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频道为您普及常见疾病症状、病因,介绍医院治疗费用,指导各科室挂号流程,让大众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
创造生命奇迹!仅用8分钟治愈心肌梗塞患者

创造生命奇迹!仅用8分钟治愈心肌梗塞患者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最近,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心绞痛中心采取了"一键启动"心绞痛救治绿色通道等方法,成功地治愈了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从患者到医院门口到心内导管插入(即D2W时间)只用了8分钟,创造了生命奇迹。王先生今年54岁,住在浦东新区金桥社区。不久前的一个午后,他突然在家里感到胸闷、乏力,同时还出现了明显的头晕症状,导致无法站起来活动。在妻子发现后,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王先生送上救护车时,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胸痛中心的微信群已发布通知,称王先生将在15分钟后抵达医院。15时24分,公利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收到王先生的心电图,心脏血管内科团队快速诊断出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医院心脏血管内科主任许嘉鸿立即做出“双绕行”决定,即沿绕道急诊室紧急抢救、绕道心脏血管重症监护病房,直接将患者送入心脏血管介入导管室,同时胸痛中心的绿色通道各环节也立即启动。下午3点37分,患者被急救车送入导管室,胸痛中心团队迅速有序地进行术前准备;3点38分,再次检查心电图显示患者患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马上用“心梗一包药”治疗;3点43分,成功穿刺桡动脉并开始进行冠脉造影,明确发现右冠状动脉近端急性闭塞;3点45分,导丝成功通过,血管顺利开通。医院透露,王先生平时身体状况良好,但有一个习惯——吸烟很严重,每天吸烟数量达到40支。许嘉鸿主任提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切勿硬撑或拖延,应立即拨打120,送往离家最近的急性胸痛处理医院就诊,以免失去重要的抢救时间。这次成功完成快速心梗治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益完善、高效的信息化救治系统。《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是由国家卫健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该方案提出了控制危险因素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同时加强急救系统建设,提高诊疗标准化和同质化水平。专家表示应该抓住"黄金120分钟":救治心肌梗塞患者时,需要建立完整的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发病到救治的整个过程中在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
SDHB基因突变与SDHB缺陷型肾细胞癌关联性探究

SDHB基因突变与SDHB缺陷型肾细胞癌关联性探究

遗传性髓质腺瘤-嗜铬细胞瘤综合征琥珀酸去氢酶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部分,由四个亚基组成:SDHA、SDHB、SDHC、SDHD。其中,SDHC和SDHD结合在SDHA和SDHB的催化亚基上。这种协同作用使得琥珀酸盐被转化为延胡索酸盐,然后传递给下一个酶 - 延胡索酸羟化酶(FH)。遗传性副肾上腺瘤-嗜铬细胞瘤综合征是由于SDHB、SDHC、SDHD、SDHA、SDHAF2、MAX、TMEM127等基因遗传变异所导致的。需要注意的是,患有SDHB基因突变的个体可能会患上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即SDHB缺陷型肾细胞癌。患有SDHB基因突变的人,患肾细胞癌的终身风险估计为5%。SDHB缺陷型肾细胞癌可能发生在较年轻的人群身上,并呈现出侵袭性行为,即使原发肿瘤非常小也可能出现转移,因此需要定期积极的随访。这种亚型的肾细胞癌可能呈现出特殊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态固实的巢状或片状、胞质的染色性质从酸性到淡染、含有空泡,后者是由于存在胞质包涵体导致,常常出现内部染色性质淡的酸性液泡,其诊断需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证实SDHB表达缺失。对于散发性肾细胞癌而言,研究表明SDHB基因突变率仅为0.7%。SDH复合物中的其他基因(如SDHA、SDHC、SDHD、SDHAF2)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目前了解甚少。虽然已有报道提及具有这些基因突变的肾细胞癌病例,但根据本文作者的说法,尚未证实非SDHB基因变异携带者会出现SDH缺陷型肾细胞癌。但这些变异在遗传性副肾上腺瘤/嗜铬细胞瘤患者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较为常见,表明可能增加患肾细胞癌的风险。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综合症易感肿瘤延胡索酸水合酶(FH)是一种酶,在三羧酸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功能是催化延胡索酸盐转化为苹果酸盐。如果FH基因发生双等位突变,就会导致延胡索酸尿,这是一种会引起严重神经和发育异常的代谢性疾病。FH肿瘤易感综合征,之前被称为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是一种由FH基因杂合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癌症易感综合征。野生型FH基因经历“二次打击”失活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这类肿瘤通常显示FH免疫组化表达下降以及细胞内2-琥珀酸半胱氨酸的积累,而后者也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到。FH症候群的特征包括皮肤平滑肌瘤、子宫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在患有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的患者中,检测到FH缺陷型肾细胞癌的比率约为15-30%。这种综合症通常导致肿瘤较早发生,并且具有明显的侵袭性:研究发现,在16个月的随访时间内,发生肾细胞癌的患者概率为50%。然而,即使FH两个等位基因均缺失,散发性FH缺陷型肾细胞癌也可能发生。体细胞性和种系性FH缺陷型肾细胞癌在分子特征方面非常相似,均具有NF2基因突变、肿瘤突变负荷低、基因组改变比例高的特点。在组织学上,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同一结构中包含多种形态,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结构,但并非普遍存在。另一特征是存在大量嗜酸性、包涵体样核仁,然而其出现率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登氏综合征PTEN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3.3区域,它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编码的蛋白负责调节PI3K-AKT-mTOR通路。这种调节作用会导致细胞停滞和凋亡,从而抑制细胞迁移,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的G1期。在患有常染色体显性癌易感综合征的病人中发现了PTEN基因系突变,具体包括Cowden综合征、Bannayan-Zonana综合征、Lhermitte-Duclos病。Cowden综合征的特点是乳腺、甲状腺、子宫内膜、肾脏易患肿瘤。有研究发现,15%的Cowden综合征患者可患肾细胞癌,其中2例为乳头状,1例为透明细胞类型。许多散发性肿瘤也常存在PTEN基因突变,例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恶性间皮瘤以及甲状腺肿瘤。PTEN的丧失也与结直肠癌及息肉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PTEN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也会在散发性肾癌中发现,如在10%的嫌色细胞型肾癌、4%的透明细胞肾癌、3%的乳头状肾癌中。MiTF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黑素细胞平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涉及黑素颗粒在毛发、眼睛和皮肤等部位的生成。MiTF基因的突变已在Tietz综合征患者中发现,该综合征的特征为自出生起听力显著缺失、皮肤苍白和毛发浅色。MiTF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中很常见,因此被归类为黑色素瘤相关基因。研究发现MiTF的遗传变异(c.925G-A; p.E318K)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或多原发黑色素瘤患者中更为普遍(相较于正常个体)。有趣的是,研究还表明黑色素瘤与肾癌有关,对具有肾细胞癌或肾细胞癌与黑色素瘤共存的患者进行测序发现,MiTF基因出现p.E318K变异的几率更高。携带这一变异的个体出现黑色素瘤、肾细胞癌或两者同时发生的几率比没有该变异的个体高出5倍以上。MiTF基因的变异与散发性肾细胞癌之间尚未发现相关。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403例患有肾细胞癌的个案被纳入,结果显示只有一例肿瘤患者具有MiFT E138K基因突变。小结肾细胞癌的遗传倾向和散发性肾细胞癌中的体细胞遗传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年来已明确TSC1/2基因与罕见亚型肾细胞癌之间存在关联。但是仍有许多关键问题待解决,诸如:(1)为什么这些特定基因与独特的病理特征相关联;(2)为什么一些基因与遗传综合征中的多个病理亚型相关,而另一些只与一个病理亚型相关?(3)遗传性肾细胞癌和散发性肾细胞癌的病理机制有何不同?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治疗策略?(4)是否存在其他尚未发现的与肾细胞癌风险相关的遗传因素?
TEM手术向直肠癌宣战:保护肛门功能的创新突破

TEM手术向直肠癌宣战:保护肛门功能的创新突破

蒋大伯已经年逾60,前年因间断性便血到当地医院做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患有直肠癌,而且距离肛门口只有3厘米。如果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可能需要切除肛门并造瘘。后来,蒋大伯的子女在网上了解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结直肠外科刘天佑教授进行的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后,便决定前去会诊。经过详细检查和多学科专家讨论,确认适合进行TEM手术。经得家属同意,刘教授团队通过肛门入路,成功切除了肿瘤,彻底根治。术中和术后快速病理显示肿瘤切缘阴性。术后仅观察3天就出院,并至今随访稳定,未见复发。新的结肠和直肠外科手术工具作为结直肠外科领域的一项新型利器,肛门内窥镜微创手术(简称TEM)将直肠镜、腹腔镜和微创技术有机结合。手术过程中通过肛门入路,利用手术视野放大数倍的优势,使医师能够更清晰地切除直肠中上部的病变,克服了肛门括约肌和盆骨骨性边界的切除局限性。在过去的十年中,作为黑龙江省医学会TEM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群力分院结直肠外科的刘天佑教授率先引入这项新技术,已经累计完成600多例直肠疾病的TEM手术。这种手术不仅完全切除了病变,还保留了患者的肛门功能。在今年年初举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年会上,刘天佑教授受邀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临床经验,得到了同行的瞩目和好评。据悉,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专家格哈德·布尔斯教授研制了一套独特的手术用直肠镜系统,即通过肛门进行微创手术(TEM)。这一系统设计巧妙、精致,使医生能在扩张的肠道内通过双目镜带来的放大、清晰、三维视觉效果或内镜成像系统显示器画面,并使用精细器械进行各种腔镜手术操作。随着微创技术和影像学的迅速发展,TEM凭借其更清晰显现的手术视野和更大的操作空间优势,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治疗直肠腺瘤等良性病变、早期直肠癌以及各种罕见直肠疾病手术中取得突破和广泛应用,获得卓越的临床效果。目前,TEM已成为日本和欧美国家治疗直肠部分肿瘤的标准手术。目前为止,刘天佑教授的团队已经进行了600多例TEM手术,涉及直肠腺瘤、肠息肉、早期直肠癌、直肠狭窄、胃肠道间质瘤、盆腔脓肿、直肠异物、直肠阴道瘘和直肠膀胱瘘等病症。这些患者的年龄大多在40至70岁之间,最大的患者近百岁。其中,大多数病例是早期直肠癌,肿瘤直径一般为1至2厘米,距肛门边缘多在10厘米以内。约30%患者的肿瘤病变距离肛缘太近,传统手术会导致永久性结肠造口。与经腹开放或腹腔镜手术相比,TEM手术表明其精准度更高、创伤和疼痛更轻、康复时间更短、功能保护更佳,且没有出现保肛失败的情况。TEM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不仅如此,经直肠内镜微创手术(TEM)还避免了大规模手术常导致的并发症。术后患者无疼痛,可活动无限制,功能不受影响,手术操作快速,在手术时长、出血量、功能保护、术后镇痛、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TEM手术方式不同于传统手术,能提供精确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手术范围广泛,可确保完全切除病变组织而无残留。此外,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无需额外皮肤切口,避免了腹部切口和肠造口,减少了严重感染的风险。整个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相对快速。刘天佑在总结TEM手术经验时强调,需在手术器械、操作路径、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定位等方面努力,持续改进和创新。举例来说,由于TEM手术空间有限,任何差错都会带来困难,比如在手术过程中更换患者体位,会增加手术时间、消耗无菌物料,让麻醉医师操作更困难。在不断尝试中,刘教授与消化内科及影像科合作,找到了最佳定位方法。即在肠镜下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在患者改变体位后,通过肠镜确认肿瘤精确位置,同时用钛夹固定肠镜末端,再结合X线精确定位肿瘤,从而确保手术成功。刘天佑教授指出,在TEM技术数十年的发展中,治疗直肠腺瘤等肠道疾病取得了显著成就;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和筛选,明确早期直肠癌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同样适合TEM治疗。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人们更倾向于保留器官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这是TEM技术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展望未来,新辅助放化疗结合TEM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经由TEM平台进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以及针对直肠罕见疾病的挑战虽仍然存在难题,但随着TEM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支持,相信将为更多肠道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抗衰老药物提升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ABT263成新宠!

抗衰老药物提升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ABT263成新宠!

根据最新的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我国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60岁以后有显著增加,80-84岁达到峰值。尽管近年来癌症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但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是高发群体。ABT263是一种早期的药物,可以通过有效激活细胞凋亡途径来清除老化的神经细胞,它可以选择性地清除老化细胞。2024年3月18日,一项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上发布,来自法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们发现老化导致免疫治疗耐药,原因是老化诱导出一种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通过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他们发现通过注射ABT263(Navitoclax)可以扭转肿瘤微环境中骨髓细胞的免疫抑制现象。在体外实验中,他们发现清除这些骨髓细胞可以恢复CD8+ T细胞的增殖,并减轻体内免疫治疗耐药性。研究内容研究团队建立了两种促使衰老的小鼠模型,以模拟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免疫疗法前接触细胞毒性药物的情形。研究发现清除p16+细胞能够使αPD-L1的效力恢复,并提高小鼠的存活率,也就是说,主动清除小鼠体内的老化细胞有助于恢复免疫疗法的有效性。随后,针对明确电离辐射诱导(TBI)导致的衰老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这一科学问题,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监测了肿瘤内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发现衰老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来限制肿瘤内CD8+T细胞的扩散,最终破坏了αPD-L1免疫疗法的效果。最后,研究团队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对小鼠的肿瘤微环境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他们使用阻断抗体清除了经过TBI处理的小鼠中的Ly6c+单核细胞,发现联合使用Ly6c和αPD-L1阻断抗体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综上所述,结果表明,骨髓细胞在衰老环境中加剧了免疫抑制特征,同时也导致机体对免疫疗法产生抵抗。综合以上所述,在免疫细胞健康受损的情况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可能会受到局限。研究表明,小鼠体内衰老细胞的积累以及治疗诱导衰老的环境会降低癌症免疫疗法的功效,机体对免疫治疗的抵抗可能跟肿瘤内CD8+ T细胞的积累和活化减少有关。因此,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前接受抗衰老药物治疗可能会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展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明显推动了恶性肿瘤药物治疗的发展。截至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有18种ICIs,包括10种PD-1抑制剂、6种PD-L1抑制剂、1种CTLA-4抑制剂、1种PD-L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这些ICIs在抗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挽救了许多生命。然而,大约50%-75%的接受ICIs治疗的癌症患者会对免疫治疗产生耐药性或数年后复发,严重缩短其生存期。因此,深入了解ICIs的治疗机制对克服免疫治疗的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前文所述,一些患者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出现了耐药性或复发的情况。如何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并确保安全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也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议题。2022年5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特殊人群专家共识》。这份共识根据中国特殊个体的特点和之前已发表的数据,关注了七大特殊人群分类,并提出了十项专家共识。特殊人群包括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携带HBV/HCV/HIV病毒以及结核患者(TB)、老年患者、接受实体器官移植(SOT)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患者、胸腺肿瘤(TETs)患者、同时服用药物的患者以及主要脏器功能不全且体能评分≥2的患者。共识表明这些患者通常被排除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临床试验之外,因此他们接受ICIs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仍然匮乏,这使得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合理应用ICIs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因此,为了造福患者,根据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和全程化的ICIs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该研究尽快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作用!
14岁患绞窄性肠梗阻少年:医生一眼识破,及时救治成功

14岁患绞窄性肠梗阻少年:医生一眼识破,及时救治成功

偶尔,人生的变化可能就在一瞬间发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眼神的交会,或许便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最近,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一位14岁的患有普通腹痛的小孩小新(化名),在医生的精准诊断下,迅速确定为“绞窄性肠梗阻”,并马上进行了紧急手术,成功挣脱了疾病的威胁。误以为只是普通的腹痛,结果却潜藏着巨大的危险。4月8日下午,在交大一附院小儿外科的诊室,小新无精打采地蜷缩在座椅上,正在接受值班医生的治疗。正在这时,小儿外科的主治医师张洪科恰好经过小新身旁,无意中瞟了一眼这位蜷缩在椅子上的孩子。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职业感觉,他意识到这个孩子的病情“不同寻常”。于是,他随手拿起孩子的CT片进行查看,对当班医生说道:“要小心绞窄性肠梗阻,不要让他们自行进行检查,赶紧联系曹主任。”与此同时,他叮嘱护士立即监测孩子的生命指标。结果与张洪科医生的预测一致,小新的血压仅为70/40mmHg,心率高达190次/分钟,这个孩子很快陷入休克状态,出乎意料。局势十分危急,医护人员在多位专家的指导下,立即对患儿展开抢救。经过不懈努力,小新的生命体征略有好转,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床旁的X线显示出一处严重扩张的孤立结肠袢。儿科外科主任曹振杰分析称,小新可能患有结肠扭转,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时间即生命,这在医院中得到了最直接的验证。医务科室立即与麻醉手术部沟通,张琳娟副主任在了解病情后立刻启动优先通道,确保小新可以尽快接受手术。在手术室里,麻醉医师何平医生为处于休克状态的小新进行了动脉和静脉置管,并进行了全身麻醉。当打开膨胀的腹部时,一股难闻的气味冲入鼻腔,大量带有血液的腹水喷涌而出,医生们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只见一截黑紫色、口径粗细如碗口的肠管挤满了长达20厘米的切口。就在那一刻,医生们终于揭示了引起小新腹痛的主要原因:结肠扭转坏死,而且是一种先天性肠道旋转异常。在众多此类先天性肠道旋转异常的病例中,小新的情况异常特殊,因为他的回盲部位置异常活跃,在大量粪便积存后发生了扭转无法复位,导致迅速发生绞窄。这种疾病的发展迅速而极其危险。经过3小时的手术,成功切除了坏死的肠管,曹振杰主任和张洪科医生为患者进行了消化道重建手术,手术后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外科重症医学科的林婷主任亲自接诊了这位小患者,并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现在已经醒来,生命体征稳定。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中,张洪科医生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迅速识别出危急的绞窄性肠梗阻,后果将不堪想象。小新得以逆转局势,不仅给他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安慰,也是医疗团队专业能力的最佳证明。关于结肠扭转坏死肠扭转坏死是一种紧急的医学情况,常见于某些原因导致部分结肠扭转,影响血液供应并引发组织坏死。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人群。可能的结肠扭转原因有:结构异常:一些人可能从出生起就存在结肠的结构异常,这会增加发生扭转的可能性。粘连的形成:先前的手术或炎症可能导致肠道与腹膜或其他器官之间产生粘连,这些粘连可能引发结肠扭转。肠道蠕动增强:在某些情况下,结肠蠕动过于频繁时,也容易发生扭转。肠道内积聚物过多:例如大量聚集的粪便在结肠内可能导致扭转风险增加。肠道扭曲可能出现以下症状:急性剧烈腹痛:常表现为突然发作,可能出现呕吐症状。腹胀:肠道阻塞可能会导致腹部膨胀。排便困难或排气不畅:可能会阻碍食物和气体正常通过。休克症状可发生在血液供应严重受阻时,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症状。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身体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比如CT扫描或钡餐造影。通常情况下需要急需手术治疗,以恢复肠道的正常位置并切除坏死部分。忽视治疗可能导致结肠扭转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旦怀疑出现结肠扭转,应马上就医。
特别审核7款创新医疗器械,助力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心脏病

特别审核7款创新医疗器械,助力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心脏病

4月19日,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发布了2024年第4号公告,公开了7款创新医疗器械项目特别审核结果,提议这些项目进入特别审核程序。1、左心室辅助装置:心恒睿医疗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疾病之一。 ACS合并CS及机械并发症,以及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失代偿等心血管危重症病例呈上升趋势。介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是一种新型医疗设备,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心衰,使先前危急患者和复杂手术变得可行。恒睿心医是一家专注于心脏病治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医疗公司,我们致力于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和服务,打造真正的中国自主创新医疗。2、使用一次性的血管冲击波导引线和血管冲击波治疗设备:微创旋律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冠状动脉钙化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40到49岁年龄段的发生率约为50%,而在60到69岁年龄段的发生率约为8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高,通常伴随钙化的概率也越大。微创的冠脉冲击波球囊导管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钙化病变的产品,可以在球囊低压下向钙化斑块发射非聚焦、脉冲式的冲击波,安全而有效地破碎深层钙化而不会损伤血管内膜,改善血管的柔软程度,有助于后续器械通过并支持支架扩展贴合血管壁。微创旋律是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专注于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3、人工晶体:世纪健康世纪康泰利用高质量科研平台,以“创新眼科材料和光学设计平台”为战略指导,涉及人工晶状体、视光、胶原蛋白等领域。据悉,世纪康泰致力于开发应用眼科及前沿生物医学材料系列,推广最新科技成果,为客户和患者提供最佳产品和服务。根据世纪康泰的报道,他们即将陆续推出其美视季®硬性角膜接触镜、护理液(三类医疗器械)等护理产品,以及OK镜等相关产品。4、射频消融导管心脏系统:Delight Medical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具有小伤口、恢复迅速、局部麻醉等优势。射频电流作用范围小,对身体无危害。该手术通过引导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输送至心脏特定位置,释放射频电流导致部分心内膜和心肌坏死,用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介入性技术。德晋医疗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主要专注于开发治疗二尖瓣和三尖瓣疾病的产品和技术。该公司牵头承担了2022年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并积极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在2020年被评为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全球累计申请了500多项专利,其中150多项已经获得授权。德晋医疗最新研发的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是中国首个通过股静脉进行二尖瓣修复的器械,该产品已获得2022年“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5、导管插入二尖瓣瓣膜系统:臻亿医疗中国有成千上万的病患者正遭受心血管疾病的折磨,其中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心脏结构问题,其中二尖瓣疾病是发病率最高、治疗难度最大的一种。根据弗罗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9年全球有大约2.1亿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其中有大约260万人死亡。二尖瓣反流是最普遍的心脏瓣膜疾病类型,占全球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45.4%。严重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如果没有接受有效治疗,5年内的死亡率可以高达50%。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二尖瓣反流患者数量将达到1210万人。臻亿医疗专注于为心血管领域提供高端介入类医疗器械,致力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并在国内空白疾病领域开展综合性业务。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心脏瓣膜、心衰、外周和冠状动脉等四大疾病领域。据悉,臻亿医疗自主研发的TruDelta®经导管二尖瓣瓣膜系统是一种心尖锚固式瓣膜系统,提供多种瓣膜规格选择,首创国产心尖固定式瓣膜,适用于95%以上的二尖瓣疾病患者。6、华科精准提供磁共振监测半导体激光治疗设备和一次性使用激光光纤套件。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半导体激光疗法设备和一次性激光光纤套件,可实现神经外科颅内病变的微创治疗,适用于治疗对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患者(具有明确定位的致痫区或传导途径)的局部病变。华科精准是一家位于北京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园的公司,专注于医用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医疗产品的创新。他们已成功研发出包括医用机器人、医用导航、医用软件、医用电极和医用激光在内的十余种产品。自2003年以来,华科精准一直在致力于智能医疗技术的创新,尤其在颅内电极自主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成功实现了领域内90%以上的技术国产化替代。他们每年支持超过5000台相关手术,推动了中国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7、颈动脉支架系统:中天医疗中天医疗是一家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医疗器械企业,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致力于成为血管疾病创新解决方案提供者。其中,与国内知名医学院附属医院合作开发的颈动脉支架项目,通过创新设计,有效降低了术中和术后卒中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几率。据悉,中天医疗已获得超过10项产品通过了NMPA注册,已经开发出完整的神经介入急性缺血性卒中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包括了用于取栓治疗的自主创新取栓支架和血栓抽吸导管,以及一整套与国际品质匹敌的通路产品,如远端通路导管、长鞘、微导管、微导丝,以及经过“医企联合创新”研发的导航微导管。这些产品形成了一站式创新解决方案,具备“吸取全能、通路齐备、创新加持”的优势。
重磅!《Journal of Experimental》刊发华山医院新成果

重磅!《Journal of Experimental》刊发华山医院新成果

2024年4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抑制ATG7能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免疫检查点阻断在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中的疗效》的文章。研究发现,抑制ATG7会导致MHC-I表达上调,从而增强免疫反应并减少胆固醇的积累。这表明ATG7的抑制具有治疗潜力,而使用他汀类药物则可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敏感性。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RC)是全球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早期癌症检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大多数结直肠癌病例仍然被晚期诊断。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在被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约为10%,这显示出亟需新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免疫疗法已成功用于多种血液学和实体器官的转移性恶性肿瘤,通过免疫检查点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免疫疗法通过抑制T细胞抑制受体与相应配体的相互作用,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使肿瘤持续缩小,引入新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PD-1及其配体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晚期黑色素瘤、膀胱癌以及转移性肾癌患者中展示出显著的疗效。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是靶向PD-1的抗体,被批准用于单独或联合使用治疗结直肠癌。另一药物ipilimumab是一种抗CTLA-4抗体,用于治疗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CRC。其他研究显示,在28例MSI-H肿瘤患者中,缓解率为50%,疾病控制率为89%。然而,对于对PD-1/PD-L1治疗产生反应的结直肠癌患者,要取得良好的结果仍然是个挑战,因此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结果02我们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了成熟的免疫功能正常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来探讨ATG7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关注ATG7基因,或利用抑制剂减弱其激酶活性,显著影响结直肠癌的免疫环境。这一策略可能有助于调节CD8 T效应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提高其免疫原性。我们发现,抑制ATG7会增加细胞膜表面的MHC-I表达水平。此外,我们还发现ATG7是HMGCR的正调节因子,HMGCR是他汀类药物的作用靶标,可促进结直肠癌中胆固醇的积累。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新的机制,即ATG7调控胆固醇代谢和MHC-I与ROS/NF-кB间的相互影响,共同调节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效果,为临床预测PD-1/PD-L1阻断疗效提供了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就ATG7在结直肠癌中促成免疫抑制环境的内在作用进行了探讨。抑制ATG7有助于增强结直肠癌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通过ROS/NF-κB信号通路加强MHC-I的表达支持了这一结果。而且,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HMGCR抑制剂(如阿托伐他汀)也进一步提升了抗肿瘤免疫疗效。目前,尚无有效策略可提高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反应率。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项充满前景的新方法,即将ATG7抑制剂与降胆固醇药物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相结合。这种革新的组合或许可以克服药物耐受性,从而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明显益处。研究结论03总的来看,研究显示抑制ATG7能够激活CD8 T细胞,为结直肠癌(CR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这是通过激活ROS/NF-κB信号途径,提高细胞膜上MHC-I的表达来实现的。另外,实验证明,联合应用ATG7抑制剂和HMGCR抑制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靶向联合治疗。因此,同时干预ATG7和抑制胆固醇代谢代表着一种潜在的治疗战略,可以增强MSI-H CRC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监管工作迎来挑战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监管工作迎来挑战

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人口构成变化以及疾病谱的改变等因素对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造成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随着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推进,医保基金的监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近期,对基金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策略,积极探索提升监管效能的途径。医保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强,强调加大力度。2024年4月16日,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相关工作。在今年1月举行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已经清楚指明了到2024年,要加强基金监管力度。要实现全面现场监管覆盖,并精准非现场监管打击,充分发挥治理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监督作用。各部门联合到重点领域展开专项整治,切实发挥“查找问题以促改进”的作用。除此之外,最近,河北、宁夏、山东等地相继发布了实施方案,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宣部展开省内医保检查,公布重点区域检查计划;四川、上海、北京、黑龙江等地召开工作会议,强调巩固基金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检查和整治活动,提高监管效能。在方案和会议中,重点提到了智能审核、大数据应用监管和社会监督等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若仅凭借传统的手工审查和人工监管,必定无法适应新的监管形势,应当实行医院内部基金的常态监管,加强信息化监管。由人工随机抽查审查,向大数据智能审查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的转变,切实做到严格控制存在的风险点,降低医保违规风险。分场景应用事前提示对于医疗人员开出的医嘱、处方和护理耗材,需要实时审查其内容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并及时给予反馈。如果发现异常行为(违规),系统会立即弹窗提醒。事中审核在医院医保结算之前,需要对所有医嘱和已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审核。如果发现问题,需要提醒结算人员,以防止违规行为或潜在违规风险的产生。事后分析对医院的历史医保案例进行审查和分析,确认潜在的违规问题。分别从科室、医生、病种以及服务项目等多个角度,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这将有助于医院监管部门进行内部审查和管理,提供基于数据的有力分析。
礼来公司尝试阻止未来州诉讼,原告终止价值135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

礼来公司尝试阻止未来州诉讼,原告终止价值135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

一年前,礼来公司和涉嫌胰岛素高价定价的多年诉讼原告们最初达成了价值135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但现在这项交易已经被撤销。4月19日,代表公司和原告的律师向新泽西州地方法院的法官布莱恩·马蒂诺蒂签署了一份信函,通知法院双方将终止和解协议,因此不会进行相关的初步批准程序。和解协议除了包括了1,350万美元的赔偿外,还规定了每月35美元的自付胰岛素费用上限,持续四年。这宗案件可以追溯至2017年,当时原告首次指控礼来、赛诺菲和诺和诺德参与了一场“不公正”的价格竞争,致使自费成本“飙升”,让许多患者无法负担生命救助药物。原告控告胰岛素制造商“勾结涨价”。多年来,制药公司和药品福利管理机构一直在争吵谁应该对胰岛素的高价负责。2019年4月,美国国会甚至就此问题召开了听证会。随后,这三家企业在政府施加的压力下显著降低了胰岛素的价格。比如,礼来公司以50%的折扣发布了其基础胰岛素Humalog的授权仿制药,而赛诺菲也扩大了胰岛素获取计划,将其所有胰岛素产品每月售价统一定为99美元。根据美国已通过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规定胰岛素的自付费用上限为每月35美元。此法案也为医保受益人设定了同样的上限。因此,当礼来最初提出和解方案时,并没有受到所有人的欢迎。去年8月,有九个州反对该协议,称该公司试图利用这笔交易进行“厚颜无耻的尝试”,以阻止未来的州诉讼,并敦促法官推迟批准,直到协议被修改,以确保各州仍然可以提起自己的案件。当然,礼来公司也认为不公平。根据该公司的说法,这一决定“再次确认了礼来公司一贯的观点:这些有关胰岛素定价的诉讼是没有价值的。”一位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明。“尽管礼来公司将继续捍卫这些指控,但我们对患者的承诺保持坚定不移,”一位发言人补充说,并指出该公司目前每月平均自付胰岛素价格上限为17.16美元。然而,礼来公司同意在未来五年内向明尼苏达州提供免费和低价的胰岛素,这是在前明尼苏达州总检察长提出相关案件后的一个举措。与此同时,诺和诺德以及赛诺菲公司在该州仍面临类似的诉讼。
幼儿营养改善的秘密武器:多吃豆类

幼儿营养改善的秘密武器:多吃豆类

最近一项在《营养》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讨论了幼儿食用豆类与饮食质量的改善相关性。豆类的好处儿童的饮食在早期对个人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风险都有重要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豆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是极佳的营养来源。豌豆、蚕豆和扁豆等豆类富含纤维、高质量蛋白质、多种碳水化合物、铁、叶酸、锌、钾、镁和胆碱。对幼儿饮食中豆类的益处很少有研究评估。豆类的不同品种对营养成分和食谱可能产生影响。当豆类与肉类或碳水化合物搭配食用时,可能出现食用效果变化的情况。关于该研究研究者利用了妇女、婴儿和儿童喂养实践研究2号(WIC ITFPS-2)所收集的数据,研究了出生至24个月时豆类摄入量和整体膳食摄入量之间的关系。WIC ITFPS-2研究招募了特别为特殊补充营养计划(WIC)而设立的妇女、婴儿和儿童作为参与者。研究收集了大约3,000对母子的数据,包括从出生后1个月到15个月,每隔两个月一次,以及在18个月和24个月时进行两次访问。这项研究旨在对干豆、利马豆、辣椒和黄豆进行定量测量,以确定各种常量营养素的消耗量(以克为单位),并计算其在总膳食能量摄入中所占比例。在11个月和24个月时,对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大约有56%的孩子属于白种人,而接近60%的孩子既不是西班牙裔也不是拉丁裔。超过90%的孩子出生时体重正常,近70%是未婚母亲生的。约有56%的母亲体重超重,而且没有完成12年级以上的学业。大约75%的女性在美国出生,而55%的女性与婴儿的父亲同住。大约50%的婴儿通过母乳喂养至三个月,但只有12%的婴儿通过母乳喂养至六个月。85% 的女性接受了营养补充援助计划 (SNAP) 或类似项目。在各个时段,黄豆和利马豆的消费都很少,最高消费率在18个月龄时达到0.1%。同样,食用豆类的幼儿比例也很低,分别是7个月大和18个月大时分别为1.2%和10.5%。辣椒豆的摄入量在7个月龄时也很低,为0.4%,在24个月龄时达到峰值,为5.9%。目前的建议是每周让幼儿和儿童食用1.5杯煮熟的豆类;因此,大多数研究对象的儿童并未按照目前的饮食建议来进行饮食。重要的是,孩子们需要在婴幼儿阶段开始尝试和食用健康食品,这样可以增加他们未来选择食用此类食物的可能性。可能有几个原因导致研究中的儿童无法实现这些建议,例如缺乏时间、文化影响、不方便和对家庭口味缺乏了解。因此,人口因素在决定是否为幼儿提供豆类食物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白种儿童在一岁和两岁时更常食用豆类,比黑种儿童的比例分别约为6%和1%,以及12%和5%。西班牙或拉丁裔儿童较非西班牙或非拉丁裔儿童更喜欢食用干豆和辣椒豆,分别消费量为8.5%和2%。结婚的妈妈生的宝宝、和宝宝爸爸同住的女性以及在美国以外出生的宝宝更喜欢吃豆类。学历低于九年级的妈妈更容易摄入较多豆类。在美国,西班牙裔/拉丁裔儿童、接受了十二年级以上教育的女性所生的孩子,以及在国外出生的一岁和两岁的儿童更喜欢食用辣椒豆。一岁时,食用干豆的宝宝总的能量、蛋白质和纤维摄入量比不吃这些食物的宝宝高。在吃干豆时,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高,同时总脂肪摄入量也增加。摄入更多的钾、叶酸和镁与吃干豆有关。当达到 24 个月时,发现总能量摄入量减少,除了因食用干豆导致的情况外,这一结果得到了进一步重复验证。食用辣椒豆与摄入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百分比之间存在关联,但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的能量比例未增加。此外,摄入纤维、脂肪和微量营养素(除铁和维生素D外)的摄入量有所增加。两年后,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增加,同时纤维含量也有所增加。与食用豆类辣椒相关的是钾和镁水平的增加。然而,与那些不食用大豆的人相比,该组摄入的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并没有增加。在这个时刻,脂肪在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结论虽然幼儿对豆类的消耗较少,主要是辣椒和干豆,但这与11个月至24个月的宝宝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情况更好有关。早期研究已经表明,膳食中豆类对代谢健康和体重管理有好处。埃塞俄比亚的一项研究显示,对母亲进行营养教育和干预后,他们的孩子更频繁地摄入豆类。干预组的儿童身高和体重指数也有所改善。将来的研究需要揭示豆类消费对儿童健康和饮食选择的长期影响。

健康知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5 找药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0210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找药网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