸烟和接触某些工业化学品引起的,通常影响中老年男性。虽然膀胱癌在发达人群中较为常见,但尽管医学有所进步,但其预后仍相对不佳。这促进了更先进的诊断工具、预后模型和治疗方法的研发。线粒体是一种亚细胞器,负责产生能量、调控细胞新陈代谢,并调节关键细胞功能(如程序性细胞死亡、信号传导和钙离子调节)。肿瘤细胞需要很多能量,它们主要通过糖酵解这种效率较低的无氧途径来获取能量,而正常细胞则主要依赖氧化磷酸化,这是一种更有效的有氧途径,可产生多达 15 倍的能量。能量生产的差异是“瓦伯格效应”的组成部分,指的是线粒体功能异常导致了肿瘤细胞新陈代谢的改变。比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可能阻碍癌细胞经历程序化死亡,使其能够存活和扩散。另外,线粒体异常还可能导致DNA和蛋白质等细胞组分遭受氧化应激,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减弱癌症治疗效果,并促进肿瘤生长。鉴于MRG在BC的治疗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BC患者进行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AI)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自动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和知识,无需人为输入具体指令。这样就使得系统具备了预测、分类和识别潜在包含肿瘤相关转录模式趋势的能力。在目前的研究中,科研人员正试图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转录组进行分析,以构建基于 MRG 的全新BC诊断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了什么内容?研究者通过分析了165个膀胱癌(BC)样本和67个对照样本,来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MRG)的差异表达情况。他们确定了752个不同表达的MRG,其中440个呈现上调表达,其余则呈现下调。这些基因在胚胎器官发育、细胞命运决定、基因转录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肌肉组织疾病等细胞路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项研究发现了近50个与BC相关的特征,并将其缩小为13个关键基因。其中,确定了TRAF3互作蛋白3(TRAF3IP3)、氧化应激诱导生长抑制线粒体(OXSM)、N-肉豆蔻酰转移酶1(NMT1)和谷氧还蛋白2(GLRX2)作为关键靶标。GLRX2对于维持线粒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细胞正常功能的持续进行,避免氧化损伤的影响。GLRX2、BC样本和对照组之间显示出的NMT1、OXSM和TRAF3IP3的表达模式之间有明显差异,分化效率达到90%。在BC中,NMT1和OXSM呈明显上调状态,而TRAF3IP3则显著下降。这些结果在另外两个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显示该模型相较于单基因生物标志物更能够有效区分BC和对照样本。另外,研究还研究了这些基因主要的表达位置,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同途径和免疫细胞对基因调控的反应各不相同。比如,自然杀伤细胞(NK)和浆细胞的活化水平较高时,GLRX2 的表达也会增加。NMT1 在几种 BC 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其编码一种对蛋白质修饰和信号传递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可能增强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这是癌症扩散的关键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抑制NMT1 会抑制 BC 细胞的生长,表明其在促进 BC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论转录组学和机器学习的结合推动了对乳腺癌的准确早期诊断,无需进行创伤性和痛苦的活检。这种方法有助于根据生物标志物制定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它还能促进决策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它还能透过提供对肿瘤基础生物学的洞察来帮助理解肿瘤发展过程。目前的研究已确认四个基因(GLRX2、NMT1、OXSM 和 TRAF3IP3)可用于BC的诊断。这些基因已被纳入诊断模型,并已发现它们在BC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进一步研究对于在更多不同样本中验证这些发现至关重要。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